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是“宗圣曾子”的七十世孙,其父曾麟书是私塾老师。在父亲的影响下,曾国藩自幼聪慧好学。他五岁启蒙,六岁入塾读书,八岁就能读四书,诵五经。
1833年,曾国藩考中秀才。
1834年,曾国藩在乡试中考中举人。
1835年,曾国藩到京城参加会试,但不幸落榜。次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但再次落第。
1838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顶。自此,曾国藩踏上了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同年,曾国藩在朝考中位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曾国藩为第二,并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此后,曾国藩在京城的十多年间,连越十级,一步一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曾国藩上书《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直指咸丰帝的过失,咸丰帝大怒,将曾国藩奏折扔于地。数日后,咸丰帝复阅后,心服纳谏,并对曾国藩加以褒奖。
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清廷,而清廷的绿营兵和八旗兵战败,已不堪一战。于是,在太平军进攻湖南时,曾国藩被咸丰帝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来负责办理团练,以此来抵抗太平军。次年,曾国藩依靠在家乡的师徒、亲戚、朋友等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这就是“湘军”。
1854年,在湘军建成后,曾国藩发表《讨粤匪檄》,并亲率大小船舰240艘,水陆大军共17000人出省讨伐太平军。但在"靖港水战"中,湘军被太平军击败,曾国藩愤而投水自尽,竟被幕僚章寿麟所救。同年,曾国藩重整水陆各军后,再次出师,并攻陷了岳州、武昌、汉阳。战后,曾国藩因功赏二品顶戴署湖北巡抚。
1855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在湖口大败湘军,曾国藩跳船逃走,差点被俘。
1857年,由于父亲去世,曾国藩离开军营,回家为父丁忧守制。次年,曾国藩两次上书咸丰帝,请求在家“终制”,最终获得咸丰帝的准许。
1860年,曾国藩大破太平军英王陈玉成部。同年,太平军进攻常州,由于两江总督何桂清放弃常州逃至上海,导致苏州和常州失陷。清廷命曾国藩马上赶赴江苏,担任两江总督,抵抗太平军。
1861年,曾国藩攻占安庆后,清廷命其督办苏、皖、赣、浙四省军务。1864年,曾国藩联合李鸿章的淮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随之灭亡。战后,清廷加封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同年,曾国藩担心功高震主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便奏请清廷准其裁撤湘军25000人。
1865年剿捻统帅僧格林沁被捻军杀害后,清廷任命曾国藩督师剿捻,但曾国藩用了一年多时间也没有剿灭捻军,于是清廷改派李鸿章接办剿捻事务,曾国藩则调认为直隶总督。同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江南制造局"。
1870年,天津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此案有20名外国人被天津民众杀害,事后,法、英、美、俄、普、比、西七国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到达沽口进行武力威胁。清廷随即派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但在办理天津教案中,曾国藩"媚外残民"受到了舆论的谴责。于是,清廷命李鸿章办理此案,曾国藩则被调任为两江总督。
1871年,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奏请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
1872年,曾国藩在南京病逝,终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