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兼收并蓄,比较异同,我的艺术刀收藏观
新闻中心
兼收并蓄,比较异同,我的艺术刀收藏观
发布时间:2024-12-19        浏览次数:5        返回列表

文/st04lzhq 来源:知乎

兼收并蓄,比较异同,我的艺术刀收藏观

收藏刀需要有理念,有态度,有行动才能够玩的开心,玩的持久。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收藏刀大致有两种方向,一种是成套成系列的收入囊中,一种是掐尖收,兼收并蓄。

把喜欢的都买回家——成套成体系的收藏

人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把喜欢的东西都买回家,当对一个作者痴迷的时候,恨不得把他所有的系列作品都收藏到手,这是一种知音对知音的欣赏。

成套成体系的收藏,是把一个刀匠不同时期、各类型号的作品都收入囊中,又或者收集许多不同刀匠的某一种特定刀型(比如大剑),看图:这是国外藏家收藏的爱德华·弗勒的作品,他被称为刀神。

刀神爱德华弗勒作品

被称为刀神的ABS MS刀匠爱德华·弗勒,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超过70000美元的实验,将52100钢的晶粒达到了试验标准15和更精细的晶粒细化。以前人们认为,10的晶粒尺寸是52100钢的理论极限( 这个精度国外有资料说是达到甚至超过了乌兹钢的精细程度)。他凭一己之力,把普通碳钢精细颗粒处理到国家级实验室难以企及的水平,你说神不神。

他说,精细的纹理和刀片几何形状相结合,使我们觉得这是一把很棒的刀。虽然价格似乎很高,但每把刀都有超过52个小时的操作时间和超过50年的研究投入。他们有绝对的保证,如果你认为你付了很多钱或者出于任何原因想要回你的钱,只要把刀退回来,你就会得到退款,而不是你是否用过刀。

他对52100碳钢绝对是神仙级别的操作。

他坚信,没有哪个刀具比用他所熟知的经过适当锻造,淬火和回火的钢制刃材更好。以前我推荐过他的刀,可能国内的朋友对这个外形和材料不太感冒,而且卖的比疯狗还贵。可是,如果你对他这种神乎其技的热处理有所了解,知道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的时候,知道他的刀性能是那么强悍的时候,也许你会成为他的知音,国外的收藏家眼力不错,这种稀有的、不可复制的作品承载了弗勒独有的精神和技艺,而且他的作品存量很稀少,值得收藏。真的很羡慕那个藏家,竟然有这么多的弗勒的作品。

熊头折刀大藏家藏品,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俄罗斯熊头的藏家也不少。那种顺畅的开合,那种精准的尺度就能让人感到美好。喜欢熊头的人都对其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简洁明了的设计倾心有加。

熊头其刀型宽大厚重,握感饱满舒适,一刀在手,即便是柔弱的妇孺也会产生莫可名状的安全感,作为一名男子汉就更不必说了,装备一把熊头,心中立刻充满了霸气和抱负,大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雄心壮志。

熊头刀不光设计独到,在产品细节方面也同样下了苦功夫,高度精细的做工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其刀片和柄材的外表处理完美到了极致;开刃,居中,几何研磨,锁定细节等,其统一性和品控完爆行业所有对手,定位珠的选择也别具匠心,甚至小到一颗螺丝,也考究到了极点。据说某位中国土豪在美国亚特兰大刀展上花十几万买了一把熊头。

神级收藏!一年只做一两把的艺术刀顶级大师——阿普作品集合

不要小看这几把小刀,这已经称得上是神级收藏了。一年只做一两把的艺术刀顶级大师——阿普作品集合,难以想象这个藏家花了多少精力。看这些作品,就能感受到藏家对阿普的喜爱,还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爱护。

火箭工程师凯文麦克朗做的疯狗刀拥有全球的拥趸,这是国内某藏家展示的部分藏品。刀给人带来什么?是一种安全感,当你手握一把疯狗刀心中立刻充满了霸气和抱负,大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雄心壮志。

