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经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以下是他的40大 金句和解析,受用终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
解析:
当人和特定环境相结合了,就是当局。
剥离环境的影响,提供普适的,进行标准化、接口化和流程化的方案。
不断地剥离环境,就可以进入更大的局,即升局。
一如科学,从一地一处的局,到宇宙各地各处各时的局。
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2、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解析:
见天下皆是好人,由死转生。
见天下皆是坏人,由生转死。
“你解决不了,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缺少勇气。”
贝叶斯的基础概率
3、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解析:
事情的发生概率 = 基础概率 * 本身这个事情的概率
这是贝叶斯理论的概率统计核心原则:
人谋居半,人谋和基础概率等价。
天意居半,天意和本身这个事情的概率等价。
教育、学习、选拔、晋升……,一切都是为了提升基础概率。
人才就是基础概率更高的人。
每逢大事有静气
4、每逢大事有静气。
解析:
把事情纳入一套处理流程去吞吐:
先静30分钟,这30分钟内决不做任何反应。
从长期和全局角度,对事情评估权重。
列出信息,采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相应解读,并基于常识和概率去印证。
设想最坏结果,配置资源和动作应对最坏结果。
做一个计划,设置大略时间节点和路标。
如此就胸中有静气了。
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解析:
人谋即事情的基础概率,其它的要看这个事情本身的发生概率。
宁拙毋巧
6、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解析:
恃巧,对人才的要求高,对体系的容错性差,对运气的要求就高。时间长了,失败就是必然。
用拙,对人才的要求低,体系的容错性就强,对运气的要求就低。时间久了,反而会越厉害。
言慢者贵
7、言慢者贵,性柔者富,德厚者旺。
解析:
别人能想到的,你比别人早想到了几分钟,或者晚想到了几分钟,这都只能说明你不比别人笨:
早想到几分钟,别人可以在行动上补回这个时间差,并不会带来决定性的竞争优势。
早想到几分钟,造成自己比别人聪明的错觉,生出骄傲和轻忽,甚至看不起人,风险更大。
早想到几分钟, 去抢这个先机,结果正面抗所有锋芒,更容易受打击夭折。
晚想到几分钟,让出头鸟先试路,看清石头再过河,不易夭折,可以后发先制。
晚想到几分钟,往往造成自己不如别人聪明的错觉,从而让自己加倍努力,考虑更细致,准备更充分,反而在行动中更具力量,更容易成功。
学校里谁举手快,最有机会答:
容易形成举得快的最聪明的认知,举手求快,答卷求快,思考求快,求快就成了惯性思维,甚至为快放弃很多东西,思考就不密,走不远。
性柔者,拥有更多的成交机会,也便有更高的得横财机会。
所以说,性柔者富。
识才谋的典范
8、深度!为什么军阀们弄不过蒋介石?决定一个人的识、才和人谋
解析:
蒋介石
识:
与强者为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北伐战争期间,离开汪精卫占优势的武汉,跑去南京另立第二个国民政府,再到后续吞并武汉国民政府。
2、在日本打南京时,能迅速跑路去陪都重庆。国都失陷了,抗日屡战屡败,但依然坐稳领导人的地位。
3、在解放军解放大陆,能在覆灭之际跑路去台湾。在台湾另设了基地,并且坐稳领导人的地位。
在极其不利的处境中,能跑路另设基地,这是蒋介石最突出的见识了。
在历史上能屡次做到这一点的人,恐怕是绝无仅有了。
才:
能把握合作伙伴,善于达成合作方案,每次都能找到最佳合作者,并抓到合作者的心,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善于平衡各方力量。
分寸感强,能用硬,也能用软。
跑路时,虽失去一些东西,但总是能全身而退,极善于撤退了。
比如先和共产国际的苏联合作,建立并训练了自己的第一个班底黄浦军校和北伐军队。
比如宁汉分裂,蒋介石给冯玉祥,除了一次性拿出五十万大洋作为见面礼,之后更是给冯玉祥保证,会每月提供一百五十万大洋给他做军饷。
而武汉国民政府什么也拿不出,失去冯玉祥,根本无法和蒋介石竞争,最终被蒋介石吞并。
抛弃掉共产国际,和江浙财团资本合作,获取大量资源,定都南京。
转而倒向英美合作,从英美获取大量资源,稳坐国民政府第一人。
人谋:
借尾追打击红军长征,同时实现打击削弱各省军阀的目标,进一步让自己的权力和影响进入这些分省。
伴随红军的长征过程,同时也是蒋介石西征统一全国的一次机会。
天意:
投机主义,终不能走向最终成功。
曾国藩
识:
以主动打被动
才:
修身,立言;平天下,立功;修德,唯才是举,立德。可谓善守。
人谋:
结硬寨,打呆仗
天意:
善守不善攻,只可续命,不可救世。
甘雨兴苗
9、褒之则如甘雨之兴苗,贬之则如严霜之凋物
解析:
要充分发挥反馈的价值,可搭建正反馈传导网络:
毕合环或者网。
任一环节接收到的正反馈,都可以传导到毕环里的每个环节。
一份正反馈,通过传导,就可以被多方应用和放大,从而使各方都如“甘雨之兴苗”,事半功倍。
这个正反馈传导网络,也能传导负反馈。
所以,教育可以是,管理也可以是,经济建设也可以是:
搭建一个个的正反馈传导网络。
让传导网络对接上某个正反馈。
在各环节间打断负反馈的传导。
按角色做事
10、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解析:
按本色做人,即是按照团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去做人。
按角色办事,即不要冒然施加影响别的角色,要慎重改变已有秩序。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终日落嗔
