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我在7万多名985“废物”里,看到了一代年轻人的希望
新闻中心
我在7万多名985“废物”里,看到了一代年轻人的希望
发布时间:2024-12-18        浏览次数:19        返回列表

文 | 蒋校长

我在7万多名985“废物”里,看到了一代年轻人的希望

非知名军网铁血网创始人,五道口男子技校辍学,军品材料砖家;微胖界军宅戴表,懒癌强迫症晚期;女军迷之友(自认),战忽局临时工。

高考结束两天了,老蒋还在心疼这届考生

感觉这届考生不是在高考,而是在渡劫,往年热搜榜上顶多是“忘带准考证”、“堵车快迟到……”

而今年的考生遇到的都是“疫情”“暴雨”“水灾”……

老蒋回想准备高考的那些年,奥运会还没开,房价还没飘,没有微信、微博,也没有起起伏伏的疫情来考验脆弱的神经。

总之,那是一个大时代来临前的细小时代。

考上名校,是我们那个时代学生多年苦读的终极目标,也是社会对“优秀”的标准定义。

可是看到近些年的高考,考场外焦灼等待的父母、严阵以待的警察、热搜榜上的词条,让不相干的围观群众都能感到全社会目光的重量。

在学生们看来,似乎踏入“好大学”的门槛,就意味着成功。

可现实是,进了985大学,你依然可能变成“废物”。

从5月开始,陆陆续续有7.6万名校高材生聚集在一个名叫“985废物引进计划”的豆瓣小组,他们在这里分享自己被社会“吊打”的经历。

我们翻了一些帖子,根据他们各自的失意,大致总结出five的三个类型。

01

“小镇做题家”

考上大学,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和“985废物引进计划”一起火的还有一个新词,叫“小镇做题家”。

“小镇做题家”大多来自小乡镇或四线小城市,凭借超凡脱俗的学习能力成功迈进坐落在大城市的名校。

除了学习成绩经常第一名,“小镇做题家”还有很多“第一”,他们通常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来名校读书可能是他们第一次出远门,甚至是第一次坐高铁。

也是在他们朝思暮想的大学里,“做题家”们遭遇了学习之外的挑战。

▲ 图片源自five组网友

“小镇做题家”们是最能吃苦的一群人,再艰苦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都能完成。

唯一不适应的,可能是名校生活。

大城市的繁荣景象第一次打开了“小镇做题家”们的眼界,这种繁华的冲击力,让他们逐渐发现,自己与那些一直生活在这儿的同学们是那么的不同:

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些学霸不仅很会做题,还能在音乐、街舞、建模上多维度地全面发展;

他们不理解,LiveHouse里,那些闹哄哄的歌曲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

他们感到震撼,用ipad做听课笔记原来这么方便;

他们才发现,除了不限量的书本和习题集,原来生活里还有这么多新鲜有趣的事儿,同样的24小时居然可以这么精彩。

▲ 新裤子乐队(图片来自站酷:河川没烦恼)

虽然这些都是学业之外、无关紧要的体验,却让“小镇做题家”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见识、才能方面的短缺,他们当中许多人会因此变得不自信,在大学社团活动中也不会特别活跃。

“做题得高分就能赢”的规则失灵了,苦读十几年考上名校的“做题家”们忽然发现,自己可能“一无所有”。

02

除了命运,不知该怪谁

你的终极目标,只是他人生来就有的起点

选错专业这事儿也让不少five时隔多年依旧意难平。志愿填报书里的专业词汇,作为家里的学识担当可能five们自己都看不明白,更别提两眼一抹黑的家长。

比如有个211大学的five稀里糊涂选了农业,觉得那代表着前程,期待通自己成为第二个袁隆平。

可临近毕业,他慌了,因为他对自己选择专业并没有兴趣,不想读研在不喜欢的领域里耗费两年时间,毕竟硕士毕业还是得面临对口专业工作难找的窘境。

诚恳地说,啥出身都可能选错专业,但家里有懂行的人,犯错率会更低。

看看歌手李健,当时的城市青年,文艺世家出身,学过戏曲练过武术,从小就是学霸。长辈有文化局工作背景,能为他的前程出谋划策,所以他念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就算没有遵从兴趣爱好、中规中矩地从清华毕业,他也大概率会有很好的前程。

在five组里看过一个帖子,有个金融专业的学生想考FRM(金融风险管理),老师反问了一句: 家里金融方面什么背景?