2020年1月 凯文麦克朗和外孙在一起

别看疯狗其貌不扬,其实是百分百的手工刀,所有刀都是凯文麦克朗亲手所做,具有化繁为简的强大功力,在喜欢它的人眼中,仅仅那种尺度之美就令人倾倒,更别提那种像长在手中那样的握感了。对疯狗刀,我体验过的算是不少,其释放的吸引力似乎是来自远古的召唤。我奉劝不要亲自体验疯狗,那样你会不由自主的爱上它。除了真正的疯狗,市面上所有仿造的疯狗都不会给你这种感觉,这就是实力的显现,不可替代,恰如其分的稀少。我甚至认为,疯狗可以做为全球流通的一种等价物,因为爱好者分布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

上面我说的就是成套成系列收藏的做法儿。这种玩法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的财力和精力都远非普通藏家可比,真正圈中的大拿才会走这样的路线。这些大拿往往有非常高的鉴别能力和组织能力,是有思想,有见识,有行动力的一群,是无可置疑的社会精英。这是我和他们中的人交易交流得出的结论。

谨慎选择 掐尖收藏 ——兼收并蓄收藏好物

同类的作品尽量不多收,找其中有代表性的收藏一把足矣。尽量扩大自己藏品中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材料的覆盖面。

客观评价,第一种成体系的玩法才是收藏王道,只不过耗费财力精力太多,实在非一般人所能触及。第二种玩法更适合大部分投入有限,只想领略尽可能多的刀匠作品精髓的玩家。

有人可能就会产生疑问,兼收并蓄不就是每个刀匠只收一把代表作嘛,那就列个清单,根据预算一个一个排过去不就得了?还有什么心得?此言差矣,刀匠之多、作品之多浩如烟海,如果漫无目的,见一个是一个,耗费金钱不说,最终可能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的心得是 兼收并蓄玩法一定要有框架,先搭起整体框架,然后在其上逐渐添砖加瓦、开枝散叶,这样在收藏的初期,花很少的钱或者收很少的作品,就能达到领略各异风情的目的!

树形图

用个二叉树分形图来解释什么是收藏框架最合适了,底部的“Y”字形状就是框架,每个分叉继续细分,收藏体系就会渐进、有序地完善。

那么这个框架应该怎么搭?我给两条原则供大家参考:

  • 正交性:作品之间要有足够的区分度,风格相近的作品是不适合做收藏框架的,好比上图二叉树根部的分叉是最大的,越往末梢差异才越小。
  • 完备性:框架作品的风格特性覆盖面尽量广一些,举个例子,如果你想领略不同国家的手工刀风情,如果只拿欧洲刀匠作品作为框架,就不够完备,你至少应该挑选一些美洲和亚洲的作品。

单纯讲概念还是空洞。而且近年来圈子里有一种不太好的风气,认为一个东西如果你自己没拥有过,或者至少上手把玩过,就没有资格发表意见。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赞同,毕竟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不过为了防人肉ETC,我还是以自己的收藏为例来讲讲这个话题,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请看下图:

这是我收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把,凑在一起构成了收藏体系的基石

从左往右,四把作品分别是:

1、“六位帝皇完”合作刀(六位刀界帝皇联手打造,可以让你的艺术刀收藏之路提前完蛋,想了解详情请看我文章)

6为顶级大师合作作品 loveless幼熊

2、尤尔根大菜刀,高端款式,顶级难度镶嵌。了解更多请看文章 《号称刀界毕加索的尤尔根是何方神圣》

尤尔根作品

3、福根魔兽哥布林折刀,通体满布蜜汁颗粒,巅峰感官刺激。 《屌丝的逆袭!红脖铁匠也有艺术天才——拉瑞福根作品赏析心得》

4、花田洋最牛作品,运。因为价值和收集难度不高,导致懒得写文章,实际上是最喜欢的一把。

请原谅并无视我对以上四把作品的中二形容。我既然会在时隔两年之后重新写这一篇心得,自然是对自己的收藏还算满意的缘故,虽然东西没多少,但差异性很大,勉强算是符合前面的正交、完备的原则。接下来我将从几个维度出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搭建收藏框架的思路。

