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张叔今年65岁,身体硬朗,走路生风,是村里公认的长寿老人,年轻时张叔是酒桌上的“常胜将军”,无论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端着酒杯敬人一圈。
许多人觉得张叔能喝酒还健康,一定是“喝酒养生”的活例子,然而同村的小刘却是另一种故事。
他从20多岁开始沉迷于酗酒,40岁不到身体便开始亮红灯,最后因为肝硬化早早离世。
事实上我们常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酒精对不同人体的影响可能有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数据,全球每年因酒精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30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5.3%。
而其中与酒精直接相关的疾病如肝硬化、心血管疾病以及酒精依赖症是主要杀手。
另据《柳叶刀》一项覆盖195个国家的研究表明,无论饮酒量多少,酒精摄入都会增加早亡风险,特别是每日饮酒超过40克酒精(约两瓶啤酒)的男性,其死亡率显著升高。
虽然适量饮酒在某些研究中被认为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
一、人的寿命长短和喝酒关系大吗
科学研究早就明确指出,酒精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其中包括对心血管、肝脏、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损害。
从医学角度来看,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肝脏代谢,主要通过乙醇脱氢酶分解成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进一步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这个代谢过程会导致大量的肝脏负担,长期饮酒会让肝脏的代谢能力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引发严重的肝病,比如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
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适量饮酒在部分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益处,比如红酒中的多酚类物质可能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但这种益处并不是酒精本身带来的,而是其他成分的作用。
过量饮酒则会导致高血压、心律失常,甚至增加中风的风险,尤其是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饮酒的人。
同时酒精还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认知障碍甚至酒精性痴呆,这是因为酒精会直接影响大脑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神经元损伤。
此外,酒精还会干扰睡眠质量,虽然喝酒后容易入睡,但实际上的深度睡眠时间减少,长期下来可能影响身体的整体恢复能力。
从全球数据来看,酒精相关的疾病是导致早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年因酒精引发的死亡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5%。
特别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国家,酒精相关疾病对居民健康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让人面临一定的健康风险,比如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会随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
有些人可能认为自己酒量好,不容易醉,所以喝酒对健康的影响不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酒量好只是因为体内分解酒精的能力较强,但这并不意味着酒精对身体的损害会因此减少。
即便不喝醉,酒精对肝脏、心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依然存在,只是表面症状不明显而已。
有些研究还发现,饮酒和寿命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取决于酒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基因、饮酒习惯和生活方式。
亚洲人群中有一种叫ALDH2的基因变异会让部分人对酒精更敏感,这类人群喝酒后脸红、心跳加速的现象较为常见。
这种反应虽然看起来无害,但实际上是酒精在体内积累了过多的乙醛,对健康非常不利。
二、长期喝酒或会导致这4个疾病
长期喝酒对健康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其中有四类疾病与饮酒关系特别密切,了解这些疾病能让人更直观地认识到酒精对身体的危害。
1.肝脏疾病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长期饮酒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在肝脏内堆积过多,会让肝细胞功能受损,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酒精性肝炎。
持续损伤可能让肝脏发生纤维化,最终演变成肝硬化,肝硬化的危险在于它不仅让肝功能逐渐丧失,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
如果没有及时干预,部分患者还可能发展为肝癌,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是长期积累的,即使一段时间感觉良好,也不代表肝脏没有问题。
2.心血管疾病
长期喝酒会影响血压调节,让高血压的风险大大增加,酒精会使血管壁变硬,同时还会干扰心肌的正常工作,可能导致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表现为心脏功能减弱,无法正常泵血,过量饮酒还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尤其是心房颤动。
这种状况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风险,对于那些有高血压或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来说,饮酒的危害会更大。
3.消化系统疾病
酒精对胃肠道的刺激非常明显,长期饮酒的人容易出现胃炎,胃黏膜在酒精的刺激下受损,表现为胃痛、反酸等症状。
如果胃部长期暴露在酒精的刺激下,还可能诱发胃溃疡,严重时甚至会出血或穿孔。
酒精对胰腺的影响也很大,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反复发作可能发展为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会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增加胰腺癌的风险。
4.神经系统疾病
酒精对大脑的损害是多方面的,长期饮酒会让人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这是因为酒精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时间越长,大脑功能退化越严重,严重的情况会发展成酒精性痴呆,这是一种以认知能力严重下降为特点的疾病。
此外,酒精还会干扰神经递质的平衡,让人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
长期喝酒对身体的危害不只是某一个器官或系统,而是一个全身性的慢性累积过程。
三、不得不喝酒时,做好4件事有助降低伤害
在一些场合中,喝酒似乎成了一种无法避免的社交活动,如果真的不能推辞,了解一些科学的饮酒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这些做法虽然不能完全消除酒精带来的风险,但能尽量减少损害,让身体有更好的应对能力。
1. 选择低度酒
酒精浓度高的饮品对身体的刺激更大,会让肝脏承受更高的代谢负担,也容易让人更快进入醉酒状态。
比如高度白酒中的酒精含量远远超过啤酒或果酒,摄入同样体积的酒,身体需要代谢的酒精量会有天壤之别,选择低度酒不仅能减少酒精的摄入,还能降低对胃黏膜和肝脏的刺激。
喝酒过量会让酒精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肝脏的代谢能力有限,当乙醛这种毒性强的物质在体内堆积过多时,会对全身器官产生损害,尤其是肝脏和心血管系统。
2. 不要空腹饮酒
空腹饮酒时,胃中没有其他食物可以减缓酒精的吸收,酒精会迅速通过胃壁进入血液。
这种情况下酒精的吸收速度会显著提高,直接导致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快速上升,不仅容易醉酒,还会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引发胃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在饮酒前进食是一个简单却有效的保护措施,食物,尤其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可以在胃内形成一定的屏障,减缓胃排空速度,延迟酒精的吸收。
3. 多喝水
酒精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会让人体内的水分迅速流失,很多人在饮酒后会频繁排尿,身体因脱水而出现头痛、乏力、口干等不适,这也是“宿醉”的常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这些不适,在饮酒的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非常重要。
清水是最好的选择,可以帮助稀释体内的酒精浓度,同时促进身体代谢。
搭配饮水的节奏可以是每喝一杯酒后喝一杯水,这样不仅能减缓酒精吸收,还能避免因为脱水而引发的头痛或肌肉酸痛等问题。
4. 适时停酒
在社交场合中很多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喝了更多的酒,忽视了身体的承受能力,学会适时停酒是保护身体的重要方式之一。
无论酒桌氛围多热烈,都要为自己的健康设定一个底线,明白什么时候该拒绝继续饮酒。
饮酒后身体需要时间代谢和恢复,肝脏处理酒精的速度是有限的,成年人平均每小时只能分解10克左右的纯酒精。
如果长时间持续饮酒,酒精在体内的浓度会不断累积,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或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四、结语
喝酒这件事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场面,但身体是自己的,喝酒带来的伤害也只能自己承担。
会喝酒的人不是能喝多少,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怎么喝才能少伤害,如果非要在酒桌上“打卡”,那就给自己多留点后路。
参考资料
【1】刘玄重.降低喝酒危害的6个技巧[J].健康管理,2011,2(0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