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服务
人生留有余地,就能获得机会与帮助
2024-11-26 02:28

​​人生留有余地,就能获得机会与帮助

人生留有余地,就能获得机会与帮助

“千万不要把事情做绝了”,这是无数的“过来”人始终不变的忠告。是啊,在人生中学会留有余地,你就会获得你意想不到的机会和帮助。相反,如果你总是咄咄逼人,把事情做到无法挽回的境地,那么,最后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你。

留点空白,千万不要把事情做绝

在平时的待人处世过程当中,千万不要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除此之外,在很多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不论我们办任何事情,都要多使一点“太极推手”的功夫,永远保持一些能够回旋应变的能力。具体在日常生活中,则是在承诺别人、拒绝别人、批评别人时,所有的事情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1 留点空白

对于“空白”这个词,其本身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著名画家黄宾虹颇有心得地说过:“看画,不但要看画之实处,而且要看画之空白处。”中国画最忌满塞,讲究留空白。国画大师们的空白能空出一种艺术灵性。比如,画河流悠悠然而远去,那远处便是一片空白,白茫茫空落落越远越宽,视野开拓,富有流动美和想象美。写文章有一种修辞手法叫“留白”,其实质上指的就是空白,即留出一点艺术的空白,从而让读者自己去填补、去揣摩、去深思、去想象。

《红楼梦》第98回写道:“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做声了。”“宝玉!你好……”中的“好”字后面难以尽言的话语,到底是些什么呢?根据黛玉与宝玉极其深切的爱情关系,黛玉要说的很有可能就是:“宝玉!你好糊涂啊!你平时那么聪颖机灵,怎么如今却轻易受人愚弄和哄骗?你难道真的把宝姐姐当成了你的林妹妹?!”也可能是:“宝玉,你好可恨!你辜负了我对你的一片痴情!”此处还可能“无声胜有声”:既包含她对宝玉深沉的爱,更有对薛宝钗在爱情上的胜利所产生的嫉恨和隐痛,等等。林黛玉此时的感情非常复杂,不愿说明白,或者说,说明白了不如不说为好。这给读者留下了无比丰富的想象余地,这些都是“留白”的艺术追求。戏剧不仅有静场,同时还有潜台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空白。诗歌讲求语言含蓄,藏而不露,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也正是空灵之美。

实质上,空白并不空,而是一种充实,一种色彩。当代的散文家楚楚说空山不空,说是空山,有谁肯信:“有的是奇山异水,洞天佛地、摩崖荟萃、佳茗飘香、千古之谜、美妙传说。看也看不尽、听也听不齐、数也数不完,五官身心可谓是全都占满了,如何轻易一个‘空’字了得?”有空处便可填充,便可揣摩,便有追求。耳空才能更好地听声,鼓空才能发声,山空才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长久之离别胜于新婚,情意绵绵不可支,是因为离别是共同生活的炽热感情的间隙,空白中有如牛郎织女在企盼七夕,充满着浓浓的思念与甜蜜的回忆,同时也是重逢之铺垫。“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分隔一段,再而相聚,倍感恩爱更深沉、更珍重。情书中有省略号,也是空白。欲言又止,隐含着胜似万语千言的表白,比直接说出来的情话更耐人寻味。谚语“满招损,谦受益”中的谦虚也是一种空白,空才能得益。通常说,为人做事要谨慎谦虚,要把握分寸,留有余地,其实质上也是一种生活的空白。

我们评论一件事、一个人,应当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去评价。切勿喜欢起来,什么都好;讨厌起来,又一无是处。如此,眼前不吃亏,将来必知祸从口出。为人做事谨慎谦虚,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不做心力用尽的事,则随时可以应付意外的情况。因为于人而言,强中自有强中手,人不能自命天下第一。

在生活中,凡事先作好充分准备,沉着应付外界的干扰,不论什么事,都要留有余地,都可运用“以逸待劳”的策略。“以逸待劳”其实又是一种空白。为人处世的原则虽有所不同,但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效率越快越好不一定就是好事。有的人做事,尤其是处理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就喜欢拖延一下,待各方面冷静下来后,再行处理则更为稳妥。拖延,并不是怯懦,也不是卸责,而是一种手段,是静观事物的变化,以便作出最为完善的决定。这样说来,对于那些能够懂得巧妙运用空白的人来说,实在称得上是生活艺术的大师。

2 给自己留点空白

平时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地与之相处;给自己的生活留点空白,这样的人生才能够过得快乐。

