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服务
公益职场 |成为“ 有力量的行动者 ,公益行动者的修行之道
2024-11-26 00:31

公益职场 |成为“ 有力量的行动者 ,公益行动者的修行之道

在我的前一篇文章《在思辨中前行:公益从业者经常面对却又容易忽视的四个认知陷阱》之中,与大家探讨了,在公益从业者的实际行动会面对的四个非常具有“行业特色“的问题,而在这一篇文章中,我将进一步与大家探讨,在我们满怀理想地成为一个公益从业者之后,应该如何学习和成长,成为一个”有力量的公益行动者“。

一、为何要成为一个 “ 有力量的公益行动者 ”
    
这是一个人人参与公益的“黄金时代”,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意识的进步,使得公益成为了一个“任何人只需要动动手就能参与”的事情。这是任何一个经历过“草根时代”的公益人们都梦寐以求的场景。在这个背景下,我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满足于“旁观”和“参与”,而选择全身心投入,成为一个真正的公益从业人员,带着自己对美好社会的愿景和一腔热血,希望在这个领域,做出“更有力量“的事情。

而现实往往如一盆冷水,浇在每一个“热血青年“的头上。事实上,很多新的同行们,在真正参与到一个公益项目的行动中之后,才会真正明白,要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景,所要付出的东西,学习的东西,来自外界以及内心的困境和煎熬,远比想象的要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你可能会苦于资源不足,疲于应对各种捐赠人,而无暇去开展实际的行动;可能陷于源源不断的“需求“,以及无穷无尽的具体事务当中,而忘记自己最初的目标;可能会陷入孤独,不断地呐喊和游说,却仍然得不到想要的支持和响应;即使自认为很好的项目,也可能被质疑、被批评、被反对、甚至被阻挠。所有这些,都会不断地阻碍你达到你最初想要实现的愿景。
你会发现,从“公益项目”获得自己想要的“力量感“甚至“成就感”—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这会让你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义,让你怀疑自己的能力,让你怀疑自己的三观本身,甚至怀疑公益事业本身。从业十几年来,我的身边不断地有同行们,在燃烧完自己的热情之后,带着失落、失望、埋怨甚至批判,黯然离场。所谓哀莫大于心死,理想的破灭对一个人的冲击往往是毁灭性的,任何一个行动者的“离去“,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行业,都是非常大的遗憾。
当然,讲这么多负面的东西,并不是为了劝大家“不要投身公益行业”,相反,从期望公益行业蓬勃发展的角度考虑,我无比渴望也无比欢迎新的朋友们加入我们的行列。之所以说这些,其实是希望新的朋友们,在躬身入局之前,除了“对美好理想的想象“之外,还应当为“理想之路上将要面对的现实的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职业公益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有期望实现我们的公益理想。
在接下来,我将进一步谈一谈,作为职业公益人,我们该如何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自己的内心更有力量,让自己的行动更有力量,使自己的职业之路走得更远,使自己不辜负初心。


