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力培养一直是教育中的热门话题,尤其是ChatGPT大火后,很多专家更是强调,创新能力将是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能力。
创造力是指一个人能够独立、新颖、有价值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具有创造力的孩子往往能够在面对问题时,找到不一样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方法和思路。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已经成为了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引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力,使儿童最终成长为出类拔萃、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父母在培养孩子创造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敢于尝试创造新概念、新事物的能力,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思考、去探索。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
丰富的想象力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要一环,是孩子创造性学习和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恰当的书籍,音乐或是美术作品,让孩子代入到作品的角色中,体会每个角色的感受、想象每个场景不同的画面,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此外,如果说想象力是一种“越过高山看到未知地带”的能力,那么好奇心就是翻山越岭的内在驱动力。通常来说,好奇心愈强,想象力愈丰富,创造性就愈高。家长应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大胆去想,允许他们犯错,也允许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尝试。
学习固然重要,但足不出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对于孩子来说,爱玩本是他们的天性,如何合理利用这份天性,让他们与同伴一起去探索自然,感知社会,这是值得每一位家长认真思考的。
相比于只强调学习成绩,父母更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实践。这种实践既可以是基于孩子兴趣爱好的深度发掘,也可以是参与社会类的多种活动。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昆虫,对于父母来说,不妨就鼓励孩子参与与生物有关的夏令营,让他们在实践中挖掘自己的兴趣,相信在这样的实践中,孩子不仅能够收获知识,更能够习得沟通能力、自主能力等多种能力。至于社会类的实践,可以鼓励孩子做一名小小志愿者,多多参与社区活动,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此一来,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也可以让他们走出书本,更多地了解社会中的人与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别人的观点。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方面,需要让孩子喜欢问“为什么”,因为提问是思考的基础。而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父母不能在孩子提出问题后,立刻给予答案,而是应该引导孩子思考,并一步步找到答案。
此外,当孩子提出不同寻常、出人意料的问题时,家长应接纳孩子的思维方式,试着欣赏孩子的思维角度,而不是敷衍了事、早早地抹杀了孩子的奇思妙想。
总之,作为家长,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培养创造力的环境,从而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在耐心的引导下,每一个孩子都将成长为有想法、有干劲、会思考的栋梁之材。
《怎样培养孩子的关键社会能力》
系列专栏
★
扫码收听
课程介绍
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需要成人的理解和支持。孩子正是在成人的关爱和引导中建立起对人类社会的爱和基本信赖,从而逐步将正确的价值观,社会的规则,内化为自己行为的标准,才能形成关键的社会能力。为他们的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愉快而自信的站到人生的起跑线上。截止目前,该课程共有10个话题。
其中,话题包括: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怎样让孩子习得交往技巧》
《怎样引导孩子解决与同伴的冲突》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
本次课程
内容丰富
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收获!
·好课推荐 ·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我们
愿与你分享更多知识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我们的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