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美团外卖大战:商业博弈与局势分析
在看似风平浪静的互联网江湖,谁也没想到,近日外卖市场竟上演了一场新时代的“鸿门宴”。先是东哥(刘强东)舍身入局,微服私访,与妻子走街串巷送外卖,还组局摇人吃火锅,而后又大张旗鼓地为外卖兄弟讨公道,直言不交社保、工时等问题,矛头直指外卖行业的“巨头”美团。
要知道,美团历经千团大战、外卖大战、共享单车大战,可谓身经百战、坚不可摧。上一个战败者百度,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那么,京东为何要与美团针锋相对呢?是一时兴起,还是另有隐情?这两家本应井水不犯河水的商业巨头,为何陷入如今僵持不下的尴尬局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京东此次背水一战背后隐藏的商业博弈。
这场外卖大战,看似京东率先发难,实则背后少不了美团的“暗度陈仓”与“浑水摸鱼”。而京东的反击,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京东站在了道德制高点,背地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接下来,我们从明线和暗线两个方面,聊聊京东的战略谋划。
明线:师出有名的反击
2017年,京东和美团同属腾讯系,不仅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情同手足,私底下还有饭局,乌镇的“东兴局”便是因此得名。那时,他们有共同的敌人——阿里巴巴。对美团来说,饿了么占据六成市场份额,是其头号劲敌;对京东而言,当时拼多多尚未兴起,淘宝是它的心腹大患。
到了2025年,时过境迁。美团凭借资本、效率和速度优势,击败饿了么,在外卖行业占据70%的市场份额。京东则依靠自营、速度优势以及政策红利,在电商领域三分天下。二者本应相安无事,但命运似乎注定他们会有一战。
外卖行业本质上是个苦生意。据摩根士丹利发布的研报,2024年全球外卖行业净利润增速在1.5% - 3.3%之间,美团以2.8%的净利润位居前列,饿了么则仍在亏损。若美团为旗下700万名骑手都缴纳社保,至少需100亿花销,而2024年美团整体净利润才358亿。加之行业增长空间有限,美团在思索之后,将目光投向京东的“后花园”——电商领域,尤其是3C数码板块,这可是一块诱人的肥肉。
4月15日,美团果断上线闪购业务。它借助庞大的外卖骑手网络、领先的精准算法,以及布局全国大小城市的3万个闪电仓(体积小、覆盖面广、成本低),对京东发起奇袭。短短几天,在手机、数码电脑、3C产品的订单数量上,就分别达到京东全量的40%和100%。京东后院失火,损失惨重。
不过,作为京东掌舵者的刘强东,能从一介布衣拼搏到如今的身家丰厚,自然不是泛泛之辈。4月21日,京东发布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的公开信,细数美团多项问题,如不交社保、压榨劳工、压迫商家等,站在道德制高点,言辞犀利。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京东还宣布为旗下所有骑手缴纳社保,商家一年内零佣金入驻。这一系列举动,颇有手握刘玄德剧本,站在道德高地,欲光复汉室的使命感。而京东这一招,确实击中了美团的要害。从美团角度看,为700万骑手缴纳社保,几乎等同于自掘坟墓。京东此举,动摇了美团最大的根基。
暗线:意在流量的布局
京东看似迫不得已的雷霆攻势,或许早已蓄谋已久,只是等待后发制人的时机。当下,京东在电商领域已陷入内外交困之境。内部,在货品齐全程度上,淘宝更胜一筹;论价格实惠,拼多多更是“卷王”。京东唯一的优势就是配送速度快。而外部,又面临美团的围追堵截。若不变革,失去的可能不只是“荆州”。
在互联网时代,扩大流量入口或许是京东当下最重要的救命稻草。有了充足的流量,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这场“鸿门宴”看似京东将矛头对准美团,实则可能是在撒一张更大的网,目标是吸引更多用户。
一言以蔽之,这场外卖大战看似京东突然袭击,实则早有伏笔。京东和美团或许在早年就已盯上对方的领域,只等合适时机出手。
然而,在这场战役中,很多人并不看好京东。一方面,京东选错了对手。论烧钱和持久战,几乎没人能战胜美团。美团在外卖和共享单车业务中摸爬滚打,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还有身经百战的地推团队,能迅速笼络商家、组织配送,京东很难短时间取胜。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美团已形成路径依赖。美团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在快餐化时代,人们想快速购物又懒得出门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美团,尤其是在吃喝旅游、即食配送等领域,美团早已攻占消费者心智。京东若想速战速决,短期内挖美团墙角,恐难以实现。这注定是一场硬仗,一场需要充分准备的持久战。
如果京东的战略目标并非取代美团,而是在外卖行业占据一席之地,通过外卖业务为京东带来一定增量,进而在整体业务上与美团抗衡,如同三国时期吴蜀隔江相望,那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而且,不要忘了饿了么还未下场,其背后的阿里也尚未发力。京东和美团双雄相争,切不可忽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饿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