11、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解析:
假设一个基于合作的族群,可以分为两类:
追随型的个体
需要追随强大个体,比较别的个体的缺点和优点,决定要不要跟随他,以增加自己的生存机率。
领导型的个体
需要多看人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发挥出他的力量,增加自己的生存机率。
若一味见人不是,只能说明他是个追随型的个体,而不是领导型的个体。
看人不是越多,领导能力就越弱。
看人优点越多,领导能力就越强。
治一怒字
12、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解析:
发怒的时候,去拍下自己发怒的样子,准备发朋友圈。
即用不相关的动作和事情,打断自己的情绪。
铁木真
13、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解析:
规模远大,而又综观密微,是某个特定战术(比如歼灭战)导致的具体表现,而要实现这个战术,又形成了配套的战略。
这就是外人看到的规模远大,而又综观密微,两者决不是互相独立的。
学习的终点是复现
14、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
解析:
学习的终点应该是复现。有圣人之学,也有科学之学。圣人之学在自己身上复现圣人;科学之学,在商品上复现自然之律。
圣人之学一辈子在登攀前人的山峰,科学之学直接站在前人的山峰上。
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5、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解析:
屈,就是在事情中,被别人扭曲对待,而你还无可奈何,这是:
一种发生在庞大组织体系中的对待偏差错误,这种错误是系统性的。
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但无法完全消灭。
在越急的事情,这种偏差错误发生得越多。
越下层,遇到这种偏差错误的机会越大。
刚气
16、于“畏慎”二字之中养出一种刚气来。
解析:
换个思路,变换成“从刚气中养出畏慎来”。把刚气理解成勇往直前的行动。
畏慎, 指在勇往直前时,也要配置资源应对最坏结果。
国之大器,始于毫末
17、人才靠奖励而出。大凡中等之才,奖率鼓励,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
解析:
奖励和战胜互相形成了正反馈循环,人才在这个炼炉里源源不断的炼成了。
社会的奖励体系,提升了人赢的可能性,决定了社会可能的强盛!
家庭的奖励体系,也决定了孩子成才。
不移之志,精进之心
18、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心,末有坚贞永固力。
合作的法则
19、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解析:
立,就是大家都能站得稳。
达,就是在彼此那儿,都要行得通。
为什么要立与达呢?
要扶助对方坐稳他的位置,并增进他的权力。
我可以靠着他起飞,他也可以靠着我过关。
双方互相倚着发展,放出来信息越多,合作变现的就越多,就越显能力。
当彼此都升到更大权力的位置,可调用的资源都越大,那么能做的事就越大,互相的成绩便越出色。
如果互相把对方当作一块肉,那么没咬几口,互相就都没有潜力了,后面会越来越累,而且量级提不上去,因为要打通高量级人的关系是困难的。
扬善于公庭
20、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解析:
公庭的放大乘数E大,私室的放大乘数E小。
行事要关注放大乘数。
事物里的一系列放大乘数E,里面的E足够多,足够大,事情末尾人就可能站在世界的巅峰了。
终点在数学
21、西洋卓越古今,由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
解析:
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的,各个国家都有很多这样的人,所以这决不是西方技艺卓越古今的原因。
西方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是因为西方人每治一事,终点放在把事情中蕴藏的道理和事情的结果现象以符号化和数学化,不到终点不罢休,以数学的确定性和量化可计算成其卓越古今。
接力赛,以前人的终点为起点
22、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
解析:
西方每个环节都可以标准化和流程化,每个环节都可以变成一代人一代人的接力赛,以前人的终点为起点,是他们自强之本。
符号化和数学化,是西方强大的大脑
标准化和程序化,是西方强大的躯干
富含确定性丰度,是西方强大的心脏
生意化和放大化,是西方强大的四肢
科举两千年,代代都在攀登圣人这座高峰,前人的终点就是自己的目标,只不断地重复。
23、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解析:
事定命。
一个人的命运只能在事中获取,没有事,即无命运
通常每成功三四事,事的单位量级就往上提升一级,随着事情单位量级的提升,人的命运就越走越高。
如果没有事情,人的命运就陷入停滞。
人是在事中获取自己的单位量级。
恩威不如仁礼
24、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解析:
长期的信任击败一时的信任:
恩是一时的,不可一而再,再而三。仁则是可以长期的,可再可三,可久。
威是一时的,需要持续威,才有用。礼则是可以长期的,可再可三,可久。
深思到数学
25、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解析:
我们从科学的要求来看什么是深思:
要思考它适用的范围,不知道它的适用面和适用界限,那便不是全知。
要思考它在当前事物中可能的表现,要用它预测出现在和将来。
要符号化它,能把它写出数学或者物理那样的定律,如此后人可在此之上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理论,发展出更大的价值。
