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2024年2季度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2024-12-17 23:01  浏览:131

来源:雪球App,作者: LuoRoll,(https://xueqiu.com/6766450230/299239060)

2024年2季度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三中全会# #GDP# #宏观经济数据#

摘 要

本报告首先对2024年2季度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做了分析,对相关经济政策作简单梳理及解读,并预测了2024年3季度经济发展前景。

2季度GDP增速回落,消费分化下沉、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表现不错、外贸超预期回复,但总体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制约因素,包括房地产持续探底、工业企业增收不增利、信贷萎缩等。财政方面,中央支大于收,地方调控乏力,财政力度总体不及往年。政策方面,2季度还是以扩内需为主,包括培育消费场景、推动以旧换新、发展人工智能和产业、促进就业、提升低收入人群收入、提高财政强度、化解房地产风险等。

展望3季度,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强,主要聚焦在房地产、投资、外贸等方面,如何扭转市场预期、提振国内信心从而扩大总需求是主要矛盾。长期来看需要推动机制体制改革落地,短期看,一是财政政策确保支出强度,二是货币政策进一步提质增效。

1.2024年2季度宏观与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1.1 GDP:复苏力度放缓

2季度GDP增速为4.7%,增速较1季度放缓,低于Wind一致预期0.4个百分点,且名义增速略低于1季度,为4.0%,平减指数为-0.7%,总体而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0%。分产业来看,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提升较大,不管是实际增速还是名义增速都要高于GDP增速,而第三产业受房地产调整、金融业GDP核算方式调整[1]等的拖累,贡献度下滑。

图1: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同比增速(%)

具体看,虽然2季度有极端天气、洪涝灾害多发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但有效需求不足还是主要制约因素,总需求恢复缓慢,对通胀形成拖累,工业生产表现优异,服务业消费稍有起色,出口和制造业投资是2季度的主要亮点,不过前者边际走弱,后者中的新动能产业对当前经济支撑力度仍不强,主要靠新一轮设备更新政策和去年增发国债今年使用拉动投资实现较快增长,而房地产政策效果持续时间不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现一般,稳健的政策不可或缺。

1.1.1 消费:分化与下沉,通胀有所改善

2季度社零总额达11.6万亿,较1季度减少0.5万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6月份增速创年内新低,上半年总额同比增加0.8万亿元,同期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较1季度下降13.2个百分点,较去年下降超20个百分点。

图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速(%)

整体看,消费市场恢复偏缓,消费潜力并未完全释放,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居民获得感不强,由于物价低迷、名义GDP增速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速仍未恢复,2季度增长从1季度的6.2%回落至3.7%,此外部分行业面临降本增效、薪酬调整叠加资本市场表现不佳,影响居民信心和预期;二是居民消费呈现节俭化、避险化,具体表现为压缩商品消费、增加即时消费、购买性价比更高的二手房和风险更小的现房等,从数据来看,2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和消费倾向[2]分别为68.5%、65.6%,仍低于2019年;三是居民提前还贷现象突出,由于存量房贷利率偏高、理财收益率下降,部分居民选择提前还贷;四是政府消费偏弱,2季度财政支出偏慢,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政府消费。

消费的恢复呈现两个趋势:一是分化,服务消费总体好于商品消费,尤其是出行旅游服务,二是下沉,农村强于城镇、低收入群体好于中等收入群体。

通胀情况有所改善,2季度同比约0.3%,从分项来看,服务价格上行、猪肉价格走高是主要支撑项,原油等价格回调、气温升高导致的蔬菜价格回落是拖累因素;而PPI连续19个月负增长,在基数效应下,降幅有所收窄,2季度同比约-1.6%,仅上游原材料表现较好,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终端消费不振,次要原因包括政府发债偏慢、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低、地产疲软等。

图3:及PPI月度同比(%)

1.1.2 投资:制造业为主要支撑,民间投资继续低迷

2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14.5万亿元,同比增长6.5%,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3.9%,总额超24.5万亿元,绝对值较去年增加0.2万亿,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5.6%,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达2.9%,较1季度小幅回落0.8个百分点,制造业累计投资同比增长9.5%,是固定投资的主要支撑。