每个人都是感情动物,有喜有悲,有爱也有恨。给自己留点空白,才能够使自己的心灵更畅快地呼吸。当你春风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了头脑;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当你烦恼时,留点空白给欢乐,烦恼就会烟消云散,笑容便会增多;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情是第二阶段的自我。每个人都是这样,痛苦可以忍受,泪水可以恣情,但自己千万不要灰心、低头、停滞不前。在当生活把你逼上狭窄的小路时,那么,就请留点空白、留点光亮给心境,这样,小路自然就会变为宽广大道。

遇事留出点空白,让出三分,让自己对他人多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就自然不会紧张。凡是那些能为他人留下设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分美好;一个愿意为他人留出一些空白的人,自己便能生活得舒泰安乐。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你留给了他人空白,实际上也是为自己留了出路。

人生舞台,风云变幻,到处都会发生矛盾,都会发生纷争。在世之人,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也要允许他人的误解;领导的刁难,同事的伤害……为此,只有弱者才会报复,如果你寻机报复,轻则别人对你敬而远之,重则埋下怨恨的祸根,你将成为孤家寡人。反之,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余地,反省自身,剖析自己,矛盾就自然能够迎刃而解,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与信任,化狭窄为广阔,最终得到别人的尊重。

3 人生需要留白

有一位丹青高手,每每为花鸟传神,替山水留韵,总能恰到好处地留些空白,这一“留”,给人以诗的想象、弦的余音。如果让人的一生感到满满当当,未必就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简简单单方为境界。

这留白能够让人浮想联翩,它不仅是一个人对艺术的一种见解,同时还是一种升华生活的见识。园林留白,空间的旷远和花草的疏朗,也是一种高明的手笔;而人生更像一幅画,也需要有留白的地方。俄国一位作家曾说过:“在人的一生中,失去的比获得的更为重要,就如只有种子消失之后,才发芽。”人生是个大舞台,要想活得精彩,活得壮美,活得有气魄,就不仅要学会给生命留白,而且要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成败。空白不是苍白,而是一种至高境界,一种博大的襟怀。如果说科技的空白我们要常填补,那么,对于生活的空白,我们就要做到时时留出。

人的一生是得失轮回的一生。得失就好比是一对跳跃的、充满灵性的音符,不停地编织着人生乐章中每一个悠扬的旋律。“百得会有一失,百失也会有一得”,这句话虽然谈不上是至理名言,但与民间所说的“甘蔗没有两头甜”“高楼临街却喧哗”是同样的道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得与失互为补充。

古时的人们都会采取折柳送别的方式,但常常认为“不必如丝千万缕,只须离限两三条”,多者何益!读书也是如此,样样一知半解,不如一门精到。对待生活,有的人每天沉湎于患得患失之苦闷当中,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失去了多少、得到了多少上,而不关心失去的是什么,不思考真正要的是什么。他看起来没有失去什么,但事实上却往往因得到的东西而迷失了自我。正如16世纪法国一位思想家所说:“什么都来一点的人,什么都得不到。”雨果的名言说得更是简洁明了:“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人生在这个世上,实在拥有不了多少物质,也就如同飞鸟只栖一枝,松鼠所求几颗一样。

天地有万物,此身不再得;人生仅百年,此日最易过。我们在羡长江之无穷,叹蚍蜉之须臾中,也就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从而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在看破想通中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一轮的生活,创造美好。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失去真正的自我才是一件值得担忧的事情。最是美丽平常心,成败荣辱不乱心。生命既然给了我们憧憬明天的权利,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做到正确认真地去对待人生中的每个得失,带着对生活向往,感受生命的可贵,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4 学会留白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中,每个人如果能够给他人与自己留出一点空白,那么他就会无怨无忧,知足常乐。其实,一个人只有工作往上比,才能够看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生活往下看,才能使自己感到满足,不会去同别人进行攀比。平淡的生活,足以滋养世人,粗茶淡饭具备人体所需的营养,就不必眼气他人常吃山珍海味;自己有自行车骑,又能锻炼身体,就不必眼气他人有小汽车接送。人世间的事物纷繁,有领导者就有被领导者,有名人就有凡人,何必要与他人比高低?靠自己的诚实劳动,会获得一份甜蜜的果实;过俭朴的生活,会贴近生活的本质,以致不迷失在光怪陆离的表面,从而使得你在一点一滴的回味之中,享受生活的美好乐趣。因此,我们为何不给自己与他人留点空白,求得一份生活的安宁,活得更开心、更快乐一些呢?

