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服务
新常态下做好经济宣传报道的若干思考
2024-12-15 13:21

    经济宣传报道工作是党的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建设加油鼓劲、添砖加瓦的神圣使命,同时又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经济报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中央党校第61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部分学员中开展了专题问卷调查。本文结合问卷调查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依据这些年对经济宣传报道的观察与思考,对加强和改进新常态下的经济宣传报道提出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做好经济宣传报道的若干思考

    一、新常态下经济宣传报道担负重大职责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结构、经济发展动力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心理预期处于敏感阶段,做好经济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于加强预期管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新常态下,经济宣传报道承担着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信心的重要职责。信心比黄金更珍贵。经济宣传报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给市场一个良好预期。这就需要强化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宣传报道,让受众正确看待经济形势,增强发展的信心。要通过媒体宣传,让人们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但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具有巨大韧性、巨大潜力和回旋余地。通过聚焦各领域建设的大手笔、大成果,进一步宣传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进展、成效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充分展示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引导人们提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信心,增强促进经济平稳回升的使命担当。

    新常态下,经济宣传报道承担着坚定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心的重要职责。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发生新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各种评论此起彼伏。这就需要针对那些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主动发声、澄清事实,让世界清醒地看到,虽然增速放缓,但中国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和动力源,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是最合理、最务实、最有效的方案,“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最好公共产品;需要结合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经济增速放缓、转方式调结构、房地产市场发展、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金融改革、资本市场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看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精准施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从而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新常态下,经济宣传报道承担着帮助人们解析热点、化解难点的重要职责。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矛盾凸显期,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很多,争论争议也不少。在贯彻中央经济部署中、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模糊认识,有时甚至会出现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问题。越是形势复杂、众说纷纭,越需要经济宣传报道站在全局高度,关注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化解人们对经济发展各种问题和矛盾的担心;越需要经济宣传报道善于聚焦思想认识中的盲点问题,社会舆论中的焦点问题,特别是那些深层次理论问题,拨开迷雾,指点迷津;越需要保持对各种谣言的高压态势,及时揭穿不负责任的负面炒作,曝光造谣传谣、敲诈勒索的典型案例,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报道工作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说经济宣传报道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在接受问卷调查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宣传报道的总体评价为“很好”和“好”的占72%,评价为“较好”的占28%,没有人选择“一般”“较差”。实践和这次问卷调查结果都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宣传报道取得了很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有针对性地回答了新常态下经济治理“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主流媒体及时组织专题报道,约请党政干部、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引导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并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中。在问卷调查中,87%的省部级干部认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于新发展理念等方面的理论宣传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宣传工作的突出亮点。例如,人民日报坚持不懈地宣传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新发展理念。据不完全统计,共刊发涉及新常态的社论25篇、评论员文章91篇,涉及新发展理念的社论11篇、评论员文章29篇;共刊发以“新常态”为主题的重点理论文章约100篇,关于新发展理念的“任理轩”文章6篇。特别是2016年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当天,人民日报在一版以通栏形式刊发重磅独家述评《中国经济新方位》,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阐述新常态、新发展理念的内在意蕴和外在关联,首次提出“中国经济新方位”。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全面准确阐释中央关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念与政策,发挥了主流舆论的定海神针作用。

    二是中央重大经济决策部署宣传及时充分。在问卷调查中,81%的省部级干部选择最关注经济政策的宣传,特别是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等重要会议的新闻报道。大家认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及时报道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并以系列评论、系列解读文章等形式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宣传,让党中央决策部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015年11月4日,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发表当天,人民日报刊发“任理轩”文章《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抢到了新发展理念宣传的第一落点,成为中国媒体总体阐述新发展理念的第一文。文章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结合的角度,科学分析了新发展理念的创新价值和精神实质,对于人们理解把握新发展理念发挥了引领作用。

    三是经济社会热点问题解析引导准确到位。经济宣传报道不仅关注宏观话题,更与老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收入分配、物价上涨、楼市调控、股市走势等问题。这些年,各主流媒体在做好经济政策宣传的同时,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解读、访谈,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在这次问卷调查中,72%的省部级干部认为,媒体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学员研讨交流中,大家对人民日报组织的“权威人士”专访文章印象深刻。201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一版转二版发表独家专访《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针对当时社会上对中国经济的疑虑,深入阐释新常态下如何辩证看待中国经济运行的特点与走势,许多同志说这篇文章很好地发挥了党报“一锤定音”引导舆论的作用。