要能设计实验检验它的有效性和精度,实验要能完全复现。
要思考它,并根据它形成一套合作的标准和流程,根据标准和流程以使任何人都能复现它的效能和功用,从而进展到商品化和生意化。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26、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解析:
公事,往往是后事的基础,涉千万人,先例一开,后续一律照办,所以,公事的影响力是成指数级增长的。
时间越久,影响力就越大,并且难以撤销和纠正,纠正就意谓是对公事当初决策者的否定,这种挑战风险大而收益未知,因此是困难的。
假设一组10个决策,往往只有一个好决策,其他五六个还算可以,另有二三个决策是不好的决策,那么对公事而言,也许这一组决策都不执行可能更好。
但对个人而言,这一组决策,往往是执行的好。
不能望远
2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
看不过山
28、物来顺应,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曾国藩的首尾不懈
29、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解析:
人的财富与创造的商品或者服务正相关,人的规模性成就往往在最后关头(指数增长最后几轮的增长)取得,在前面漫长的增长,并不能提供空间和财富,往往不如线性增长。
指数增长的核心是提升了自己的单位量级,较后的时刻,才会体会到一堆指数级的好处,会有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实质是没有量级提升,只是个线性提升机会,一直没有量级提升的机会,那便是终身一无所成了。
守拙破巧
30、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解析:
暗含以下认识:
伪到极致,也即所有的伪都是竞争不过天下之至伪的。
巧到极致,也即所有的巧都是竞争不过天下之至巧的。
排除掉必败的,那剩下的就是可能的,也就是:
只有不含伪的(即至诚),才可能打败至伪。
只有不含巧的(即至拙),才可能打败至巧。
而只要使用这种策略,能“造成自己一方的无限VS对方的有限”,无限必胜有限,就可以赢了。
31、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庸以惰败,才以傲败
3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做一节,说一节
33、凡事,做一节,说一节。
解析,这说明确定性不够:
要专门投入力量研究确定性,增强我们的预测能力和开展能力。
预测能力,是我们构建事情的事件时空的基础和前提,确定性是事情成功的保障。
确定性越丰富越广泛,我们的世界就越先进,确定性是竞争和先进的根本。
不依靠聪明,去依靠确定性。
正是研究确定性,才想出“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和战略,胜过太平军。
宰相的规模气象
34、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
解析,
建立自己的规模气象,宰相肚里能撑船:
第1步: 找到一个统一性的视角。
第2步: 基于这个视角,建立起从极小到极大的称重体系。
第3步: 把事物纳入这个体系去称量,就不会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了。
说话要像泌蜜,说话不可任口
35、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说话要像泌蜜,解析:
相同的认知之间,发生的干涉强化得越多,双方便互相认同和共鸣。
这要求事先对对方的认知有足够的了解,这样至少不会树敌,甚至争取对方。
所以说,说话不可任口!
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36、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解析:先求确定性和非对称性。
择一术坚持到底
37、择一术以坚持,他术不可全废。
解析:可以与之印证,从而一线通,全盘通。
38、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
以专而精
39、成事之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解析:
专心致志,可以放大你的能力上限和计算量上限,从而解决掉非专心致志状态下解决不了的事情。
把事情拆分出合适的变量,不遗漏变量,是处理事情的关键诀窍,意谓着这个事情能不能被处理掉,以及这个事情能处理得多好多精。
波平浪静能安身
40、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
解析,看自己能量是否成平方正比增长:
如果自己的能量成平方的正比增长,则可从掀天揭地处着想,否则不要从掀天揭地处着想。
留有余地,不是完全的消灭对方全部,而是消化掉对方大部,才能使自己的能量维持成平方正比增长,突破上限,才可以从掀天揭地处着想。
如果自己在改变中,完全扭转了性格,锐气失去,则需要从波平浪静处安身。
41、凡事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解析,要分事情:
事情的复杂度总有一天会消失。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处理,只要自己等的起。
比如曾国藩的“展”字诀,能拖则拖。
事情存在最佳时机点。一定要找较佳时机点,使己方收益最佳,时机非常重要。
比如曾国藩的“打呆仗结硬寨”,在较佳时机打破太平军,而不是不分时机。
如果事情的复杂度始终随着时间会迅速变大,则不要拖延,需要及早处理。
比如曾国藩的“勒捐”筹措练兵支出。
做事要 知行合一,就可不计成败
42、尽一分心,做一日事,不计成败。
解析,做事要计算事情的最终结果,并在最终结果的基础上,做到知行合一!
43、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