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判官、脑蛋黄
我一直搞不清,近几年的春晚小品,到底是想让我笑,还是想让我哭。
因为它一边使劲逗我,又一边努力煽我——逗是大街耍猴的逗,煽是社会主义情的煽。
《风雪饺子情》/2020
OK,我当然知道,牛逼的喜剧是可以让人悲喜交加的。
我更知道,在当下“我和祖国喜过年”的春晚中,已容不下小品嬉笑怒骂万事皆能嘲能侃的特殊属性了。
所以,这让我更加怀念那对在春晚小品中只做纯粹幽默的搭档——陈佩斯和朱时茂。
1984年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首次登台,带来了小品《吃面条》。这部春晚处女作,重新定义了中国现代小品。
《吃面条》/1984
当年春晚导演黄一鹤曾说:“《吃面条》是国家晚会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小品。”
“用形体讲故事”的哑剧小品是80年代初小品的重要样态,如王景愚的《吃鸡》(1983年)、《电视纠纷》(1984年),游本昌的《淋浴》(1984年)等都是哑剧小品,是一种无实物、无语言,纯粹靠演员夸张的动作来表现幽默的艺术形式。
《淋浴》/1984
而在1984年的《吃面条》中,陈佩斯和朱时茂加入了大量台词,不仅便于观众理解,喜剧效果也更加显著。因此,这部有台词的喜剧小品被学术界认为是春晚小品的真正开端。
陈佩斯在短短10分钟内,就用堪称“中国无实物吃播表演第一人”的演技将冒失青年陈小二展现得淋漓尽致,笑料百出。
他先是用筷子把桶里看不见的面条使劲挑到碗里,又宝贝似的把碗搂到怀里,顺便把碗边的面条挑干净,吸溜完一根面条后先是舔了舔手,随后又把残存在手指上的酱汁抹到了衣服前襟上,整串动作下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这要是不说,谁知道碗里没面条?
这要是没仔细观察过底层人物的生活,还真演不出内味儿。
从那以后,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人共在春晚上陆陆续续演了11个小品,如《卖羊肉串》《胡椒面》《警察与小偷》等,前后长达11年。
《卖羊肉串》/1985
其中,1990年的《主角与配角》是这11个经典作品中的经典。
“队长,别开枪,是我”
《主角与配角》是一段戏中戏,可以归为电影中的元电影。
起初,陈佩斯扮演的是演“革命队伍叛徒”的配角,朱时茂扮演的是演“地下工作者”的主角。可因为陈佩斯一直在频繁抢戏,一个劲儿想方设法地在舞台上表现自己,让演主角的朱时茂完全没地儿发挥演技。
朱时茂气不过,便改让陈佩斯演主角,自己演配角,以为这样就能把C位抢回来。可没想到的是,就算互换了角色,陈佩斯还是能以抓马的表演聚拢所有目光,让朱时茂的存在感低到了尘埃。
如此一来,两人看起来像是在演一场地下工作者与叛徒的戏,但在观众眼中,却是一场主角与配角的戏,这种一层套一层的喜剧矛盾,再配上密集有梗的台词,可看性迅速飙升。
也有人认为,《主角和配角》的台词脱胎于传统相声《论捧逗》,理由是台词里大多是按照相声一捧一逗的方法来制造笑果的。
例如:
朱:"我还没开枪你怎么就倒了?“
陈:"哎哟,这不显得您枪法准吗!“
又例如:
陈:"闹了半天,你小子把太君给我的好处都吃了回扣了吧!“
朱:"还回扣呢!“
陈:"你别给我装糊涂!你当我不知道吗?“
朱:"你知道什么?“
陈:"嘿嘿,我临来的时候,皇军都告诉我啦!“
朱:"怎么说的?“
陈:"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只要你能够交枪投降皇军,保证你一辈子荣华富贵,金票大大的呀!“
朱:“白日做梦!你这个叛徒!“
另外,这个小品也贡献出了一句贼生猛经典的台词:“我原来一直以为,只有我这模样的能叛变。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
果然是大胆至极!
就因为这些原因,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早的一代小品王,必须属于陈佩斯和朱时茂。
但这一切的繁华在1999年戛然而止。
1999年,陈佩斯逛街时看到自己和朱时茂的春晚小品被刻成VCD出售,他跟着线索一路找到了央视,对于此事后知后觉的俩人决定去找央视谈版权费。
但央视头铁啊,一口咬定爸爸没错,更不会给钱。
陈佩斯一想,那这架势,是要打起来?
