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只有就业稳了,人民才能安生,社会才能和谐安定。正是因为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将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基础工程来抓。但当前大环境下,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青年就业问题更是突出。
一、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市场供需逐渐失衡。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21届毕业生909万人,2022届毕业生1076万人,较上一年增长167万人。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较上一年增长82万人。与此同时,受全球疫情影响,传统服务业基本都暂停服务,餐饮、住宿、旅游、物流等行业均遭受冲击,不少中小企业损失惨重,轻者降薪裁员,重者甚至直接破产倒闭。去年以来,国内疫情已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国内经济逐渐回暖,但就业市场形势仍不容乐观,各类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逐年减少,大量小微企业就业岗位数量有限,就业竞争逐年加剧,对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诸如此类原因导致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出现“用工荒”与“失业潮”同时存在的尴尬局面。
二、职业培训力度不够,缺乏技能和经验
相比职业技术教育,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所学专业知识多停留理论层面,导致大多数大学生在毕业以后空有学历,而缺乏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大多数就业岗位要求具备工作经验,高门槛、高要求让许多毕业生求职难上加难。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同样会存在校内所学的职业技术有关知识与实际工作所需脱节的情况,且专科学历在就业市场中又难以与越来越多的本科生、研究生相抗衡,就业选择面相对较窄。比如,曾火上热搜的“研究生送外卖”、“高等院校高材生考社区工作”等现象就是青年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真实写照。
三、“慢就业”“懒就业”现象日益凸显
由于上述所说外界大环境的影响,导致现在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和心态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疫情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青年纷纷跟上“公考大军”的浪潮,本就一岗难求的公务员、事业编更是成了万千毕业生眼里的“香饽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比比皆是。许多年轻人执着于考公而选择“慢就业”,毕业后待业备考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比比皆是。身边就有许多例子,以前的大学同学或者高中同学,如今问起来还是在备考阶段,而没有先就业、再择业。许多年轻人毕业后面临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窘境,如果去当基层当工人,部分大学生觉得没有面子,而家长也觉得为子女教育花费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不甘心让作为大学生的子女进工厂当工人。因此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严重影响其择业与就业。
建议:一是政府应加强政策方面的宏观调控。目前,加强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主渠道。要制定灵活优惠的政策,让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健康复苏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毕业生的合理流动。同时应优化就业服务,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降低青年求职成本。同时,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保障青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力度。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三是鼓励青年创业和自主就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鼓励青年创业,通过创新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推广灵活就业、远程办公等新型就业形志,为青年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总之,解决青年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提高青年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促进青年充分就业和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当前青年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14181.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