图4:固定资产(不含农户)及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具体看,基建投资力度不强,其中建筑业PMI持续放缓,一是专项债发行偏慢,二是化债政策令部分高风险地区压缩新增项目投资。制造业投资得益于新一轮设备更新政策支持和出口,以航空航天设备、电子通信设备为代表的领域增速尤为突出。高技术产业投资2季度维持在较高位置,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6.7个百分点,在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支持下表现强劲,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传统经济产业低迷对经济的拖累。

图5:高技术产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民间投资增速低迷。2季度民间固定投资7.5万亿元,同比增长7.5%,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2.7万亿元、同比增长0.1%,分别低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9个百分点、6.7个百分点,接近去年差距(3.4个百分点、6.8个百分点),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为51.9%,略高于1季度和去年全年水平,民企盈利承压、产能利用低下,削弱了民企投资的积极性和必要性,民企应收账款快速增长也使负债压力抬升,此外国内政策环境的不稳定性也让民企束手束脚。

1.1.3 外贸:复苏势头明显

出口方面,2季度按美元计同比增长5.4%,单季度表现超预期,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速为3.6%,较去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低基数是主要贡献之一。分月来看,按美元计的当月同比增速逐月回升,增速分别为1.4%、7.6%和8.6%。

进口方面,2季度按美元计同比增长2.5%,继续温和复苏,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2%,较去年好转。主要受益于全球价格上行、国内稳健的工业活动及民生消费对需求的扩大,叠加同期低基数,共同支撑进口同比回升。

图6:外贸月度同比增速(%)

2季度外贸好转主要原因是外部需求持续回暖。2季度全球制造业PMI处于扩张区间、我国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带动出口维持强势,此外价格因素仍旧是主要支撑项,汇率贬值、商品单价下降使我国商品竞争力提升,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抢出口现象突出也是原因之一。

具体看,在出口地区上,对东盟的出口仍在两位数增长,欧盟、美国、日韩等地区和国家的增速逐步实现转正;在出口产品结构上,出口额排前三位的大类产品分别是电子设备、纺织品服装和金属石料制品,这三大类出口额占比加在一起超过了60%,进口额排前三位的大类产品分别是电子设备、矿产品和金属石料制品。从细分产品看,车辆、船舶这些交通工具的出口增速最大,成为我国出口支撑力量。

1.2 房地产:继续探底,政策空间缩小

房地产业继续深度调整。2季度房地产投资及多项指标趋于回落,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分别同比下降6.5%、14.6%、19.5%、18.3%,上半年分别累计下跌10.1%、19%、23.7%、22.6%,分别较去年同期-2.2、-13.7、+0.6、-12.8个百分点,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3.5%。绝对量上,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分别为5.25万亿元、4.79亿平方米和4.71万亿元,同比分别减少0.60万亿元、1.16亿平方和1.6万亿元,在“三大工程”的拉动下缩量幅度有所减小,但从数值上看,距离10年前的位置越来越近。

分月看,仅5月由于出台新政、去年同期基数不高,商品房销售跌幅才有所收窄,但6月继续走弱,具体表现为土地市场供应规模大幅下滑、企业投资巨量收缩、二手房成交好于新房、量价持续走低、去化周期长、库存压力大。此外,517地产新政实施后,绝大部分城市的稳地产政策应出尽出,仅一线城市未完全放开,而且需考虑虹吸效应,政策出台相较于普通城市会更加审慎,增量政策空间已经非常狭窄

图7: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速(%)

地产深度调整的原因有三。一是房企债务问题严峻,2024年上半年房企债券到期规模达2799亿元,而发行规模仅有961亿元,偿债压力较大,且融资形势进一步恶化,尤其是民营房企,抑制了房地产的投资;二是居民收入不稳定、预期房价下跌,担心还贷压力大,不愿意“加杠杆”,居民部门需求疲软;三是地方财政承压,制约地产政策落地效果,三大工程、政府收储等严重依赖地方财政支持,比如需要自筹20%的资金、提供财政贴息等,但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1.3 就业:总体稳定,内部分化