于是在小品中一直圆滑世故的陈小二,在现实中化身英雄斗士陈佩斯,将央视告上了法庭。
1999年,中央电视台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出版了《王爷与邮差》等10个小品的光盘。
陈佩斯和朱时茂随即将其告上法庭,要求电视总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公开道歉。在审理中,陈佩斯和朱时茂撤回了对其中两个小品的起诉。
2002年12月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做出判决,要求电视总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在《中国电视报》上刊登致歉声明,并向陈佩斯和朱时茂给付著作权侵权赔偿金333293元及因本案支出的合理费用3174元。
这场官司打了长达三年,最终陈佩斯和朱时茂拿到了33万元赔偿金,但二人也被春晚彻底“封杀”。
后来,作为2014年春晚总导演的冯小刚曾找过陈佩斯,邀他重新出山,但陈佩斯一口回绝了。理由不仅仅是和央视的反目,还有创作的不自由。这种反骨的精气神,不得不服。
但要想追根溯源,还要从俩人年轻时开始说起。
陈佩斯的叛逆精神主要来源于演员父亲陈强。
陈强演过不少知名大反派,如《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等。
《白毛女》右一陈强/1950
陈强演技出色,凡事精益求精,对子女也很严苛,是个十足的“严父”。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陈佩斯,养成了看起来乖巧听话,但心里却执拗倔强的性格。
像黄世仁这种欺男霸女,放高利贷,无恶不作的反派角色在20世纪并不讨好,而自己演艺路上经历的磨难一多,陈强就更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于是就给陈佩斯指路学喜剧。毕竟老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
陈佩斯听是听了,扎进喜剧界后先后主演了《瞧这一家子》《法庭内外》等影视剧,但演的全是些好逸恶劳的臭流氓......
《瞧这一家子》/1979
但小时候的朱时茂并没有严父,在他11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为了减轻母亲独自一人养育10个子女的经济负担,他16岁开始当兵,后来因为长得好看成了福州军区话剧团的一名演员。(果然无论什么时候长得好看就是有出路呢)
23岁时,朱时茂出演了谢晋执导的电影《牧马人》中的男主角许灵均,凭借英俊硬朗的外型和优质的演技成为当时电影界的“爆款偶像小生”,是不少闺中少女的梦中情人。
《牧马人》/1982
哦对了,前段时间网上爆火的那句“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就出自《牧马人》,老许自然就是朱时茂。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
总的来说,一路靠自己(颜值)打拼的朱时茂也是个硬茬子反骨小达人。
2004年,春晚向他和陈佩斯递橄榄枝,结果距离春晚还有三天时,组委会突然要求换节目,朱时茂一气之下第二天就买了去美国的飞机票,飞美国过年去了。这行为无异于直说:爷玩不起,也不伺候了。
春晚一别后,两人所有商务演出都被“劝退”,于是朱时茂搞起了影视公司,做起了电影导演,拍了《戒烟不戒酒》《爱情不NG》《远得要命的爱情》等。
但陈佩斯却对电影和小品鲜有涉足,理由是:
电影“婆婆”多,面临太多审查,内心总有一种屈辱的感觉。一个自由创作人,说改就得改,长此以往有种挫败感。像一个石头,有的人可能就被越打磨越光滑,有的人可能就打磨不掉,越打越多棱角。我属于那越打越多的,多了就显得不合群了。所以我只有把自己扔出去了,因为我不愉快,不舒服。
于是他钻进喜剧套子中,打磨出了一系列话剧作品,代表作如《阳台》《托儿》《老宅》等,其中《托儿》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而且在这个舞台上,陈佩斯永远是自己的主角。
《托儿》
有人问他,为什么现在的小品越来越难看,他直言:
“这种形式从1984年春节晚会到现在,这么多年还没过去,本身就挺奇怪的。所以别怪它不变,它早该变了,早该过去了。就跟一个浪头拍过来,它不落了,定格在那里,你也觉得别扭。你说这是真的假的?这浪头起来了它一定是要落的。”
所以我们为什么爱朱时茂和陈佩斯的喜剧小品?
因为它顺势而生,它是纯粹的幽默,它不畸形。
同时,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喜剧小品也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的一些伦理观念,通过台词造成“第一印象人设”的强烈反差,扩大了喜剧矛盾。
比如,在小品《警察与小偷》中,朱时茂饰演的警察被陈佩斯饰演的憨批小偷忽悠得团团转,直到钱包被顺走才发现对方是贼。
《警察与小偷》/1991
在这个故事里,机智的警察比毛手毛脚的小偷蠢,这种反差使得包袱抖起来的时候更逗人乐。
可要是放到今天,估计小品排练第一次的时候政治不正确的帽子就给你扣牢了。
说到底,春晚小品该怎么救?
在我看来,小品就是笑,笑就是喜剧,喜剧就是不把观众当傻子,不给观众讲道理,不硬拔高搞煽情。
如此这般,才能改革春风吹满地。
不过,在这离“喜剧”越来越远的春晚小品中,我倒希望没有陈佩斯和朱时茂。
参考资料:
[1].《三十年央视春晚小品类节目价值取向变迁》王杰
[2].《陈佩斯喜剧小品的艺术魅力——颠覆与错位 》刘长宇
[3].《中国当代喜剧创作研究——以“开心麻花”与“陈佩斯喜剧”为例》于浩洋
[4].《陈佩斯:小品时代早该过去 电影审查多有屈辱感》信息时报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陈佩斯&朱时茂:你永远的小品大爷】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21954.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