    四是经济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宣传卓有成效。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为经济理论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经济学界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提出新见解、构建新理论,加强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推出了一大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创新成果。在这方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学习时报等都组织刊发了一批高质量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在总结宣传经济工作实践经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当前经济宣传报道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宣传报道从内容到形式、从方式到渠道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这次问卷调查中,28%的同志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宣传报道给出的评价是“较好”,有将近一半的同志认为当前经济宣传报道在内容、方式、渠道方面存在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宣传内容存在“慢、偏、浅、硬”的问题,宣传方式存在“单、平、粗”的不足,宣传渠道存在“分兵作战”“合而未融”的短板。

    慢,就是时效性不够。实事求是地说,经济宣传报道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等靠要”思想。对一些经济领域的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经济宣传报道未能及时跟进,该出手时没出手,出手时已晚好几手。正面鼓劲的报道,有的媒体习惯于等上级部门部署,而不是主动去发现、总结。调查中有学员反映,与“一带一路”建设实践相比,我国媒体的报道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有紧紧跟上。有关经济舆情热点的报道,媒体常常滞后,更多的是被动“澄清”“求证”。应该说“求证”有积极意义,也是主流媒体的分内之责。但当“澄清”“求证”成为常态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经济宣传敏感性有所不足,确实存在“慢”的问题。有学员形象地说,经济宣传报道关键是要把“马后炮”变成“马前卒”。

    偏,就是全面性不够。这方面出问题的,主要是一些商业化的新媒体、自媒体。有的对中央政策的解读报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存在明显偏颇。例如,把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简单地理解为“放开二胎”,把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简单理解为“拆围墙”。这些偏颇背后,有认识不足的原因,比如有的新闻采编人员对重要的经济政策、经济理念“了解不够”“没兴趣”,继而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取向;更重要的还是个别媒体片面地迎合读者,一味为博受众眼球抢“落点”、抓“看点”、找“卖点”,用局部替代整体、用个别替代一般。

    浅,就是深度不够。就事论事表面化,缺少思想深度,缺少分析概括,缺少调查研究。有的经济报道从概念到概念,与火热生动的经济实践相距甚远;有的政策解读以文件解释文件,宣传停留在纸面上。这样的报道,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上。事实上,经济现象错综复杂,经济政策意义重大,经济宣传报道不能停留在信息的简单发布上,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浅层陈述上,应当在深度上做文章。一些学员谈到,主流媒体的经济宣传,既要做好分析性报道,对经济现象做科学深入的分析,揭示把握经济运行趋势和规律;又要做好宏观经济政策解读性报道,提供政策出台的背景,分析经济政策的影响;还要让经济宣传报道随着形势的变化、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内涵,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下工夫。

    硬,就是可读性不够。一些媒体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呆板,见物不见人,见数不见事。客观上讲,经济报道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是,这些“高大上”领域的宣传报道不一定必然是“高冷硬”。宏观的、专业的经济问题,最终要落到经济生活中去,最终要影响一个个微观经济单元。经济宣传报道“高冷硬”,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做好经济宣传,要善于在“两头”上下工夫:一头是在理论上深一深,一头是在实践上落一落。特别是要在基层调查上下工夫,做到大局分析与基层调研的有机结合,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关注一线实践中的探索、喜悦、纠结和突破,以讲故事的方式做相对严肃的经济报道,让受众喜欢看、看得懂。

    单,就是宣传方式单调陈旧,缺乏创新。主流媒体的经济宣传报道往往指令性任务多,自主选题少;面上报道多,事件和典型报道少;一般性报道多,具有思想性权威性的精品力作少;就事论事的报道多,真正“接地气”、进行深度挖掘的报道少;就经济报道经济的多,从国内国际政治、社会、军事、外交等新闻中开辟经济视角、挖掘经济内涵进行报道的少;单向传递信息的报道多,有意识主动进行互动的报道少;跟随新闻事件而演进的常规报道多,深入探究经济发展趋势、发现经济领域苗头性问题继而展开议题设置的报道少。

