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来自几千年的经验总结。
人在微寒时容易发奋图强,往往兴起于忧劳;而富贵之人却往往被物欲所累,沉沦于享乐,导致一生碌碌无为而衰败。
但笔者梳理发现,曾国藩家族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0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
一个人个性、思想的形成,一个家族能够兴盛不衰,离不开良好的家风。
曾国藩出身耕读世家,其祖父曾玉屏非常重视家风家规的培育,如“八为本”“三致详”等,并以此严督后人。
尤为可贵的是,在曾国藩金榜题名,跻身翰林之时,其祖父曾玉屏异常冷静地告诫家人:“我家仍靠种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不丢勤俭二字。”同时语重心长地叮嘱曾国藩:“满招损,谦受益。”
曾国藩一生谨记祖父教导,躬行践行,并反复告诫其子弟:
“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唯有星冈公之教尤应谨守牢记。”
《抱朴子》说: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坚定的志向是成功的基石,能助你攀登人生的高峰。
曾国藩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致曾纪瑞:
“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所谓“志”,指的是坚定的信念,是对某种价值目标的追求的宏愿和决心。
它表现着人们对自己行为和人生道路选择的明确的目的性、高度的自觉性和一往无前的坚定性,是激励人们勇往直前,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达到人生理想,创造人生幸福,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源泉。
曾国藩25岁生辰,道光十五年(1835)成诗《乙未岁暮杂感》,诗道:
去年此际赋长征,豪气思屠大海鲸。
湖上三更邀月饮,天边万岭抉舟行。
竟将云梦吞如芥,未信君山铲不平。
偏是东皇来去易,又吹草绿满蓬瀛。
从这诗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怀有非凡的志气,一个25岁的青年,竟想气吞云梦,铲平君山,斩蛟屠鲸,令人刮目相看。
观其一生,曾国藩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志”字,由无志到立志,从小志到大志,终成大事。
如何立志,曾国藩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熟读经史,深谙仕宦巨贾荣辱兴衰的历史规律。
因此,他教导子弟始终强调“德”为做人之根基,把“修德立世、耕读传家”作为家族的优良传统和立世之本。
如咸丰十年,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有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进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分钱。
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曾国藩从历史经验和个人成长经历总结出,一个人能够长久立足社会、兴家安身的根本就是两点:良好高尚的品行和自食其力的技能。
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曾国藩没有一味的教导子女“学而优则仕”,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子女谋取一官半职,而是严格要求子女修身立德、勤研学业,做到品行高洁、学有所长,并制定严格的家规约束规范子女的言行,形成了崇德尚学的良好家风。
同时,曾国藩奉行“耕读为本”的观念,将读书看做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
他总结了祖父、父亲关于读书的经验教训,反复琢磨,把“书”列为治家八事的家训(早、扫、考、宝、书、蔬、鱼、猪)之一,可以看出曾国藩对读书的高度重视,
曾国藩重视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即使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仍然读书不辍,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曾国藩阅历丰富,深知“自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返俭难于登天”的深刻内涵。
虽然官居一品,家道殷实,曾国藩亦是居安思危,时时谨慎,经常在家信中强调:
“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过于安逸偷惰。
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弟子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曾国藩认识到,人的本质都有好逸恶劳的一面,过惯了奢靡生活,就会忘了耕读之本;勤俭持家,不积钱财,反可使子女逐渐养成勤奋自强的品格。
曾国藩的节俭持家和对子女家人的严格要求,并不是要省几两银子,积攒家财,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子女能自立自强,自食其力,以免养尊处优,不学无术而招致祸患。
曾还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他认为“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
《尚书》中说“业广惟勤”,认为勤是事业成功的唯一途径。曾国藩把对勤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认为:
“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无论居家,居官,行军,皆以勤字为本。”
因此,他要求子女做任何事,都要树立持之以恒和勤奋坚忍之志,戒除夜郎自大、三心二意的毛病。
从政30余年,虽然日理万机,他总是一面督促子女完成规定“作业”,一面认真完成自己每天的“作业”,从无“拖欠”。
为养成子女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自己躬身示范,居家穿的是布衣布衫,睡的是布被草席,不食烟酒,每顿饭通常只有一个荤菜,随身没有一件珍玩贵物。
曾国藩只要跟纪泽、纪鸿等子女在一起时,总是精心指点做人之道、读书之方、习字之法,无微不至。
例如,如“看生书宜求速”,“温旧书宜求熟”,“习字宜求恒 ”,作文“宜若思”,读书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读经典“猛火煮漫火温”以及“读书须勤作札记,诗文与字宜留心摹仿”。
曾还对纪泽、纪鸿因材施教:
“泽儿天资聪颖,但过于玲珑剔透,宜从浑字上用些功夫。鸿儿则从勤字上用些功夫。”
针对纪泽“语言太快,举止太轻”的缺点,要求“力行迟重”,即“走路宜重,说话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