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FMBA【职场私享会】系列活动,汇聚圈内人,深入探讨大家最关注的金融职场话题。首场活动聚焦传统金融业的“金饭碗”——银行,来自银行业及相关领域的金融人,相聚陆家嘴,聊聊银行那些事。 近年来银行业面临着多方挑战,这将直接影响到数百万银行员工的职业发展;而中欧FMBA同学在银行业中的占比,历年来高达15%以上,本次活动也特别邀请到三位F校友,他们中有银行业一线标兵,有曾经的银行人,还有资深的银行HR,针对大家关注的诸多银行职业发展问题,他们是怎么看的?
Q:为什么选择离开银行业?
徐佳圆:我当时在银行负责财务工作,每天要做的事情很清晰,也很有节奏感,但接触的人很有限,上升的空间也能看得见。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再过二十年自己可能还是这样,如果这辈子就这样的话,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有点恐慌,更多的是不甘心,但那个时候我其实并不知道该选择什么。 后来进入FMBA,跟一群年轻但又非常锐利的人在一起,大家特别有想法,而且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甘心,大家都有一种冲动,想要去学东西,这跟我内心的感觉很契合,我的不甘心被放大了,开始去寻找一些机会;后来与做互联网金融的同学一拍即合,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拍拍贷。
Q:离开银行后悔过吗?
徐佳圆:没有后悔,但有些后怕。不后悔是因为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在各方面其实有很大的差异,最重要的在于人。以前的工作,大家更多地在自己的地盘上考虑问题,而现在的公司,大家都非常愿意去做事情,抢着做事情,当然效率也很高,在这种氛围中里,你会被推着一起往前走,甚至还可以主动去做一些想尝试的事情,比如拍拍贷上市以后我有点闲不住,想试试公司业务,试了之后发现做得还不错,老板就把这块业务给我负责了,在传统企业里这是很难想象的,所以我现在既做后台也做前台,虽然经常会有左右互博的冲突,但可以看的更全面,我很享受这种感觉。 之所以说有点后怕,是因为可能跟很多人的经历不一样,我当时的选择有相当程度的运气成分,因为从传统金融机构跳到外部机构其实非常难,行业怎么样,公司怎么样的,老板怎么样,都很重要。做金融就是要靠谱,这其中还是有蛮多风险的,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预期降低;当然我也很感谢中欧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能遇到靠谱的同学。
Q:如何看待内外部的职能转换或就业机会?
徐佳圆:首先你不要为了选择而做选择,要弄清楚到底为什么想改变。如果想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我的建议是尽可能减少转换的成本,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利用自己已有的积累,比如知识,经验,人脉等。 很多人觉得金融的强监管限制了很多创新的机会,但我们要理解,金融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太重要了,如果监管出了问题,核心、基石就会不稳,所以不管你在银行内部还是外部,这点是必须要理解的,但不能固化,需要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在适应环境的前提下,去捕捉机会,去应对变化。除了外部的机会,我现在观察到的在传统金融体系内也出现了一些拥有所谓“互联网的思维”的机构,这些也都是可以考虑的。
Q:为什么能在一家银行待这么长时间?
仇鹞:很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在一家银行待了十六年,其实我也在改变,也换了不同的部门,其中经历过三个比较重要的时刻,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第一次是进入招行两年左右,做的工作很基础、很枯燥,似乎看不见前途,我有点动摇,想跳槽。当时先后与公司的前辈和老板都聊了,其实这个时候你需要找到这样的前辈或者榜样,因为他们对于行业和企业的的认知程度比你高,后来老板给我布置了几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二个阶段是进入招行差不多五年的时候,我突然被抽调去筹建私人银行上海分行,那时候大家对于私人银行都很陌生,也很迷茫;后来我们直接请教了总行私人银行部的老总,打消了顾虑,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第三次大约在五年前,我从事了管理岗位,从更多地管理业务转向管理团队。 事实证明,是大量有挑战性的工作让我慢慢过渡到了今天,当你迷茫或者动摇的时候,要找到有更多刺激点的事物,去冲淡你跳槽或者打退堂鼓的冲动,因为很多时候它只是一个冲动。
Q:银行业面临挑战和变化,个人该如何应对?
仇鹞:现在的挑战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挑战不是坏事,对于个人来说反而是新的机会,有人抓住机会出去了,有人是抓住机会在内部转型了,我是抓住机会留下来了,其实大家都是在适应环境的前提下,抓住了机会。 应对其实挺简单的,就是要做好准备。可能一个看似门槛不是很高的岗位,你比别人做了不一样的准备,很快就能看到差距。银行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其实是非常专业的,学习能力强,将来应对的可能性也更多,所以大家要主动学习、借鉴。 除了纵向的专业能力之外,现在很多行业对所谓能力的宽度要求也很高,比如你的阅历、与人交流的能力等等,所以大家的眼光一定要开阔,不要只是集中在某一个领域,这是比较危险的。
Q:为什么选择读书?FMBA给你带来哪些收获?
仇鹞:当时在招商银行呆了十二年左右的时间,一方面我觉得我的格局不够大,陷入了某种固化的思维模式,我需要改变;另一方面对于私人银行乃至我国银行业、金融业将来发展和变革的方向也有一些思考和迷茫,所以我选择来中欧读书。 选择FMBA是因为同学们都来自于金融的各个子行业,涉及的领域既不会跨度太大,又能站在金融业不同的角度去吸取知识和看待问题,你可以借鉴信托、资管的同学,也可以借鉴PE/VC的同学,还有互联网金融的同学;而且FMBA同学很多已经是公司的管理层,大家的思维模式和视角都可以相互借鉴,有时候我们就直接拿出一个实际的问题来探讨,很直接,也很有效。
Q:如何看待银行的职业发展和晋升路径?
舒颖:首先银行的培训体系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在培养扎实的金融知识方面还是有一定功力的。近年来传统银行一直是上海大金融领域的“黄埔军校”,从银行出来的员工有很多方向可以选择,将银行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出发点,逐步完成职业生涯的蜕变,可以作为一条路。 一般而言,银行内部有比较规范的职业晋升体系,上海银行业曾经有一项调研,国有五大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绝大多数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如从客户经理、支行行长、分行部门总、区域总、直至总行分管总等一路晋升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真正计划在银行业实现长期发展,需要能够经得起磨砺,在一路摔打锤炼中实现自我锐变,这也是一条相对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Q:作为HR,如何看待所谓的“职业瓶颈”?
舒颖:我们每个人从大学毕业走进职场,大多都是一步一步从金字塔的塔底往上走,所以每个人其实在不同的时间都可能碰到瓶颈,职业瓶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近几年有幸参加过一些人力资源交流,我们上海在金融人才的建设上,即便作为全国金融中心,2018年上海金融人才约占全市从业人员的3%,与发达国家的金融人才占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金融科技氛围还有待提升,我们金融行业的人才发展瓶颈也是存在的。当然,无论是个人的瓶颈,还是行业的瓶颈,最终作为个人,我们需要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这个非常关键,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抽出时间思考自己的目标。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环境的变化中不断变化思想,当时读中欧的时候我也想寻求一些改变;但是在读书时,反而收获了另外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思维,就是不能简单为了逃避问题而寻求改变,要想办法在当下解决碰到的问题,问题解决之后可以更加心安地去寻求新的计划与目标,如换工作等等,虽然不能一概而论,却是我比较推崇的一种职业心理状态。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职场私享会】F校友16字箴言:开放心态,适应环境,捕捉机会,应对变化】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9527.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