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谨慎保守怕出头的日本人,为什么创新起来还挺牛?
新闻中心
谨慎保守怕出头的日本人,为什么创新起来还挺牛?
发布时间:2024-12-22        浏览次数:13        返回列表

  自从小7从日本保育园带回来两幅画,引发了同学们一系列的讨论和思考。

谨慎保守怕出头的日本人,为什么创新起来还挺牛?

  一,怎么选幼儿园的问题;

  • 二,日本人创新的问题。

  作为一名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今天我就来谈谈自己切身的观察和体会吧!

  日本的保守和创新

  日本,一方面很保守。

  我们都知道日本无论在哪都讲究层级和辈分。想出头?会被嫌弃不懂事。

  我上日本传统的花道茶道课已经三年有余,就有两三次就险些惹怒了老师,好在她看在我是外国人“不懂事”的份上,没跟我计较。

  有一回上课,老师照例给我选好了花材,可是在插的过程中我感觉有种花材用的不是很顺手,就没使用。关键是我还很直接地跟老师说:“我觉得这个花材不用也挺好的,显得很简单。”

  还有一回,我很坦率地跟老师半开玩笑说:“这种花材我不是很喜欢,它看起来像毛毛虫耶!”结果你可以想象。

  “你这是在说我选的花不好用,用不好看吗?”老师虽然没这么说,但想必她的白眼已经翻到了后脑勺。

  如果有老师在场,“学长阿姨”们是万万不敢给我什么建议的。因为......老大在此,你充什么老大?

  后来我在想,这是不是因为我去的传统日本文化课的缘故?既然是传统文化,肯定是按传统的方式来教了。

  另一方面,日本很创新。

  2001年

  日本第二期五年《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现在已实现过半。2000年~2019年,19年的时间,19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获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人数最多。

  2016年

  全球有效发明专利共约1180万件,日本以266万件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日本知识产权使用费顺差接近200亿美元,而中国是228亿美元的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摘自《日本GDP与创新力反向发展之谜》)

  2020年

  2020年度的“德温特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根据所拥有专利的价值评出了全球最具创新力的100家企业和研究机构。日本的上榜企业为32家,较去年减少7家,仅次于美国39家。(摘自《最具创新力企业Top100:日美继续领先,中国仍仅3家入围》)

  这些数据反应了一个事实:

  小小的日本虽然经济发展持续低迷,但创新能力依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所以,日本一方面保守,另一方面又很能创新。

  为什么?

  • 凭什么?!
  • 怎么会?!!

  旅日的亲身体会

  我不是什么经济文化观察的专家,但是生活在日本了几年,小7爸又是在研究的基础领域工作,所以有一点点体会可以和大家聊聊。

  日本大学教书相对少

  我好像还从没和大家说过,小7爸为什么放弃了难得的瑞典大学永久教职,跑到日本来?

  除了在这边能和一位世界著名的数学教授合作之外,日本大学的教书时间比起瑞典来少!很!多!

  瑞典大学老师的教书任务很繁重。我记得在瑞典的那几年,小7爸几乎每天吃过晚饭都要继续工作,周末也是常规至少工作一天。因为教书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他只能加班做研究。

  再看看日本。

  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中,多数得主是大学的教授或研究者。试想如果他们没有相对宽裕的研究时间,而是把绝大多数时间用来教书的话......

  基础研究投入大

  小7爸做的数学研究方向是纯数学,pure mathmatics。和应用数学相比,研究这类数学貌似没啥用,对口工作难找,所以也不吃香。

  但真正推动科技创新的,正是这些“没啥用”的基础研究。

  1996年~2015年

  日本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GDP)从2.69%增至3.28%,高于中国(同期从0.56%增至2.07%),也高于美国(从2.44%增至2.79%)。2015年,日本每百万人中有研发人员5230人(5‰),中国只有1180人(1‰)。(摘自《日本GDP与创新力反向发展之谜》)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大学、一个企业太过现实,只追求快速和高额的回报,不愿把资金投入在“没啥用”的基础研究领域。那么,若干年后也不可能靠“创新”收获颇丰。

  严谨不冒进的日本文化

  匠心精神,并不是在所有文化下都能存活下来。

  如果一个社会鼓励拿来抄一抄,管它抄得像不像,只要把成本降低卖出去就能挣到钱的话。谁愿踏踏实实地严谨敬业、精益求精呢?(当然,好东西最好也不要贵的离谱,不然想支持也支持不了啊!)

