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庞大的清帝国此时早已是腐朽不堪、摇摇欲坠,外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步步紧逼,占据了大清的半壁江山。眼看这个存在了两百余年的雄伟帝国即将衰亡,但在那个提倡忠君爱国的封建社会中,仍有不少满腹经纶的贤臣志士站了出来,试图拯救这个已经腐烂到骨子里的国家。
其中就包括有我们今天的主角曾国藩,想来有不少小伙伴是听说过他的事迹的,但为那些不太了解的小伙伴们我还是来简单介绍一下,曾国藩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中国近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组建湘军为清廷抗击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还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提倡者,甚至被人誉为洋务运动的领袖。
传奇人生的转折点,组建湘军抗击太平军
1853年,各位不太了解历史的小伙伴们可能觉得这就是个普通的年份啊,没什么出彩的,但其实这是传奇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本就已经腐朽不堪的清朝廷遭受了足以致命一击,那就是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本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初期并没有引起沉迷于纸醉金迷的清廷权贵们的重视,认为这就是一次普通的农民起义,很快就会被当地的军队所消灭,可谁知道这帮泥腿子们这么能打,更为想到己方的军队这么弱鸡,很快这些的清廷权贵们就慌了,这太平天国扩张的速度也太快了,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占领,甚至于连南京这样的重城都被占据作为了太平天国的都城使用,清朝的半壁江山可谓是沦落敌手。
这传了两百余年的江山,这才多久啊就直接少了一半,咸丰皇帝已经哭晕在厕所了,这不行啊我得打回来,可奈何太平天国的实力太强以及自身的八旗子弟在这百余年的时间中已经都沉迷于荣华富贵中无法自拔,有的连弓箭都不会使,所以啊清军是屡战屡败。
眼看太平天国在清军的围剿中不仅没有打压下去,反而实力还越来越强,势力范围越来越大,咸丰皇帝这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中央是打不赢这太平天国了,那我就在各地地方组织团练,人海战术,我耗也要把你耗死。
其实这招早在乾隆皇帝时就用过了,那时候白莲教猖獗,乾隆皇帝就在地方大规模组织团练,来围剿白莲教的教徒,事实结果表明这招还是很好使的,白莲教的嚣张气焰被打压了下去,直至销声匿迹。
也就是在这一年,曾国藩被咸丰皇帝派到湖南组织团练,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在组建湘军时他深知此时八旗子弟的不堪,所以他广泛招募穷苦出身的汉人和读书人,并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寇,大量装备外国的洋炮和国产的火炮,并且苦练精兵,把湘军打造成为了一支精锐的虎狼之师,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先后取得了靖港大捷等诸多战役的胜利,直到最后攻克南京,真可谓是取得了赫赫战功,为他之后的升迁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其实以咸丰皇帝为首的清廷权贵们并不希望他能取得这么骄人的战果,他们希望的是曾国藩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可以斗个两败俱伤,好来坐收渔翁之利,毕竟功高震主可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在太平天国大势已去的时候,曾国藩就主动请缨裁剪湘军,以表自己对朝廷的忠心。
"自强求富"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政府层面向西方大规模学习的运动,主要是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要说在洋务运动上曾国藩绝对是一个狂热的支持者,一生中先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军工厂安庆军械所和第一家翻译馆,除此之外他还大力支持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制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艘轮船,还派了一批天资聪颖的孩童远赴海外去学习深造。
或许有人会说洋务运动最后还不是失败了,现在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在我看来洋务运动在某个角度看来并没有完全失败,毕竟它让中国开启了近代化的艰难之路,它促进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还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所以我们不可以说洋务运动是完全失败的,毫无意义的,在某个层面上来说它是成功的。
结束语
其实不论是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凭借自身才华硬为腐朽的清朝廷续命的行为,都为他招来了许多骂名,其中不乏满腹经纶的学者,如章太炎先生就曾大骂曾国藩是民族汉奸,身为一个汉人却甘心为腐朽的清朝廷卖命。
但我想说的一点是,每个时代都是它独特的印记,在曾国藩生活的时代,他从小学习无非这八个字,忠君爱国,知耻怜羞,对于曾国藩来说,清朝廷就是呵护他从小长大的祖国,现在祖国有难他又怎么能不出手相救呢,在我们后世者看来,他镇压农民起义,试图拯救一个落后封建迷信的腐朽国家是极为愚蠢的做法。
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那样一个混乱动荡的时代,从某种角度来看他做的也不为错,当然了我不是说他试图保护封建迷信社会的行为是正确的,只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来看,曾国藩作出了他认为正确的选择,践行了他所认为的正义来忠君爱国,抛开这些不谈,我们不能否认曾国藩在那个时代为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他提倡的洋务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却为后世试图拯救中华民族的有志之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这些失败的经验是他留给后世最珍贵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