    平,就是宣传方式多平面展示,互动性、延展性不强。经济宣传报道既有传递经济新信息的功能,也承担着传播经济新理念的职责。要想真正让受众入脑入心、产生共鸣,我们的宣传报道就不能停留在平面的、单向的、一事一报层面,而要把对政经(宏观)、产经(中观)、财经(微观)三个层面的经济报道统筹起来,三管齐下,立体解读;研究受众接受习惯的新变化,增加图表、动漫、视频等视觉因素,提升报道的吸引力;注意增强互动性,让受众有参与的机会和平台,在持续互动中凝聚共识。有的学员说,经济宣传报道不能片面理解“短”,该长的还要长,要善于把一篇平面报道变成一出立体丰富的“多幕剧”,变成一部层层展开的“连续剧”,产生深入持久的传播效果。

    粗,就是宣传方式粗放,缺少针对性、精准性。大多数媒体宣传往往把“受众”视为一个整体,一份通稿包打天下,忽视了受众的不同需求、不同关切、不同价值取向。分众化传播,就是针对不同对象进行量体裁衣的宣传。这应该是经济宣传报道最基本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真正了解了不同受众的特殊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做出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新闻产品,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做小切口议程,并与他们展开互动。这样,才能让主流思想观点的宣传入耳入脑。

    这次问卷调查显示了一个很有意思、值得重视的结果。接受问卷调查的学员有65%选择主要是依靠网络、微信等新媒体获得经济信息、经济新闻。但实际上,新媒体传播的这些经济新闻绝大多数都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首发的。这就给做经济宣传报道的媒体人以深刻的警示。还有一个客观存在的情况,大多数年轻人基本不看传统媒体的报道,他们关注的是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凤凰、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现在,大多数新闻单位已认识到媒体融合的重要性,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宣传报道还存在“分兵作战”“合而未融”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报社、电台、电视台在做好常规报道的同时,都非常重视新媒体报道,大多设置了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部门,有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在实际运作中,常常是各自为战,有时甚至在内部互“怼”。还有些媒体虽然调整了机构设置、强调融合发展,但目前只是简单合在一起,如何真正有效整合资源,达到“合而为一”的目标,形成“1+1>2”的效应,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四、努力提高经济宣传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济宣传报道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根本遵循,着力增强“四个意识”,树立专业精神,改进报道方式,拓宽传播渠道,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升经济宣传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善于从政治高度认识和把握经济宣传报道。经济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做经济宣传报道,绝对不能不讲政治、脱离政治。有人说,西方媒体的经济报道是纯专业报道。其实,西方真正有水平的高端经济报道,包括《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有影响的报道,恰恰都是把政治倾向、政治意图巧妙地蕴含其中,有的还善于从经济报道中做出政治预测。我们的经济宣传报道,当然不能模仿西方媒体搞他们那一套政治解读,也不应搞成纯而又纯的经济新闻,而是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定自觉地遵守政治纪律、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坚定自觉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要不断拓宽视野,及时全面准确深入地解读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做出的重大调整,并把这些重大判断、重大决策、重大调整很好地体现到每一篇稿件之中,切实提升经济宣传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着力树立专业精神,善于通过经济热点问题的分析及时引导预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把握和主动适应新常态,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做好当前经济宣传报道的重要前提。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着经济发展速度换挡节点,面临着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节点,面临着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节点。在预期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经济宣传报道工作要牢固树立专业精神,准确传递中央政策信号,有效加强市场预期引导,夯实人们的发展信心,帮助部门、地方和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针对群众心中的困惑,应当既遵循经济规律又尊重传播规律,以科学的专业的又是通俗易懂的文字做好宣传阐述工作,深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持续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要加强对经济理论研究文章的审核把关,绝不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任何传播渠道。要充分认识经济报道的专业性,加大引进和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擅长经济报道的专家型编辑记者。