刀具收藏之维度

维度一、地域:欧、美、亚

刀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工具之一,它的生产制作是具有全球普遍性的,那么作品本身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带着其生产地域的民族文化特点。请注意,这是全球普遍性,有很多手工收藏品产地一般只限定在一个国家甚至某个城市,例如景德镇的瓷器,那么在跨国甚至跨大洲之间横向拉通做比较就失去了可能。

看这几把,如果按产地划分的话,正好囊括欧,美、亚三个全球主要的大洲。若要具体到国别,那就是德美日三个工业大国。而这几把作品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地域特色:

尤尔根,产地:欧洲-德国 特点:艺术底蕴、创新突破

西方艺术领域,以大洲为单位来看的话,欧洲显然是当之无愧的圣地。从古希腊、古罗马,到后来的意大利、法国,一度曾是当时世界艺术的中心。几千年来积累的下来的艺术底蕴,哪怕是在刀这种实用工具领域,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欧洲刀匠的作品总体上在艺术表现上要更强烈、更大胆,更具突破性一些。

诗意大马士革-法国顶级刀匠皮埃尔作品

东欧艺术刀大师阿帕德的顶级作品

东欧艺术刀大师阿帕德的顶级作品:美人鱼。和国内某位高中生收藏家手中的正好凑一对

那么尤尔根显然是一众欧洲刀匠中艺术性和突破创新性的代表,几何+镶嵌色块的风格为他首创,与其他人都大不相同。他本人也说过:“我很少看别人的刀具作品,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创造”。详细的内容在这里我就不再展开。

合作刀,产地:美洲-美国 特点:实用与艺术的平衡,产业体系完整

摄影水平太有限辜负这刀了

美洲这两块大陆和欧洲、亚洲非常不同,它的本土文明被外来殖民者强行中断,失去了传承,但相应地其新生的文明也就摆脱了历史的束缚,得以轻装上阵,从而迸发出更强大而旺盛的生命活力。这一文化特点,在现代刀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美式刀具为例,最经典的几个刀型,包括loveless格斗刀/小猎,狗骨头博伊,西南博伊等,基本上实用性和欣赏性两者的平衡把握得非常出色。比如说下边这把loveless风格的大熊,镜面打磨+雕刻+名贵柄材,在珠宝级的精致之余还能保持极佳的握持手感,实属难得。

loveless风格作品,江森、林德赛雕刻合作品

神级loveless风格作品,江森+林德赛雕刻,超大贝母贴片。

又比如ABS一脉的作品,尽管在大马锻造花纹方面近年来极尽花俏之能事,但是实用方面仍然有不俗的表现,而且大马锻造作品的性能还成为ABS MS资格考核的标准。

罗耶的大马

罗耶的大马这几年确实越来越繁复花俏,作品在精致华丽的路上越走越远,但性能还是挺不错的,制作过程中都会做测试。

所以我们发现,尽管美式刀具的艺术突破和欧洲刀具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绝大多数美国刀匠作品来来去去也就几个经典款式,但是要知道,艺术突破这种东西是存在争议和风险的,并非人人都能接受理解,美国刀匠们极其聪明地挑选了一些比较符合大众审美的经典刀型,在守住刀具实用性底线的同时,进一步向能够获得更高作品溢价的华丽雕琢风发展,迎合了多数人的口味,又赚足了钞票,美国刀圈其影响力在现代刀圈中首屈一指(ABS协会不用说,AKI也是美国发起的,索万刀展也在美国,另外包括现在的很火的战术TKI也是美国的)。

另外美国刀圈还非常擅长合作,多数情况制刀、雕刻、制鞘、热处理分工明确,产业链上下游体系完整,正所谓有钱大家赚。我收藏里面这把六位大师巨匠的合作作品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案例(这里也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看我的文章,链接前面有)。

