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之梦心理咨询师
来源:海之梦心理咨询(ID:sz-psy120)
为什么要聊心理咨询的伦理?伦理有什么好学的?
先来看一个案例----
一个进行了近2年的咨询,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对咨询师有着非常正性的移情,咨询师也很享受来访者对他的这种移情。来访者是因为婚姻关系来做的咨询,正跟自己的先生闹矛盾,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她把所有好的部分都投射到了咨询师身上,所有坏的部分都投射到了先生身上,这就造成了越做咨询她越觉得这个先生太没用了……
这其实算是一个踏入伦理边缘的案例,案例中的来访者用到了一种非常原始的防御方式—--分裂,把好的部分投射给一个人,把不好的部分投射给另一个人。这时候,如果咨询师没有足够的觉察,就会在无意识当中一不小心便踏入了伦理的边缘地带,进而也会引发很多问题。
那心理咨询的伦理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伦理手册里面列出了最基本的原则:
1)善行;
2)不伤害;
3)尊重来访者的自主性;
4)公平,公正——当你有很多来访者时,这一条其实是很考验你的人性的,你会不会对每一位来访者都同样对待,给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照顾,同样的心力劲儿。事实上,你很可能是有分别的。但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状态,也要尽量做到,这是最基本的。
5)还有一条比较隐匿的,就是忠诚——-来访者是把你作为专业人士信任的,他是非常忠诚的;反过来,我们也要保持忠诚,对我们的专业忠诚,对来访者忠诚。
这些是最基本的理念,是从业的基础。然而,由于心理咨询在国内是一个新兴行业,事实上行业内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违规行为。
伦理里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专业的胜任能力的判断。作为咨询师,我们需要对自身所具有的减轻痛苦的品质和能力有信心。
这种判断能力大致包含三个部分:
1)专业知识
咨询师是否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比如是否接受了国家的资格考证和教育,或者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2)技能学习
技能的训练包括学习过程中的随堂训练、后续学员之间的互相训练,直接跟来访者进行教学个案方面的训练等。这些训练都是在帮助我们不断积累与人建立关系的技能、与来访者进行咨询的技能。
当然更多的技能训练还是要靠在实践过程中把理论和技能结合起来,实实在在地给来访者带来变化。
3)咨询师的敬业
作为咨询师,你是否在全心全意地做这份工作?是否有自己的立场?你所做的任何诊断和评估、使用的方案和策略,是否都是以来访者为中心?你是否有尊重来访者的自由和权利?又有否滥用过自己作为咨询师的不平等的权利?这些都体现在我们的敬业精神上。
事实上,只有我们具备了专业的胜任能力,才能做到不管在咨询还是督导中都可以恰如其分地行使职责,真正帮助到来访者。
谈到专业的胜任能力,有一个新手咨询师比较容易掉的坑——无意识地想要满足来访者。
如何看待这个坑呢?我们的观点是:
1)一味满足来访者,这样的咨询师是不胜任的
如果咨询师在毫无觉察的状态下做咨询工作,只是单纯地、一味地满足来访者,满足自己的自恋,这是不够专业的。
因为咨询师的职责并不是满足来访者,而是要帮助其理解他自己。
在咨询中,咨询师通常非常能够体会到来访者需要什么、潜意识渴望什么,但要做的并不是去满足他,而是理解他的需要和渴望,让来访者把渴望或需要意识化。甚至,有时候还要跟来访者一起哀悼可能他永远都得不到了。
2)一味被满足的来访者只能活在幻想中
这就相当于咨询师在咨询室里给来访者营造了一个虚幻的空间,让来访者以为他在生活当中得不到的某些东西,在咨询室这里能够得到。也会给来访者造成一个假象,以为只有在咨询师这里,自己才可以得到满足。
这其实也在满足咨询师自己的全能幻想,最后很可能就会让来访者离他真实的生活越来越远。
3)心理咨询并不是来让来访者舒服的
心理咨询的目的并不是让来访者感觉舒服,如果一个咨询从头到尾都一直是很舒服的,那这个咨询其实是有问题的。
我们经常会说:来访者在生活当中发生什么,在咨询当中同样也会发生。这个时候,我们是要跟来访者一起去面对真相,而不是满足他、让他舒服。
我们需要跟来访者一起在咨询中体会生活、体会人生百态,并在这个过程中让来访者能够有意识地整合所有的感觉,这才是咨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伦理原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叫知情同意。
这包括:
第一、咨询师有没有非常诚实地告诉来访者你的真实背景和资历。如果你是新手,有没有直接告诉他你就是新手咨询师。
比如在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我们有实习咨询师、签约咨询师候选人、签约咨询师、事业合伙人,这些意味着不同的资历。
