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数字化变革具有强大的引领力、驱动力和辐射力,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推动数字化理念、数字化技术、数字化工具全面融入现代产业体系,为浙江现代化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能。
开启数字化变革“创新源”
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演进,数字技术迭代创新并推动产业形态向更高级演进是抢占全球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新发展格局下,必须前瞻布局技术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全球数字技术创新高地。
加强数字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紧扣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引导骨干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开展重大前沿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世界一流的数字技术基础学科群。开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区块链等基础技术研究,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等战略性技术,打造自主创新、安全可控的数字技术创新系统。
主攻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勇闯数字技术“无人区”,找准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断链点”,重点围绕核心基础部件、核心基础材料、核心基础工艺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卡脖子”风险,填补国内空白和盲区。实施重点领域“强核”行动,强化颠覆性数字技术创新,打造自主创新、安全可控的数字技术体系。
推进数字技术产业化。产业链数字化将改变价值链的分配机制,应抓住数字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路径,聚焦技术水平较高、产业链较长的战略性产业,推动数字技术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重点突破前沿技术的产业化瓶颈。积极发展“新智造”,促进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把产业体系优势转化为数字体系优势。
浇灌数字化变革“黏合剂”
融合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产业融合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数据链、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同频共振,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助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突出“智造”高质量。抓住数字化变革机遇,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对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智能工厂和无人工厂,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基于工业互联网打通需求侧和供给侧,以数据为主线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体智能化水平。
推动企业“上云用数”。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推动三大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支持企业开展生产线装备智能化改造,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上下游企业实现深度融合。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小微企业园、工业园、农业“两区”、自贸区,联动推进龙头骨干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培育全球产业链数字化集群。
做强数字企业方阵。培育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支持领军企业进行“无人区”拓荒,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技。实施数字企业上市“凤凰行动”,培育超级独角兽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促进准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实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赋能提升工程,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高成长性的“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
高水平发展数字贸易。抓住“一带一路”推进契机,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建设电子世界贸易平台试验区。发挥跨境电商综试区作用,打造全球电子商务核心功能区,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拓展跨境电子商务集约高效发展的边界,提升跨境电子商务能级。
拉伸数字化变革“价值链”
数据资源作为数字化变革的产品,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要素,具有拉伸产业价值链、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乘数效应。构建以数据驱动为关键特征的新经济形态,通过数据流引领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新的资源配置方式。
聚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高标准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探索开展大数据交易市场试点,健全大数据交易产品体系,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交易市场。健全数据要素高效配置规则体系,完善数据要素交易功能,通过数据要素的流动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堵点、高效共享全球市场要素资源,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深度开发公共数据资源。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目录清单,制定公共数据通用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依托大数据管理机构,探索设立公共数据资源交易机构,创新公共数据资源配置模式,逐步形成数据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调节机制。
安全前提下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建立数据开放共享体系架构,建立政务数据开放负面清单制度,开放具有公共属性的数据,加强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评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集成、高效耦合”的数据共享平台,为数据需求方提供精准服务,最大限度释放政府数据资源红利。
构筑数字化变革“生态圈”
充分发挥数字生态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催化作用,打造富有磁场引力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推动数字经济竞争范式从企业间竞争、产业间竞争、供应链间竞争转向生态间竞争,是赢得产业未来的根本之举。
推进数字政务。聚焦整体智治,以“152”体系架构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改革改进政务服务模式,系统性重塑政府治理机制、业务模式、技术架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多跨场景应用为关键,以数字驱动制度重塑为目的,推动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建立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容错机制,完善数字经济市场监管体系,构建数字化营商环境。
升级数字设施。建设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促进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创新。布局新一代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互联网等未来网络设施,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障,提升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和数据流动监管水平。
营造数字生态。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开发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产品,支持数字经济优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吸引海内外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数字工匠”。落实首台(套)产品应用推广相关政策,优化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的用地、用能、用水、授信等要素资源保障。
作者:刘淑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浙江日报》2021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