花田洋直刀,产地:亚洲-日本 特点:坚守传统,剑走偏锋

一直以来,我对日本产的东西有一种感觉:他们在宏观层面比较固执死板,受传统框架束缚不知变通,微观层面就大开脑洞,精益求精,正是所谓的战略上懒惰,战术上勤奋。

举个他们不知变通的例子,《 名侦探柯南》大家都知道吧,几百上千集的动画里边,虽然作案手法多少还是有变化,但每集剧情基本上都是出行-遇见凶杀案-嫌疑人N选1-麻醉小五郎-破案-犯人忏悔这样的固定模板,毫无新意,而且观众也好、作者也好,似乎对这种套路完全习以为常,停留在各自的舒适区内,不愿意突破。

他们在微观层面的创新呢,往往又剑走偏锋,不太为主流所接受。举个例子,号称东方劳力士的日本的Grand Seiko手表,款式设计都是十分传统的50-60年代的风格,和理查德米勒、宇舶、HTY这类品牌天马行空的设计相去十万八千里。

款式非常复古

这是模仿跑车引擎设计的一款手表

虽然款式古老,但日本人发明了Spring Drive技术,这是一种利用摆舵机械能发电,由电能驱动指针运动的技术,在机械表领域实现了日差1s以内的超高精度,吊打劳力士等一众瑞士品牌。不可否认,这种技术在创新方面可圈可点,既有机械机芯的美感,又具备石英机芯的精准,然而这种机械+电子的复合机芯方案却不被主流表圈所接受,实用派认为再精准也比不过电子表,把玩派认为机芯内有电子元件不够纯粹。

日本人就是这样,脑洞不开则以,一开就容易走偏。好比走路遇到一堵墙,欧洲人会绕路,中国人会翻过去(哈哈),美国人会把墙打破,日本人会撞到墙上,确认过不去之后,会开始研究把自己缩小到能够穿越墙体缝隙的办法。

讲到日本人的脑洞我突然想起一件往事,多年前在大学课堂,老师说起目前各国隐身衣的研究方向,多数是通过新材料的研发,改变材料折射率使得光线绕射实现隐身的效果,但是日本的研究方向很不一样,他们致力于研究显示技术,只要能够将一个显示屏穿在身上,再装一个摄像头将背后的景象投放在身前的显示屏上就可以了。这个脑洞当时让我惊讶不已,日本人的剑走偏锋可见一斑。

好了,让我们回到刀子上来,这把花田洋直刀之上, 古老传统和现代科技融于一体,非常完美地体现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特点。

先说如何个传统法。款式传统,千年不变的日式短刀基本造型;刀柄传统,鲛鱼皮包裹,丝线按传统手法缠绕,典型的日式柄卷。结构传统,刀身和柄卷可拆卸,通过目贯固定,和武士刀的结构一致。整体设计仿古的意味很浓,鲜见创新和突破。

和真正传统的日本小短刀摆在一起,也不违和。我拍的图

人家拍的图片

但是在刀的性能和打磨方面,花田洋可谓做到了极致。十年前,刀具上类似M390这样的“神钢”的应用远没有今天这般普及,当时花田洋将ZDP189这种高端粉末刚,处理到超过67的超高硬度(一般刀具55左右,到60已经是很高的硬度水平了),还有更高端的的HAP72钢材,硬度甚至接近70!实在有点惊世骇俗。刀子的蛤刃研磨也非常到位,开锋极幼、刃线细得几乎不可见,出厂锋利程度可以在A4纸上面画圈圈,或者一刀下去硬生生切掉整本字典的页角。别说半量产,即使拉上所有的手工刀和量产刀与之对比,就蛤刃开锋的外观和性能而言,几乎无出其右。

当时花田洋的总工,Hanada先生,每次参加刀展的时候由于英语水平一般,也不主动和别人交流,就闷着头在那儿用刀砍竹子、切麻绳,折腾几百次然后削纸,依旧锋利如初,全场震惊。