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不明白自己要选的就业方向和自己的家庭背景有什么相关。家里没人上过大学,更没人学过金融,他只能向网友咨询。

无论在豆瓣小组还是知乎,问了一圈下来,他才明白,原来没钱没背景,真的会影响学习资源和就业资源。

看着身边依旧轻松快乐的同学, 还没毕业的他就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巨大差距。

其实家庭背景、选错专业都不会阻挡985five的人生。只要能顺利从名校毕业,就意味着打败了绝大多数同龄人。

因为名校背景本身就是“高起薪”的标配。

不妨一起看看《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清楚地显示,学历越高起薪越高,还有名校毕业生的优势:一流大学和普通本科院校起薪相差一半,要是专业选得好、学业表现优异,月薪溢价潜力也很高。

把学习和就业路上遇到的不顺归因于家庭背景,这观点本身就不正确。归根结底又好像是选择的问题,毕竟“烧钱”的专业都是个例。

问题又来了,那些大学里选对专业的人为什么会来five组呢?

03

Five和他们最后的坚强

five组里,有一个让老蒋印象最深刻的帖子:“得知中专肄业的堂姐月薪税后17K,心态炸了”。

这个标题的确让人窒息,正文也很刺激:楼主的堂姐中专肄业一阵后,当了某国际品牌护肤品柜姐,月薪到手17K,在别人眼中生活得光鲜亮丽。

而楼主本人苦读十数载,本科985名校,读研也在本校,但是对自己的专业不很擅长,也没有十分热爱,未来就业方向也很迷茫。

由于此题确实无解,网友们只能给些不痛不痒的安慰:要看长远发展、工资不是衡量理想工作的标准……

还有985学子毕业6年后想考研,结果,在去年的复试中遭遇教授灵魂提问:“你年纪那么大,还想读博当学者?”,让他慎重考虑。他感到很挫败,想出国读研,又遭遇了戏剧化的疫情……到这个月,已经快两年没有正经工作了。

还有一位楼主是著名师范大学毕业生,但是不想当老师,毕业后去了上海,在某连锁学习培训类机构拿着6K工资骑虎难下,生活捉襟见肘,又不想顺从父母的建议回到家乡小城当老师……

还有一个原因,让许多985five们愤愤不平——身边不少同事都是大专甚至职业中专毕业,苦读这么多年到头来还是要跟当年的学渣们做相似的工作。

“985也不过如此,读那么多书有什么意义?”

十几年的苦读,没有才艺,没有特长,甚至没有兴趣……都说“人不是一座孤岛”,一切皆有可能,可是困顿中的five们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悲剧的主人公上找到共鸣,愈发觉得“我是985,可我也是废物”。

通过那些分享对抗抑郁症的帖子,我们不难猜测,five们曾经历过什么样的痛苦和黑暗。

▲ 图片来源:央视纪录片《高考》

这些从小就追求卓越的人,不仅要忍受自己施加的压力,还要面对父母那些令人窒息的关心。

Five组有个精选帖子:一人一句你父母让你窒息的话。引来600多人留言,200多人收藏。在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式家长的关爱:

他们也许知道自己已经站在了很高的起跑线上,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个人还可以怎样去改写前途?

04

Five不是废物

是即将发光的中国希望

自从“985废物引进计划”出圈,社会上说他们矫情的言论就一直没停。

的确, 这帮学霸在某种世俗意义上确实是“赢家”,所以他们的痛苦、迷茫和困顿也没法来得那么催人泪下。

不自信的时候,five们都怀疑过人生:

想成为别人,成为那个没有社交障碍、性格开朗、情商很高的同学;

如果可能,他们想用自己超凡的学习能力,去交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些悟性;

想做个神经大条的人,不去在乎和专科生一起入职、做几乎同样的事,也不去想自己此前的努力是否毫无意义……

▲ 图片来自电影《银河补习班》

不少人看了five帖,开始同情这帮名校学生,甚至再次掀起“读书无用论”这种悖论。

老蒋不客气地提个醒:把优秀的人的自嘲当成真的,是平庸的人最爱犯的错误。

这帮five比任何人都光芒万丈!

