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党员,全国妇联执委,全国青联委员,重庆市妇联兼职副主席。荣获“首批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首届重庆市杰出英才奖”等荣誉。
李长洪在工作中
1月28日,重庆市冬青社会服务工作中心举办了一场以“福虎贺岁,纳福迎新”为主题的新春活动。参与者们演唱歌曲、朗诵诗歌、互动游戏,而这场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参与者全部来自精神障碍康复者家庭。
这样的活动,在李长洪的社会工作生涯中已经数不清举办过多少场。14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帮扶智力障碍、精神残疾、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
最美社工、首批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这些年李长洪也收获了很多荣誉,“能帮助到别人就是特别幸福的事。”对她而言,社会工作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
得到那么多总要有所回馈
和大多数留守儿童一样,李长洪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外出打工的父母,错过了她成长的大部分阶段。可每当谈起儿时,李长洪总用“幸运”两个字来概括。
父母离开家时,李长洪才刚上小学四年级。清苦的日子,让她早早学会了懂事。“小时候,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着干农活。”李长洪说。
在那个年代,大部分的家庭虽都不富裕,却朴实、善良。李长洪回忆,自己初中时常吃不饱饭,她的老师便会从家给她带饭。后来到了初三,学习越发紧张起来,老师还在学校附近给她租了宿舍。“她对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李长洪说。
“这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太多的善意和温暖。我永远记得,老师和同学在我窘迫的时候,帮我解决吃饭、住宿,带我去看病,给我买衣服……”李长洪想,如果一切皆有因果,那读书时代的这些“幸运”,便是她选择服务社会“全部的因”。
高考之后,李长洪对未来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甚至差点听从了家中长辈的话,辍学打工补贴家用。“女孩子一定要读书。”幸好有母亲力排众议,李长洪才能有机会步入大学。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李长洪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招生简章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用专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李长洪的心里开出了一朵花,“我想我得到那么多,总要有所回馈。”李长洪暗下决心,要成为帮助别人的人。
在大学期间,李长洪越发体会到社会工作的魅力,也让她逐渐理解,原来大学老师所说的“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意思。
就是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2008年,李长洪大学毕业。那时班上32名同学只有6人选择从事社会服务相关工作,李长洪便是其中之一。面对大多数人的不看好,她选择只身来到重庆市渝中区慧灵职业康复训练中心报到,成为一名社工。
小余(化名)是李长洪在慧灵职业康复训练中心印象最深刻的学生,一名轻度智力障碍患者。相对于其他的学生,小余擅长厨艺,能做些精细的手工活。在训练中心的两年多日子里,小余不仅学会了照顾自己,还能帮着阿姨们做饭。
注意到小余的飞速进步,李长洪开始着手小余就业的事情,留意适合他的工作机会。终于,小余在重庆市渝中区残联的推荐下得到了一份咖啡店员的应聘机会。
模拟面试回答、学习基本礼仪、练习咖啡店基本工作……经过短暂的一周突击训练、三轮严格的面试,小余在李长洪的帮助下成功获得了这次工作机会。“我激动得一宿没睡。”李长洪说,可兴奋和喜悦的劲儿过去后,焦虑又慢慢爬上了心头——他能做好吗?李长洪心里的大石头又悬了起来。
于是,第二天李长洪和小余的父母商量着设计出小余的上下班路线,起床作息表,力保小余能够一切“按部就班”。一个多月后,小余的工作状态稳定良好,李长洪终于慢慢放下心中的牵挂。
李长洪说:“所有人都觉得智力障碍人士不可能去工作,而我们就是要将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
如今,小余已经在那个咖啡店工作了10年。从起初的清洁员,到现在能够为客人冲调一杯咖啡,小余打破了“不可能”,也让李长洪相信自己未来的事业充满了“可能”。
为帮扶精神障碍患者破冰
随着重庆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2013年,李长洪来到重庆首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社区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由于这个领域的特殊性,李长洪在国内几乎找不到相关的服务经验可以借鉴。
没人做,我来做。李长洪与团队下定决心,要做国内社会工作的探路者。可说是团队,但其实加上李长洪,也只有四个人。
从零开始,没有一步路是好走的。
“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不被理解,患者和家属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为他们做服务。做什么?怎么做?”在工作的起步阶段,李长洪与团队在登门拜访时,被拒绝、被当作骗子,甚至还被放狗咬。窘况频出,但他们总是一笑了之。
除患者家庭的不理解之外,李长洪团队还面临着来自社会大众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恐惧与排斥心理。这让他们在服务场地的选择、社会融入等方面工作都存在困难。同时,服务资金的紧张,也让工作推进愈加艰辛。
但即便这样,李长洪仍带领团队用执着和坚韧、专业和真诚打动了患者家属以及相关部门,为三个街道的200多名精神障碍者建立了基础档案,像打破坚冰一样制定了跟进、走访、动态管理、需求回应式服务制度,硬是在看似无法立足的空间里拓展出一片蔚蓝的领海来。
近年来,李长洪团队扎根社区,为1200余名精神障碍患者、高龄老人、困境儿童和近1000名农村“三留守”人员提供精神慰藉、困难帮扶、生计发展、个人成长、社会融入等服务,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领域也贡献了自己的专业力量。
与此同时,李长洪还带领团队出版了《扶贫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和《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专业书籍,编制了《社区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和《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立项为全国行业标准,推动了重庆市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
在履职中发出社工声音
2021年11月,李长洪作为重庆市政协委员前往沙坪坝和渝中区参加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活动。在感叹于老旧小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她也深入了解了政府层面是如何思考和推动政策落地的,对顶层设计有了更多的认识。
“我还发现社会工作也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动员居民参与、组织居民互帮互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对推动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深度发展都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和思路,对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帮助。”李长洪时刻关注着社会工作领域,并将其作为自己履职的重点。
五年间,重庆市政协给予李长洪广阔的平台,让她能够通过更多发言和调研的机会,传递社工的声音。李长洪的提案都是和社会工作相关的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岗位设置、精神障碍患者关爱服务等具体的方面。
从事帮扶精神障碍患者工作多年,李长洪深知精神障碍患者群体的数量较大,但能得到的支持和资源却十分有限。虽然重庆市目前正在逐步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但试点工作经费总量小且没有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我很希望能在这方面进行呼吁,引起进一步的关注和重视。”李长洪说。
2021年,李长洪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推动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工作的提案》得到了重庆市民政局和财政局的回复。“目前国家对残障人士,特别是精神障碍患者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在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社会购买服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李长洪说,“提案得到回复,让我在全市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方面贡献了一点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年,李长洪决定在这方面继续深耕。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民革榜样人物、重庆市冬青社会服务工作中心主任李长洪:能帮到别人是特别幸福的事】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10562.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