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道是无(ID:daoshiwubiji),作者:张德春(任职于蚂蚁财富,前公募基金电商总监,专研互联网+金融逾15年),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写文章以来,收到过不少咨询,大多集中在两类上:一是业务技能的问题,这种问题往往很具体;二是职业发展问题,多数问该不该跳槽,收到了offer该不该去这一类。
在回答的过程中,其实我也有很大收获,并且发现有些问题,在不同人身上都有很高的出现频率。我就会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背后一定有些有趣的东西在发生作用。
今天我就选择两个最有代表性的问题,跟大家分享下有关职业发展路径选择的策略:1个核心方法,3个关键维度(独家秘方哦。放心,隐去了咨询者的关键信息):
如果忽然有一天你被问到这个问题,会如何作答?
这是之前知乎推给我的一个问题,我分析了下,发现这个问题本身不复杂,但是它背后体现出了一种思维误区,在很多人身上都有。
好,下面先看我的回答,然后再说做出职业选择、甚至是人生选择的最基本方法(以下为我回答的内容)——
这个问题问得不完整,需要补全了才能回答。有两种补全的方法:
不管方法一还是方法二,补全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选择跟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没关系。
与其急着换工作,不如先想想,职场下半场,你想怎么过,才不会后悔和遗憾?
祝好运!
好了,你看完我的回答,会不会觉得我好像回答了,可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其实这个提问者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该如何在两个机会之间选择,而是好像在描述一个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看不到当前面临的困境,同时又无法清晰描述自己的目标。这会带来什么结果呢?(让我们一起做个思想实验)
对很多人来说,那就是在众多的答复中,凭感觉选一个。于是到了新公司后,有可能又抛出问题1的变体——
如此循环往复。
一轮又一轮下来,看似问了很多问题,得到了很多答案,但其实很可能一生都是在解决同一个问题而已。
那么,该怎么避免这种情况?
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用一个小学生都已经掌握的方法:补全结构,造句。主要包括3个方面:
一、职业发展路径选择的核心方法
1. 补全主语
如果是“我”有一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值得你花时间花精力去思考和解决的;如果是“我有一个朋友”有一个问题,那么就让你的朋友自己来问这个问题吧。
人生短暂,你还是应该优先识别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用尽自己全部的力气去解决它——相信我,当大多数人都这么做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无比美好了。
补全主语最大的好处,就是划出边界:每一个肢体健全、头脑清楚的人,都应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既不要对别人的问题大包大揽,也不要把自己的问题推给别人解决。
听起来似乎幼儿园的孩子都能懂,但做起来嘛,可能到了能到幼儿园接孩子的岁数都还整不明白。
划出边界最大的好处,就是明确目标范围和现实的起点。你这一天24小时,刨去吃喝拉撒睡的时间,都应该首先用来了解这个边界内的现实情况,实现这个边界内的目标。
巴菲特来来回回经常说的几句话,比如:
你仔细琢磨琢磨,会发现他其实说的都是一件事:你得把自己的事儿给整明白了才能做好投资。
2. 补全现状
在上文的问题里,括号里补全的“我还有雄心壮志/我已经不想拼了”,就是对现状的描述。
其实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比如:
你看,如果进一步补全信息,寻找答案的方向可能又不一样。
在我的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中,不止一次碰到过这种情况:友商出了一个新功能,经常会有人说,哎哟,这个做得不错呀,我们可以“学习”下。
然而,我们真的要去“学习”那么一下么?或者说,正确的“学习”姿势应该是怎样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对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立足点。无论是职业发展,还是产品设计,概莫能外。
3. 补全目标
在上面的答复中,“升职加薪”和“拿到收入保障”都是对目标的一种描述。
对很多人来说,一辈子只是做完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但是却几乎从没做好过一件事。
还以产品经理为例。
做一个功能发布上线,这叫做完了一件事。但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这个功能的目标是提升转化或提升活跃达到多少个百分点、这个功能对整个产品线的提升作用在哪里,那么就只能算是做完了一个功能。
反之,除了把功能推上线,还能明确目标和预期作用,那就叫做好了一个功能,无论这个功能在这一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因为目标清晰,所以判断标准也就很清楚:如果达成了目标,自然皆大欢喜,如果没达成,问题也不大,因为你会很清楚下一步迭代和优化的方向在哪里,多做几次,总会做成的。
换言之,目标清晰且聚焦的人,失败是偶然的,成功是必然的。
日本人高杉尚孝写了本书《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技巧》(某瓣评分6.8,不值得买来看),书很一般,但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你看,如果无法清晰描述现状和期待的目标,就连个问题都问不好,更别说解决它了。
这两年,很多公司都在用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结果)取代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其实背后的逻辑也是一致的:
首先是明确“目标”(Objective),然后根据目标反推要做哪些事情,从而设定若干个可以量化的“关键结果”(Key Results),最终通过执行关键结果来达成目标。
从我自己的使用心得来看,与KPI相比,OKR最大的好处有两个:
反之,如果采用OKR,那么不管怎么变都没关系,只要目标不变,量化的KR都是可以随时调整的。
制定清晰的目标,作用就是这么巨大。
以上就是职业发展路径选择的1个核心方法:补全问句结构。
二、职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关键维度
接下来再看下职业发展路径选择的3个关键维度,分别是行业、事业和职业。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提问来看——
以下是我回复的大意:
一句话说结论:稳住了,干下去。
你碰到的这些问题,其实是所有公募电商同学都会碰到的问题,而且在中小型公司身上,问题还会多得多、大得多。
摊开来分析,把这个问题拆解一下,可以从行业、事业和职业三个角度来看。
首先金融行业,尤其是公募基金,是高收入高保障的金字塔尖行业,而且身边大多是高学历高水平多资源的人,如果可能,就继续留在这个行业里。
公募这几年高速发展,保有量到了20几万亿,未来还会数倍于此,是一个绝对的好赛道。在一个好赛道里,同样的付出能帮你获得加倍的回报。
其次从事业来看,电商属于前台部门,跟机构/渠道,自己投研都算是公司的核心部门,收入和个人成长都是最快的。
公募电商业务,在短短几年时间大爆发,以至于电商部已经成为了公募的标配,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随着个人业务继续发展、新投资者越来越从互联网/从手机发生交易,电商的规模贡献和收入贡献都会越来越高,加上你在头部公募,好产品、高预算、高知名度,做事空间就更大了。
后续如果兴趣变化了,转电商其他业务、转机构业务或是渠道业务,也都是挺顺的。
第三从职业发展来看,好好干,如果加上运气,做到电商总监乃至副总的路径都是通的。
将来继续待在公募大厂,或是想要挑战,跳到中型公募做管理岗,也是很顺当的。
这3个维度我在答复中拆解得很详细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说一遍了。
综上,最后做一个总结吧:职业发展路径选择的1个核心方法和3个关键维度,分别是——
最后的最后,一句忠告:其实,大环境还是蛮艰难的,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如何“过冬”,确保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收入。
搬砖的手不要停,轻易别跳槽呀。
祝好运!
PS:之前写过一篇,传送门在此:《我认识的那些35+中年人,为什么都不焦虑》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我35岁+,该去大公司做基层,还是小公司做领导?】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518.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