  我只是想说,太现实的个人和国家,很难实现持久的创新。

  有时候我们需要不计成本、不计回报,认定一个方向地持续投入,才可能激发最底层的创新精神。但是这样的投入风险太大了,无论是对于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来讲。

  但日本这个文化就很特殊。

  我曾经做过几年的国际贸易,和日本人及世界各地的工厂打交道做生意。要获得日本人的认可难如登天,可一旦他们认准了你,也不会因为价高而轻易更换。如果在过程中遇到问题,他们还会真诚耐心地提供帮助。

  保守严谨,注重传统和细节,不鼓励投机行为的日本人虽然会因此错失很多发财良机,但人家每走一步都很稳,不打晃。

  在日本上幼儿园有事无巨细的清单和大小包要准备,小朋友从小就学会了在生活中要“严谨”和“不给人添麻烦”。如果不是这样,日本哪来这么多百年企业?

  如果人家信任你,你质量又很水,不就给消费者添麻烦了吗?

  我买的美国制造的老牌积木

  日本的百年企业以25321家名列世界第一,美国和德国分列二三名。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52岁,美国为24岁,而中国仅为3岁。(摘自《第一财经》)

  日本人已经在各自的一亩三分田里做到了极致,这让别人复制起来容易,超越起来却很难。

  牛津导师眼中的“创新”

  虽然很难,但想要超越果真是不可能的吗?

  我想起在牛津读书时,最难的是和导师讨论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原则上我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研究,只要不偏离导师的研究方向太远就行。

  可早期教育这个范围太大了,我这人又偏偏喜欢“创新”。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想一试,幻想着自己可以在某一个细分方向做出创新的成果来!

  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就跟我说:

  “Qing,你不要以为创新就是要做出一个完全新的东西。这点很难!其实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上再走一点点就是创新了!

  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很大。

  在这以前,我习惯于把“想象力”和“创新力”混为一谈。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但大多落不了地,而创新力是最终要落地的——写论文的要拿出成果,干企业的要拿出产品。

  为了这“站在前人肩膀上的轻轻一跃”,我真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首先,要把“早期语言发展”这个细分研究领域的相关论文几乎全部阅览一遍,才可能找到前人做得不够好或没有解决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并不意味着能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终,我就是因为这“超越前人一点点”的研究方案和成果,获得了十里挑一的毕业论文“杰出奖”。

  虽然很难,但我实现了超越,实现了创新!(此处应该有我自己的掌声)

  你看,创新不是难在脑洞不够大,而是难在不够仔细、不够踏实、不够热爱、不够精湛。

  现在我写教育公号,经常需要为小7和大家挑选玩教具。很多国外品牌的设计和制作都很赞,可不但价格也高,因为疫情有时还很难调货。

  说实话,我一直希望能在国内找到有匠心精神的替代厂家。咱们不乏好的技术、设备和人才,比如凭什么大彩虹就只能有Grimm`s?咱们就做不出来?!

  但是,真的就是很难做到Grims的样子。

  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我们太聪明!舍不得用进口的椴木、舍不得花打磨的人工,没花心思钻研给Grimm`s供货的同厂油漆。

  既然两三百块,也能做出个弯弯的彩虹样子也能卖得好,那干嘛要费那个力气增加成本呢?但只要一上手对比,你就知道那点“匠心”差在哪:

  要不太打滑,要不太粗糙,要不形状不齐。

  可我还是倔强地在找,就不信我们国内就没有一个厂家愿意用匠心精神做事。

  功夫不负死磕人啊!当一个国内厂家的积木样品终于漂洋过海寄到日本,我拆开包装手触到木头的那一刹那,除了激动之外,打心眼里充满了感动

  我第一时间拍了个视频,发给这家玩具的创始人表示感谢。

  终于!被我找到了国内的一家木玩厂,愿意不计成本地用“匠心”来做积木。

  虽是做大彩虹的后来者,但他们却凭借着仔细、踏实、热爱和精湛,做出了在细节上不输Grimm`s的大彩虹。

  这就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轻轻一跃”。

  只有这样做过的人才知道,要做到这一跃有多不易!也许在别人眼里,根本看不出来我们做了什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