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很想你们”,收获了无数观众们的眼泪。“李子柒”这三个字,似乎已经承载了无数人的集体记忆。
李子柒,一位来自四川深山的姑娘,凭借着一系列展现田园生活和传统手工艺的古风视频在网络上声名鹊起。她的视频犹如一幅幅流动的田园画卷,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与古韵的世界。
在她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事节律。从播种一粒种子,到见证它长成丰硕的果实;从采摘新鲜的食材,到精心烹制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美食。她用细腻的手法展示了传统农耕生活的全过程,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感受到了土地的温度与生命的轮回。
同时,李子柒还深入挖掘和展示了众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比如制作文房四宝中的毛笔,从选材、晾晒到精心制作,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循古老的工艺;又如传统的蜀绣,她一针一线地穿梭,将精美的图案绣于锦缎之上,让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片来自网络
从蜀绣到漆器,从美食到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四季流转。李子柒将东方之美、乡村之美以一种田园牧歌的方式呈现出来。凭借其独特的治愈风格和文化深度,李子柒迅速积累了数千万粉丝,逐渐成长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李子柒的视频并非简单地对传统文化进行罗列展示,而是巧妙地将现代拍摄手法与古老的传统生活方式相结合。她通过精美的画面构图、舒缓的背景音乐以及富有诗意的旁白,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活力与魅力。这对于高考作文中探讨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主题极为契合。
考生可以借此阐述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只是守着传统文化的“宝库”,更要运用现代科技与思维方式,让传统文化以更易被大众接受的形式传承下去,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文化自信
李子柒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让无数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能够跨越国界、文化差异,打动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这对于论述文化自信的主题是一个强有力的例证。
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提到,当我们看到李子柒的视频在海外广受欢迎时,我们更应该坚定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相信我们所拥有的文化瑰宝能够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熠熠生辉,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
3. 工匠精神
在李子柒展示的每一项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中,都能深刻感受到她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制作毛笔时,她会反复挑选合适的毛料,哪怕只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绣蜀绣时,每一针的间距、每一种颜色的搭配都经过精心考量。这种专注、执着、追求完美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当高考作文涉及到工匠精神的主题时,李子柒的事例可以很好地用来阐述工匠精神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
1. 开头引入示例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传统文化似乎在快节奏的生活浪潮中渐行渐远。然而,有这样一位姑娘,她宛如从古代画卷中走来,用自己的双手和镜头,将传统文化的魅力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她就是李子柒。”通过这样的开头,能够迅速引起读者的兴趣,自然地引出李子柒这个素材以及接下来要论述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话题。
2. 论述段落示例
“李子柒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她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传统农耕生活和手工艺制作,如制作毛笔,从选材到成品,她严格遵循古老工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正是传承的关键所在。同时,她又运用现代拍摄手法,赋予了这些传统内容新的视觉体验,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这告诉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时,我们既要尊重传统,又要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此段通过具体分析李子柒的做法,紧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使论述更加具体、有说服力。
3. 结尾升华示例
“李子柒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道路上的方向。她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也让我们明白了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以及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像李子柒一样,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永照世界。”结尾通过这样的升华,将李子柒的素材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整体意义相联系,使文章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李子柒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表现形式为高考作文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素材。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一素材,在高考作文的舞台上书写出关于传统文化的精彩篇章。
图片来自网络
“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外国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没有翻译却依旧火遍全球。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央视新闻热评《我也蛮自豪,因为我就是李子柒作品背景里的一个点》
“李子柒在面向世界的传播中,没什么口号,却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口味,更赢得了口碑。有人说,‘摆拍’、‘假’,但除了纪录片,电影中的‘假’也不妨碍触动人心。过高评价或过低质疑都不一定对,微笑着鼓掌是最好的。如果来自民间并走向世界的网红由一个变成上千个,那中国故事就有的讲了。”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
对于海外的广大网友而言,李子柒的视频如此吸引人,还在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中国传统美学、各具特色的美食、浪漫恬静的田园风和生活态度,在西方网友眼里,不仅是一种美的感受,还具有独特的东方的神秘感,满足一直以来人们对东方国度的想象,通过屏幕体验事农桑、传耕读、隐居田园、钟情山水的诗情画意和东方美感,使世界可以看到另一面的中国形象。推开这扇名为“李子柒”的窗户,外国人看到的,是回归本原不忘初心的质朴与简单,是与花草作伴与山水共眠的诗情与画意,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李子柒为首,中国的许多民间网红正在走出国门,火遍世界。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全世界都在向东看。在互联网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需要更多的“李子柒”,需要更多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向世界呈现多元而美丽、全面而真实的立体中国。当中国形象化为一个个心怀美好、心怀热爱的中华儿女,凝为一个个鲜活动人、真实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华文化的交响乐也就能在全世界奏响。
李子柒所呈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往、讴歌的田园生活,世外桃源式的生活即使不完全是时代现代农村图景,至少在历史轴线上看,也是真实发生过、非虚构的。用它作为素材,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它不是唯一的。当众多中华文化符号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便跃然纸上。
——广州日报《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李子柒”》
李子柒是一位现实中的造梦者,也是一位让梦想成真的普通人。在乡野山涧之间,在春风秋凉的轮替之中,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她用一餐一饭让四季流转与季节更迭重新具备美学意义,她让人看到“劳作”所带给人的生机。
——《中国新闻周刊》
李子柒的视频有着电影质感,但真正令观众惊艳的,是她对于食物、自然和中国文化的深厚知识底蕴。
——《南华早报》
时隔1218天,曾经的互联网顶流李子柒回归了。在停更视频三年后,复出的首条视频就创下了3小时七千万播放量、5小时播放量破亿的成绩,霸屏各大互联网平台。不少网友都留言表达了对李子柒的思念,称“曾经的白月光终于回来了”。
近年来,短视频迅猛发展,自媒体博主不断涌现、加速迭代,很多红极一时的“网红”虽一度博得了眼球,但都很快因内容的低俗和乏味被大众遗忘,成为昙花一现。过去三年里,李子柒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也让不少人发出“谁还记得李子柒”的疑问,而李子柒回归后的首条视频就有力地回应了这一疑问,大家依然还记得她、认可她。
互联网大浪淘沙,“后浪拍死前浪”才是常态,李子柒靠什么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方面,李子柒还是那个符合人们期待的李子柒,深耕优质文化内容、输出制作精良作品,依然是她的竞争优势。作为文化类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在过去通过讲述中国乡村田园般的生活和展示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获得了海内外网友的关注和好评。此次回归后的首条视频,李子柒聚焦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漆艺,向大家沉浸式展示了中国漆器工艺之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在她的视频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她也引领了其他视频创作者投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作和传播。另一方面,互联网流量大潮中仍然极其缺少优质内容创作者,在李子柒离开的数年中这一态势并未有明显改观,受众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李子柒“王者归来”便顺理成章。
在停更视频的三年里,李子柒走了20多个省份,拜访了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关注非遗、传播非遗也将成为她接下来工作的重点。我们期待,经过沉淀后的李子柒会带给大家更多优质的文化类视频内容,也希望有更多创作者在内容上深耕,不仅要“走红”,更要实现“长红”。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评论员秦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