然而这种超高的硬度,超强的切割性能,在我看来,和日本人一贯的毛病类似,属于剑走偏锋的类型,它仅仅在某一个点上做到极致,其他有的地方显得比较“蠢”,整体性上欠缺考虑。说几个问题:

  • 一味追求超高硬度,实际实用上太脆,劈砍后比较容易出现崩刃的情况。如果只做切割,保持度是超强,但是再强也还是会下降变钝,重新研磨硬度太高极其困难
  • 刀具柄材喜欢用铝合金,超强的刃材居然搭配这样的柄材,整体强度受到严重拖累,没有什么实用性
  • 刀身上的圆孔破坏整体美感(其实我倒觉得无所谓,但有些刀友无法接受),据说是为了CNC更好地进行蛤刃打磨而设计的固定孔。蛤刃打磨也不是什么超难的研磨技术,手工也能做,一定要打个这样的孔吗?降低一点标准行不行?花田洋偏不,为了追求极致锋利不惜放弃美观,在我看来有点类似因为房间里采光不够,就把天花板捅穿的做法。

有人会说,花田洋这个价位的刀本来就不是实用的,那些不实用的毛病其实完全没有影响。对,道理是这样,可是既然不是以实用为目的,那么为何又要以性能、锋利、硬度这些实用指标作为卖点?岂不是 自相矛盾?相比之下,德国的尤尔根要洒脱许多,认为收藏和展示才是他作品的主要功能,所以有的刀根本就没有开锋。

看到这里,从一把刀的剖析上,大家多少对日本人的矛盾个性有所了解了吧?《菊与刀》一书里面说得好:“ 日本人好斗又温和,尚武又非常爱美,粗暴又非常有礼貌,刻板又非常懂得变通,温顺又非常叛逆,高贵又非常粗俗勇敢又非常怯懦,保守又热心于新鲜事物”

从刀的设计、制作上面还能够看出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特点,实在非常有意思,就我这几把收藏反映的情况来看,欧洲刀匠是创意十足,活力四射的文艺青年,美国刀匠是八面玲珑,面面俱到的普通青年,日本刀匠则是看似木讷老实,内心闷骚无比的2B青年(这里没有褒贬的意思)。

我强烈推荐兼收并蓄流派的收藏者们按地域来搭建框架,要知道当今收藏刀领域里面,影响力最大、市场受众最广的还是美式刀,虽然美式刀具本身体系也很庞杂,但是从框架的完备性和差异性来说,在资金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收一些欧洲刀匠的作品甚至日本现代刀匠的作品,领略一下别样风情是非常好的选择。另外传统的日本武士刀和我说的这些现代手工刀差异更大,已经属于古兵的范畴,混在一起讲很费劲,虽然我也有收藏,但不在本篇阐述了,将来比较东西方审美区别的时候再展开。

维度二:表面处理技术:拉丝-镜面-大马酸洗-镀膜

钢是一种很神奇的材料,不同的表面处理,视觉效果差异极大,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巧的是这四把刀都采用了完全不一样的表面处理方法:

1、尤尔根,多平面不同目数拉丝+小平面镜面

2、合作刀,一体钢全镜面打磨

钢材的致密结构决定了抛光打磨后的效果要远远好过木头、石材这类的材料,如果说拉丝可以充分体现刀具“刚”的一面,那么镜面则可以表现“柔”的这一面,处理妥当的镜面效果犹如水银泄地一般。

3、福根哥布林,酸洗

和拉丝、镜面大不相同,酸洗是一种化学处理方法,不同金属材料经过酸洗后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和腐蚀,进而形成我们见到的大马士革花纹。

福根这把哥布林的大马花纹虽然不够风骚,但非常契合艺术主题。

4、花田洋运,DLC镀膜

和前三种表面处理技术不同,DLC镀膜这种表面处理技术在收藏刀领域相当罕见,而且很难由刀匠本人自行处理,为了做刀搞一套专门的镀膜设备实在太过浪费。不过从视觉效果来看非常出色,首先镜面的平整程度要比手工镜面高出不少,很难找到什么划痕或者是凹凸不平的地方,其次是镀膜会带上黑、紫这类的颜色,像这把花田洋镀膜之后黑色的刀身更增添了一分冷峻之美。