有一个小男孩在小河边伤心地哭泣,一位从这里路过的好心人问他为什么哭泣,孩子说:我唯一的一枚硬币掉进水里了。好心人劝道:“别哭了,我给你一枚硬币吧。”可是,小男孩接过硬币后,反而哭得更加的伤心了,好心人不禁为此感到十分的纳闷:“怎么还哭呀?”小男孩道:“假如我的那枚硬币没有掉进水里,那么,我现在就可拥有两枚硬币了。”

这个孩子的欲望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在现实生活当中,许多人的欲望远比这个孩子的欲望要大得多!因此,我们还不如给自己的欲望留点空白,这样,生活就可以过得无怨无忧,正所谓知足常乐。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握好分寸,古人就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说法。待人处世要留有余地,留有空白,“山水有相逢”,即使与对手交锋,也不可置人于死地,应避其锋芒,为自己的道路留一步。这样,不仅为自己留了后路,同时也可以防灾祸上身。

我们可以把人生比作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人生千万不要装得太满,太满了自然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1 不要装得太满

在文学艺术当中,“空筐”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常用的概念,艺术表达不能太满,满了就少了灵气。周止庵在《宋四家词选》中谈如何作词时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文学艺术只有像“空筐”一样,给作品留有一定的余地,才能够丰富读者的情感与想象空间。也就是说,搞艺术是必须要学会留“空白”的。仔细想一下,也的确是如此。一件事情、一项事业,只能有一个第一。如果总是把争夺第一当做目标,这样就容易患得患失,还不如去填充人生其他的空白处。比如:数学成绩考不了第一,你可以在一些艺术方面去挖掘自己所存在着的潜质;自己没有演员的天赋,也不要总去幻想当什么国际影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自身的人生舞台都是非常大的,许多地方都存有自己所发展的“余地”。

大千世界中,许多诱惑与烦恼都是没有什么方法避免的,或者说世俗间的一切会让你失去其真正的自我。虚与实,真与假,更多时候都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虚并非是真正的假,实也不一定代表的就是真。

2 凡事不要做尽

任何事做到“适可”才是最好的。如果换一个积极的角度来诠释这句话,就是一个人在得意的时候,给自己留条退路;一个人在失意的时候,给自己找条出路。这也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凡事都不要做尽。

有一位老人,年龄已过了70,身体却相当硬朗,声如洪钟,两目有神。打12圈麻将眉头也不皱一下。于是,有人便请教这位老人家的养生之道,但他就仅送出了一个字:“半。”

然而,这个“半”字隐藏有什么深刻的意思呢?

老人家解释说:“对于半的内在涵义,就是凡事不可做尽。比如,生活当中的吃饭,不要吃得太饱,半饱是最理想;做事情,不要做到非常之累了才休息。中午睡一睡,三点半喝杯下午茶,黄昏欢乐时光轻松一下,都是好的安排,让身体的状况得到调整。正如一辆汽车的汽油,要经常保持半满的状态,切勿每次亮起红灯才去添油,这样会十分伤车。喝酒也是,最过瘾是半醉。半醉的时候,望出去的世界介乎真与虚之间,显得十分的奇妙;如果全醉,就会自然会失去喝酒的意义。”

“半”还可放到为人处世的哲学高度,“半”就是知足常乐。人生不要强求十全十美,世间事,岂能尽如人意,若有一半幸事,也应无憾了。人无完人,凡事留有余地才好,给人留半条后路,为自身积半点福、半点德,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老人家这“半”字学问,确实是非常有道理的。有些人活得不开心,整天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对于其中的原因,其很多都是对人对事过度执著,一定要最好,一定要完美,一定要十分。半点尘埃亦容不下,如此的做人态度,必然事倍功半,还会伤身折寿。

如果能够为抱半日安,笑玩人间,轻松自在,则自然“多半分钟,可活一倍命”。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说过: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说明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物极必反,事物太过壮大就会衰老,东西太过坚硬就容易折断。他独特的思想让中国人坚信“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道理。如今,在西方也流行“半杯主义”,它与老子的处世之道可谓是不谋而合。

留耕道人《四留铭》里有这样一句话:“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如此推理,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的。”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不要把技巧使尽,才容易得以去还造物主;不要把俸禄用尽,以还朝廷;不要把财物占尽,以留百姓;不要把富贵享尽,以留给后代子孙。高景逸曾经说:“遇到事只要让人一步,其道路自然就会有周旋的余地;办事只要放得宽一点,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如此推而言之,世上一切的事情都是同样的。

