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北宋人怎么过清明?AI带你“回去”看
新闻中心
北宋人怎么过清明?AI带你“回去”看
发布时间:2025-04-07        浏览次数:1        返回列表

北宋人怎么过清明?AI带你“回去”看

清明的寒食渊源

寒食节顾名思义,这天大家禁烟火,吃冷食,因此也被叫做禁烟节。在古代,寒食节和清明节并不是在同一天。那么寒食节与清明节到底什么关系呢?一起走进典籍里的清明,一起探寻清明的寒食渊源。

寒食节最为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忠义之臣。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任昳霏:把寒食和介子推联系在一起,最开始其实是在两汉之际的一个作品叫《新论》。这里面首先记载了说在太原郡附近这个区域,大家在冬天的时候有禁火的习惯,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那么这个说法其实在《后汉书》里面被沿用了下来。在更早时期关于介子推的记述,比如说《左传》,比如说《史记》,更早的这些书里面反而没有这些说法,就是更早的时候,其实寒食是没有祭祀介子推这么一个事的。

其实,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中国古代大火历的“大火星”,先秦的人们认为大火星在春季运行至东方,将在人间引起大火,因此在其出现的时候就要禁火。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张勃:大火星的出现和人们用火之间的一个关系,它也是有道理的。大火星出现的时候就是春天的时候,这个时候天干物燥,那么大家防火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唐宋时期,寒食节得到官方的认可,成为风行全国的节日。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张勃:唐朝有一个诗人王泠然,他就讲寒食节在当时的一个兴盛程度,就说“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我们的传统节日非常多,在唐朝是很多的,但是都不如寒食。我们看文献当中的记载也好,或者是诗人的诗歌描写也好,那么寒食清明节在唐朝确实是十分兴盛。

由于寒食“禁火”的渊源,因此在寒食清明节还有一种特别的仪式,就是“取新火”。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任昳霏:从大寒食这一天开始,其实民间就开始不动火了,是不是要吃冷食,那么第一天吃冷食,第二天吃冷食,到第三天实际上就是清明的当天了。清明这天的晚上,一般家家户户就说要迎取新火,一般会拿柳条或者榆木这样去迎取新火,要开灶做饭了。这个习俗在唐朝变成了一个很盛大的仪式,叫清明赐火。唐代有一个著名的诗叫《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后两句针对的就是清明赐火习俗而来的。

AI文生视频“复原”宋朝清明节

不管是寒食、还是农耕、采茶,典籍中记录了不少关于清明节的记忆。我们通过AI技术,根据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复原了宋朝人过清明节的场景。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文生视频的画面,和专家穿越回北宋东京汴梁城,看看当时的人们是怎么过清明节的。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任昳霏:清明这一天大幕拉开,说早晨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说一定要把这些做成各式各样的面点,有做成飞燕的这样形式的一些面点,穿在柳枝上,挂在门楣之上,这是做的第一件事。第二个事就是全家老少动员起来,出城扫墓。大家借着扫墓这个机会,其实是出去踏青游玩,那么他们会带上,我们现在说可以叫点心匣子,带上这个东西,特别盛大的样子。我们可以看到从唐到宋,其实整个的节日它的外延在不断丰富,也就是说顺应民心民意的这样的一个节日习俗,其实一直贯穿到中国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