维度三、装饰手法镶嵌、平面卷线雕、立体鹿角雕

收藏领域的刀往往喜欢增加一些装饰,旨在提高视觉美感和附加值。这几把刀的装饰手法也大不相同,值得一提的是,限定在刀范围内的镶嵌、雕刻领域,尤尔根、巴瑞李、福根是其中的最强者!得以领略到顶级大师的技艺风采,实属幸运:

1、尤尔根菜刀,尤氏镶嵌

欧洲刀匠,包括尤尔根、安东尼奥、艾曼纽等几位AKI大师,特别喜欢在刀子上镶嵌,我以前分析过,也许镶嵌这种手法刀匠一个人比较容易完成,不太依赖合作者,能够更好地表达刀具的艺术主题。

2、合作刀,巴瑞李燃烧雕刻

我写的那篇合作刀的文章详细分析了当世第一金雕大师巴瑞李的雕刻精妙之处,即使看似普通的卷线雕,力度深浅变化也非常讲究,立体感非常强,更不用说巴瑞李的招牌绝技——燃烧雕刻了。

3、福根哥布林,鹿角雕刻

当今世上的刀匠里,能把鹿角、牙这种天然材料雕刻处理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福根绝对名列其中,我认为甚至已经不亚于许多专业的牙雕、角雕师,可见他的全能(福根集锻打、制刀、雕刻、制鞘技能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全能天王)

维度四、刀鞘:无鞘、皮鞘、木鞘、底座鞘

网上有位我很佩服的玩家,有天晒出了他部分藏品的刀鞘图片,当时一看颇为震撼,风格各异,匠心各蕴,值得玩味之处似乎丝毫不亚于刀子本身。所以你看玩刀这个爱好实在幸福,不止本体,连周边附属之物也颇有把玩价值。

所以我便突发奇想,看看这几把作品的刀鞘有没有什么值得琢磨比较的地方,惊奇地发现它们彼此间的差异还挺大。

尤尔根是无鞘的,这种划时代的艺术先锋作品,我想不出什么鞘合适,除非做个类似福根哥布林那样的底座?

合作刀刀鞘是当世第一鞘师保罗龙亲手缝制的,很难得的是这把鞘在一贯的保罗龙风格之中融入了loveless刀鞘的设计,联想到合作刀本体设计也是脱胎于loveless,不禁让人佩服老美考虑问题还真是面面俱到,比日本人那种一根筋的死脑筋要好上不少。

花田洋的刀鞘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看起来接近木头质地的合成材料刀鞘,还带他们独创的锁定机制,满满的科技感;另外一部分是个木盒子,上边手书“守护”二字,这明显是在向传统武士刀文化致敬。你们看,这种传统和科技的违和感在刀鞘上再一次出现了,日本人真的很喜欢自相矛盾啊(其实我怀疑是有意为之,就是要营造这种传统和现代的冲突氛围)。

福根的“刀鞘”是个展示的底座,似乎已经完全不能称之为鞘了,但是广义上来看,作为刀子本体的附属,具备一定的承载功能的事物,当作刀鞘也不算太过分。这个底座由木头和铜制作而成,质感十足,场景氛围烘托效果非常出色,说福根全能真不是乱吹。

维度五、艺术风格:具象与抽象

我越来越感概自己的幸运,没想到这个收藏框架之中还能给我找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风格,这是当初收集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的。而且更幸运的是,它们都是收藏刀领域各自艺术风格的顶尖水平。

福根哥布林是极度具象的,魔兽体表的疮疖、伤痕,鬃毛的姿态,獠牙根部的腐蚀,口腔内壁的食物残渣都极为具体地展示出来,活灵活现。

尤尔根则是极度抽象,刀刃、护手、手柄,一体几何结构,几乎都是直线和平面;手柄镶嵌开窗也是各类四边形和矩形;镶嵌材料的色彩也是单一色为主。

为了便于阅读,我列一个表在下面:

共同点:

还记得本篇题目吗?兼收并蓄、比较异同。“异”是有了,“同”在何处?其实如果不把四把刀拿在一起找共同点的话,我倒是想说他们都是AKI协会成员的作品(奈何花田洋不算呀)。想来想去,终于给我找到一个:

它们都在一个或多个特定领域上保持着或者曾经达到巅峰水平。

尤尔根是刀具抽象艺术巅峰,福根是锻打刀具具象艺术巅峰,合作刀是平面金雕艺术巅峰,花田洋是保持性和开刃巅峰。

为什么我这么强调要巅峰水平?因为按照兼收并蓄的玩法,一个类型只收一把,绝不多收,如果这把作品在同类中达不到巅峰水平,多少有点遗憾吧。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偏执观点。

力求巅峰是不是会耗费大量资金?力有不逮怎么办?这个问题我分几点回答:

  1. 艺术刀本身由于其小众性和众所周知的大环境原因,受资本力量的影响很小,整体价格体系和许多其他藏品相比,例如钟表、珠宝、玉石、紫砂、烟斗、木雕、文玩等等,还是有着数量级的差异,其他几个收藏品类如果要达到巅峰,价格绝对不是一般的中产甚至普通富裕家庭可以承受的。何况艺术刀藏品的制作难度、稀缺性、艺术性、可保存性我认为一点也不差甚至某些时候犹有过之。一句话,炒作成分相对少,达到巅峰相对容易很多。
  2. “巅峰”可以是你自封的,可以是动态变化的,就是以你自己的见识看来的巅峰,或者说你在收藏上的财力所能达到的巅峰。很久以前,我认为CR的一体刀就是完工度和设计的巅峰,收藏到一把就心满意足了。
  3. “巅峰”可以细分领域,理论上只要不断细分下去,每一把刀或者每一类刀都可以巅峰。比如微技术就是直跳领域的巅峰,凯文凯西的作品就是羽毛大马士革的巅峰,熊头量产折刀就是量产折刀领域完工度和装配的巅峰,CR沙就是那个时代简约设计和完工度完美匹配的巅峰,巴西朱利安就是非MS大师里面大马士革锻打精密的巅峰,CAS就是兄弟刀匠合作作品的巅峰......我举的这些例子,都不算高不可攀吧。
下一步将走向何方?

框架搭好了,正常情况下,下一步应该在框架基础上开枝散叶,逐渐完善。要完善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举个例子,虽然有欧洲刀匠作品了,但欧洲也分西欧、北欧、东欧,每个地区的作品风格也大不相同,就算同是西欧,意大利的法布里西奥、安东尼奥、艾曼纽,法国的皮埃尔这些也是各怀绝技。

美洲的刀匠更是风格多样,有研磨派和锻打派,锻打派里面又有罗耶这种精工派,也有fisk、库克这种写意派,还有ED这种田园派,另外南美刀匠如罗德里格、弗兰克、朱利安等人近年来也异军突起。还有如果按照整个现代刀演变脉络的思路去收藏的话,scagle、loveless、莫兰、克隆克、巴斯特这些美国大师的作品也是不容错过的,太贵可以挑小的收,韵味和内涵不因作品档次稍低而有所缩减。

亚洲的话,日本现代刀虽然总体不如欧美,不过平山晴美这种还是很有意思的,太贵的话也可以考虑mamuro、铃木宽之类的loveless风格继承者,至少做工不会让人失望。甚至国内,现在也有一些刀匠水平越来越高,我自己都订了一把,将来有机会和大家分享。

这是一条康庄大道,按照这样的思路往下走,绝大多数兼收并蓄流派的同好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在收藏之上越来越满足,奔向美好的明天。

然而我却还是有一点不甘心。我仍然有重建框架的想法。

什么?这是疯了么?框架不是搭好了么?写的这几千字不是在讲自己的收藏框架吗?写得挺好呀(原谅我的不谦虚),为什么还要重建?

