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他是抗日英雄,一生娶了40个老婆,83岁去世,44年后才下葬
新闻中心
他是抗日英雄,一生娶了40个老婆,83岁去世,44年后才下葬
发布时间:2025-04-01        浏览次数:2        返回列表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存在着一位非凡的抗日英雄,他的生活故事同样引人注目。这位英雄在抗击外敌的艰苦岁月中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为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私生活同样令人震惊:据称,他一生中娶了40位妻子。这位英雄在83岁高龄去世,但令人惊讶的是,他的遗体在去世后的44年才得以安葬。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人生?本文小娱就带大家一起揭晓。

他是抗日英雄,一生娶了40个老婆,83岁去世,44年后才下葬

《傻儿司令》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充满童真和英勇的旋律,常常唤起许多人心中深藏的童年影像。这部剧讲述了一个憨态可掬、心地善良的英雄,他的形象和弥勒佛有几分相似,身形圆润,给人以和蔼可亲的感觉。剧中的主角,傻儿司令,不仅机智勇敢地破坏了敌军的坦克部队,还在旅途中纠正了不少的社会不公现象,如惩治贪污官员等,赢得了人民的广泛赞誉。

这个虚构的角色实际上灵感来源于历史上的一位真实人物——范绍增。曾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军的军长,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令人钦佩。剧中傻儿司令的形象虽有夸张,但在他身上体现的正义与勇敢,正是对范绍增精神的艺术再现。范绍增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的英勇和对民众的关怀,为这个角色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土壤。

剧集中傻儿司令在战斗之余,还经常帮助解决民间矛盾,展示了他深厚的人民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形象在剧中虽然略带喜剧色彩,但他的行为和决策却总是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他的形象成为了那个年代小朋友心中的英雄。范绍增的历史形象与剧中傻儿司令的虚构形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这样的艺术创作,不仅让人们回忆起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也让人们更加敬佩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巨大牺牲的英雄们。

在中国抗日名将的史册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他的经历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这位将军曾经历过江湖的波折,从帮派成员到土匪,他的早年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在动荡的年代,他的命运轨迹发生了显著转变。他曾反叛袁世凯的统治,而在复杂的四川军阀环境中,他像一位舞者般灵活转换阵营。

当日本侵略者踏入这片土地这位将军没有犹豫,他挥洒个人财产,组织起了一支抗日的队伍,勇往直前地投入了抗日战场。即便身处国民党的行列,他依然虚心学习并实践着共产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开放心态,也显示了他对抗日大业的全心投入。

在抗日战争中他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屡次获得胜利,甚至成功炸死了日军的在职师团长,这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都是罕见的壮举。退役后,他总结自己的一生,幽默地说只有两件事最让他骄傲:一是为国家抗击外侵,二是深爱自己的妻子。

到了1949年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他领导自己的部队起义,归于人民,结束了自己多彩多姿的军事生涯。这位将军的一生,从帮派到抗日英雄,再到最终的归顺,是那个时代中国军人多面性和复杂性的一个缩影。他的故事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回顾,更是对勇气、智慧与忠诚的一次深刻颂扬。

范绍增出生于1894年的四川大竹县清河乡,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童年。他的成长背景充满了传统乡村的乐趣和自由。像电视剧《傻儿师长》中描述的樊哈儿一样,他小时候并不热衷于学习,更多的时间是在外面的自然环境中度过,与祖父范老爷一起游玩,享受打鸟和捉鱼的快乐。

尽管对书本学问不感兴趣但范绍增对民间故事和评书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通过《三侠五义》等古典小说,潜移默化地塑造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义举和正义感对他的影响深远。

随着年龄的增长范绍增开始接触社会上的各色人等,其中不乏一些狐朋狗友。他逐渐对赌博产生了兴趣,这种危险的嗜好让他的祖父非常愤怒和失望。范老爷对孙子的这种行为极力反对,但范绍增似乎已经被赌博的刺激所吸引。

范绍增的赌博嗜好终于引发了家族的愤怒,特别是他的祖父范老爷。在一次愤怒的爆发中,范老爷命令将范绍增处以极端的惩罚——活埋。这一命令更多是出于愤怒的象征,实际上并未得到执行。范绍增的伯父虽然对外宣称已经“埋了埋了”,实际上却是秘密地将范绍增救了出来,并把他送到了舅舅家中避难。

在这一转折点上范绍增的命运发生了重大改变。他在途中遇到了张作林,一位当地有名的袍哥头目。这次相遇引领他进入了袍哥会,一个充满江湖气息的社会团体。范绍增在这里迅速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和魄力,最终在张作林去世后,他接替成为了礼字号袍哥大爷,领导着200多名成员。