就业总体保持稳定。2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得益于工业部门的强劲、出口良好、先进制造业的吸纳等,用工需求较高,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同比增加2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8%;但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是本地户籍人口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长期高于外来户籍人口和外来农村人口失业率,平均约高0.4个百分点,二是青年群体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其中16-24岁人口(不含在校生)失业率依然处在较高水平,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根据4月中旬智联招聘发布的问卷调查报告,2024届应届生慢就业、自由职业比重较去年提升至19.1%、13.7%,本科生就业率下滑1.2个百分点至55.5%,研究生就业率仅为33%。

其他数据方面,从PMI分项指标看,2季度我国制造业、非制造业的PMI从业人员指数季度均值都在48左右,依旧处于历史同期低位,劳动力市场压力不小。

图8: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

1.4 财政货币状况

1.4.1 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紧张程度加剧

2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5.5万亿元,同比下降3.2%,支出为6.7万亿元,继续回落,同比仅增长1.1%,收支差额接近1.2万亿元,占同期GDP比重为3.6%,绝对值及比重均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6万亿元,同比下降2.8%,扣除“特殊因素”影响[3]后同比增长1.5%,支出为13.7万亿元,同比仅增长2%,同样回落,收入和支出增速继续刷新近1年新低。

图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值、支出值累计同比增速(%、万亿元)

收入端,上半年内需低迷和房地产困境拖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收入进度仅为年初预算的52%,是近10年的次低,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6%,主要是国内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下降幅度较大,非税收入增速显著提升,同比增长11.7%,土地租赁收入继续大幅走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同比下降15.3%。支出端,上半年财政政策有所克制,支出进度为年初预算的47.8%,新增一般债发行进度为46.2%,低于过去5年同期均值69.6%,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为38.3%,低于过去5年同期均值59.0%,仅与民生相关的社会保障支出保持一定力度,增速适中。

从中央政府财政来看——支出力度强于收入。2季度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万亿元,同比下降7.9%,支出1.0万亿元,同比增长8.9%。为了支持经济增长、突出轻重缓急,2季度中央财政主要聚焦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方面,此外中央维持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2季度转移支付额接近9万亿元,6月末转移支付进度已接近全年的90%。

从地方政府财政来看——财政失衡,调控乏力。2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万亿元,同比下降2.1%,支出5.6万亿元,同比下降0.2%。2季度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低于近几年历史同期,是导致地方财政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经济名义增速偏低、土地收入低迷、政府减税降费等加重了地方财政失衡的窘境。部分重点化债省份严控投资、收支平衡的项目储备不足等限制了地方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因此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明显受限。土地出让仍然偏弱,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18.3%,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目前仍处于92左右的历史低位,压力不小。

图10: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累计同比增速(%)

1.4.2 货币与信贷:融资倾向偏弱

M2/M1增速创历史新低,经济活力弱。2季度M2同比增速继续下滑,并创下增速低于8%的历史新低,一是高基数影响,二是金融业GDP核算方式调整,三是国内信用需求低迷。从绝对量看,M2余额在6月末已超305万亿元,存量资金规模进一步走高;M1增速快速滑落,4月环比下滑2.5个百分点至-1.4%,5-6月降幅扩大,主要原因在于防资金空转、存款利率下行、禁止“手工补息”导致企业活期存款加速流向理财和金融市场,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振、地产低迷、消费偏弱;M2-M1增速剪刀差走扩维持在11.2%,为近10年低位,资金活化意愿下滑严重。

图11:M1/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月度同比增速(%)

社融仍处于低位。2季度社融累计新增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7万亿元,其中4月社融增量为2005年10月以来的首次负值,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合计少3.5万亿元,政府债发行节奏偏慢、信贷“挤水分”[4]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信贷投放增速继续放缓。一方面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严禁银行“手工补息”等方式引导信贷合理增长、精准均衡投放,仅支持绿色、普惠、制造业设备更新等领域,其余领域力度不强,另一方面是政府债券发行放缓,而且地方财政压力和银行的风险规避情绪也会影响信贷投放的实际效果。

1.4.3 利率:降准降息动作不积极

自1季度降准降息之后,央行政策出台较为审慎,2季度并没有进一步动作,MLF、LPR等均维持不变,主要操作包括规范手工补息、多次发声引导长期利率定价管理市场预期、较大幅度回笼PSL、MLF等中长期流动性,避免资金沉淀、稳定长期利率。