因为我可能是刀圈玩家里面,要求最高、最为挑剔、也是最为偏执的一个。文章中的四把刀,我真正完全100%顺眼、360度无死角的只有一把,而且是大多数人意料之外的一把:花田洋运。

很惊讶吧?居然是价值远远低于其他三把,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的花田洋。但是请注意,我说的是顺眼,顺眼是什么?

顺眼是我写得最好的那篇文章 《欣赏收藏艺术刀具的七个原则》 里面的第一条,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条:喜不喜欢。它无关乎作者、档次、完工度、艺术性、保值性等等因素,是刀具整体外观给欣赏者的第一印象,太过私人化,玄之又玄,无法解析。

尤尔根大菜刀我不喜欢吗?喜欢,不然我不会写那么多的文章,它档次上已经是所有尤尔根作品中接近巅峰的,其中镶嵌绝对是巅峰水平,又是新作,没有尤尔根老作品很可能存在的保存品相问题,那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外形,我嫌它几何结构中传统刀型的痕迹还是能找到,在前卫、突破方面略嫌不足。我喜欢那种更加夸张古怪的尤尔根。可惜基本没有可能找到,而他本人将来做的作品,大概率在外形上达不到我的要求——道理很简单,他做了几十年的刀,外形上能让我有超过大菜刀的感觉的,只有两把,而且是1986年的设计。

他一辈子,也许就是那两把能够达到我360度无死角的外观要求了。当然,这是我很私人化的观点,很多尤尔根的粉丝,反而更喜欢大菜刀或者柏林地铁这种比较接近传统刀外形的作品。真是我之蜜糖,彼之砒霜。

合作刀我不喜欢吗?喜欢,但是如果是无懈可击的大熊款式,就完美了。找江森和巴瑞李重新做一把行不行?很难,但并非完全没可能,但你还能找到沃夫冈做手柄和雕刻吗?找到BOS亲自做热处理并打标吗? 江森巴瑞李大熊还是有好几把,但是这种级别的合作刀独一无二。更何况合作刀本身的精致水平、完工度,是我见过的同类作品中最好的,新订制的作品或多或少有一定风险。

最最最重要的原因是,江森巴瑞李大熊,实在太贵了,人还是要量力而为。所以合作刀尽管达不到我360度无死角的标准,但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可以彻底死心。

福根哥布林我不喜欢吗?喜欢,但是我还有更喜欢的,只是也基本找不到了。

看来,我的偏执,决定了我真正的收藏观是:

兼收并蓄,不过一定要是同类作品中我自己最喜欢的那个,而且找不到更好的。

但人生总是充满了不完美,也许我们终究会与自己和解,向生活妥协。

最后以一位高中生刀友提供的手绘草图(他的同学所绘,很有天赋)作结,希望每一位玩家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究极之刃。

两年后的今天,我累计在各类平台发表的艺术刀相关文章十余篇(主战场在知乎),文字总量估计在10W量级,你们就知道我的自我感觉有多么良好了。其实从个人收藏来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经验、见识、眼界、思路、鉴赏力等方面确实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得益于圈中好友的相互交流。

这两年我絮絮叨叨留下这许多自以为是的文字,我也曾反思过这背后的根本动机。好为人师、爱显摆这一条无论如何是逃不掉了,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可能还有两条:

一是寻知音,求认同。毕竟这个爱好太过小众,没有志同道合的伙伴,是非常寂寞无聊的,我文章中尽可能清晰详尽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是希望能够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认可自己的同好知音,结果我还真的收获了一些;

二是作记录。因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想法常常在赏刀过程中倏闪而逝,如果不成体系地整理记录下来,确实颇为可惜——要知道,收藏刀具的一大部分乐趣在于脑补和YY,文字这种东西虽然远不如实物、视频、图片这样直观,但想象空间更大。如果有读者看完我的文字后有如同欣赏了几把好刀的感觉,那么我花的工夫就算没有白费。——st04lz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