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
2023-10-05 08:13  浏览:440

北京时间10月2日傍晚,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博士和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博士共同获得了这一奖项。


诺贝尔奖委员会表示,他们对“核苷碱基修饰”的发现,使研发出有效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成为可能[1]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这或许是近年来,获奖成果离老百姓生活最近的一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浪潮中,包括mRNA技术在内的新冠疫苗以创纪录的速度登上历史舞台。


截至目前,全球共接种了130多亿剂新冠疫苗[2]这挽救了成百上千万人的生命,预防了更严重的疾病,帮助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我们知道,要获得针对某种病原体(比如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的免疫力,主要有三种途径:一,妈妈传给你(母传抗体)二,“亲自”感染、痊愈后获得;三,打疫苗。


作为相对最安全、最靠谱的途径,打疫苗就像是一场“军事训练”——将经过特殊处理的某种病原体(或其蛋白)接种入体内,使免疫系统提前记住“坏人”的模样。


一旦真正感染,免疫系统就可以迅速反应,去消灭“来犯之敌”。


从技术路线上来说,疫苗有如下几类:


第一类最“经典”的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让奄奄一息的病毒或其“尸体”直接刺激免疫系统——比如脊灰疫苗、甲肝疫苗和乙脑疫苗等。


第二类疫苗通过基因技术,在体外重组、表达出抗原蛋白后再制成疫苗(相当于告知身体病毒的轮廓和外形)。这叫做“蛋白重组疫苗”——比如乙肝疫苗、HPV疫苗等。


不过,上面这两类疫苗都需要大规模的细胞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快速生产疫苗、灵活应对突变和疫情大流行的可能性。


(新冠大流之前的疫苗[2]


第三类疫苗使用重组或基因技术,在人体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表达和免疫应答,包括“病毒载体疫苗”“核酸(DNA和mRNA)疫苗”。


由于疫情汹涌,几乎所有的技术路线都被用来研发新冠疫苗。而在全球应用较为广泛的,是mRNA疫苗[3]



mRNA(信使RNA),本质上是一本“写满了病毒信息”的“密码本”。


接种mRNA疫苗后,我们的身体会根据这个“密码本”合成“抗原蛋白”,让免疫系统迅速产生免疫力。


一旦出现新的病毒造成的疫情,或者流行的病毒发生变异,就可以人工改变mRNA的核酸序列,迅速调整和更新疫苗成分,从而更灵活、及时地应对变化。


不过,在之前的几十年里,上面这个“想法”却被认为不可行。


这是因为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我们的免疫系统会把注入体内的mRNA分子视为“外来异物”,对其攻击,使其降解,从而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卡塔琳·卡里科博士和德鲁·魏斯曼博士合作后发现,“伪装”后的RNA既有复杂的结构,又可以逃过免疫系统的“监视”,不会引起“误伤”。


经过数年的尝试和改进,他们最终把这些“伪装”成功地应用到mRNA分子上,这就扫清了mRNA技术从理论到应用道路上的最大障碍[2]


(两位科学家共同发表的、意义重大的论文:《Toll样受体对RNA识别的抑制:核苷修饰的影响和RNA的进化起源》[4]


之后,诸多科学家和相关公司持续推进mRNA技术,在药物和疫苗研发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最主要的,是“快”。


mRNA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不依赖细胞扩增,节省了细胞培养、抗原提取和纯化等过程,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疫苗产能。


这对于快速应对传播快、变异快的全球新发传染病(比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来说至关重要[3]


更重要的是,mRNA技术不仅仅可以用于新冠疫苗的研发,还可以为未来其他传染病的预防、癌症治疗和罕见病的治疗等提供技术沉淀和无限可能。


既能在短时间内有助于疫情防控,又能够为未来的疾病治疗和公共卫生发展做出长远贡献,这或许是两位科学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获奖理由。




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在质疑——打疫苗,有什么用?


与药物不同,毕竟绝大多数的疫苗,都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


我们可能并不知道它到底产生了多少抗体,不知道它有没有击退病毒的进攻,甚至怀疑它到底有没有保护自己。


我们能够清晰地感知一种疾病从有到无,但却很难体会到疫苗的默默守护——其实,它一直都在。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除了安全的饮用水外,再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方式可以像疫苗一样,在保持人口增长和降低死亡率方面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5]


随着技术的进步、疫苗的普及和全球共同努力,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新冠病毒很难再次达到或超过其曾经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但是,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对健康的向往和对科学与真理的探索,将永远不会停止。


诺贝尔奖小课堂:


“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六个奖项,每年评选。


其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主要表彰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做出卓越贡献、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


近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和主要贡献为:


● 2022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在人类基因组学和进化领域的贡献;


● 2021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在发现温度与触觉感受器方面的贡献;


● 2020年:美国科学家哈维·阿尔特、查尔斯·赖斯以及英国科学家迈克尔·霍顿,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的贡献;


● 2019年: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格雷格·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的贡献。


● 2018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方面的贡献。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青蒿素,于2015年获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我国本土科学家。



审稿专家:张洪涛(笔名“一节生姜”)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研究副教授


参考文献

1.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23/summary/

2.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23/press-release/

3.宋全伟, 王华庆. 不同技术路线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特性和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 2020, 100(38):11.

4.Katalin Karikó, Buckstein M , Ni H ,et al.Suppression of RNA Recognition by Toll-like Receptors: The Impact of Nucleoside Modif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RNA[J].Immunity, 2005, 23(2):165-175.DOI:10.1016/j.immuni.2005.06.008.

5.全球疫苗与免疫接种现状[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3, 26(005):211-212.DOI:10.3760/cma.j.issn.1673-4211.2003.05.006.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

身体里最沉默的器官,生死时刻为了你而放弃自己
被“科技与狠活”打倒的味精,到底有多冤?
爱吃辣的人不容易得糖尿病,可能是真的,但有1个前提……
半夜睡不着觉的人,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秋天的蚊子,咬人更狠?
眼干、眼痛、眼屎多……三分之一的中国人被这个病困扰!
中国月饼,越来越疯狂了......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最新!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4046.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