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六个回顾与一个展望
新闻中心
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六个回顾与一个展望
发布时间:2024-12-26        浏览次数:3        返回列表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六个回顾与一个展望

宜良县房产交易

服务中心

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

限制进城与住房分配制

#01

80年代以前

·农村是挣工分的,城里是发肉蛋票的,有着本质不同

·农村人口进城落户不像今天这样集体户、公共户、买房落户等有多种方式。

·要么读书读到城里留下,要么有城里公办单位要你,才能名正言顺进城。

·就连婚嫁进城,也讲究门当户对、要单位开具介绍信才能结婚,农村子女进城落户的概率也不高。

#02

80年代

·中国约8亿总人口,其中只有10%是城镇户口,90%都是农村户口。当时全国城镇人口只有7000多万,因此每年最多只允许7000万的千分之五人口进城。

·之所以限制进城落户,原因是那会城镇也才刚刚开始发展,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城里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劳动岗位和房子提供给农村人口。

#03

78年到90年代

·每年能够进城落户的农村人口数量是有严格限制的,大概是城镇已有人口的千分之五。

#04

78年到90年代

·所以,单位分房才是那个年代解决居住问题的主要形式。

·农民负责务农,城镇居民负责务工,前者归集体管、后者归公营单位管。前者有福利分配宅基地、后者有福利分配单位房,都是一种按需定供的计划经济方式。

#05

80年

1980年国家发布「准许私人建房、买房,准许私人拥有自己的住房」的通知,拉开了中国房改序幕,被称为中国房地产的元年。这一年,房子正式被定义为商品。

第二阶段

允许进城与房屋自理

#01

80年代以后

·我国是从1980年才正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制的,在此之前几乎每十年就新增1亿人,处于典型的人口快速上升期。而这其中,自然大部分都是农村人口。

·这时,农村耕地不足的问题开始出现了,简单来说就是人口飙升、耕地总量固定,人均耕地面积被越摊越薄。

·庄稼产出逐渐有限,进城又有限制,怎么办呢?于是私营经济迎来春风期,简单的初加工制品开始流行,尤其是江浙地带相对富庶的地方先行开始。

#02

84年代

·在这种趋势下,城乡户籍制度开始出现松动,允许一部分农村人口以“口粮自理”方式进城落户的政策在84年开始出台。

#03

87年代

但由于发展的惯性,随后的几年并未有实质性突破,直到1987年深圳进行了首次公开土地拍卖,才催化了全国房地产蓬勃发展。

#04

88年

·1988年,土地政策放开,正式全面试点。这一年,冯仑、潘石屹等人开始了地产创业之路。

#05

81-89年代

口粮自理,住房自然也是自理。这时,商品房的需求开始有了促进。有数据记载,1981年浙江温州瑞安商品房68.85元一平米,88年深圳商品房1600元一平米,1989年北京商品房2000元一平米。

#06

87年代

核心精神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小结

·从1987年深圳进行了首次公开土地拍卖,到1988年,土地政策放开,正式全面试点。冯仑、潘石屹等人开始了地产创业之路。

·这始终是踏出了很关键的一步。

第三阶段

取消

住房分配、开放房贷、实行货币化

#01

90年

90年城镇化不到30%

#02

93-99年

·1993年,随着国家颁布公积金、发放住房债券、开放房贷等政策利好,迎来了房地产开发的一波高潮。但大家显然都高估了当时当地的消费需求和能力,房地产爆发了首次泡沫。1988年,海南从广东脱离出来,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昔日闯广东的景象重现,只不过变成了下海南淘金。大量的人口和资金涌入,房地产成为了投资首选,以至于后来失控,演变为一场疯狂的投机泡沫。海南的巨量库存,一直到1999年才清空。

·海口的房价甚至直到2010年才重回1993年的高位。尽管如此,各地的房地产建设却也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03

94年

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分税制,是从包干制改变过来的。包干制的时代,地方根据设定的财政上交指标税收,超出部分就归地方所有。分税制,则是将税务大头都上交国家,地方只能收取一些地方税种,支出却依然归地方。压力之下,土地自然成为很好的地方税种。