二、“ 有力量的行动者 ”的理想特质
首先说结论,在我的理解中,要成为一个理想中的“有力量的行动者”,应当具备这样的一些特质:对内,应当有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热情;对外,应当具备足够的洞察力、行动力和领导力。
1. “有力量的行动者” 之内在特质— 信念和热情
其实不论任何行业,做任何事情,“信念“和”热情“,永远是首当其冲的必要因素,正是“它们”,赋予了我们行动的目标和动力。所谓信念,是指对自己所行之事的主人翁式的责任感,是指自己所期待的结果必定被实现的野心和自律,是一种永远不会降低格局和标准的坚持;而所谓热情,是我们应对困难和挑战,实现自我抱负的决心和持续的投入。在我们行动的道路上,这两者相辅相成,坚定的信念产生持续的热情,并指导行动的方向;而热情确保行动有能力实现实际的价值,并强化信念的强度。而这,是使我们的职业之路持续下去的关键因素。
因为公益项目价值的主观性和多元性,以及相对温和的行业竞争环境,在公益行业躺平和放弃是一件很容易发生并且代价很小的事情。事实上很多公益项目的成功靠的并不是管理和技巧,而是靠行动者一往无前的信念和集中投入的热情。
很多新人虽然在入行之前抱有美好的愿景和价值主张,但在入局之后,面对现实的压力,面对很多自己一时无法理解(或想清楚)的事情,很快感受到自己的无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躺平”,做一个团队的螺丝钉,或者选择“从小事做起”。而我要讲的是,虽然我们在很多“教育”的场合下讲“公益无小事”,“XXX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但作为公益从业者,如果仅仅拿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一再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值,沉迷于完成任务的满足感,只会让自己逐渐陷入重复且无实际意义的事务当中,急速消耗自己的行动热情,带来更大的挫败感和无力感。这样,只会让当事人陷入不断强化的内耗之中,在热情耗尽之后,带着不甘和失望选择离开。
因此,在开始成为一个行动者之前,审视自己内心的真实诉求,制定明确的目标,坚定长期投入的决心,是成功的第一步。
2. “ 有力量的行动者 ” 之外在特质— 洞察力、领导力和行动力
洞察力,是一个关于信息收集、形势分析以及果断决策的能力。洞察力的获得,往往与个人过往经验以及成体系的思维模式有关。公益行业是一个资源紧缺性行业,在几乎所有公益项目中,我们所追求的结果所需要的社会资源,与我们本身所掌握的资源和能力通常是存在显著差距的。在这里,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通常并不适用。很多项目其所期望的目标的实现,往往来自于某个关键角色的行动,或者某个关键事件的发生。而为了高效地实现这些改变,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找到关键问题、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和权力找到最合适的行动策略、在行动过程中如何监测识别不断出现的机遇和风险并作出及时的调整,所有的这些内容,都对我们的“洞察力”提出了要求。
领导力,是一个有关游说、动员和协作的能力领导力的获得,往往与个人形象、共情力以及表达能力有关。几乎所有的公益项目,因所关注的话题往往带有很强的公共属性(或者政治属性),其所追求的目标往往需要广泛的社会群体或者数量繁多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配合才能实现。因此,公益项目的管理工作一般不止包含项目团队的内部管理,也涉及到对于外部的社会资源及利益相关方的动员和协作。而如何面对数个、数十个甚至成百上千个拥有不同背景和诉求的相关方,找到合理的“有限共识”,并引导他们做出项目所需要的“行动或者改变“,所有这些内容,都对我们的”领导力“提出了要求。
      
行动力,是一个有关落地实现、果断行动以及以身作则的能力。首先,这一能力要求我们应当对自己的行动计划有充足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行动的对象以及自己所能调动的资源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具备系统化的管理能力,确保既定的行动计划能够被尽可能实现。同时,这一能力要求我们应当具备”果断行动“的能力,虽然我们鼓励公益人应当具备高瞻远瞩的视角,以及辩证地看待事情—事实上很多的公益人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如果一个行动计划在某个场景下已经被确定下来,那么再去反复咀嚼它的必要性或者”那些还未显现的问题“则没有必要,反而可能会动摇我们的行动决心。
换句话说,如果一件事情已经势在必行,那么不要多想,先把它完成再说。最后,这一能力要求我们应当具备以身作则的觉悟,在价值传递或者动员鼓舞方面,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很多同行们,喜欢在行动前开展大量的游说、教育或者培训工作,期望与自己的伙伴或者工作对象们达成“完美的共识“之后再开展工作。但实际上,这样做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在准备阶段,消耗伙伴们的耐心和热情,让我们得到一个“XXX意识不足”的结论,最后草草开展工作,或者索性不了了之。因此,将有限的资源用在行动中,在已经获得“阶段性共识”或者“有限共识”的时候,及时主动地开展实际行动做出实际成果,向相关方展示我们的价值和决心,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同行者和支持者。


