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中央层面明确“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随后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多起重磅执法案例落地,让反垄断“出圈”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近期南都·反垄断前沿推出年度盘点策划,透过41.6万条微博数据分析网友如何谈垄断,并梳理164起公开的反垄断执法案例解析监管方向。系列报道最后一篇,我们将目光落在学界,试图了解学者眼中的垄断是什么,最关心何种竞争失序现象,为此提出了哪些应对方略?
以“反垄断”为关键词,南都·反垄断前沿在国内大型学术网站知网获取了31879篇文章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反垄断研究火热,知网共收录1700多篇相关文章,这是近7年来数量最多的一年。从文章的高频词看,反垄断修法是学者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与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问题,如大数据杀熟、“二选一”、算法共谋等也是研究热点。
时隔7年,反垄断研究掀起热潮
2022年1月17日-19日,南都·反垄断前沿在知网检索关键词“反垄断”,共收集到31879篇文章;剔除重复和无效数据后,保留28021篇样本数据。
知网收录的反垄断文章来源最多的是期刊。
这些文章中有1.9万篇来自期刊,占总数的68%;硕博论文居次占比21%,其中硕士论文5253篇,博士论文为494篇;有超过2000篇文章出自报纸,占比7%,另有3%的文章来自辑刊。
谁写的反垄断文章最多?
根据文章署名,南都·反垄断前沿统计高产TOP20作者,他们被知网收录的反垄断主题文章至少35篇,其研究成果被引次数基本都超过500次,累计下载量绝大多数不少于2万次。其中发表文章最多的学者是王先林,共有147篇;被引次数最高的学者是王晓晔,共有4529次,两人学术研究的总下载量均超过12.7万次。
从时间看,知网全站收录的第一篇反垄断文章可追溯到1981年4月——学者丁耀堂在期刊《外国经济与管理》发表文章介绍美国反托拉斯法体系及其最新修改情况。据南都·反垄断前沿了解,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谢尔曼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1914年美国又出台《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以扩大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
研究海外反垄断立法,或许是20世纪80年代学者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这一时期,知网共收录50多篇反垄断文章,内容聚焦美国反托拉斯法、德国反垄断法、日本产业政策等,也有零星声音开始探讨我国反垄断立法。
比如1988年,张大力、杨华柏在《法律学习与研究》发文称,“我国亟须制定反垄断法”;1989年,《中外法学》刊载了魏剑的文章《试论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内文指出“要发展商品经济,必须有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和良好的经济秩序”,而当前垄断价格、作一锤子买卖、搭售商品的现象比比皆是。
进入1990年代,特别是在1997年以后,反垄断研究文章大幅增长。南都·反垄断前沿从1990-1999年发表的822篇文章中选取被引次数最高的20篇发现,约有一半在探讨反垄断立法问题,行政性垄断也是学者关注的焦点。
其中法学家漆多俊发表的《中国反垄断立法问题研究》被引483次,这是所有样本数据中单篇引用次数最高的文章。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盛洪合作的文章《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被引次数311,排在第二位。
南都·反垄断前沿查阅发现,两篇论文都不约而同提到行政性垄断问题。张、盛在引言中直指,“中国反垄断的首要任务是反政府部门的垄断行为”,漆在文章也建议,“我国制定反垄断法必须规制行政性垄断,并且应当把它作为规制对象的重点。”
到了千禧年,反垄断研究持续高涨,并在2007年达到第一个峰值。当年知网收录了1903篇反垄断文章。结合背景看,我国《反垄断法》于当年8月30日通过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反垄断法》出台前后,学界的讨论声浪此起彼伏。以《中国工商管理研究》为例,该期刊在2007年刊登了多篇资深反垄断专家的文章——如王晓晔《我国反垄断法草案的几个问题》、时建中《试评我国反垄断法草案有关垄断协议的规定》、王先林《中国反垄断法草案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与滥用知识产权》,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反垄断法草案进行深入解读。
知网反垄断主题文章历年发布情况。
此后反垄断研究热度有所放缓,但基本保持每年1000多篇的发表数量。到2014年,知网的反垄断学术文章达到顶峰1937篇,随后几年持续走低。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两年反垄断研究迎来新的高潮——知网收录文章从2020年的1109篇增长至2021年的1777篇,系近7年来最高的一年。
