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名臣里,林则徐和曾国藩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林则徐在广东发起禁烟,并将收缴的237万余斤鸦片全部销毁于虎门海滩。林则徐是最先从闭关自守昏睡状态中觉醒的大臣之一,萌生出“师敌长技以制敌”的思想,派人编写了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四洲志》。
曾国藩创建了湘军,平定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强行为清朝续命60年。曾国藩领导并参与了洋务运动,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拓荒者之一。
从年龄上来看,林则徐生于1785年,比生于1811年的曾国藩大26岁。他们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活跃在政坛上。那么,他们有没有见过面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林则徐的长子林汝舟说起。
林汝舟生于1814年,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进士,在殿试中名列第二甲第六名。凑巧的是,曾国藩也是这一年考上了进士,在殿试中名列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这就是说,他们有同年之谊。后来,他们双双选入翰林院,担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曾国藩授翰林院检讨,林汝舟授翰林院编修。这就是说,他们又有多年的同事之谊。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曾国藩和林汝舟有过书信来往,关系颇为不错。
1838年10月1日,林汝舟回到武昌。此前,林则徐已从江苏巡抚升任湖广总督,住在武昌。一个月后的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八),曾国藩从京城回湖南老家时,途径武昌,林则徐接见了他。这是林则徐和曾国藩一生中第一次见面,也是唯一的一次见面。
在这次见面,他们谈论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已无从知晓。倒是林则徐在当天的日记里,提到了他们见面的情形:“初八日,丙子。阴,微雨。自辰至午对客。连日庶常及七品京官假归过此者,以踵相接,曾涤生、陈岱云、文岳英、熊方绶皆接晤。酉刻拜本,交印与伍抚军。”
这天是阴天,偶尔有微雨,但林则徐一直都在忙着接见客人。连日来,许多翰林院庶吉士和七品京官放假回家,路过武昌都要拜见一下林则徐。林则徐出于官场礼仪,也是一定要亲自接见他们的。林则徐提到的几个人中,曾涤生指的正是曾国藩,其余几人都是经过武昌的官员。
林则徐作为湖广总督,位居八大封疆大吏之一;曾国藩则是一位刚刚考中进士的晚辈。他们的身份、级别相差太远。所以,这仅仅是一次礼节性质的接见,匆忙寒暄了一阵。估计林则徐连午餐都没有提供,就端茶送客了。
不久前,林则徐已经接到以钦差大臣身份奔赴广州查禁鸦片的任命。11月23日,即林则徐接见曾国藩等人的第二天,他启程出发,轻车简从地前往广州,接受新的挑战。
显而易见,林则徐对曾国藩的印象并不深刻。可是,曾国藩却对林则徐产生了敬仰之情。多年以后,曾国藩给弟弟曾国荃写信,“今闻林文忠公(林则徐)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每柱田宅价在内。公存银一万,为祀田,刻集之费在外。督抚二十年,真不可及。”这是说林则徐去世后,3个儿子分家,每人只分了6000贯钱。林则徐留下1万两银子,作为公家存银。林则徐当了20多年总督、巡抚,竟然只留下这么点遗产,让曾国藩钦佩不已。
1865年,朝廷打算重新启用曾国荃。曾国荃颇有些不愿意。这时候,曾国藩写信开导他,再次以林则徐为例子,说他曾经回福州老家养老,但是国家遇到危难之后,毅然出山报国:“大凡才大之人,每不甘于岑寂,如孔雀洒屏,好自耀文采。”曾国藩要曾国荃向林则徐学习,不要甘于寂寞,而是把握机会,建功立业。
在曾国藩的劝导下,曾国荃欣然从命,被朝廷任命为山西巡抚。
在1838年这次见面后,曾国藩长期在京城当官,林则徐则一直在外面奔走,两人没有再次见面。林则徐病逝后,曾国藩与他的外甥兼女婿沈葆桢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推荐他出任江西巡抚。正是在曾国藩的推荐下,沈葆桢一路高升,官至两江总督。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算是林则徐与曾国藩一面之交的后续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