3 全力以赴的弊端

有位西方哲人说:“要想做好一件事,你最好尽3/4的力量去做。”世上的大多数的成功人士都赞成这样的观点,而且,也正是按照这样的观点去做的。

有一位作家想写出一本健康的有美好思想的书,他只需要使出自己3/4的力量就够了。切不可全力以赴,如果那样的话,不仅会使自身的心情感到无比紧张、急躁不安,还会泄露在文字中传染给读者。而只使出3/4的力量,不仅有准备,同时又留了余地,如此从容不迫地去做,自然就会有更大的成功。

其实,这与做其他的事情是同样的,凡事在开始的时候都需要尽力地去准备,然而千万不要做到全力以赴。兵家里所说的穷兵黩武,往往说的是太全力以赴,以至于血本都赔进去了。而搞实业的人就更加忌讳把全部的钱财都投入到某一项实业中。可见,那些所谓的全力以赴之人并不一定就比使用3/4力量的人更具有实力。

古人所谓“工夫在诗外”,是说文人做诗的好坏往往在于他的学问与阅历的深浅,而并不是只在于其诗文的本身。《三国演义》当中的孔明站在空城上吓退几十万大兵,并不是说他有万夫莫开的勇气,而是因为他过去的神机妙算与自身的镇定自如才吓退敌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大海之中的一座冰山,对于它本身来说,其7/10在水下,然而却正是那7/10的部分才托起了那3/10,那3/10巍峨又壮观,令世人啧啧赞叹。人生也一样,成功只是那3/10,而7/10是成功前的艰苦准备。成功并不在于你是否全力以赴了,而在于你是否具有实力与事前充分的准备。一个没有练过武功的人为报仇急于与一武功高深的人交手,即便他全力以赴了,最后的失败也一定会是他的。

古人说,弓拉得太满则易折,对于一个人来说,为人处世也切忌全力以赴。要做到能够给自己留一点余地、留一分轻松,这样,你就自然会多一分从容、多一分洒脱,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失败了也不会全军覆没。

生活当中的很多不快乐并非都是源于自身的不够努力造成的,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自己不懂得为自己留余地造成的。

如果自己愿意多留给自己一分轻松,在追名逐利的空间里多抽出一点儿时间时不时地抬头看一看蓝天白云,追忆一下天真童趣,那么,心态就自然能够变得更加的恬淡与平和。

有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品茶以清心,清心以虚怀。给自己的心灵留下想象的空间,盛装起美好的追忆;给自己的思想留下空间,从而去吸纳更高深的智慧;给自己的事业留下空间,从而去拥抱人间更多的机遇。

4 掌握分寸

世上早有“为人处世和说话办事要讲分寸”的劝勉,然而,对于“分寸”到底在哪里,大多数人却是未必能够说得清。而能够说清楚“分寸”这两个字之人,都是十分聪明、练达与城府极深的人。也正是凭着这些对人事的明达、老成与世故,才使得他们跻身于成功者的队伍之中。通往成功的路是十分多的,然而,人们却不知道每一条路上都布列着大小不一的“分寸”二字,不论是同人说话,与人办事,差不多都深深蕴藉着分寸的玄机。显然,一个人如果把握不好分寸,自然也就说不好话,办不成事,更别说愉快地与人交往了。历数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者,特别是那些开国创业之君、霸业之主或那些历朝历代在仕途上春风得意的人,差不多都可以列为是知轻重、识眉眼、懂分寸的睿智之士。人世间的人通常提到的“会说话”“会办事”“有人缘”“识体面”“知礼节”,差不多都是讲究分寸的报偿。

世上“分寸”两个字,掌握好的,成功了;把握不住的,失败了。人世间的所有竞争,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就在“分寸”之间。

不论是哪一种观点,都有其自身有理的一面,然而也必定会有一个合适的尺度来衡量。其实说到底,做人也就是要有个度。

1 “度”之重要

“度”,实在是太重要了!“中庸”就是讲“度”。《论语·先进》讲得对:“过犹不及。”过头,不及,都不好。朱熹解释说:“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永远不改变。”《论语·泰伯》又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已乎!”什么事都是讲究“适度”“适可而止”。列宁说过,真理多一步就是谬误。从古至今以来,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

“度”的重要性:“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论语》中也讲了“允执其中”。恰当把握事情之“中”,这是关键之所在。老子最讲究“度”,“物极必反”,要知足,知止,不盈,去甚,去奢,去泰。在《老子》这本书当中,他充分表达了这样的辩证思想。

中庸,并非是在搞折中主义,搞和稀泥,搞无原则。中庸,绝不是懦弱,缺乏勇敢,不敢进取。事情总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关键之一就在于把握好这个“度”,千万不要让其转化到坏的那一面。