央行动作不积极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稳定银行经营预期,1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历史新低的1.54%,若进一步降息,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影响银行业的稳定和安全;二是稳定汇率,2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弱并创下新低,在美联储降息时点不断推迟的背景下,央行降息将使中美利差走廓,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三是资金空转严重,国内需求不振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而降息会使金融环境更为宽松,引发资金空转套利,后期风险较高。

因此在通胀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对应的实际利率已超出当前我国潜在的GDP增速,不利于内生融资需求充分释放,而私人部门的利息负担再度抬头,导致企业投资回报率下探、经营压力增大、融资成本提升,活力不足。

图12:LPR走势(%)

1.5 工业发展状况:增收不增利,供过于求

2季度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增速较1季度(同比-0.7%)大幅提升,营收合计33.9万亿元,同比增长7.8%,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2.9%,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合计超2万亿元,同比增速7.1%,同样大幅高于1季度水平(同比-0.7%),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3.5%,一方面是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价格效应的贡献,2季度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明显收窄,叠加工业品出口扩张、宏观政策效果释放,带动工业企业营收、利润回升。但有效需求不足、去年基数前低后高、出口下半年有可能回落仍是工业企业效益恢复的制约因素,且从企业预期来看,2季度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一直在降,6月份末为54.3%,较3月份末下滑1.3个百分点。

图13: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

2季度工业生产成为经济增长压舱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6%,远高于利润总额增速,企业增收不增利突出,主要原因在于PPI持续负增长,具体行业包括非金属矿产、黑色金属和电器制造等在内的与低迷的房地产业相关的领域以及汽车和电子产品,拖累企业盈利表现长期弱于生产,而制造业投资高增导致新增产能不断投放,造成“投资>生产”的局面,2季度产能利用率为74.9%(1季度为73.6%,去年同期为74.5%),略有回升,但仍是2016年以来的低位。

图14:规上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

2季度的PMI数据显示“生产>销售”,也是当前价格低迷的原因之一,其中新订单指数在5月份落入收缩区间,显示制造业市场需求仍显不足,补库存动力较弱,而生产指数则在2季度都处于扩张区间,供过于求的现状暂未扭转。不同规模企业PMI整体下滑,尤其是5月份小企业PMI大跌至46.7,为2023年6月以来的次低,6月份稍有好转。

图15:PMI指数走势(%)

2季度企业经营状况边际走弱:一是产能过剩问题依旧突出,生产PMI持续处在扩张区间,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但投资、消费依然羸弱,呈现“生产稳-需求弱”的局面;二是中下游利润受压制,一方面上游行业价格走高,挤压中下游行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产能扩张导致供需失衡,最终使产品价格继续走低;三是总体呈结构性恢复,设备更新政策推动设备工器具购置领域增速较高,但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生产、营收、利润同比增速略高于0%,可能受房地产投资和地方加减投资低迷拖累。综合看,当前工业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未有效缓解,利润改善实质上幅度有限。

2.政府政策梳理

本报告主要针对2季度中央及地方颁发的财政、货币、房地产、产业、外贸、就业等政策做梳理,并对其中的政策内容、政策效果做简单总结,同时也对季度内特别重大的会议及报告做简单解读。

2.1 财政政策

2.1.1 减税及减负政策的实施

具体减税领域上包括小微企业、创投、设备更新行动及先进制造业等,具体动作包括提升办税效率、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贴息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表1:减税及减负政策汇总

2.1.2 赤字与债务方针的重点调整

在发债节奏上,国债靠前发力,2季度国债净发行1.1万亿元,占上半年国债净发行比重达68.9%,5月中下旬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始发行,6月迎来首个发行高峰,2季度合计发行2500亿元,期限分布于20、30、50年;地方债发行节奏偏缓慢,5月略有提速,6月再次放缓,部分高风险省市(贵州、天津等)再次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城投债方面,2季度累计发行1.4万亿元,环比缩减19%,净融出300亿元,继去年4季度后再次出现单季度净融出情形。