去年1777篇反垄断文章,最关注平台经济
2021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202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入选名单公布,“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规制”上榜。
“随着我国强化反垄断的政策法规密集出台,反垄断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并呈现常态化。”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王先林在点评时提到,2021年度学术理论界掀起了反垄断尤其是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研究的热潮,各种学术活动非常活跃,学术成果不断涌现。
那么2021反垄断“大年”,学术圈在关心什么垄断问题?哪些议题最能激发学者的研究兴趣?为此,南都·反垄断前沿对2021年上传知网的1777篇文章进行多维度分析。
从数据库来源看,这些文章出自期刊和辑刊共有1358篇,占总数的76.42%。具体到月份,2021年6月知网收录的反垄断文章数量最多,共有219篇;其次是2021年11月,共计168篇。
提取和汇总关键词,2021年知网反垄断文章的高频词如下:
2021年反垄断文章高频关键词情况。
南都·反垄断前沿选取其中20个核心关键词,可以看到反垄断文章标注最多五个的词语分别是,反垄断法(265)、平台经济(135)、数字经济(87)、经营者集中(74)、互联网平台(67)。
TOP20关键词提及次数。
这些高频词多与平台经济和反垄断监管相关。其中反垄断法及其关联词如经营者集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协议等,占据较高比重。而跟平台经济有关的词汇如互联网平台、数据、大数据杀熟、数字平台、数据垄断等,也闯入高频词的前20位,可见学者对于平台经济领域的新问题关注程度较高。
南都·反垄断前沿进一步检索整合发现,涉及“反垄断法”的关联词组常和规制、修订、制度转型、重构等词语搭配。从内容看,探讨反垄断法修订及如何应对平台经济挑战的主题居多。
平台、数据、算法三个关联词组情况。
而与平台关联的词组达到400多个,平台经济、平台类型及属性、平台行为(二选一、封禁)、平台权力与责任以及平台监管治理,是热点研究方向。
当下在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执法中,数据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南都·反垄断前沿发现,样本文章频频提及大数据杀熟、数据垄断、数据驱动型并购、数据治理以及数据要素市场等关键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界对怎样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如何治理由此产生的竞争与垄断问题,颇为感兴趣。
和数据一样,平台企业的行为离不开算法支撑。从反垄断的角度切入,2021年学界在算法共谋、算法定价、算法歧视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其中影响力最高的文章是《人工智能时代个性化定价算法的反垄断法规制》,被引用次数达到20次,下载量为1830次。这篇文章2021年1月刊载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者周围。
27篇论文下载超两千次,学者呼吁监管切忌“一刀切”
查看2021年知网反垄断文章高产作者,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陈兵(21)、杨东(17)、王先林(11)、兰磊(11)、叶明(9)。
从传播度看,南都·反垄断前沿统计发现,共有27篇论文下载次数超过2000次。最高的一篇是2021年5月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数字平台的反垄断监管》,下载次数4572次,作者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孙晋。
文章认为,传统监管“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治乱循环是我国市场监管的痼疾,平台反垄断监管需要避免这一监管悖论。良法乃善治前提,建议加快修订《反垄断法》并配套相关规定,渐进健全数字竞争规则,为监管提供高质量制度供给。
2021年下载量最高的20篇反垄断论文情况
盘点下载量TOP20的文章可知,平台垄断不仅是竞争法学者的研究重点,也是经济学家尝试破解的难题。比如两篇发表于《改革》的入选文章,就从经济学的视角解读平台垄断行为。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曲创、博士研究生王夕琛合作的《互联网平台垄断行为的特征、成因与监管策略》提出,与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平台的垄断行为具有跨界滥用平台支配地位和滥用相对数据优势等新特征。平台势力和垄断行为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形成机理,厘清这些特殊成因有助于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文章建议对于互联网平台的垄断行为,需要有新的监管原则和监管视角,强调行为后果分析与差异化分析,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严格限制大平台无序扩张。
