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发挥基础研究的原创力,为江苏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由江苏省力学学会、江苏省物理学会、江苏省古生物学会等20家省级学会组成的江苏省基础研究领域学会联合体,开展了“2023年度江苏省基础研究领域十大科技进展”遴选工作,经提名、初评和综合评审、公示等环节,有10项成果入选基础研究领域十大科技进展。
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地球早期大陆起源与板块构造启动”的项目,突破了国际地学界集中攻关的科学难题,创新性地建立了锆石氧逸度计—湿度计,并首次系统厘定了构成早期大陆的花岗质岩浆的氧逸度和水含量,将目前国际主流的板块构造的启动时间向前拓展了约十亿年,对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苏州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的“ ‘二极管’微流道有序沸腾突破800W/cm2极端热流散热”项目,原创性地提出了一种特斯拉—微栅栏结构“二极管”微流道,率先实现了极高热流下微流道沸腾两相工质的全流域有序定向流动和稳定高效薄液膜蒸发,研发的新型微流道热沉可实现高达830W/cm2的散热能力,达到了当前领域的最高水平。
河海大学开展的“分数阶随机水环境力学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创建了分数阶随机水环境力学理论体系,聚焦水土污染过程精细模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分数阶近场动力学模型,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值仿真平台,助推水土污染修复产业升级。
东南大学开展的“离散时间与状态动力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提出离散时间与状态动力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框架,通过设计分布式牵制控制策略,成功地降低了控制器设计的复杂度,解决了传统方法的维数灾难问题,为研究者们提供新的工具和视角来分析和控制离散时间系统。
东南大学开展的“理论预测铁性物理新分支—变铁性”项目,揭示了变铁性这一新的铁性分支的存在,丰富了铁性家族成员。基于变铁性独特的性质,提出了相变式磁电耦合新机制,突破了多铁性材料中的磁电框架,为发展基于磁电性的新型储存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南京大学开展的“铌酸锂三维纳米铁电畴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研发出一套基于飞秒激光加工的新型铌酸锂铁电畴工程技术,揭示了超快激光与铌酸锂相互作用机制,发展出非互易激光极化工艺,首次将铁电畴工程技术拓展到了三维和纳米水平,为下一代三维光电集成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平台。
河海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的“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放牧强度红线划定”项目,自主建立了一个陆地生态系统过程模型,首次评估并提出了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极端退化的潜在放牧强度阈值,对于推动青藏高原及其它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实践与借鉴意义。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展的“我国水稻优化施氮的基础研究”项目,首次发现长期土壤残留氮肥更多被作物吸收而非进入环境,证明水稻冠层直接吸收大气氮并截留氨,为稻田氮素管理提供新启示,为全国水稻优化施氮提供轻简新路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的“灾害性天气多源数据同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针对灾害性天气预报中高分辨率多源观测资料协调同化等问题,通过构建资料同化理论模型、发展天气雷达同化算法、研发卫星同化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攻克了雷达和卫星等多源观测资料同化和应用关键技术,提高了灾害性天气的数值预报效果。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开展的“证认出宇宙中最剧烈的光学紫外耀发”项目。证认出了迄今为止人类探测到的最剧烈光学紫外耀发,来自GRB 220101A,其绝对AB星等达到-39.4等,这是人类目前探测到的唯一一个绝对星等亮于-39等的光学紫外辐射源,亮度达到了太阳的40亿亿倍,打破了GRB 080319B保持14年之久的世界记录。
江苏省力学学会 江苏省物理学会
江苏省古生物学会 江苏省天文学会
江苏省气象学会 江苏省运筹学会
江苏省生态学会 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
江苏省植物学会 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 江苏省海洋学会
江苏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 江苏省地质学会
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 江苏省遗传学会
江苏省遥感学会 江苏省地理学会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江苏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2024年5月24日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江苏公众科技网】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6614.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