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还是禁?小小手机考验学校管理
近日,广州人大官网公布了《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条例》),向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条例》明确了家庭、学校、社会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发现、诊治等环节的相关要求和职责。《条例》中有一些新颖的内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规定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学生带手机入校”问题?可以禁止不是必须禁止,学校又该如何管理和使用手机?一禁了之是否可行?为此,新快报记者采访了家长和相关专家,就手机管理问题展开讨论。
《条例》将“禁入”上升到法规高度
学校是否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手机入校园后如何管理是家长们极为关切、担忧的问题。《条例》回应教育热点和家长关切,在第十四条聚焦“预防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校园”,规定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除教学需要外严禁带入课堂。
根据该规定,对于手机入校园是“进”还是“禁”,学校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决定权。这一规定可以看作以地方立法的方式,明确学校有权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把以往相关的学校规章制度上升到了地方性法规的高度。
同时,《条例》规定,学校可以在公共区域设置公用电话供中小学生应急联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依法依规对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作出规定。
此外,治理过度使用手机问题,《条例》规定,中小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严格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对于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孩子应当规范使用的场所、时段、时长、频率、内容、功能、权限等事项,并配合学校禁止或者限制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
广州多数中学不建议带手机入校
新快报记者从家长、校方公告等多方面了解到,目前广州多数中学都不建议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对于确有需要携带手机的情况,学校会设立具体的管理规定。
广州市培英中学曾在招生简章中表示,原则上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需要带手机进入校园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周末离校前领回手机。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招生简章明确,学校严禁学生携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为了方便学生联系家长,各宿舍楼有公用电话,各班有公用手机。
对于住宿生的手机管理,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内设置有“手机保管室”,对住宿生实行严格的手机管理制度,除了保管箱、保管室外,班干部、生活老师各持一把锁,进行交接、验核、监督的流程后才可以存取。走读生入校门后,手机也要放入专属的手机驿站。
家长声音
带手机进校屡禁不止,家长老师心力交瘁
记者采访了一些孩子在广州就读的家长,受访家长中大多数赞同手机禁止带入校园,认为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有手机的话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甚至在课堂上也偷偷玩手机,严重影响学习。过度和长时间地使用手机,还对眼睛的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周女士说,她的孩子今年刚上初一,据她了解,班上有很多同学都有手机,为了不影响学习,老师和家长也曾多次没收过孩子的手机,但仍屡禁不止,家长老师都心力交瘁,“有的小孩甚至不止有一部手机,摔了一部又来一部”。后来了解到,很多同学都是瞒着家长在网上买的二手手机,“两三百块钱,省几顿饭钱就买到了”。除了购买二手手机外,有的手机店还可以租借手机,十几块一个小时,“这种渠道小孩子比我们懂得还多。”周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班级里,班主任会制定班级公约,绝对禁止手机进班。张女士的孩子今年读小学一年级,一直以来学校就禁止携带手机入校,连电话手表也不允许。对于学校的做法,张女士十分认可。“如果广州的新规出台,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孩子的自制力还比较差,手机内各种App诱惑太大了;另一方面,现在社交短视频App并没有有效的未成年防护措施,内容审核比较粗放,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对孩子的三观塑造都有很大的影响。”张女士说。
也有家长提议不要搞“一刀切”,尤其是对于寄宿制学校要再三考虑。“如果所有学校都完全禁止携带手机等设备,对于一些寄宿制学校,包括一些特殊人群,从保障学生安全的角度来说未必是好事。”李先生认为,针对部分寄宿制学校,需从学生与家长方便联系、保持沟通的角度出发,对手机能否进校园另行考虑。
专家看法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更重要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教授钟景迅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小学校园中禁止手机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现在很多青少年朋友存在滥用手机并且控制不住自己的一个情况。”他认为,考虑到未成年人在手机使用方面的自觉意识以及敏感度都有不足,中小学校禁止使用手机,尤其是在上课、上学期间禁止使用手机的做法比较合理。
钟景迅表示,对于学校来说,不能简单“一禁了事”,一味禁止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他提到,特别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目前使用的不少学习软件、App等都会用到手机,比起禁止,“引导”是更重要的,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合理使用手机”,从小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手机的意识。在他看来,学校可以规定某一个时间段内允许使用手机,并在老师的监督下使用的,对使用的要求作出清晰的规定。除此之外,家校社三方面也要联合起来,共同帮助未成年人进行手机使用的教育。
学校管理要突出育人导向
“手机管理虽然是校园管理的一个‘小切口’,但直接体现了学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上海财经大学专家王蕴提醒道,学校在实施手机管理时,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包括财产权和隐私权等。例如,老师怒摔学生手机的类似事件时有发生,这直接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家长为学生购置的手机属于个人财物,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后,暂时由学校代为保管,学校应对手机保管尽到注意义务,妥善保管。
王蕴认为,中小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电子产品和网络势必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网络观念,是育人的一项重要功课。学校要落实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有关要求,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将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纳入课程内容。
相关
禁还是不禁 已是“全球难题”
实际上,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呼吁和动作早已有之。在2023年发布的《全球教育监测报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过度使用智能手机表示担忧,呼吁世界各地的中小学校禁止使用智能手机。
从国内来看,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要求中小学生将手机“有限带入校园”: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8年8月开学前,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倡议书,倡议学生不要携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学生在校外确实需要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长时间使用。
广州并非首个拟通过立法解决校园内手机管理难题的城市。《福建省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已实施近两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明蓉曾表示,地方立法让各地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有了更明确的立法法规上的依据。
■统筹: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毛毛雨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广州拟立法明确学校可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21315.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