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8日上午09:00-12:00,在开展了十期后,我们打算开展一期数字经济残障女性就业结业研讨会。我们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聚焦于“人工智能转型下的残障女性就业”,旨在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为残障女性创造更广泛、更包容的就业机会。
我们特别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他们的研究、经验和洞见,共同思考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推动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吴迪
走出家门:残障女性标注员群像
麻省理工学院(MIT)科学技术与社会项目博士候选人,关注残障、劳动与技术的互动。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残障项目主管。
一群不安现状的人
过去一年,我在上海的一家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的基地做田野调查,接触到了从事人工智能数据标注行业的女性。当时我跟三位残障女性标注员一起,在上海的宿舍一起居住了5个月,每天一起做饭,一起上下班,和她们有了很深度的接触,也是我之前在工作中没有过的一个深刻的体验。
在接触她们之前,我不太了解作为残障女性从事标注行业的情况,什么样的残障者会来从事标注这个工作。于是,有一次我和视障女性吃完饭散步的时候,我就问了她这个问题,她给我的答案是“我们都是一群不安于现状的人”。这个答案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因为当我们在提及标注工作的时候,或者在新闻报道当中看到这份工作的时候,应该很难把这个工作和打破现状联想在一起,很多关于这份工作的报道都将其形容为枯燥、重复、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
为什么残障女性会将这份工作和”不安现状“联系在一起呢?这其实有很多的背景因素,主要的原因是她们的职场和智能数据标注行业的很多其他职场存在巨大差异。本次研讨会,我将会介绍这些因素,虽然我总结的这些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至少代表了一些可能性,所以想呈现给大家。
数据标注行业的概况
数据标注行业中残障者参与的工作绝大部分是通过众包或者外包的方式承接的,经过很多中间商,以匿名的方式甚至不需要管理就分包给他们来做的。这样的工作采取计件制,会遇到劳动强度比较大,工资比较低的情况。同时,这个行业也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因为大量的业务是短期业务,有些甚至是几天的业务,如果以这个为全职工作的话很有可能让人朝不保夕。
我进行田野调查的职场具有的特殊性:这是一家残障者自组织的公司,他们的使命就是增加残障者的权利,所以这个职场对数据标注工作做了大量的改造,包括岗位端和员工端的改造,以改造来减少这份工作的脆弱性,让这份工作变成可能的多元就业的机会。我会对他们的改造做一定的介绍,然后我会分享一下我接触到的这些残障女性具体的生活体验和她们在工作当中感受到的意义。
在人工智能数据标注行业大量的工作带有剥削性和压迫性的情况下,如何让其变成有可能赋能残障者的状态?这家机构中一位专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好的岗位一定是改出来的”,即人工智能的行业本身一定会赋能残障者,而是通过积极的改造后变成一个更好的岗位。那么,他们是如何对该工作进行改造的呢?