    着力扩大国际视野,善于向全球传播中国经济故事。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思想。两个大局互为因果,内政外交相互依存。经济宣传报道工作也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尽快提高对外传播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扩大和掌握国际话语权。当前,特别要注重创新视角、提升质量,突出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把握基调导向,做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宣传报道。针对西方一些人利用各种手段发布“唱空中国”“唱衰中国”“绑架中国”的声音,要注意加大对外经济宣传报道力度,向国际社会全面准确地阐释中国的经济理念、经济政策,充分客观地解读中国的经济走势,向世界及时正确地发出“中国声音”,准确有效地阐明“中国立场”,努力营造客观友善、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同时,要善于做国际经济的对内报道,通过解读国际经济热点、难点反衬我国经济的良好态势或者存在的不足,为推动党和政府经济决策、政策的贯彻落实,营造积极正面的国内舆论环境。

    着力改进报道方式,善于通过案例分析增强传播效果。经济宣传报道不仅要做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宣传,让受众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认识,对人民群众意愿的真切了解,而且要做好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公众的微观层面宣传。其实,无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宣传,还是微观层面的报道,都需要我们改进方式,善于运用案例分析这种具有亲和力的宣传方式。通过深化“走转改”,到一线“抓活鱼”,深入分析振兴实体经济的典型案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案例,让受众在鲜活生动的案例中关注把握产业、科技、财政、金融、生态、开放、安全等各个领域形势变化,进一步增强经济宣传报道的实效。

    着力拓展传播渠道,善于运用新媒体拓展经济宣传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新时期经济宣传报道的外部环境和受众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也使媒体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做好新常态、新形势下的经济宣传报道,必须统筹网上网下两个舆论空间。要积极适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稳步推进平台建设,形成以新闻客户端为主体,微博、微信为两翼,第三方平台入驻账号为补充的多形态多平台多层级新媒体布局,努力实现报、网、端的一体化运行。要根据不同媒体平台受众的特点和阅读习惯,量身定做内容、形式、侧重点不同的经济报道产品。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合二为一,使传统媒体的报道既是“主菜”,也是新媒体的“食材”,同步策划、同步加工,烹饪出各种色香味俱全的全媒体“佳肴”,从而实现次第花开的传播效果。人民日报在这方面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例如,《中国经济新方位》写作团队不仅是“内容提供者”,还主动参与新媒体策划制作,帮助社内各新媒体机构生产形式多样、角度多元的“新媒体版本”,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要主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讲求传播艺术,善于设置议题,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以权威、高端的优秀经济报道产品赢得受众,在众声喧哗中凸显主流价值,有效引导心理预期和舆论走向。 

    (执笔人: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课题参与人:中国日报副总编辑曲莹璞,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新常态下做好经济宣传报道的若干思考】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13245.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   
最新新闻
盘点日本那些听起来“野鸡”,实则很牛的大学
提起日本的大学,很多人的认识都停留在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这几所名校,学长在咨询的时候也经常碰到一些问题。“顺天堂大学?它
日本名门高中推荐——大分高等学校!
日本作为主流热门的留学国家早已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从目前来看,留学生的年龄日趋小龄化。东京都内一些比较有名、升学率
考生必读!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2024公告发布在哪里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是浙江省内最具权威性的公务员招聘考试,每年吸引着众多考生前来参加。而公告是考生了解考试详细信息的重要途径
日本的大学都是怎么分类的?分别对应国内什么等级的大学?
哈喽~大家好,我是青柠日本留学的洛洛老师,很多刚开始了解日本留学的同学和家长,对于日本的大学了解很少很少,充其量也就知道个
安徽中医药大学录取分数是多少?往年录取难度大吗?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安徽是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其他省份也均为本科批次招生,我们通常认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安徽是一本大学。 安徽
经济学专业怎么样_经济学专业主要学什么_就业前景怎么样?
序号学校代码学校名称评选结果110002中国人民大学A+210246复旦大学A+310001北京大学A410055南开大学A510027北京师范大学A-610284
天津中医药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招办主任一一解读
一、天津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办学实力如何?天津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中医高等院校之一,座落于
央视报道"南大毕业生求职碰壁" 校方:失败只是花絮
原标题:央视报道“南大毕业生求职碰壁” 校方:就业率并不低,失败只是花絮 第F3版:精要近日,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出了一条
2024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日本艺术类国立大学介绍
东京艺术大学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筑波大学艺术专门学群九州大学艺术工学部东京学艺大学千叶大学工学部东京艺术大学东京艺术大学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