三、如何成为“ 有力量的行动者 ”
如何成为“有力量的行动者”。事实上,当我们清楚地明白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已经下定决心的时候,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已经存在于我们心中了,而要让它真正显现出来,是需要我们自己去修行,自己去走出来的。当然,作为问题的提出者,我仍然会从我个人实践的角度,提出以下四个观点,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路:
第一步 -- 端正信念,主动修行。
很多时候,我们会等着别人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以及要学习哪些知识/技能,或者会埋怨自己没有获得足够的学习资源。但我要说的是,学习和成长是一个很个人的事情,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你缺少哪些知识和技能,外人的经验和建议永远只能作为参考,而非标准答案。
因此,在你读完前面的“我的观点”之后,忘记它,自己重新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我要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行动者”、“一个有力量的行动者应当具备哪些特征和能力”,当你自己为这些问题赋予了答案,并决心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行动者”的时候,我接下来的观点,才能真正对你有用。
第二步 -- 保持思考、保持行动、开放包容
首先我要进一步明确这个观点,即我们所要获得的”智慧“、”经验“或者“能力”,来自于“深刻的思考”、“行动的实践”以及“不同观点间的碰撞和印证”。这三者相辅相成,基本能为我们提供学习和成长所需的所有养分,但同时缺少其中任意一个都有可能使我们陷入迷茫或者偏执,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很多时候,很多人(包括某些时候的“我自己”)都会陷入这样的情形,要么埋头行动而忽视了复盘和思考、要么埋头思考而忽视了行动和实践、要么闭门造车,不屑于或者羞于同别人交流,而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也大都来自于此。
因此,养成一个系统、科学的修行习惯,是我们快速学习和成长的第二个必要条件,具体来说,你可以从这些方面完善自己的修行计划:
其一,保持思辨,时刻保持对自己固有观点的挑战和反思;
其二,主动与他人接触、对话甚至辩论,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冷静包容地接收别人的思想并相互印证;
其三,保持自信、坚持行动,通过实际行动的实践来获得真实的经验;其四,在行动甚至思考之后,养成复盘的习惯,形成新的观点.
第三步 -- 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思维和行动逻辑
在公益行业,最不缺的就是理念、观点和知识,这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和分享精神的乐土。只要你愿意去了解和寻找,你会发现在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同行者们愿意对你分享自己的经验、思考或者技能,每天都有各种行业交流或者培训活动,而且大多数都是免费(或者极低的门槛)就能参与的。
这些来自外部分享的思考和知识(他山之石),这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我们没有系统的修行计划的时候,也很容易为我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隐患:你可能会因为过于崇拜他人的观点而丧失自己的观点甚至自信;可能深陷于对“术”的执着而忽视对现实情况的精准判断;甚至更极端的--变得偏执自负。
这些负面的情形,几乎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上演,比如在某些敏感社区强行推行民主、平等、参与式协商反而激化社区冲突;比如忽视某些群体的实际需求强行推行“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比如过分神话“酵素”而饱受诟病的“环保酵素救地球”等。
因此,“他山之石“固然很有价值,但”基于自己行动和成长的实际诉求搭建属于自己的、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这件事情有更高的优先级。就好像盖房子,你需要基于对实地的测量和自己的设想画好图纸、建好地基、搭好框架,之后我们运来的砖石水泥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从而让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房子。而这个”基于实地测量和自己的设想画图纸、建地基、搭框架“的过程,便是我想要说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只有先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自己的思维行动逻辑,我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那些纷乱的信息、零碎的知识才能被分门别类地整理和归纳,然后经过我们自己的演绎和实践,转化成我们自己的”能力“。
第四步 – 在具体场景下借鉴参考他人的成功经验。
虽然在我们上面的阐述中,“他山之石“不是一个核心且完全必要的成长要素,但它仍然如此重要。在很多时候,一个与我们行动场景十分相近的来自他人的成功案例,或者已经经过多数人总结提炼的系统化的技能或者工具,能够直接解决我们面对的实际问题,使我们的学习成长变得事半功倍,甚至获得爆炸式的”顿悟“。继续拿盖房子来类比,我们没有必要从设计到建造的每一步都要自己原创,很多时候,去看看别人家的漂亮房子是如何设计如何建造的,把那些已经经过别人成熟思考的设计放进自己的设计图中,能大大节省我们自己行动的效率,有时甚至能为我们带来新的灵感。
当然,对“他山之石”的参考借鉴也是有技巧的,一味照搬并不是合理的方法。当我们尝试去接触一个我们很感兴趣的“案例分享”或者“知识技能培训”的时候应该:
首先“应该带着我们自己的想法或者理解去了解”;
其次,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地了解—“处于什么样的场景”、“遇到了什么问题”、“做了哪些思考“、“解决方案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的”、“进行了哪些投入”、“获得了哪些成效”;
最后,将这些问题的答案,与我们自身的处境和思考一一印证,判断“哪些知识可以为我们所用”,”哪些可以放弃“,“哪些可以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等。并将其纳入我们自己的知识版图。


四、有关行动者“能力建设”的反思

说到“他山之石”,在最后这一部分,我将罗列五个我认为目前阶段,整个行业的大部分行动者中间广泛需求的五种“能力”。我认为,针对这五种能力所进行的提升,将能够帮助公益行动者们应对在实际工作中中所面对的大部分问题。

这五种能力分别是:

1.通过项目和相关方管理,在行动中实现“我的诉求”的能力;

2.通过“社区发展”和社群运营“,与“相关方”共同实现“我们的诉求“的能力;

3.通过会议、协商及协作,寻找和推进共识的能力;

4.公益面对市场的主流化探索—公益项目的产品化及公益产品运营的能力;

5.公益面对官方的主流化探索—社会政策、公共关系、法律及行政过程中合理合法地进行社会参与的能力

针对这五个能力,目前行业内外实际上已经存在无数的案例以及成体系化的知识和工具,几乎所有针对公益从业者的教育项目或多或少都会涉及这几个内容。“项目管理“、”协作技术“、”产品经理“等主题的分享和培训更是多如牛毛。但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对这些能力的需求仍然普遍而广泛地存在,甚至在最近几年的”年轻同行“之间有愈演愈烈之势呢?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很多所谓“成熟的知识”,来自于“管理者的研究”或者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而非“公益行动者的体验”,这些知识一般只能回应通识性的问题,却无法解决“特色问题”,例如,一个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往往做不出一个好的“公益项目”。