那么,怎样把握好“度”?它在《论语》一书中表现为“礼”,“礼”是度量的标准。不达到不行,过头也不行。“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更大的是“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对于这样的道理,正如我们现在已习惯讲的一句话:“要有礼貌。”

《荀子》里讲了一个故事,可以作为孔子讲“中”的注解:“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准则,如果我们违背,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动植物遵循自然生存法则,才能顺利地生长。人生在世,处理问题也是如此,只有把握好一个“度”,才能够在各自所处的相应环境当中,找准位置,从容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 做人需要有度

俄罗斯的一个小官员因为在礼节上没有把握好分寸而最终使自己丢了命。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小官员在剧院看戏,突然打个喷嚏,把坐在前排大官员的秃顶弄脏了。平常一件小事,说声“对不起”便罢了。可小官员再三道歉,又跑到家里赔礼,还赶到办公室负荆请罪。大官员烦了,大声怒吼与训斥。随后,小官员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之中,过了没多长时间,便抑郁而死了。

有一句十分有道理的话,叫做“失度而亡,适度而存”。法国总统戴高乐对身边人很随和。身边人因此随便过了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居然不分场合和总统开玩笑。戴高乐感觉威信受到了影响,便把过于随便的人遣散了,而只把那些举止得体、行事有节的人留了下来。

汉朝有一位名叫李广的大将,一生杀敌无数,屡次取得大战的胜利。在汉武帝大举进攻匈奴之时,李广请求汉武帝命令出战,皇帝体恤他年迈,不同意。在他的苦谏之下,皇帝才勉强同意了,结果,李广因为自己迷失了方向而贻误战机。李广一生战功卓著,却因不服老,太过自信,以致自己的名望受到了损失。

唐朝开国功臣李靖也因为年龄偏大,在要求出征吐谷浑国时被拒绝,虽然勉强出征,平定了吐谷浑国,却遭奸臣诬告,险些性命不保。李靖虽一心报效国家,但却忽略了一点,荣誉的光环太过耀眼,就会被人嫉贤妒能,而遭受迫害。最终,他也未能避免被小人中伤。如果他有淡泊之心,那么,就完全可免遭无妄之灾。

而郭子仪八十多岁的时候,还当着关内副元帅和朔方、河中节度使,迟迟不辞掉这些官职。他虽然位极人臣而其他人不妒,但最终还是被皇帝疑忌,给了一个“尚父”的尊号,罢免了兵权。

这些人中豪杰们都因欲求功名,不知急流勇退,结果事与愿违。英雄尚此,凡人自然更不必说。

“度”在社会当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社会上充满着“度”的形影,自然界遍布着“度”的痕迹。风雨存在天地之间,也有一个度的问题。风大而狂乱,风小而郁闷;雨多而涝渍,雨少而干旱。只有风调雨顺,万物才好生长,人类才能幸福。世上的很多灾难是因没有把握好这个关键性的度而造成的。一个人生命当中的很多祥和与快乐都是与适度分不开的。

表面上来看平淡却内藏不凡,看似简单却内含深奥。“度”是生死存亡之理、成败得失之道。它关系到兴与衰的更替,荣与辱的变换。遵循它便得以顺畅,违反它便带来阻挠。房屋因为失衡而倒塌,身体因为失调而生病,政府因为失信而颠覆,朝代因为失人而更迭,在相当程度上,都是“度”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把握好“度”

批评别人如果语气重了,人家就自然会接受不了,语气轻了,自然就会听不进去;给人治病用药重了会伤身体,用药轻了难以根治;对朋友讲真话有幼稚之嫌,不讲真话有虚伪之疑。即使是圣人孔子也会因此而犯难:可与言而不言则失人,不可与言而言则失言。“失言”和“失人”之间,难在一个“度”字。

大学生们毕业之后参加工作,去单位上班,都希望能够给别人留下一个最初的好印象。于是,向领导报到时毕恭毕敬,说得很虔诚:“向领导学习,向领导致敬。”敬重之言有点过分,领导很不自在,哭笑不得。原来本想器重这个大学生,但有了这种印象,会因此改变主意,只给安排一个平常的工作。这便是没有分寸、礼仪无度带来的教训。

如此看来,怎样把握一个度呢?度在不温不火、不热不冷之间;度在不高不低、不前不后之间;度在不卑不亢、不骄不馁之间;度在不硬不软、不刚不柔之间。增一寸则嫌长,减一寸则嫌短;进一步则嫌多,退一步则嫌少。总是位居中间,维系着平衡,支撑着协调,神奇而玄虚。难以追寻又不能不追寻,难以把握又不能不把握。所以,必须用心体察,认真揣摩。