在政策方针上,4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

2.2 货币政策

在政策基调方面,维持稳健、淡化总量、重视价格和实体,注重优化存量结构,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物价温和回升”,“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在工具方面,新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作为常规总量工具的补充;在价格方面,2季度银行体系资金面处于充裕状态,故并未有降准降息动作,政策利率、LPR等均保持不变。

2.3 房地产政策

主要围绕市政基础设施更新、去库存和保障房政策推进。2季度有关部门宣布了新的需求侧宽松措施,包括降低最低首付比例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取消房贷款利率下限等,并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配售或租赁,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落地。

表2:房地产政策汇总

2.4 产业政策

2季度产业政策重点聚焦产业链、家电产业链、人工智能、消费等4个方面。

从具体措施看:一是推动产业的开发,包括推动风电利用、转型、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聚焦家电以旧换新,加大对该行动的财政金融支持;三是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包括大模型、生成式AI、区块链、算力基建等在内的建设;四是培育新消费场景,围绕家政、餐饮、文旅体育、购物、、健康养老托育、社区消费等方面。

表3:产业发展政策汇总

2.5 外贸政策

2季度的政策主要集中在贸易便利化提升、跨境电商出海方面。贸易便利化方面,针对企业,优化贸易外汇管理、加大融资支持、加强完善合作流程,针对个人,提高港澳进境居民旅客的免税额度;跨境电商出海方面,支持引入新技术新营销方式、建立立体化营销体系、鼓励参展办展。

表4:外贸政策汇总

2.6 就业政策

2季度关于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3方面:一是延续就业补贴补助政策,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面向就业困难青年人群,三实施先进制造业青年就业行动,增强就业吸纳能力。

表5:就业政策汇总

2.7 重大会议及报告解读

2季度召开了多次相当重要的会议,包括月末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央行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以及央行货币委员会例会,对国家改革、区域发展、金融地产风险、货币政策执行及结果等方面提出规划和解读。由于2季度的多数重要会议其实都在为7月份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下文同)做准备,因此本研究报告针对会后的公报文件,结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中相对重要的内容做简要解读。

公报明确设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时间安排计划,即到2029年完成本次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到改革内容上,主要有5大方面:首先是财税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下行周期内土地财政的缺口导致的问题,通过财税改革推动地方财政收支的再平衡,同时税收也是调节国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提高直接税(所得税、财产税等)比重、消费税改革(扩充征收范围、征收环节后移)、规范税收征管、优化央地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等;其次是金融体制改革,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创、、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全面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和房地产三大领域的监管,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定位与功能、强化市场规则与金融安全、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三是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着力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公平竞争的各种税收优惠‘土政策’,消除对不同市场主体差别税收待遇,文件强调了规范统一的信息共享机制和一体衔接的高标准联通,并要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提高继续留居农村农民的生活收入水平、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公报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多次提及“科技”、“创新”等关键词,具体方向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与之配套的生产关系、耐心资本也会得到鼓励;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对现行事关民生的领域进行改革,包括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医疗、人口发展。

表6:重大会议汇总

3.2024年3季度经济及政策展望

3.1 GDP:不确定性增强

3季度GDP在去年同期基数抬升的情况下增速可能回落,稳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主要不确定性在4个方面:一是房地产方面,中央及地方的地产新政实施后,房地产市场能否真正企稳以及企稳的效果如何;二是投资方面,地方专项债发行速度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下,实物工作量能否顺利实现,同时如何在地方财政乏力的情况下推动地方投资回暖;三是外贸方面,贸易区域化、抱团化发展和地缘政治冲突对我国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如何应对;四是市场预期和信心方面,如何有效提振国内预期和信心从而激发内部市场活力。

目前看,出口和制造业仍有望保持强势,基建在财政发力的支持下也有回升的动力,关键在于房地产复苏和地方债务问题缓解,因此需要我国下阶段加码宏观政策、加大改革力度,帮助居民和企业完成自我预期的修复。

3.1.1 消费:潜力有所释放

3季度消费需求有望企稳上行。一是从居民自身需求来看,3季度暑期来临,旅游出行旺季,叠加对外签证政策放松,国内外航班数量持续增长,7~8月热度逐步抬升,此外必需品消费和即时消费有望保持在目前的高水平增长;二是从外部政策因素来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发力,推动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为消费持续恢复托底,地产及资本市场呵护政策频出,可能改善居民财富预期,有助于提振消费者信心。

