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被理解 - 新闻中心
理解与被理解
2024-11-27

​​理解与被理解,应该是一个人生的的重要话题,人的一生都在与之周旋。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原因如下:人类是群居动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祖先通过一次次的精诚合作,在生存活动建立的默契。从那时起,一直在磨合,一直延续至今。尽管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没有人能说他被完全理解了,或者完全理解别人,如果谁说有,上去给他两耳光,那一定是骗人的。这势必是一个终极的问题,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流,有争论,有理解与被理解,而我们注定要用一辈子去参悟。

理解与被理解

在人类的生活工作中,有很多的协作,语言上的交流沟通。语言在这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成为一直理解对方的媒介,只有通过这样的介质才能实现。当然语言也不是唯一的,比如还有肢体形态,通过肢体表演形态来传达,更甚者通过眼神,心灵感应。只是后者传达的信息是有限的,而且需要相当的默契度,在当今这样信息爆炸的时代,人来人往,于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交流,陌生的面孔读不出来,语言成为不可或缺的东西。

谈到语言,那就不得不谈谈文字了,很容易理解嘛!口语是用来说,用来听的,文字则用来看,用来写。两者相辅相成,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和传达,各有优缺点。说出来的声音有大有小,还可能带有感情,喜悦,悲伤,气愤种种,丰富多彩,往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文字就比较书面了,没有口语的随意性,词句更凝练一些,眼睛更直观的认识。

语言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要充分理解和传达也是不容易的。曾经就有人问:虾子羊肉粉为什么没有虾子?虎皮青椒为什么没有虎皮?就纳闷怎么有这么蠢的人,还问这样的问题,这不是不言而喻的事吗?但仔细一想,人家问的也有道理吗?从字面上理解是这样的,人家可能对其中内涵没有理解。在这样简单的问题中,可以发现,同样的一句话,一段字,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毕竟每个人的脑壳不一样,世界观不一样,站立的角度不一样,结果当然就不一样了,画出不同的杨桃也就不会觉得奇怪了。钱钟书说:“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了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字,上了印刷品的当”,这样的妙语,也只有这样可爱的老头才能说出来。只能说明,无论是说出来的,还是写出来的,真实性都有待考察,特别是当你听的多,看的也多了以后,脑子里充斥着各种观点,究竟哪种值得相信,哪种的真实性高,都值得去商榷。譬如说话,遇上吹牛大王,满口夸张的修辞手法,反正吹牛又不上税,如果有几个听众,那可能吹起来更有激情,更投入。这种人多少带有点理想主义吧!想象力无疑是丰富的,很容易被人识破,当笑料听听就好了。又如真真假假的,说出的话可能半真半假,让人无法分辨,更有甚者,往往说的一套,做的一套,阳奉阴违,岳不群就是这样的,表面把自己伪装的很君子,背地里确是的真小人,遇到这种人可不是什么好事。还有一种就是老实人,给人比较踏实的感觉,也没有那么多的心机,比较直接直爽。文字是显性表达,表达某人的思想,或者阐述某件事。需要你用心灵的窗户去视察,反正都摆在那里了,你看了才能知道其内容,想表达的是什么东西。写出来的东西,不能说全是假的,也不能说全是真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就和我们的生活一样,时而感觉真实,时而又是那么虚无缥缈,实在难以捉摸,但是,书中必有可取的东西,传达的东西会触动到你,帮助你解决问题。

  I   II   III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