大学生就业高地在哪?大数据盘点毕业生就业质量(2)
取而代之的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但两者比例孰高孰低,在不同学校却表现不同,并没有一个共性的比例。
仅以教育部直属的985高校为例,有些高校的毕业生,签约国企的比例牢牢占据了最大比重的位置。比如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进入国企的有32.11%,东北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这一比例为48.6%,其研究生的比例更高,为52.7%。
在另一些学校,两者的比例却是不分伯仲。比如,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生进入民企的比例为28.79%,进入国企的则为28.16%。而中山大学42.92%的本科毕业生签约民企,远超其签约国企24.42%的比例。
不过,两者的发展走势,却有一个相对明晰的趋向。正如东北大学年报里所描述那样,“国有企业仍占主流,但民营企业势头已起来”。
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3届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相比,在2014届毕业生就业年报中,国企签约比例下降,民企签约比例上升的趋势在一些高校十分明显。
比如北京大学,该校2013年本科生进入国企的比例为25.26%,进入民企的为13.89%,而今年,前者降至14.57%,后者则升至41.52%。
这一点和专业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数据一致,根据该机构所做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过去连续4年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数据(2009届至2013届),外企就业比例下降了4%,国企的下降了2%,民企的则上升4%。其中,民营企业就业增长较快的行业是健康,制造业和建筑类。麦可思创始人王伯庆说,受经济增长减速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变化较大的可能会发生在最近一年。
学生干部和专业成绩好都可能成为高薪要素
不管是哪种单位会成为未来的就业高地,对大学生而言,更值得关心的是如何能找到一份较为理想的工作。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不少高校报告提及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个人实际能力(专业能力)。
北京大学委托第三方机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能力、道德修养及面试表现等较为重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年报显示,用人单位更看重毕业生的个人实际能力、所学专业对口程度。在华中科技大学年报中,涉及到的用人单位最看重应聘人员的能力排序中,专业基础也居第一位。
不仅用人单位这么看,毕业生自我评估也验证了这一点。在浙江大学毕业生眼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就是专业能力。
也有的讲究“专业对口”。湖南大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要求排序,所学专业是最重要的因素。此外,毕业生个人的品行与态度也是用人单位考量的重要因素。比如南京农业大学,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前三位分别是:工作态度、表达与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和学习成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调查显示,职业道德在用人单位看重因素中排名第二。
在75份教育部直属高校年报中,明确披露毕业生薪酬待遇有38份,其中,985的16份,211的20份,普通高校的两份。
大体看来,本科毕业生与研究生的月薪差距在1000元左右。湖南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4145.1元,研究生则为5355.15元;厦门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5037.2元,研究生为6048.4元;武汉大学本科生平均月薪达5176.95元,研究生为6041.45元。
在这些披露数据的年报中,浙江大学的平均薪资最高,本科毕业生为5225元,研究生的达7750元。但也有部分高校毕业生的薪资情况不容乐观,如北京中医药大学,35.45%毕业生月薪低于2000元。
担任过学生干部、专业成绩好等都能成为高薪的理由。厦门大学年报提及,男生、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平均薪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