3.1.2 投资:维持强势

3季度投资有较大可能维持强势。积极因素包括: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提振企业资本开支;出口有望维持高增态势,带动相关产业链投资平稳增长;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点,目前地方政府在、人工智能、商业航空、低空经济等领域展开积极实践,为制造业投资提供新的动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落地有望额外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个百分点;重点科技领域推行新型举国体制,要求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体系化建设,对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业有带动作用;地方专项债发行速度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支持灾后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国债和资金等都对基建投资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3.1.3 外贸:有望高增,但不确定性增强

3季度全球有望迎来更大范围的降息潮,市场预期美联储将于9月份进行年内首次降息,新兴经济体赤字率仍有扩张空间从而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成为我国外贸主要的需求端。全球制造业PMI持续扩张,尤其是欧美制造业PMI改善明显,同时欧美正式进入补库阶段,海外制造业复苏势必增加对我国产品的需求。

不利因素方面,美国在通胀回落放缓和降息推迟的背景下,叠加美国客户由于担心特朗普上台征收高额关税,目前下单积极,抢出口现象明显,后续私人消费、投资及政府支出可能会受到抑制,补库持续性可能不及预期,而且美国对华限制加深,我国对美出口份额面临下滑压力;欧元区经济复苏缓慢,对华反补贴调查、通胀缓慢抬头、极右翼党团上台等因素使中欧贸易前景不确定性增强。

3.2 通胀:温和回升

3季度,方面,消费旺季来临,出行服务应该是支撑因素,但人口负增长、猪肉等食品价格面临回落、部分商品供给过剩导致CPI中枢大概率继续震荡并维持低迷状态;PPI方面,地缘冲突、极端天气可能导致供给端趋紧,国际油价受季节性因素及减产有望转涨,政府债的发行推动实物工作量形成从而提振国内需求,为PPI提供上行支撑,不过基数效应减弱是主要的负面对冲因素。总体来看,接下来物价将继续缓慢回升,相应地,GDP平减指数和名义GDP同比也会同向变动,从而增强居民和企业的获得感,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背离会进一步缩小。

3.3 就业:压力提升

3季度面临辞职季、毕业季的压力,失业率可能会进一步走高。一方面6到7月通常是我国高校毕业生集中毕业的月份,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79万,创历史新高,预计失业率短期内可能会回升,3季度末有望回落;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特定群体就业都将增加3季度的就业压力,比如极端天气对需要户外活动的行业有所干扰、工业高生产和出口高景气转向等都有可能抬升3季度失业率,需要各级政府针对这些问题做出指向性部署,专人专款专项解决。

3.4 房地产:政策支持与市场化管理并重

尽快扭转房地产价格下行预期,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资金层面3季度房企债券到期超1000亿,依然有不小的债务压力,不过第三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也在积极筛选和推送,可缓解一部分资金压力;政策层面因企施策,综合采用债务重组、混改、重整、出清等方式优化房地产行业,正常运营的房企可借助增信方式“借新还旧”,尝试用经营性物业贷款偿还存量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发展模式层面,转型成为大势所趋,优质房企可“轻重并举”,开发、轻资产、资产管理同步发展,中小型房企可加深同实力强的房企的合作,发挥自身的土地资源、区域深耕、集中开发的优势,实现财务收益,规模较大的民营房企可专注于代建、物业管理、运营等轻资产业务,转型为服务商。

3.5 总体政策变动前景:扭转预期,扩大总需求

3季度政策将积极调动政府和居民的活力,财政货币政策会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缓解当下经济的收缩幅度,提升金融效率和政策决心,以增强从政府到企业、个人的总需求为目标。

一是推动机制体制改革落地,全方位激发内部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重新梳理央地财权利、政府与市场关系,一方面中央政府加杠杆,减轻地方政府压力,另一方面规范转移支付、优化减税降费、完善预算制度,同时推进收入分配、户籍制度、养老医疗、国民教育等方面的改革,缩小贫富差距,增强国民获得感,提振国内消费倾向。

