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柱动力之一。
在2023年,政策导向更加明晰,产业布局持续完善,发展潜力加快释放,数字经济不仅从经济维度上助力实体部门实现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在社会维度上也切实增进了民生福祉,从普惠性、公平性、包容性、公益性和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一)普惠性:全面改善的“帕累托改进”
如果说,前些年的普惠性是在移动支付、近场通信等验证、认证技术层面的小幅跃升,那么在2023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政府、企业、市场等依托更加智能集约的数字平台支撑体系,借助以微信小程序为突出代表的各平台小程序生态,实现更加便利生活场景的应用,让数字技术的发展成果更进一步遍及到社会每个阶层。
这种全面改善的“帕累托改进”正是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普惠性的充分体现。
顺应技术创新发展趋势,2023年各级政府通过全面提升数字平台在智能感知、敏捷计算、泛在互联、高效共享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以融合化平台支撑体系助力政府数字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百姓从中受益,特别是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这一点体现更为明显。
比如,中国移动推出的提供多场景动态数据的“乡村智慧大屏”、中国电信推出的融合“视频监控+AI能力+天翼云播”的“数字乡村乡镇云”都是面向乡村治理的综合解决方案,目前“乡镇云”已累计服务全国36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超过70%。
工作人员借助智慧大屏与村中老人“隔空对话”,图源:人民网
区域电子政务也随着新的数字化工具从沿海省市延展到内陆地区,“政务APP+小程序”推动移动政务更进一步发展,建立在“技术兼容”之上的“需求兼顾”,使得“高效服务”、“精准治理”、“科学决策”的“整体政府”落地成为可能 。
2023年,“新疆公安微警务”微信小程序进一步汇聚服务事项,新上线7项便民利企网办事项,企业只需在“新疆公安微警务”微信小程序点击“娱乐场所登记备案”,根据备案流程及材料清单,逐项逐模块上传相关信息完成备案。
数字政府快速发展的同时,2023年越来越多的小程序开发者、企业品牌和商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广泛布局深耕,合作焦点由小程序入驻向营销服务、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拓展。
各类平台在“社交+短视频/直播+本地生活”的基本生态框架下逐渐形成竞争优势,在细分领域为社会、群体、组织、家庭建设发挥作用,更好的实现“便民、利民、惠民”。
例如,微信各类工具组件的引入进一步延展了小程序的商业能力,提升服务企业、群众的效率及体验;
抖音侧重短视频直播,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从兴趣探索到消费转化的消费链路,缩短了消费群体“线上购买、线下消费”的消费路径;
支付宝则在公私域联动上推出一系列升级举措,在继续维持私域用户沉淀的基础上,补足内容属性与合理的商业化变现渠道,“重塑”数字化经营为用户和商家带来更多利好。
(二)公平性:有效规避“信息不对称”难题
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日益突出,它普遍存在于各个市场中,干扰着社会的秩序,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并最终与构建和谐公平的社会目标相冲突。
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本质是创造供给方与需求方的链接,数字经济将绝大部分信息以数字化的形态产生、流转,借助数据要素流通实现多元主体的有机链接,降低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不对称与不透明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平的建设。
2023年,为打破“数据壁垒”“信息孤岛”,各类数字平台从多元发展的时期进入差异化发展的阶段,不同类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平台价值的差异化细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类平台的独特价值是什么,如何为企业、公众、用户提供面向不同需求场景的服务,是目前各类数字平台正在探索的关键。
现阶段,我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平台分为两类:
一是聚焦金融、银行等传统行业解决信用风险问题建立的平台。
例如中睿信,在隐私保护和授权的前提下,其授权公共数据中的税务、公积金、法院失信等结构化信息,通过加工计算评估企业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二是针对数字时代下的新业务场景,如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等,出现的信用风险问题建立的平台。
例如,商安信推出的全球商情平台提供了全球企业的注册信息、信用评估、进出口贸易等信息,旨在帮助外向型企业解决国际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此外,各个行业内的企业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基于不同的经营思路和技术平台建立更具特色的数字解决方案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以银行业为例,为解决中小微企业信贷主体的公平待遇,不同银行成功建立了各类大数据技术架构下的风控模型,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贷款环境。
微众银行基于“开放蜂巢Openhive”技术,其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利用标准化硬件和开源软件,构建了国内首个基于安全可控技术的全分布式银行系统架构,探索出一条风险可承担、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有效路径。
该系统上线以来,实现了24×365无间断运转,微众银行产品综合可用率高于99.999%,超越电信级标准;单日金融交易笔数峰值达10亿笔。
(三)包容性:平台生态孕育大量“全新职业”
过去,数字经济对于社会的包容性突出表现在其创造出的大量的新就业形态,通过降低就业成本和就业门槛、转变就业模式、延展工作内容,吸纳了更广泛的就业群体。
特别是原先在劳动力市场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低技能、低学历、低收入的三低群体、农村人群、以及残疾人群体等以及为需兼顾家庭和工作或处于求职期等特殊情况的劳动者群体。
2023年,数字经济以平台生态建设为载体,在现代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驱动下,聚焦两个层面形成新的岗位需求,为劳动群体就业创业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呈现出更大的包容性。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以快手、视频号、抖音等平台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生态推动传统职业视频化转型及数字类新职业发展。
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带动传统职业开启视频化转型。例如许多非遗项目传人借助“短视频﹢直播”的内容推广与渠道拓展以及直播电商的创 收,使文化传承创新在短视频平台中既实现了社会效益,也兼顾了经济效益。
