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永超
作为清末四大中兴名臣之一,胡林翼文才武略出众,而且处事圆通,曾国藩将他视作平生知己。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一定能立下更大的功业。
做京官时,两人的关系其实并不热络,虽然他们是同乡,岁数也差不多大,而且又是翰林院的同事。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那时的胡林翼,还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这恰巧是曾国藩瞧不起的人。而胡林翼呢,因为出身世家,眼高于项,当然也没把这位土气的同乡放在眼里。
直到胡林翼痛改前非,在贵州做出了出色的业绩,才让曾国藩对他刮目相看。胡林翼见曾国藩多次痛陈时弊,提出来许多有用的建议,也转变了对他的印象。
两人的初次合作,还是在咸丰二年(1852年)。这一年,曾国藩正在筹办湘军。听说胡林翼在贵州剿匪,成绩突出后,写信向湖广总督吴文镕推荐。第二年年底,胡林翼带着六百兵勇,前往湖北,打算一展身手。
还没到省城,就接到总督殉难的消息。一时间,胡林翼陷入了困境。曾国藩得到消息,派人送来大批军需,邀他回湖南老家帮助自己。在后来的九江之战中,两人正式并肩作战。
对湘军军制,胡林翼非常佩服,他改编了从贵州带来的兵勇,又以湘军战法操练,战斗力大大提升。
在湘军大营中,胡林翼认识了理学大师、湘军战神罗泽南。此人四十岁以前,还是一名教书先生。太平军为害乡里时,他与学生们办理团练,后来成为曾国藩的嫡系将领。胡林翼对他钦佩不已,主动拜他为师,领兵打仗以外,一心钻研学问。
在九江城下,曾国藩遇到了生平又一大挫折。但此时,湖北又再次告急。尽管江西的局面同样危急,曾国藩放胡林翼救援,又把一支六千人的队伍交给他指挥。
来到湖北后,胡林翼发现,以六千人对阵数万太平军,还是远远不够。很自然地,他向曾国藩写信,要求罗泽南来援。
这让曾国藩陷入了两难,因为他手中实在没有多少能用的将领了。犹豫之际,罗泽南主动请缨,要求驰援湖北。他说,以当前的形势看,拿下湖北,江西即可顺势而下。起初,曾国藩听了这番言论,以为他见战事不利,想趁机离自己而去。但冷静下来后,觉得所言很有道理,就让罗泽南领着五千湘军精锐,救援湖北。
在罗泽南的帮助下,湖北的战局迅速改观,但罗泽南因为被弹片击中,死于武昌城下。手下没了干将的曾国藩,被太平军围困,一夕数惊。这时,胡林翼拔出四千人,交与曾国华统领,开赴江西支援。
正是这段共患难的经历,让曾胡二人相知日深。
因为前任湖北巡抚已战死,胡林翼顺理成章地接任巡抚一职。在任上,他打算以此作为湘军的大本营、大后方。但他面临着一个障碍:他的顶头上司,湖广总督官文。
官文为人贪图享乐,经常溜须使坏,是个典型的小人。一开始,两人的关系非常紧张。马上胡林翼意识到,官文只是贪图个人享受,如果将他赶走,朝廷肯定再派一个旗人做总督。说不定,那个人会更坏。
想到这些,胡林翼对他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为了笼络此人,胡林翼公开对下属说,再有说总督坏话的,严惩不贷:每次上报战功时,都把官文的名字写在前面;私下里,每月送给他三千两盐务陋规,又将竹木税划归总督收取。据说,胡林翼还走过夫人路线,认官文的小妾为妹,往来如骨肉。她经常对官文说:“你懂得什么。你的才具见识能比过胡大哥?就依着胡大哥吧。”每当爱妾这样说,官文只有唯唯奉命的份。官、胡二人,不但能相安无事,甚至能团结如一人。
按照胡林翼的筹划,湖北逐渐成为湘军可靠的大后方。即使面临财政困难,仍坚持每个月供应三万两银子。
曾国藩屡受地方官员排挤,心灰意冷下,回原籍守孝去了。蛰居期间,又是胡林翼挺身而出,代替他维系湘军诸将的团结。这一点让曾国藩万分感激。
为了让曾国藩东山再起,胡林翼煞费苦心。天京事变后,石达开领兵杀入浙江。胡林翼趁机奏请启用曾国藩。咸丰虽然同意曾国藩出山,却不打算给他地方实权。石达开部向四川进军方向开进时,胡林翼打算为他谋取四川总督一职。这样的话,就有了财权和人事权。但出乎意料的是,咸丰皇帝坚持不给曾国藩总督一职。胡林翼赶紧转变方向,说石达开已经是强弩之末,眼下最要紧的是收复安徽。
由此,两人再度合作,共谋收复安徽。但在谁做主将的问题上,两人有了分歧。鲍超立功大,名望高,加上是湘系将领,所以曾国藩主张用鲍超。胡林翼却认为多隆阿才是最合适人选。一来是多隆阿跟鲍超相比,更有智谋。更重要的是,此人是旗人,用他能消除朝廷的疑心。而且,他待鲍超如亲兄弟,即使心中有委屈,自己也能劝说他积极用命。最终,胡林翼的意见被采纳。多隆阿不负所望,连续取得太湖、潜山大捷。
两江总督何桂清出逃后,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彻底消灭太平天国。病中的胡林翼格外为老友高兴,他拟定了一个大胆的方略:
不必理会众人非议,大胆任用亲信担任地方要员,获取地方实权;
加募四万兵丁,奇袭杭州、淮扬地区,迅速收复失地,万不能过于谨慎。
实际行动中,曾国藩部分采用了这一方略,终于平定太平天国。
胡林翼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上过度劳累,到咸丰十年,已经病入膏肓。次年八月,胡林翼病逝武昌,年仅四十九,死后谥文忠。这个谥号只有林则徐得过。
曾国藩在得知老友去世后:作了一幅挽联:
逋寇在吴中,是先帝与荩臣临终憾事;
荐贤满天下,愿后人补我公未竟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