二是财政政策确保支出强度。4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落实已确定的宏观政策、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因此3季度可能会充分利用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弥补因税收和土地财政下滑带来的支出不足问题,不排除会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考虑年内追加赤字规模的可能性,比如通过中央发行国债转贷地方、地方政府向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和再次发放特殊再融资债券等方式缓解地方化债压力,兜牢基层“三保”支出,并在此基础上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动地方财政支出回归常态。

三是货币政策提质增效。当前,我国货币总量、人民币贷款余额均处于历史高位,应该更注重存量资源的高质量利用,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减少资金空转现象、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优化货币存量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所以会用更多的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房地产、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的金融支持,加快经济恢复;降准降息的决心可能会更大,包括允许人民币汇率适当贬值、利用好购买国债的机会,增强调控的主动性,并配合相应的房地产政策,比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允许存量房贷“转按揭”等,以此提振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热情。

4.公司业务发展建议

从前文看,2季度经济增长延续1季度的缓升态势,3季度需要面对的压力更甚,我司应结合市场发展前景,将资源分配给更具竞争力的业务上。

担保业务板块立足工程担保,开拓债券担保、科创担保。3季度开始,一般债、专项债等发行速度有望大幅提升,债券担保需求将会极大提升,而基建、防灾减灾等项目的落地将会因此受益,工程担保依旧是重要的担保业务也是我司强项,此外科技创新的重要不断加强,对担保的需求也会相应的提升,我司可立足工程担保,积极开拓债券担保、科创担保市场。

消费金融板块聚焦下沉市场和部分行业展业。一方面聚焦行业,一是暑期来临,旅游、出行消费崛起,我司可同旅游平台、出行平台合作,推广我司及合作方的消费贷产品,二是受以旧换新配套政策陆续落地,家电、化妆品、通讯器材未来一段时间需求较大,我司可针对这部分消费品提供贷款服务;另一方面聚焦地域,目前三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消费能力最强,四线城市消费者信心较强,但消费力偏弱,我司可针对这部分下沉市场引导这部分人群释放消费活力。

供应链金融板块重视制造业及跨境贸易的融资需求。部分制造业行业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销售、回款、负债压力较大,我司可针对有生存能力但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提供服务;跨境贸易成为今年政策的发力方向,我司应借助全球制造业回暖、企业抢出口的机遇向跨境产业链提供资金支持。

建筑板块发力传统基建、绿色招投标业务。一方面,以“三大工程”为代表的传统基建依旧是政策的重点,随着专项债券加速发力、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以及针对房地产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使用,预计将对传统基建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我司应坚持传统基建的招投标业务;另一方面,绿色贷款在助力消化不断增长的绿色技术产品供给的同时也有加强政府绿色采购能力的内在要求,我司可借助自身招投标平台积极开展ToG绿色招投标业务。

汽车金融板块关注新能源汽车,抓住“以旧换新”东风,防范风险。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35%,我司应针对市场变化更多的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传统燃油车尤其是海外汽车厂商的价格进一步下滑,“以价换量”明显,车抵贷市场可能在保值率、市场规模等方面受影响,我司需要进一步控制展业风险;汽车“以旧换新”可能会成为短期车金融市场关注的重点领域,我司可借助政策积极展业。

物业资产板块优化资源。2季度政府在需求侧出台了更多激活市场的措施,但是未能打破房地产业低迷的局面,房地产行业的出清仍在进行,3季度房地产市场预计难以企稳,建议我司进一步优化资源,减少介入。

灵活用工板块关注青年群体,服务重点行业。3季度初依旧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的时期,同时随着我国服务业的恢复,与之相关的传统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将迎来较快增长,新质生产力受到政策支持,其中涉及到的行业会加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我司可积极开拓这三类市场。

附录:中国2024年2季度宏观经济主要数据

[1] 5月11日《金融时报》刊发《数据“挤水分”金融业增加值“去虚胖》,指出金融业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式由2023年及以前主要参考存贷款余额调整为主要参考利润等业绩指标 ↑

[2] 可以简单理解为城镇居民每一百元收入中拿多少钱用来支出 ↑

[3] 出自财政部,“特殊因素”包括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去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 ↑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2024年2季度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12955.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