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如上困境,抖音可以在知识内容调性、用户群体细分、版权保护、学习场景营造和宣传推广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平台的知识性。
1.打造“高精尖”内容,提升平台知识调性。笔者认为可将“高精尖”内涵进行扩展,将知识性内容从字面意义的高门槛、精深、尖端领域,延伸至一些有趣、新颖、易懂的小众领域。具体而言,一是探索质量和流量兼具的“名人模式”。创作者选择层面,一方面由平台方出面邀请各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如罗翔、薛兆丰、沈奕斐;另一方面大力培育独具个人特色的知识类KOL,如@毕导THU、@苏星河牛通。为了提高创作者、普通受众用户、平台三者间的黏性,可通过原创知识内容在抖音的“独家”或“首发”,来加强创作者与平台的“绑定”。
二是打造文化艺术领域的“匠人模式”。“文化艺术欣赏”类内容在青年群体中有庞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市场。除了琴棋书画、音乐、舞蹈等一般的泛知识外,可挖掘小众的艺术种类和技艺工种,打造“匠人模式”。如挖掘和扶持“艺术鉴赏”“小众艺术门类”“濒危传统技艺”“艺术家的日常”等细分领域内容,以“小而美”的形式提高平台知识性内容的调性。
三是优化现有精品内容的推广与创作。访谈发现,学生用户对抖音各种知识类的精品内容,如“大师课”认知度偏低,大多停留在有所耳闻的层面,参与意愿不强。笔者认为有两种原因:第一,精品内容宣传力度不够,在学生用户中没有普及开来,建议着重开发大学生和教师群体,与高校合作开展内容的推广与创作。第二,现有精品内容的主播固然是垂直领域专家,但在大众层面的知名度稍差,建议结合上述“名人模式”,借助名人和热点话题打响精品知识品牌。
2.细分用户群体,拓展传播覆盖面。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提出的用户细分理论是企业精准培育用户,提升用户品牌忠诚度的重要准则,该理论同样适用于短视频平台的知识内容创作。实现用户细分有两重内涵,知识内容的差异化和供需精准对接。基于此,笔者认为知识内容的创作需针对不同用户群体,量身定制品牌活动内容进行推送,加深用户对抖音的品牌印象。如从年龄层面看,针对青年用户,可大量制作和推荐潮流文化艺术类的内容,并举办一些青年文化艺术节;少年用户可多推荐科普类的内容;老年用户多推荐一些健康养生类,传统文艺类的内容。还可根据用户的职业、身份、性别、地域来进行特色化内容的定制和推送。
当前的大部分知识内容创作者只将目光局限在抖音平台,仅采用单一账号进行作品发布,而忽略了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应搭建抖音平台账号矩阵,开通多个关联账号连续性地发布指向主账号的相关知识内容,实现平台内部导流,提升内容在本平台的用户普及率。如樊登读书就是矩阵化推广的代表性案例,其在抖音平台上构建矩阵,成功打造出樊登IP。此外,还可将抖音平台推广与微信、微博、视频网站以及线下实体推广相结合,扩大传播覆盖面。如积极参与话题挑战,并主动发起话题功能——类似微博超话——形成平台外部导流。如此可推动用户对知识内容的快速、广泛传播。
3.加强版权保护,实现原创与再生产的良性互动。短视频时代,知识侵权问题一直困扰着平台与知识原创者。尽管上到国家,下到平台都颁布了众多版权保护政策和条例,但短视频平台知识内容的侵权现象还是屡见不鲜,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侵权边界界定模糊、原创者与使用者缺乏有效沟通是问题所在。目前各管制方对侵权的界定较为宽泛,仅仅停留在一目了然的内容挪用上,没有针对内容再生产者通过对原素材的特殊处理而出台相应的管制措施,因此平台方应首先在内容审核上做好把关,采取人机结合的审查机制,对侵权作品进行严格处理。在技术赋能普通用户的背景下,知识内容的搬运问题难以彻底消除,与其针锋相对,不如采用柔性策略,促使原创者与再生产者进行良性互动。适用广泛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或许值得借鉴。该协议更强调沟通、协商,将重点放在授权方式和开放共享上,直接在原创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友好的联结。视频中简单清晰的授权符号,即可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冲突,让原创者和使用者之间互相认同。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短视频平台的知识性研究:特征、困境与对策——以抖音为例】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8731.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