同一事物,用不同的度去度,结果会截然不同。一尺之棰,用千米度,其何短;用毫米度,其何长。时间的长度亘古不变,但对奋勇进取的人来说,总觉时如流水,日月如梭。而对无所事事,推日混时者却倍感度日如年,难挨到日落;身居火炉之上,分秒难耐,而与情人相会,一日光阴不觉而过;一顿便餐,对肠肥油流者,可能难以下咽,不屑一顾,而对食不果腹者,无疑是一顿美味佳肴;苦菜野果,饥饿岁月,它是穷人的救命之粮,太平盛世,它是贵族们餐桌上的绿色营养佳品;春雨如膏,农人喜其润泽,行者恶其滑达;秋月如圭,佳人乐其玩赏,盗者恶其光辉。凡此种种,只是人们心中的度的差异而已。

对于不同种类的事物,如果用相同的度去度,就很有可能得到相同的结果。“2不能减3”对于小学生和“2减3等于负1”对于中学生都是对的。这是用智力发展之度去度的结果。金字塔是美的,维纳斯是美的,故宫是美的,方块汉字是美的,因为它们都非常符合于人们曾经所公认的黄金分割这一美的比例之度。

做人都需要做到有度。谦虚是人的美德,但如果一味谦虚而越过了度,就成了虚伪;做人要有自信,但自信过了度,就成了自负、自傲;理想是人生的动力,但如果理想不切实际,过了度,就成了幻想、梦想,成了人生的阻力;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和基础,然而诚信一旦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敌友不分,成了痴人、呆人、傻人。

交友处世要有度。交友一旦丧失原则,朋友就有可能会成为酒肉之友,甚至是狐朋狗友;交友太原则,则无友可交,终为孤家寡人。与同事共事,如果把握好了度,就能求同存异,群策群力,把事情做得好上加好。否则,要么人心涣散,要么钩心斗角,最终落了个于事无补、树倒猢狲散的后果。

对于平时的生活,人们在家过日子也要有度。夫妻之间把自己从里到外赤裸裸地展示给对方,迟早会成为对方口中嚼烂了的口香糖。父母子女之间无度,父母就无法对子女进行恰当有效的教育,子女就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他们应有的关爱。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家庭里的一个分子,成员之间也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成员之间相亲相爱,家庭和睦且美满幸福。

遇到事情时,什么时候把握什么度,人们往往做不到这点。归其缘由就是其心态还不具备掌握这种度的状态。生活的大主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爱情,一般人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满足度是两个月,也就是说,天天见面,时时想念的心理和生理的满足度是两个月,但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由于工作、娱乐、学习等事情打断了其连续性,就拉长为两年。那么,在谈恋爱时,该拥有什么心态,掌握什么度,并非是说你知道就可以做到的,一个比较好的心态是要由很深的文化底蕴和经过反复的锤炼才能形成的。有了好的心态,就有了掌握度的能力,就知道在爱情的初期即便很喜欢对方,也要装作感觉稍好;在爱情中期阶段虽然处于一种热恋之中,也同样需要作适当降温;在爱情平稳期虽然没有激情,也要时不时地创造一些新鲜的感觉给对方。

一个人在事业当中的度是最难以掌握的。从宏观上来说,普通人想要在事业上有所发展,那么,所付出的努力要超出常人的度。别人娱乐时,你要工作;别人休息时,你要思考;别人思考时,你要做事。也就是说,你很可能要超前消费你的身体资本,来换取你未来的事业基础。所以,你想想,为了事业超过了正常人的度是否值得。从日常工作来说,上班时你来得太早不行,走得太晚不行,因为同事会嫉妒。老板的秘书与你说话太多不行,老板会生气;说得太过于少了也根本不行,秘书会觉得你为人傲气,说不准在情绪不好时还会奏你一本。办公室里休闲时间太多不行,即使你提早完成了工作任务,因为那样会使老板觉得给你的薪金定高了;你在办公室里忙得团团转也不行,老板与同事会觉得你能力差别人一等,工作的效率低下。

有时会听人说:“你很会做人,度把握得很好。”当然,也有一些人希望你能讲讲这个“度”是怎样去掌控的。

为何掌控“度”这么难,是因为度没有具体的标码让你衡量。而中国文化中离不开含蓄、矜持、低调,做事有“度”是中国人为人处世上的艺术,做到了这些,能够让人变得做事小心、做人完美。