▲吴迪提供的ppt演示,标题为“好的岗位一定是改出来的”,展示了岗位端和员工端的具体改造事项
首先,他们在岗位端和客户做了大量的协商工作,包括要求客户尽可能地提供长期稳定的订单。同时,他们将薪酬制度从计件制改为固定工资,减少了这份工作的脆弱性。另外,在选择任务的时候,他们也会尽可能选择更注重质量而不是速度,因为残障者做注重质量的任务时会更有优势。
其次,对无障碍做优化和改造。该组织承接的业务和岗位要求必须能够有改造的可能,如果对方的客户拒绝改造,拒绝对无障碍进行优化,那么该组织就不会接这个业务。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该组织希望在业务当中尽可能地保证重度的残障者特别是视力障碍者和轮椅使用者的参与。在大量的其他有残障者参与的数据标注业务当中,这两类人群还是被排斥的。
除了岗位端,该组织在员工端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基于对社群组织的了解,他们根据社群的需要划定了办公室的选址:办公选择什么城市,交通情况怎么样,宿舍是否无障碍等等的因素都是需要考虑的。正如胡鸾娇分享的时候提到,无障碍不仅是我们想象中的公共设施,包括从生活到就业的各个点位上的每一个通道都需要畅通。另外,员工端也会提供很多的出行和自主生活的训练,这一点和我在以前的工作当中接触过很多残障就业的项目不同,他们没有将就业、自主生活和无障碍割裂开。这一点对我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出行非常的重要。
工作的意义
▲吴迪分享的演示ppt,标题为“人与空间:走出来”,展示了两位研究对象对“走出来”的表达
首先,我在和残障女性的互动中发现,做这份工作的很多标注员都会反复提到一句话“走出来”,当他们谈到为什么做这份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会先说自己是怎么走出来的。有些人说到“我想走出按摩店,走出过去给我带来桎梏的制度或者心理状态。”,而有些人的“走出去”是物理层面上的,一位轮椅使用者说“我当时就想走出家门,不想在家工作,只要走出去就行,干点什么都无所谓。”。无论是心理层面还是物理层面上的移动对于很多的标注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社群组织设计的不是居家办公,而是有实体的工作场所,并且选择了比较大的一线城市的原因。
▲吴迪分享的ppt演示,标题为:人与时间:“规律”,展示了两位研究对象对于规律时间的描述
除了空间以外,也有一些伙伴来到这份岗位上后发现他们对时间更有掌控。比如视力障碍者的女性经常提到和按摩店比起来这份工作更规律,因为按摩经常需要熬夜。熬夜不仅带来身体上的损害,也会带来一些其他的影响,比如一位视力障碍者特别担心自己会变老,比如和别人的工作时间不一样意味着跟这个社会其他人是不同频的,例如下班以后想找人出去吃个饭看个电影,但是发现自己的时间和别人是错开的。这种因为时间所带来的隔离,也是带来很多的痛苦。规律的工作时间使得很多标注员有了自己的业余时间。有些人爱看书,有些人爱听播客,有些人爱刷抖音,有些人周末喜欢出去旅游,他们对时间的掌控加强了。
▲吴迪分享的ppt演示,标题为:人与人:“别人”,展示了两位研究对象对于“别人”的描述
除了空间和时间,发生改变的还有和人的关系。这个变化既有可能是接触到更多人,也有可能是不用再跟某些人接触。比如有一位视力障碍者说自己非常社恐,和人打交道使他感到疲惫,比较适合做沉浸式的工作。其实他不是社恐,而是他之前的工作是按摩、客服等等,需要提供大量情绪劳动的工作,长时间的情绪劳动使他觉得非常的疲惫,不想再随时保持微笑,随时保持态度良好,他希望可以一天都不用说话。所以,恰好该自组织的工作可以让他做到这一点,对他来讲,这份工作可以减少和他不想打交道的人打交道。
与此同时,也有人因为这份工作接触到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社群。一位轮椅使用者说道:以前别人看着我会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他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特别来自非残障者的眼光,因此不愿意外出。但是这两年结识了同事以后,他觉得好几个人坐着轮椅一起出去非常有面子,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所以,跟别人的关系变化也是大家所感受到的工作的意义之一。
▲吴迪分享的ppt演示,标题为:人与身体:“独立”,展示了一位研究对象对于“独立”的描述
另外一个重要的点是,在出门就业后很多人感受到和自己身体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我刚才提到很多人为了能够独立和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想走出来,他们不仅想从小长大的家庭空间中走出来,也想要有自己的空间。一位轮椅朋友说道,“独立对脊髓损伤坐轮椅的人是蛮难的一步,因为我们受伤程度不一,我是胸椎,受伤的部位高,有的人可能颈椎受伤。但是哪怕是手不太灵活,他们也会渴望独立生活。”,这是一类在残障者中非常典型的描述,我经常听到想要独立生活的反馈。无论是轮椅使用者还是视力障碍者,他们都参加自主生活培训。这些培训可以帮助他们重新适应新的身体,包括了解更有经验的残障者如何应对不同的生活状况,这样的同伴互助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在参加培训之后,他们并没有一个场景可以应用这些知识,回到家里又变成了家长或者家人代替决策。
