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新媒体北京讯(特约观察员 王世华):3月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备受瞩目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定于4月13日7时30分正式起跑。新闻发布会揭开了这场前所未有的跨界竞技的神秘面纱,标志着人类与机器人将在同一赛道上并肩竞速,共同挑战21.0975公里的智慧之旅。
继2024年“天工”机器人与人类共同冲刺终点的创新尝试后,本届赛事全面升级,专为机器人设立了专项竞技平台。据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全介绍,目前已有来自全国的23支赛队确认参赛,所有参赛机器人均需具备人形外观及双足行走能力,可选择遥控或自主控制模式参与比赛。赛事还特别设定了3小时30分钟的关门时间,并创新性地允许电池更换或接力参赛,但每次更换机器人将被罚时10分钟。
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刘维亮指出,此次马拉松赛事对机器人技术提出了三大严峻挑战:在运动系统方面,需研发出适用于长距离奔跑的专用关节、仿生足底及快速换电技术;在控制系统层面,则需突破高速动态稳定算法、实现厘米级导航及避障技术;同时,机器人还需通过多轮压力测试,以确保在续航衰减、过热及结构疲劳等问题上的可靠性。
为确保人机安全,赛事赛道采用了物理隔离与绿化带相结合的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太行”机器人,已具备12km/h的持续奔跑能力,其雪地通行及百米级台阶攀爬技术将在本次赛事中接受实战检验,进一步展示其卓越性能。
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前奏,赛事同期还将举办技术创新论坛。李全透露,此赛事不仅是技术的竞技场,更是构建“研发-测试-应用”产业闭环的重要平台。据初步统计,已有8家投资机构表达了设立专项基金的意向,旨在重点投资机器人运动控制、能源管理等核心技术领域,加速产业创新发展。
这场融合了人类与机器人智慧的赛事,不仅将成为体育史上的新里程碑,更将为全球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树立新的标杆,引领未来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