#04

94-95年

94年出台的公积金买房政策与95年实行的商品房按揭政策,也为房地产全面市场化铺垫了基础。

#05

96年

1996年国家将房地产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翻开了房地产发展的新篇章。

#06

98年

·随着城镇工商业的发展,早期因城镇缺乏劳动岗位而限制进城的政策逐步被取消,进城务工、经商人数开始大幅增加。98年,一纸《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出台,宣布98年下半年开始,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停止,实行货币化。1999年,住房分配制度全面取消,全国范围实行货币化制度。这也就是被称为中国房地产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住房市场化改革”。

·这一年,全国房价跃上2000元大关。

·1998年是中国住房制度的分水岭,福利分房全面终结,国家通过个贷、降息、公房上市等政策刺激,库存房迎来了新生,房地产也迎来了佳兆业、时代地产、鸿荣源等房企纷纷涌现,搜房网等互联网中介企业也拉开了序幕。

#07

90-98年

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比例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2000年土地收入只占地方财政收入的9%。

小结

如果说前面三个阶段都属于房地产的孵化、启蒙期,那这个阶段就是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期。

第四阶段

取消

分税制、城镇化与房价持续上涨

#01

99年

取消分税制

但是,虽然土地出让及收入都归地方所有,但大部分城市房地产发展仍处在襁褓之中,正式全面实行货币化也是99年的事了。所以,从99年、2000年开始算起,伴随加快城镇化的大旗,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大幕才正式开始拉开。

#02

2003年

房地产在2003年的121文件后,短暂进入冬季,为了经济保增,住建部发布18号文,各地纷纷出招救市,房地产市场也跟着快速回暖。

#03

2010年

·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比例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2000年土地收入只占地方财政收入的9%,2010年这个数字变成68%。

·到2010城镇化到了60%,较上一阶段翻了一倍有余。这30%的背后,代表着4-5亿人进城,代表着天量的住房需求。房价,也是从2000年的约2000元一平米开始,登上了直升机。

#04

2004年-2013年

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密集宏观调控的十年,国家和相关部委累计出台了70余项调控政策,涵盖金融、财税、土地、行政等方面。由于并未触及房地产发展的根本动力,对整个市场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倒是为行业整合带来了契机。2005年,房地产前100强仅占11%的市场份额,而截止2012年底,前50强占据了21%的份额。房地产行业涌现出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大鳄。

#05

2013年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楼市开始出现了炒房、涨幅过快、泡沫等现象。

第五阶段

去库存、棚改与泡沫

#01

2014年

2014年,全国商品房库存来到历史性的6.2亿平米高位,也正是这一年的房价,历史性的出现了下跌,有且唯一的一次。自那之后,15年12月中央财经小组出台政策,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并在十三五期间,推出了“棚改”计划。

#02

2014-15年

2014年,政府调控,房地产行业、煤矿行业、甚至行业,一律不予贷款,一线城市房价下跌了80%,三四线城市也受大趋势影响,房价下跌,加上2012年土地供应量大,房地产开发商自有资金不足,空手套,全国房地产专家学者数不清的在议论房价会跌,首个打7折的是杭州的北海公园开始,更不利好,刚需者不但不买房,反而抛售资产变现,也有一批炒房者大胆购入,开发商资金银行链断裂,各自乱像。这次调控导致全国很多烂尾楼发生。

刚才

#03

2016-18年

全国大幅调控,银行利率从13年的7.35%的高位调到基准利率4.9%,大部分城市出台不限贷不限购,首付低至20%,大部分城市16年到18年期间,房价整整翻一番。

#04

2017年

·伴随去库存这个风口,有些百亿房企短短两三年做成了千亿、三千亿房企;有些人短短两三年身价翻了几倍;三四五线城市集体被“围攻”,一日一价、开盘即售罄、捂盘惜售、全民炒房等泡沫现象开始出现。

·现在市场越来越集中,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随着房产税的临近和房产回归住房属性,之前那种野蛮式的增长不太有可能会再次出现。

小结

可以这么说,去库存、棚改对房价的刺激,高层不可能预判不到,很简单的经济学与社会学现象。但之所以这么做必然有更高级的宏观因素在内。毕竟,三四五线这些过往发展缓慢的城市在这一轮中得到了质的发展;大部分人通过买房实现了财富上升,有钱就买房的文化属性也规避了放水可能带来的物价膨胀,全国城镇化也实现了一次跃升,全民小康得以实现。

