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帮助他人,主要包括生物学基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
一、生物学基础。
举个例子,斑鸠母亲在看到一只狼或者其他的食肉动物接近它的孩子时,它就会假装受伤,一瘸一拐的逃出穴窝,好像翅膀折断了一样。这样,食肉动物就会跟踪它,希望来一次比较容易的捕食。老斑鸠将敌人引到安全距离之外,它就会一飞而走。斑鸠母亲的策略常常成功,但有时候也会失败,失败的话就会被敌人吃掉。它虽然牺牲了自己,却保护了它的孩子,它的物种使小鸠有可能活到成年。人类历史上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一个家庭,国家或者民族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是由于其中少数的勇敢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达尔文指出:经过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它们的物种留存下来。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假设,利他行为有遗传机制。西方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对年幼儿童的观察研究也证明了人类天生有利他行为的倾向。即便是婴儿也有利他行为,例如,他们明显的试图安慰受伤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给坐在旁边的人喂食物,把自己的玩具 给别人玩,看到父母痛苦的表情时表现出畏缩和痛苦等,当然,这些行为不完全就是利他行为,有些只是观察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但是,有些行为是不可能被儿童观察到的,所以,儿童还是具有天生利他行为的倾向。
二、自然环境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们较有可能在晴朗的天气里帮助他人,而较少在寒冷和刮风的天气里帮助别人。
噪音会使利他行为减少。原因:可能是噪音破坏了一个人的心境,也可能是噪音分散了人们对他人需求的注意力,或者噪音是一种人们难以承受的刺激。可能是大城市喧嚣的噪声和过多的刺激,大城市的人比乡镇上的人利他行为更少。
三、社会环境
比如旁观者效应。往往越多的人在场,越有可能没人出来相助。
实验条件:
第一种条件中只有1个被试
第二种条件下有3个被试,并且他们互不相识
第三种条件下也有3个被试,但其中的两个是实验助手,只有一个人是真正的被试。在第三种条件下,实验助手面对烟雾既不说话也不作反应。
实验结果:
第一种条件下,被试向实验者报告有烟雾的速度比其他两种条件的被试要快。
第二种条件下的被试要比第三种条件下被试报告有烟雾的速度快。
第三种情况下,实验助手所表现出来的平静,使真正的被试认为情况并不是很严重。
评价焦虑( evaluation anxiety) ,即每个人都关心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一般来说,人们都尽力要像别人一样做社会性安全的事,这也是一种从众心理。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我们为什么要帮助他人?】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138.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