在带领袍哥的日子里范绍增的部队迅速壮大,但他很快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正当他在寻找新的人生方向时,达县和渠县爆发了反对袁世凯的起义。这一事件深深吸引了范绍增,他毅然决定加入起义军,希望能为国家的变革做出贡献。不久他便发现起义军内部充斥着腐败和内斗。失望之下,范绍增选择了主动退出,同时他也决定放弃自己的袍哥身份,从此踏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这段经历成为了范绍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从袍哥大爷到加入起义军,再到最终的觉醒和蜕变,他的人生轨迹既充满了曲折,也展现了他对于正义和信仰的不懈追求。

在辛亥革命期间范绍增跟随张大爷投身于四川的政治变革浪潮。他们积极参与了保路运动、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这些经历使范绍增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幸的是,1915年,张大爷惨遭暗害,这一事件激怒了范绍增。他在一夜之间率领手下报复杀害了凶手,随后在达县、渠县和大竹交界处的山区自立为王。

在这段时间,范绍增的势力在四川日渐壮大。虽然受到了周围几个县政府的多次“剿灭”行动,但多亏了与他曾共患难的几位警备队长的友谊,他得以安全度过难关。特别是与王维舟的深厚友谊,为他后来的生涯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王维舟不仅是中共早期成员,还是唯一见过列宁的中国老布尔什维克。

到了1917年唐继尧在重庆组建靖国军,与北洋政府开战。范绍增感觉长期的山匪生涯并非长久之计,于是在王维舟的帮助下,加入了熊克武旗下,成为颜德基的一个团长。

值得一提的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范绍增不仅保护了王维舟,还慷慨资助其离开四川。1918年,在川东夔府的一场战役中,范绍增指挥的部队在突然受到豫军和鄂军偷袭时,迅速组织起反击,仅凭3000名袍哥就击退了敌军万余人,赢得了声名远扬的胜利。

战后第2混成旅的一个团长与范绍增交流,两人一见如故。这位团长对范绍增的勇气和智慧十分佩服,但也指出他需要严格管理部队才能在四川这片多山的地区立足。范绍增虚心接受了建议,并因此结识了罗君彤,他日后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助手。而介绍罗君彤的正是刘伯承元帅。这段经历不仅见证了范绍增从山匪到民族英雄的转变,也展现了他在复杂局势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能力。

到了1948年,国民政府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已经日渐式微。蒋介石本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甚至有被弹劾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试图拉拢曾经被自己冷落甚至打压过的范绍增。蒋介石希望范绍增能在即将到来的国民大会选举中支持自己,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但范绍增已经厌烦了国民党的内斗和尔虞我诈,他对蒋介石的政治游戏不再感兴趣。面对蒋介石的拉拢,范绍增坦率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已经决定支持。这个决定激怒了蒋介石,使得范绍增陷入了极大的危险之中。幸好,出面斡旋,才使范绍增避免了一场灾难。但蒋介石并未因此罢休,在1949年秋,他命令范绍增率领两万部队出征解放军。

面对这个艰难的选择,范绍增陷入了两难境地。他的初心是为国家抗击外侮,而非内战。在川东渠县三汇镇外的挺进军驻地,范绍增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与解放军取得联系,计划起义。

解放军方面派出了曾与范绍增有过交往的黄开富同志前往接洽。12月13日,黄开富抵达挺进军营地,范绍增已经做好了决定。在黄开富还未展开说服的准备时,范绍增就直言不讳地表明了自己的决定:“开富,我要听从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安排。

这一决定标志着范绍增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的这个选择不仅是对自己政治理念的坚持,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思熟虑。从此,范绍增走上了一条与过去截然不同的道路,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1977年,年迈的范绍增结束了他传奇而多彩的人生,享年83岁。不过,他的去世并未带来即刻的安息。由于一个不寻常的原因,他的骨灰竟然在世间搁置了长达44年。

这一延迟的背后是范绍增庞大家族成员之间的争议。范绍增一生中与40位妻子共同育有众多子女,他们散居于中国各地。每个子女都希望能将父亲的遗骸安葬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以此表达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但这导致了他们之间长达数十年的争执和纷争,无法就安葬地点达成一致。

直至2021年当仅存的八位子女终于坐下来协商,他们在长时间的商议后,最终一致决定将范绍增安葬在重庆,这个曾经见证过他许多军事成就的城市。这个决定象征着对范绍增一生功绩的尊重,也代表着家族成员间最终的和解与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