人生是航行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波涛汹涌时帆扯得太满,有舟覆人亡之险;风平浪静时不扬帆高歌,那么美好的光阴就自然会虚度过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好人生之度,从而使得自己的人生之舟顺利驶向光明的彼岸。

4 人生之“度”不应过

从实质上来说,能够把“度”掌握好的人,离不开一个“过”字。“度”是如何找到的?若你没有犯过错误、没有做过极端、没有一个反叛的心路,度就不会找到。太完美的人,没有犯错误的经历,自然也就感受不到适度的位置。

在美国所生活的华裔子女们差不多都走过这样的一段路,上初中、高中时,特别反感父母给予的中国教育,彼此瞧不起具有中国背景的同代人。这段时间,华裔父母最紧张、最迷茫,纷纷检讨自我教育的失败。然而,到了大学,做得愈过分的孩子,愈交往华裔背景的同学,不是因为他们与西方同学合不来,而是因文化与价值的归属感让他们找回自我。到最后,他们既不脱离西方主流文化,也不否认自己的中国文化。对于通过这条平衡自己心路而长大了的华裔子女,生活与事业都比他们父母做得得体而到位得多。其实,在小的时候,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反叛,即使当时你那么不合群,但等长大后,你却出类拔萃,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长路与短路你都已经走过了,到了如今,你终于走出了一条最适合你自己的道路。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需要权衡考虑的问题,这时,我们不能优柔寡断,也不可刚愎自用。人性的脆弱总是暴露在诱惑之下,如何把持住,需要坚定的毅力与平日里素质修养的积累。为人处世把握一个“度”,行为举止有一个正确的规范,这样才不至于落得莫大遗憾。

有一只饥饿的小老鼠遇到了一只盛满大米的米缸,它兴奋不已,每天跳进跳出,想吃就吃。缸里的米一天天地减少,缸口与米之间的距离一天天地拉大。当小老鼠能力所及的跳高高度低于缸口与米之间的距离时,小老鼠没有摆脱米的诱惑,仍与往常一样跳入缸中享受米的滋味,然而就是这么一跳,就使得小老鼠在以后的日子里再也跳不到缸外了。当缸中的米吃完后不久,老鼠便困死在缸中。

由此可见,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都需要能够把握好这个“度”,一旦超越了事物原有的“度”,就会使事物朝相反的方向转变。小老鼠的悲哀就在于没有把握好能够跳出米缸的“度”,以致到最后没有跳出米缸,从而误了卿卿性命。

从本质上来讲,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都离不开一个字,那就是“度”。人们把握这个度是十分艰难的,任何事都是这样,比如,车不能开得太快,也不能太慢;饭不能吃得太饱也不能太饿;书不能读得太少,也不能太滥,等等。

世间的任何事情,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规则和标准,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做人做事时,把握好这个度,从而使自己能不断完善起来,做到更好,趋向于完美。度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了就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度能够随着地点、人物、环境、心情的改变而改变,度是靠自己感觉的。度是一个非常深奥的东西,能够让人琢磨研究一生的学问。当你学会好好控制这个度的时候,你也就学会了做人。

凡事做到有度,才能够进退自如,或许这个字太圆滑、太世故、太中庸,然而,世间的事情之纷繁,人生之艰难,必须要能够把握住这个“度”字,也不得不把握住这个“度”字。

索取有度,不要把好处都占尽

生活中,每个人都想多得好处,因此,有很多人都想把便宜事占完。其实,这样的人是最笨的人,或许他们到最后什么也没得到,甚至会失去很多东西。凡事都有一个用兵之法:限制,任何事都不要做得太绝。有时,留一点好处给别人,自己也就得到了好处。所以说,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会让给别人点便宜。

孙子曰:“高陵勿向,背丘勿迎,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贪……穷寇勿迫……”意思是敌人从高地冲下来,不可以正面迎击,以避击锋锐;敌人伪装退却,不要去跟踪追击,以免中了埋伏;当敌人士气正旺的时候不要进攻;当敌人用小部队引诱的时候,不要去理睬;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迫近,以免其拼死反扑,这些都是用兵应当把握的原则。在现代社会,大家都很关心的股票市场也是如此,投资者若能顺势操作则会事半功倍,若逆势操作就会自取灭亡。赚钱的时候,只吃八分便行。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事事都想把好处占完,不给自己留有任何余地,到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