教学个案是为实习咨询师招募的,这些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个案除了需要签署来访者须知之外,还要额外再签一份教学咨询须知。这份须告如实告知来访者实习咨询师意味着他的经验相对比较少、可能会录音、每一次咨询都会接受督导。
对此,有些来访者会介意,也有很多来访者也会认为:没关系啊,刚开始投入工作的咨询师可能会更有热情、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投注,更加重视我,因为他就那么几个咨询。
现实里,的确也有一些教学个案的来访者一直在某个咨询师那里做咨询,直到这个咨询师最后成长为我们的事业合作人,做了近200个小时。这个过程中,来访者也获得了很多的成长。
第二,咨询师有没有在一开始就告诉来访者:咨询是怎么帮助到他的
咨询的过程并不是一直很舒服的,它是面对真相的过程,我们在日常的社交谈话里不能够涉及的部分;在日常生活里,通过种种方式回避了的部分以及那些非常难以触及的情感,才是我们咨询的重点。
通过咨询这种方式,相当于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可以来谈论你的内在、你的情结,然后可以更自由的去面对现实生活——这些都是我们在一开始就要跟来访者谈论的。
让来访者理解咨询的过程,并且同意咨询使用的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达成一致了,我们才能开始。
伦理原则里还有很多细节条款:比如保密的原则、规避不正当性行为的原则、多重关系原则等等。
这里要提的是保密原则。
保密什么呢?
在咨询中,来访者会告诉咨询师很多他未曾在生活中吐露出来的最隐秘、最内在的感受和事情。如果这些没有被尊重甚至被泄露出去,他直接的感受可能就是被背叛。在背叛的这个情感之下,是无法从咨询中获取营养和得到进步的,这会直接导致咨询的失败。
甚至不仅仅是咨询的失败,也会让来访者承受非常大的痛苦——他将不再信任这个咨询师、不再信任咨询这个方式,也可能因此得不到所需要的帮助。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来访者的种种信息都应该被尊重、被保护。
我们对来访者的忠诚、对来访者最基本的保护和尊重,也体现在我们对他们的内在隐私的保护上:绝对不外流。
伦理是一个内化的能力,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份职业,怎么遵守我们内在的理念。同时,作为一名咨询师,需要时时保持觉察。
另外,关于保密例外的部分——我们中心会要求来方者留一个紧急联络人的电话,但实际上这个电话我们基本是不打的。除非来访者真的要自杀或伤人、触犯法律了,就会用到这个例外。
咨询记录当然是不能外传的,在发送相关电子文档的时候加密、具体的个人信息也必须全部模糊掉……还有很多操作层面上的细节。我们需要从内心尊重我们的工作、尊重来访者。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需要适应很多方式进行工作和督导等,但“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原则是亘古不变的。
监管和督导的重要性
关于胜任能力:进入这个职业,你需要经过非常多的专业训练和实践,还有一个过程也很重要,就是要接受监督。
我们的督导制度也是对新手的准入制度,其实也在告诉入行者:这不是一个轻易就可以做的职业,也不是考了证书便可以从事的,更不是年纪比较大就可以冒充老专家的行业。
没有专业、完善的监管机制的情况其实是特别害人的。
一旦失去了监管,咨询师其实就不是在帮助一个人,而是在剥削一个人。作为一名咨询师,你一定要接受专业训练、监督管理,必须保持终身学习和成长。
海之梦作为一个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对咨询师的一直坚持专业的管理,很多咨询师一开始很不理解,觉得机构管得太多了、太强势了,但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新手咨询师。
我们的管理制度对实习咨询师是非常严格的,包括:必须做一次咨询接受一次一对一督导,甚至即使你的来访者没来督导也不能停。到了签约候选人阶段可能就稍微松一点,你可以不是每一次而是三四次来做一次督导,因为个案可能会多一点,每周几个个案同时进行,可能要轮流来呈报。
到了签约咨询师这个阶段,可能你就有更多的个案,那你就要选择哪些是必须接受督导的,中心的规定是:原则上所有的个案都要接受督导(并不一定每一个都接受个督,但至少也要接受团督)。
新个案连续工作6次必须书写案例报告;对于长程咨询,每隔25次就需要重新书写案例报告。每一次咨询结束后的例行记录也是必须要写的……在这种不断的训练和要求之下,使我们从从事这个行业伊始就已经准备好自然而然内化一种工作制度了。
事业合作人每个月的个案量达到40个小时以及以上,就不需要这样子去监管了,因为你内在已经形成自动的系统了。
伦理制度里专业胜任能力的评估,其实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一位咨询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成长也是一步一步的,每一步都有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要求下我们努力去完成,这是一个咨询师成长的过程。