另一研究成果“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未来取向”出自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研究团队。文章认为,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应当以保护当前中国经济在互联网应用方面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前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把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工作精准落实到具体领域和环节,切忌“一刀切”。
此外,监管应以保护创新为重点,以保护线下中小企业和消费者为底线。当大平台利用其垄断地位、资本优势威胁创新创业企业生存,或利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压缩对方生存空间时,其行为应当被严厉制止。
扼杀式并购、数据垄断成研究热点
文章的引用次数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究的热点和潮流。梳理被引次数TOP20的文章可以看到,有5篇文章被引用超过20次,其中影响力最高是王先林、方翔的《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的趋势、挑战与应对》,截至目前被引28次。
南都·反垄断前沿发现,两张TOP20榜单共有9篇文章重合,其主题基本与平台反垄断监管相关。仔细查阅上榜的论文,可进一步获悉平台研究的热门趋势——诸如扼杀式并购、二选一、数据竞争与垄断、算法定价、个人信息保护、数字税等,都是学界较为关注的焦点话题。
2021被引次数最多的20篇反垄断文章情况
在被引次数TOP20文章中,两篇聚焦企业并购行为,一篇关注算法定价,一篇探讨个人信息的反垄断法保护,还有从垄断与数字税新挑战的视角审视平台经济发展。在下载次数TOP20论文中,有两篇研究平台“二选一”,一篇则从反垄断的法理出发思考数据垄断。
以企业并购为例。近年来,全球主要数字平台的并购活动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据《经济学人》报道,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微软,仅在2017年一年就花费316亿美元用于收购。这些年,阿里、腾讯等国内头部企业也在垂直细分市场频频展开并购活动,不断壮大自身平台生态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的方翔在《数字市场初创企业并购的竞争隐忧与应对方略》一文提到,数字平台针对初创企业的并购动机可以归为三类:获取初创企业资产、拓展平台业务领域、消除潜在的竞争和创新。这既包含提高效率和促进发展的意图,同时也暗藏反竞争性的行为动机。
但是,如何识别、分析和规制可能具有反竞争效应的初创企业并购,存在诸多现实困境——比如初创企业的竞争潜力无法反映在营业额或市场份额的标准之中,因而逃脱了反垄断事前审查。上述文章建议,监管有必要调整并购申报门槛;构建分类审查的基本模式,实现执法工具的革新;同时改进损害证明责任制度,以扭转当前的执法困局。
梳理2021年知网收录的文章,南都·反垄断前沿还发现,平台反垄断研究热潮已蔓延至不同的学术圈。从文章的专题标签看,归在经济法、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企业经济、民商法、贸易经济等类别的论文数量最多,也有相当比例被纳入金融、行政法、财政与税收、新闻与传媒等专题。
具体到传媒圈,2021年有两篇涉及反垄断主题的论文登上前述两大TOP20榜单。王沛楠和史安斌在《新闻记者》发表的《2021年全球新闻传播新趋势——基于六大热点议题的访谈》排在文章高下载量榜的第12位。论文指出,2021年的反垄断升级将会重新划定数字巨头在信息社会中的定位和边界。
张志安和李辉发表于《新闻与写作》的《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全球比较及中国治理路径》,则跻身文章高被引次数榜第15位。论文提到,我国关于互联网平台反垄断问题的议程制造者主要有两类传播行动者:
第一类,以财新传媒、南方都市报等为代表的专业媒体,通过整合媒体智库、专业学者等资源不定期推出行业观察报告,或者以《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等特稿故事和深度报道,唤起更多受众对平台反垄断问题的关切;第二类,以新闻传播学、法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相关学者为主体,通过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公共评论文章或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再经由大众媒体进行传播,促成社会各界的深度对话。
文章称,“未来在中国互联网平台反垄断问题的治理实践方面,这两类传播行动者还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出品:南都反垄断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李玲
数据采集:南都记者柯家宁 郑冰蓉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反垄断大年,杀熟、算法共谋掀起研究热?3万篇学术文章揭秘】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11106.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