古人陆机说:“为别人不如厚待自己,为外物不如为自身谋算;要使上级安乐就在于使下面的人满意,为自己打算就得先让别人占点便宜。国家治理得好时足以正风气,衰微时也可以抵御强暴。所以,强大有力的国家不能专据一时的优势,雄才大略的人也不能得偿王霸野心。其实,让别人也占点便宜,自己会得到更多的好处。”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阿霞》中,讲了一个人由于喜新厌旧,休了结发妻子,最后落得个旧好新欢皆离去的故事。最后不得不让人感慨道:“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而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亦!”《菜根谭》云:“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给别人留点好处,等于给自己留有回旋的空间。留有余地,是做人的道理,也是生活中的一个哲理。

有两个异曲同工的小故事就能说明这个道理,这两个故事是这样的:

故事一:

有一个电视台每隔半小时就发布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1万元。一时之间,各家各户的电视和商场路边的大屏幕都充斥着一条小狗的大型彩照。一位穷汉看到了这则启事,高兴得跳了起来:我要发财了!这不是昨天跟他一起在公园打盹的那只小狗吗?它现在正在他的四面漏风的“家”里待着呢,他心里总是想着自己真是太走运了。第二天,他稍稍抖了抖衣服上的灰就抱狗出门了,准备去领那1万元酬金。当他经过大百货公司的大屏幕时,又看到了这则启事,不过赏金已经变成了3万元。一夜之间就涨了2万,穷汉赶紧把狗抱回了“家”,他得等待更高的出价。第四天,悬赏额又涨了2万。接下来几天,赏金不断攀升,穷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这幅大屏幕。直到酬金涨到了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穷汉兴冲冲地返回“家”。可是,那只狗已经直挺挺地躺在了地上了,面前的罐头也原封不动待在那儿。原来,这是一只纯种爱尔兰名犬,只吃高级鲜牛奶和烧牛肉,根本不会吃那些捡来的东西。这个穷汉本来想占尽所有的好处,他总是等着赏金不断攀升,可是,那只狗却因为吃不惯捡来的食物而死去。最终,那个穷汉什么也没得到。

故事二:

有个人小时候和祖父进林子去捕野鸡。祖父教他用一种捕猎机,它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隐蔽的灌木丛中。只要野鸡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诱惑,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这时,只要一拉绳子就可以大功告成。支好箱子不久,就飞来一群野鸡,共有9只。大概是饿久了,不一会儿就有6只野鸡进了箱子。他正要拉绳子,又想,那3只也会进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会儿,那3只非但没有进去,反而走出来3只。他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接着,又有两只走了出来。如果这时拉绳子,还能套住1只,但他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总该有两只会回去吧。最后,连剩下的那一只也走出来了。那一次,他连一只野鸡也没能捕捉到,却捕捉到了一个受益终生的道理: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而机会却会稍纵即逝;贪欲不仅让人难以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将失去。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人生留有余地,就能获得机会与帮助】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10689.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   
最新新闻
离开屏幕近1000天,李子柒去哪儿了?
  李子柒为什么消失得这么彻底?与粉丝告别近1000天,关于李子柒的讨论仍时常冲上热搜。  自2021年7月,李子柒停更至今,账
文化中国行丨带动“非遗热”,需要更多“李子柒”
  “沉淀”三年,李子柒以“传统文化创作者”的标签携新作品回归,迅速点燃网络。  11月14日,百度百科AI非遗馆点亮仪式在成
李子柒复出:三年蛰伏后的乡村奇迹与文化使命
在这个社交媒体与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如果说谁是其中的佼佼者,李子柒无疑在榜单之上。时隔三年,她重返公众视野,以一段名为“紫
3个不会过时的暴利行业(值得收藏)
最近几年,好多传统行业都不太景气,不是在裁员就是在关门,这让很多人都感到担心和不安。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嘛,赚钱的方法总还
2025年做什么行业比较好?选择合适的行业助力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一个合适的行业至关重要。进入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不仅能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也能
2025乙巳年,你会有哪些变化?
人生犹如一局棋局,每一步都蕴含着不可预测的变数。古人有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更像是置身
惊讶!这7个副业收入竟然这么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互联网发展的几个关键方向,并提供具体的参考意见。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前18年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然而,
李子柒之前为什么消失得那么彻底?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近很多小伙伴反映收不到我们的推送,为了避免错过我们的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将我们设置为星标,并多多【点赞、在看、转发】哦!
张志安:算法让人看见更大的世界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素人"一夜爆红的现象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例如"听劝理发师"、"菏泽树哥"等一个个普通百姓迅速成为"网红大
归来仍是顶流:李子柒的复出之路与非凡成就
在众多网络红人中,李子柒的名字总是熠熠生辉。2024年11月12日,这位因独特田园生活理念而迎来全球喜爱的短视频创作者,通过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