我们并不一开始就要求你必须是一个完美的咨询师,或者要很成熟,要什么条件都满足,但至少你要在学习的轨道上,一步一步地坚持学习,这就是胜任能力的发展和成长过程。
咨询师的工作时间
毕竟咨询师也是人,当咨询师已经非常疲累、内在非常消耗的时候,是否依然能够提供服务,这其实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伦理问题。
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是可以的、有多少量的界定,每个国家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国家目前这方面也还没有做出规定。作为咨询师,要保持一定的觉察和自我监督,甚至这些要提高到行业的监督范围内。
有人会说,心理咨询师的一周工作小时数不能超过40小时,就像学校里一节课45分钟,因为超出45分钟孩子的注意力是跟不上的。这就类似于劳动法规定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也是因为8小时以外,一个人的精力其实就已经不行了。过度去工作的人,一般而言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心理的需要。
一个咨询师的工作量太少或太多,都是值得商榷的。太少我们会叫做“票友”——他根本没有进入到职业的状态;但如果太多的话,其实就没有了自己消化的时间。
比如我们机构对新手咨询师是有要求的,每做一个咨询都是要写逐字稿和复诊记录的,每个咨询之间也要有一些间隔去体会、消化,让咨询师重新回到自己,真正能够坐在咨询师的位置上。
在关于咨询师的自我照顾方面,我们规定对于低费的公益性质的咨询,每一位咨询师同期工作不能超过三个。要保证咨询师的大部分个案都是正常收费的咨询,这样,他就不会在耗竭的状况下工作。
伦理的原则一方面是保护来访者,同时也在保护咨询师,作为咨询师,你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然后才有可能照顾好来访者。
对于伦理边缘的状况如何应对?
如果一个来访者要加你微信,你到底要不要给他?
如果来访者说,我今天非常伤心难过,要加一个小时的咨询,你是该同意还是不同意?
还有很多种类似的游离在伦理边缘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以来访者的利益为先。
这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停在这里问问自己:你这一刻的决定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来访者。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来访者的利益为中心,咨询的前提就是要增加来访者的觉察,增加来访者的意识化。
咨询中有一个技术,叫“自我暴露”,但这个自我暴露到底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来访者,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做督导时,我经常会告诉新手咨询师们最好不要用这个,因为它里边涉及到很多的界限问题。
举个例子:
一位女来访者对男咨询师有了一些色情性的移情,这其实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共谋的结果。咨询师对此有了觉察,就跟来访者反馈:你可能爱上我了?你要去觉察下。来访者刚开始有点懵懂,接着咨询师又说了一句:为什么我这么说,是因为我在跟你做咨询的过程中,我对你是有性反应的。
这个自我暴露的反馈到底合不合适?我们认为其实是非常不合适的。这就像是一个爸爸在告诉女儿:我对你有身体反应。
那合适的应对应该是怎样呢?
——有一个方式是我们可以带去督导中意识化,或带去体验师那里谈论。跟来访者直接谈论这个反应和感受其实是违背伦理的。如果一定要跟来访者去谈论,也许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当你这么说的时候,我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感觉,我想是不是在你的生活中也会平行发生类似的情况”。就是我们要非常准确地觉察到,这部分不是你自己的,是这份关系带来的,这样你的回馈才会对来访者有帮助,才有助增加她的觉察。
当然,每一个案例的情境、每一个来访者都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才要求我们要不停地接受督导、接受个人分析,不停学习新的技术。因为一个人的内在世界是如此复杂,即使我们有几百种几千种技术,也不能够完全的解释每个人的内心世界。
我们要把每一个人当成活生生的人,保持尊重和敬畏。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关于心理咨询伦理,这些事儿你知道吗?】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903.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