上图是我舍友在宿舍做饭的一张图,我们非常享受每天一起做饭的过程。在我听到过的一些故事中,有些人在家里不被允许做饭,甚至有一些障碍者在家里不被允许自己倒水,没有任何的独立空间,对自己的身体似乎没有任何的掌控。而工作使他们重新建立了跟身体上的关系。
▲吴迪分享的ppt演示,标题为:人与物:“操心”,展示了一位研究对象对于“操心”的描述
最后,和物质的关系。这是我发现的一个新的除了消费主义以外的维度。上方的图是我们的宿舍,里面有三张上下铺,我的两位轮椅伙伴住在下铺,我也住在下铺,上铺是一位视障的室友。我们每天吃完饭之后,我们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购物上。我们会躲在被窝里刷淘宝、抖音、刷直播间。大家都买什么东西?除了买日常的用品,比如说衣服、化妆品这些对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除此以外,她们也会给家里人买东西。很多的购物行为其实是她们是承担责任的表现。有一位轮椅使用者说自己在西安一个人住了快3年,找房子找工作吃饭全都是自己一个人解决的。有的时候也会觉得很累,但是做完之后还是感觉良好。她跟我聊天的时候说道自己买的护发素用得太快,又该买新的了,这都是自己该操心的事。她说这个事的时候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因为她可以为自己操心,可以为自己承担责任。除此以外,她们也非常自豪能给老爸老妈买衣服,给侄子侄女买东西,为家人承担责任让她们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吴迪分享的ppt演示,标题为:出行:连通“家”与“外面”
刚才我提到的所有从时间、空间、他人,自己的身体、物质的关系中间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出行。出行连通家庭空间和外面,无论外面是工作场所还是其他任何场所,只有当出行通道是通的,他们才有可能拓展生活的面向。
出行是就业的前提
有一些视力障碍者在做标注之前学的是钢琴调律,但是这份工作他们没有办法做,因为他们必须要去到客户家里做,但是每个客户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客户住的比较偏远,因此她们每次都要自己规划路线,这对于全盲的障碍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看似很合理的专业设置,其实背后还是缺乏对整个社会基础设施的考虑。
出行是就业的目
的出行是就业的前提,其实也是就业的目的。上面的图片是2022年11月26日的时候,在长期的疫情封控当中唯一开放的一个周末。当时我和两位标注员残障女性一起去了上海迪士尼玩,从早玩到晚,非常累,但是很开心。这个想法是其中一个标注员提出来的,她从西安过来,非常喜欢旅游,来的第一天就特别想去迪士尼。这份工作给了她一个周游全国各个城市的机会。对于很多标注员来说,出行扮演着非常的重要的意义。
现在再来理解组织将基地安置在一个无障碍更好的大城市,放在有旅游景点的这个设计,真的具有很深的用意。这份工作之于残障者不仅意味着一份收入,其实也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就业不仅是社会的“向上流动”,也有很多层面是物理意义上的移动。自己的身体可以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去到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这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
总结
可能她们从事的标注行业不具有代表性,但是对他们来说做这个标注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是通过工作扩大他们对生活的自主权,增加他们每个人对空间、时间、身体、人际关系和物质的不同纬度的掌控度。另外,其实居家就业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如何去构建一个能够提高自主权的居家就业形式,这是我们可以一起探讨的。
其次,这些标注员的意义感并不是人工智能或者标注行业赋予的,而是社群组织和社群改造出来的,这些工作不是自然而然就适合残障者的。而且在标注行业的内部,劳动形式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具体的工作体验如何,还是要分情况来讨论。
▲吴迪分享的ppt演示,标题为:工作的意义,展示了一张几位视力障碍者标注员下了班一起回家的画面
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