能考进985,要么极其聪明且极其努力,要么家境好、教育好从小就拔尖。

总而言之,他们都很优秀,超乎寻常的优秀。

在这个组里,我们都能看见不少动辄上千字的帖子,连长篇大论的吐槽都吐得思路清晰、文笔流畅、引人入胜。吐槽完了还会在评论区自我反思:别把时间浪费在内耗上。

光是这种自觉,就是许多普通人不具备的。

普通人眼里的废物,就是不学无术,在家躺尸。

985连废物都比普通人优秀,他们的自救,是每天坚持学习新技能——普通人听都没听说过的技能:

他们热心地给填报志愿阶段的学弟学妹分享经验,帮助同样资源匮乏、对未来迷茫的年轻人;

他们甚至用做学术的严谨态度,来分析自己当下的状态究竟源于什么,出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通过同样优秀的名校学子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five们虽然分享的是自己沮丧的经历,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最积极乐观,在自嘲这件事儿上,他们也做得比普通人高段!

有人甚至发明了five相关词汇:

自嘲的背后何尝不是他们的不甘和渴望。

他们自我拉扯,也在自我救赎。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不曾见过太阳。”

两个世纪前,女诗人艾米丽·狄金森写下了这句名言。在老蒋看来,这是对985five们最真实的写照。

Five们的眼界、见识、追求、执行力注定比绝大多数学渣更高更强。

在庸碌的普通人下班追剧、杀时间、陷在家长里短的琐碎时,five们从没停止追求改变和进步:

城市的付费自习室,从不缺少下班后冲刺学习、备考的上班族:

在年轻人聚集地B站,在线直播上自习的up主苏静恒成了20多万人的“云同桌”,大家互相鼓励,互相“云监督”,只为了更好的未来。

看了这么多,你们还相信这帮人是985废物吗?

比起一直庸庸碌碌、虚度光阴还不自知的普通人,想必大家更愿意相信,985five们才是中国年轻人的希望吧!

05

写在最后

美国的年轻人会像中国青年这么焦虑吗?

有一说一,和苦逼的中国青年相比,美国的年轻人无疑是更快乐的。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美国青年寻找快乐源泉,灾难也不行。

在三四月份美国疫情大爆发时,不少美国的00后们在twitter上制作表情包,诅咒老年人得肺炎死掉,有人竟然因为做这个话题的表情包而新增了不少粉丝。

“感谢Covid-19,我早就受够了这群老X。”

他们不仅在线上玩得不亦乐乎,现在也没闲着。

可能为了验证群体免疫的正确性,也可能纯粹为了拉风而交智商税,美国年轻人中竟然小范围流行起感染冠状病毒比赛……

有的美国青年不知是有什么恶趣味,在别人认真上网课的时候,闯进他们的网课直播室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

▲ 图片来源:公路商店

在中国青年为前途焦头烂额的时候,美国青年消遣自己都能玩儿出新花样:

他们举行泼开水比赛,类似“冰桶挑战”,这帮年轻人朝自己泼开水。

有人因此丧命,有人因此终身背负烫伤的伤害……好在代价太大,这种挑战没有扩散。

还有几乎风靡全美的“车顶冲浪”:在高速行驶的车顶上感受冲浪的快感。

这种危险的举动在历经数十年后,依旧在美国青少年中盛行。但是相关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18年,共有258个美国人在车顶冲浪事故中丧生,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为什么美国的年轻人不用为自己的前途焦虑?他们大学毕业后不会迷茫、困顿吗?

也许真不会。

美国高校本质上是程度不一的“营利性组织”,好大学都是私立的,学费高昂。

富人的孩子捐钱就能上名校,好一点的家庭要背沉重的贷款才上得起好大学,至于穷人……只能沉浸在低俗的享乐文化中,才能暂时忘记现实有多操蛋。

最无耻的事情莫过于让穷人放弃读书,而美国坚不可摧的阶级固化正在剥夺穷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所以中国five们眼前的黑不是黑,美国青年的快乐也不是真正的快乐。

Five们一点都不废,他们只是陷在一个短暂的误会里,这个误会关于高考之前的经历,关乎优秀的社会环境和普通家境的落差,也关乎专业和就业。

无数经验告诉我们,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的人,才有能力理解世界的真相,才不会平庸而轻易地接受一切自己不理解的“加害”,才不容易交智商税。

等他们度过这个坎,走稳了,又是一批锐气袭人的大佬!

资料来源:

1、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

2、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里的帖子和回复

3、弹弹妹:985大学的寒门废物,一代会比一代多

4、five组热帖:突发奇想了个five相关词汇表/Five lexicology

5、公路商店:①为什么Twitter上的00后在咒老人们得肺炎?②总有陌生人闯入我的网课脱裤子

6、真实星球:上街抗议,推翻雕像,怒斥老人,支持罪犯,美国年轻人为何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