2.很多培训的培训者是外行业的大佬、管理大师或者理论研究专家,而他们本身不是行动者,无法对行动者的处境产生切实的共鸣,例如一个“项目管理”专家不一定能理解一个公益项目为何会存在很多“务虚”的和“假设”的内容,一个“协作专家”也不一定能理解当行动者“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冲突时的那种纠结心情;

3.目前整个行业对“行动者”的职业关怀正在被广泛忽视,大量的教育和成长资源被给到团队的“管理者和筹款者”而不是“行动者”,而后者往往被当作“任务的执行者”,其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求无法得到重视;

4.因为缺少成长目标和明确的成长路径,越来越多的行动者们无法得到有效学习,埋头工作或者盲目学习,而当工作和学习热情被榨干之后,选择躺平或者离开。铁打的总干事,流水的兵,使得很多项目团队甚至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而整个行业也更加难以积累行动者的有效经验。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是我写最近这两篇文章的初衷。

一方面,我希望能向整个行业展示公益从业者,尤其是公益项目/活动的实际行动者们所面对的普遍的疑惑和困境,尤其是个人职业发展方面的困难,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得到广泛的讨论,以及得到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一个很振奋人心的消息是,在上篇文章发表之后,已经有好几个跟我有同样思考的伙伴与我取得了联系,这让我觉得更有希望了)

另一方面,我也希望为那些立志成为“有价值、有力量的行动者“的同行们,从个人修行的角度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目标和方法,这些思考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帮助我无数次度过了职业生涯中的各种难关,也使我成长为一个相对比较专业的”公益项目经理“,能游刃有余地处理那些在多年前曾经让我无比头疼的问题。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已经尽可能完整地阐述了作为一个公益行动者,可能要面临的各种实际的困境,以及针对这些困境,在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成长和学习中,如何“正念““发愿”以及“行动”。而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三点,那么无论外界环境是好是坏,我们距离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行动者”已经成功了9成。

我之后也会继续通过五篇文章来谈谈针对上述五大能力,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思维框架和工作技巧,如果大家对这几个话题同样有自己的思考或者知识,非常欢迎与我分享和探讨。


来源:愚人益语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说明: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公益职场 |成为“ 有力量的行动者 ,公益行动者的修行之道】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10655.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   
最新新闻
2025是乙巳年,明年“七龙治水,二屠共猪,四人得辛”,年景咋样
2025年为啥是乙巳年?干支历,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而成,天干的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
李子柒复出一夜涨粉近400万,商业变现仍是大难题
出品/联商专栏撰文/和二编辑/蔡建桢知名网红“李子柒”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即使断更三年,依然牢牢吸引着过亿的粉丝,这恐怕
2025年运势全解析:木火相生,缺火者的春天来了!
随着2025年的临近,许多人开始关注新的一年将如何影响我们的运势。在这一年,五行中的木和火将占主导地位,给那些历经困境、特别
爆肝复盘!这几个和你息息相关的副业真的带我赚到了钱!
我是老蕾!你可能不知道我是谁!但没关系,你只要记住,我接下来说的和你息息相关!我知道现在的人都想做副业挣点钱,但就是不知
2025年才真正进入火运,火运最旺的属相是谁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九子离火运,在火运年间,人们的运势往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对于那些之前不顺,想要借机翻身转运的朋
李子柒停更三年,归来仍是顶流
可以自信地说,东北雨姐容易复制,但李子柒很难复制。不仅是因为复刻李子柒所需的较高沉没成本,更在于她身上所呈现出的耐心和宁
2024中国新茶饮产业大会:1000+创业者共寻未来商机!
2024年3月27日,中国新茶饮产业联盟启动大会暨第五届中国新餐饮产业大会在上海圆满召开。中国新茶饮产业联盟启动大会暨第五届中
14岁闯荡社会,20岁身家上亿,李子柒从未掩饰自己的野心
没有一个粉丝希望自己追的明星变成冷冰冰的资本,就连李子柒都没能逃脱资本的手段,8月30日,消失好久的李子柒带着一条“半夜被
2024年还能创业吗?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创业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追求梦想的途径。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许多人
无脑搬砖项目,小白用手机照抄就能日入过百
总结而言,一个可落地实操的赚钱项目模式,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领域、建立强大的个人品牌、持续学习和改进、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