返乡创业人士直播带货 图源:新华社
另一方面,短视频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扩张,直播电商、主题短视频、泛知识类短视频、微短剧创作等不同领域不仅创造出“互联网营销师”、“全媒体运营师”等新职业,还对剪辑师、导演、摄像师、编剧、演员、灯光师等工作岗位产生大量需求。
二是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涌现出的大量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前沿技术岗位需求。
这一类型的新岗位满足了高水平人才对待遇的物质需求和自我突破的精神需求 。
最新修订的职业分类大典共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比为6%,从产业分布看,大部分数字职业集中在数字技术应用业领域、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领域、和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领域等。
(四)公益性:“浅层”对接走向“深度”融合
数字技术与公益慈善的融合创新,催生了公益慈善行业的一系列变革,为公益慈善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2023年,数字公益在创造更加多元的参与形式和有趣的公益场景的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将公益更深度的嵌入互联网生态,使得公众在一个基于差序格局建立的社会中能够更多的参与公益事业,并实现从“不捐到捐赠”的转化。
一方面,许多企业背景的互联网募捐平台依托企业互联网产品的优势,嵌入相应的公益元素让公众了解、熟悉公益并养成关注和参与公益的习惯并最终选择捐赠。
其主要策略在于提升公众参与公益的趣味性、娱乐性,借助场景化的设计让公益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用户在日常行为的同时也能够产生公益助力的价值和乐趣。
例如,腾讯打造的“小红花”IP公益符号,打通了腾讯集团包括QQ浏览器、腾讯视频、腾讯新闻等多个场景,用户通过公益答题、捐阅读时长、会议时长等多种公益行为获得小红花助力公益项目落地。
支付宝公益的“蚂蚁森林”帮助用户更直观地感受自己的低碳行为对生态系统带来的改善,90%以上的“蚂蚁森林”用户认为加入“蚂蚁森林”后,他们对环保有了更多的关注,主动实践低碳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不同平台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公益与产品从“浅层”的行为对接进入到基于产品内容的“深度”融合,从而真正触达至公众内心以更好地触发捐赠。
例如,国风田园模拟经营手游《桃源深处有人家》发起“我的午餐,分你一半”公益活动。游戏中玩家只需线上制作和捐赠蛋炒饭和鱼香肉丝,这些爱心会由专业公益组织在湖南常德市桃源县和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落地执行,变成真实的食物,支持不少于520名乡村困境儿童一学期的营养餐。
(五)可持续性:构建更具韧性的社会环境
2023年,对于如何提高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数字经济不再局限于提高人们对脆弱性、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以及双碳减排等问题的认识,而是依托数字技术智能化、精准化、绿色化的特点,强化数字技术的场景化应用能力,提升数字技术供给的多元化与个性化,打造有温度的数字服务。
例如,在降低脆弱性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帮助边缘化和脆弱人群克服阻碍其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类障碍,在2023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商汤科技的AI智能看护系统能够及时捕捉到渐冻症患者的痛苦表情并报警,在3秒内通知陪护人员及时抵达。
阿里巴巴达摩院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的失语AI筛查工具,能够让未经专业医学训练的志愿者也可快速上手,促进社区老人线下免费认知筛查服务普及。
更为核心的是数字经济所创造的一种更具韧性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强调的是在提升社会整体抗风险能力的同时,让更多的企业、公众、社会组织实际参与到助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一方面,数字科技企业利用数字化的工具从多个维度加强社会应急力量的建设。
例如,建立基于社区的灾害风险地图以及探索组织化的工具打造政企社三方合作的应急体系,将相对较为分散的社会应急力量连接起来并纳入到当前较为复杂的应急救援体系中。
另一方面,数字科技企业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低碳领域,缩小可持续发展融资缺口,在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023年3月,腾讯联合产业伙伴、投资伙伴和生态伙伴共同发起“碳寻计划”,这个国内首个科技企业亿级资助计划,以灵活的催化性资金和资源,推动CCUS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
*本文作者丨赵晨野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赵晨野的文章
参考资料
[1]数字化政务:“政务App + 小程序”提升服务效率及体验.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136402
[2]阿拉丁研究院.2022年度小程序互联网发展白皮书.
[3]阿拉丁研究院.2023上半年小程序互联网发展白皮书.
[4]赵亚娟, 靳盛, & 温志强. (2011). 市场信息不对称及政府的干预行为. 经济导刊(1), 2.
[5]艾瑞咨询.(2019).产业互联网三问:2019中国互联网基础逻辑.
[6]刘晓春.(2021).信息不对称与平台经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https://idf.pku.edu.cn/gd/518480.htm
[7]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23).短视频直播生态催生新职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
[8]如何评价《短视频直播生态催生新职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短视频和直播对促进就业都起到了哪些作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787983
[9]续继, 胡燕妮,& 张琳.(2021).数字经济时代重新定义就业.《财经》杂志2021-04-16.
[10]中国慈善联合会,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2023).中国数字慈善发展报告.
IPP新书|透视中国体制,理解中国模式
郑永年:台湾大选后,如何推进国家统一?
IPP新书|“技术自由主义” vs “技术民族主义”,中国如何选择?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从五个维度,看2023数字经济的社会价值|年度观察】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10657.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