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丨佚名
前言
你敢信吗?
马来西亚一名工厂操作工被机器人直接“处死”,这起案件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关注。
人工智能到底能不能行?
机器“杀人”事件
据报道称,这名马来西亚男子是在一家棕榈厂上班,刚入职不久被分配到一个较为辛苦的岗位,平时工作也是比较负责认真。
因为该厂的特殊性,一些比较杂和高风险的工作,直接是交给人形机器人来执行,初衷是比较好的,为了让工人可以去低风险安全一些的岗位,而让机器人来处理高风险的事情。
只不过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初期,工厂高层并没有意识到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于是导致了操作工的悲剧,其结局之凄凉也是不禁让人沉思。
如果说工厂的高层定期给机器人进行检查和排查隐患,每天让专业设备人员进行点检,这样可以让风险降到最低。
实际上,类似这种机器人杀人案件,放眼全球也是有同样的案件发生,2023年的韩国无独有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韩国某家农产品配送中心因为公司全自动化管理的需要,导致投放了一批机器人来辅助生产。
事情的主角是一名机器人维修工,接到机器人故障报警之后,马上赶来维修。
但是不知道是何原因,检修到一半的时候,机械臂忽然暴起直接将修理工当作是打包产品,狠狠地拖起放入到作业台上面,紧接着悲剧发生了,检修工被当作是农产品反复挤压。
后面查监控的时候,可以看到该男子虽然也尽力呼救,奈何整个车间都是自动化管理,当时并没有人可以伸出援手。
同时机械的力量岂是人力可以抗衡的,因此才有了这样的结局,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通过上面两件事情,我们不禁需要对目前正在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引发深思。
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确实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反之,也是有相应的隐患让使用者承受。
人工智能的优势
人工智能可以辅助生产,让生产变得更加高效。
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家食品厂,流水线上面需要6个操作工24小时两班倒不断去进行一些简单的打包工作。
但是机器人只要有电,就不用睡觉,24小时就可以不间断去进行生产,而且也不用担心偷懒,产能方面也有保障。
如此一来,这家食品厂的产量自然是要比人工作业更高。
并且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研发成本自然也会降低,投放一台机器人的钱,或许比24小时两个工人的工资会低很多。
作为工厂的老板,自然在人工成本上面可以节约很多,同时产出达标之后,只要质量稳定,订单自然也会稳定,也会源源不断产生收益。
人工智能还辅助人们的日常出行更加便捷,比如说无人驾驶,相信不少人,对于无人驾驶技术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早在多年前,国内和国外不少企业就在布局无人驾驶技术了。
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不管是从服务人类的层面来看,还是说抢占市场的方向来说,都是要最大努力去投入的。
而国外的特斯拉首当其冲,已经有特斯拉无人驾驶在美国试行了一段时间。
购买特斯拉的车主,据说只要购买一套程序软件,加入到特斯拉的车子系统当中,每年就可以维护更新,为特斯拉车主直接进行自动驾驶。
而且特斯拉已经申请在中国进行无人驾驶,大家在大街上看到的特斯拉汽车,相信以后会出现一种场景,那就是驾驶室没有人,无人驾驶自动进行。
后座位的车主一边玩着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到到达目的地。
这样的场景在以前只能说在电影上面可以看到,但是现在就要实实在在发生在大家的眼前了。
再来说国内的自动驾驶技术,前阵子的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在武汉等地区投放试运行。
无人驾驶其实在我们国内已经在试点运行了,现在一些大城市相继投放了无人驾驶出租车,大家通过一些专用的打车软件,就可以快速打车。
并且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的费用,远远要比一般的普通出租车费用便宜!
这主要是因为无人驾驶不需要人工成本,一天24小时只要车子有电,就可以不间断去跑。这么一来,价格自然是要低一些,现在打过萝卜快跑出租车的乘客,基本上都称只要个位数的费用,就能到10多公里外的目的地。
试想一下,大家未来上班打车5元,下班打车5元,一天只需要10元的成本,一个月最多300元。
比自己开车要划算太多了,并且还不用费脑,坐在后座位玩玩手机稍微放松心情。
人工智能可以辅助人们的日常生活,照顾人类起居,如今各个国家都在投入研发人形机器人,已经有国家在试验机器人保姆。
比如说有一位坐着轮椅下肢瘫痪的老人,没有子女陪伴的情况下。机器人保姆就可以充当贴身管家的角色,从制作早餐开始,再到家里面各个房间打扫卫生。
然后还可以陪伴主人聊天,一起看电视电影。在家里感觉无聊的话,机器人可以推着坐在轮椅上面的主人,一起到户外去呼吸新鲜空气,一起去散心。
还有之前网上热度很高的美国首富马斯克要研发猫女机器人,让不少宅男们心之神往。
一旦研发成功量产之后,可能大家就会享受到一个不要彩礼、绝对百依百顺、不用费尽心机去提供情绪价值的机器人女友,这个可以说是以前只敢想想的事情。
人工智能的劣势
让不少人失业,带动新一轮的市场变化。比如说之前我们国家的一些重要产业还是在房地产,以后人工智能普及之后。
更多企业为了发展和抢占先机,可能会把战略中心放在人工智能上面,从而带动人工智能配套的产业升级。
原先那些机修师是修理一些简单的机器,后续可能会转行到修理人形机器人上面。这方面的行业也会比较吃香,优秀的技术工永远是稀缺资源。
但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也有一些简单的工作岗位也被淘汰。比如说环卫工人,本身就是很辛苦早起贪黑,清洁街道。
但是这些后续可能要被机器人给替代了,目前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无人洒水车。直接让一部分人失业了,无人洒水车24小时可以不间断运行。
包括顺丰也在推行无人送快递,在深圳和上海这些大城市街头已经出现了无人顺丰快递车。用户接到信息电话之后,下楼对着车子侧面的二维码进行扫码,就可以拿出自己的快递,安全高效。
同样的,美团的无人送餐车和其他快递公司的无人驿站也在逐步推广之中,可想而知,一些简单的工作岗位被替换是多么迅速。
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的时候,被大量武汉出租车司机和滴滴司机给抵制,理由也是很简单,在武汉的一些出租车司机和滴滴车司机的订单量会被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给抢走一部分。
乘客哪管你是无人驾驶还是有人驾驶,在安全方面有一定保障的基础上,哪个便宜自然是用哪个。
而在这方面,显然无人驾驶汽车更加有优势,后续很可能一部分出租车司机因为无人驾驶的普及,导致失业,只能去别的行业岗位发展。
安全性在发展初期还是有一定的隐患,需要不断升级改善。
从上面马来西亚工厂和韩国工厂的两个事件大家就可以看出来,机器人虽然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产出效益。
但是在安全系数上面还是有待升级和加强,机器人制造公司也需要不断去完善这方面的安全系统。
比如说增加感应装置,一旦监测到周边1米内有人,会马上自动停止运行。
对人体的感应系统要充分升级,毕竟人是血肉之躯,人形机器人在接触到人体皮肤的时候,要自动调整到另一套程序,用最合适的力度去服务人类,而不是造成惨剧。
结语
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人工智能,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机器人最终是为了人类发展更好而生产的,并不是给人们带来噩梦的。希望机器人更新迭代升级之后,能够让人们看到更为安全、高效和齐全的服务技术。
文章信息来源:
马来西亚一工厂发生事故 一工人掉入绞肉机不幸身亡-环球网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