第六阶段

房住不炒、房不刺激与十四五计划

#01

2021年

·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把手伸向了房地产贷款,堪称是对房地产泡沫再扩大来了个“釜底抽薪”。

·主要是从资金供给端入手,对房地产贷款整体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制定“两条红线”:

·1、直指银行可以用于房地产贷款的上限,设定硬杠杠。

·2、根据文件要求,大到国行,小到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根据规模等级划为五档,分别设定房地产贷款业务上限与个人房贷上限,即称之为两道红线。

·所以,个人认为这从来不是一个“昏招”,而是通盘考虑后的做法。

·当然,有些始终没钱买房或观望没有上车的人,高层必然也考虑在内。加大安置房、公租房供给力度与房住不炒就是两个维度的保障。

·但同样我们应该反向思考的是,为何这次要坚持房住不炒、房不刺激呢?

·事实上,高层对房地产能做什么、会带来什么一清二楚。刺激经济、提升三四五线城市竞争力、提升个人财富、加快城镇化率与全民小康,这些都是房地产能带来的。

·房地产这只灰犀牛绑架银行资金,但用房地产培育其他行业、再替代房地产才是长久之计。所以简单直接提出“房住不炒”,并连续贯彻到两个五年计划中,就是为了求稳。

展望未来

2021年还能买房吗?

或者说,未来5年、10年、20年,房价究竟会持续保持上涨还是动力不足、开始出现下跌呢?

从前面几段回顾都能读出一点“房地产与人是分不开的”。为什么都认为三四五线房地产后续发展乏力?上一轮棚改与去库存、全民买房已经把需求填差不多了,未来仅剩少量新增刚需,主体将以改善为主。这种前提下,如果没有人口流入,三四五线楼市哪来的后劲?再者说,那两年三四五线城市财政收入盆满钵满,所得收入用以改善城市面貌,大部分也已经发生质的变化。这对于这样能级的城市而言,已经够了,后续慢慢发展就行。但是,大城市的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是相比国际而言的。

从人口与产业富集的发达国家看,相比之下我们现有大城市的总GDP、人均GDP、地均GDP等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而大城市才能引领和带动一个国家的更上一层楼。所以,在城镇化率达到60%这个初级发达国家及格线之后,再实现60%到75%的中等发达国家线,就得靠大城市进一步拉动了。而这个大城市,就是都市圈的泛大城市概念。类似日本的东京都市圈、韩国首尔都市圈那样。当然,人口持续流入,大城市房价存在上升空间这个毋庸置疑。但随之而来的,还有“逆城市化”。当然,人口持续流入,大城市房价存在上升空间这个毋庸置疑。但随之而来的,还有“逆城市化”。这个怎么理解?超级城市随着人口的持续流入,房价逐渐上升。别以为现在深圳、上海房价就是高位了,富人才决定一个大城市的房价上限,所以理论上大城市未来多高的房价都可能有,但普通人怎么办?

答案是逆城市化,向周边卫星城市的逆城市化。这是有先例的,纽约、伦敦为何很多人居住在乡村或者距离城市很远的郊区?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环境好,而是城市的房子普通阶层根本买不起、租不起。没错,国外的普通工薪阶层也买不起核心区的房子,这点是一样的。但因为只有纽约、伦敦这样的城市才能提供他们需要的工作,所以必须选择居住在这些超级城市的周边。这就是逆城市化。

所以,下一个阶段,房地产的发展就是围绕“第一步中心城市发展成为超级城市,第二步超级城市带动周边卫星城市”这样的顺序来。而我们现有的大城市,大部分还处在第一步,只有极少数已经到了第二步。

最后小结

通过分析、提炼过去几次房地产变迁的逻辑,就能预判未来的发展趋势。而都市圈、超级城市与逆城市化,就是未来房地产5年、10年、20年的发展趋势。至于房价,是与城市命运相依相随的。

THE

END

contact us

公司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乡鸭湖春锦苑46号联系电话0871-6759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