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之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布局新的工作思路、制定新的工作计划。
2023年12月21日–22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笔者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结合近年来项目实践,总结出10个“热词”,为大家谋划2024年重点工作提供参考。
住房是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3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接受央媒采访时谈到,过去在解决“有没有”时期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现在解决“好不好”问题、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建筑产业和房地产业亟需构建新的发展模式。
为了进一步丰富充实“好房子”内涵、评选出高品质“好房子”示范项目,2023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在住建部指导下举行“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评奖标准是“全面提高住宅建筑产品品质,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定,满足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注重系统性居住性能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成本适宜、有利市场推广;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提出了协调美观、生活便利、环境宜居、全龄友好、功能适用、健康舒适、安全耐久、灵活可变、绿色低碳、运维经济等10项具体指标。
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2024年可围绕“好房子”全面推进科研、设计、开发、建设各项工作,立标准——将行业标准内化为企业标准,树典型——将企业标准显性化为具体的人、项目、作品,亮品牌——依托具体的人、项目、作品对外输出企业标准,进而形成企业品牌,提升设计能力以满足市场新需求。
全国“好房子”大赛获奖成果名单
资料来源: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官网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提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2023年8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保障房的发展方向。要求部分城市,特别是个别已经出现供给过剩的区域,可充分利用依法收回的已批未建土地、司法处置的住房和土地等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避免闲置浪费。
目前大部分城市已按要求报送了2024年建设计划和建设项目,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将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建设地块,同时做好后续项目储备。其中上海、济南、青岛、福州、长沙等不少城市已经开工了一批项目。
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保障房一是作为民生领域的重要一环,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二是有投资有保障,《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指出城市人民政府作为地方责任主体,要把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并将相关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范围。
与此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央通过现有资金安排渠道适当给予补助;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2024年可围绕“保障房”的改扩建及周围配套设施建设(与保障性住房项目直接相关的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商业、养老、托幼、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策划业务思路。
2023年11月–12月保障房部分项目
数据来源: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023年4月,中央政治局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概念。“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是指平时用作旅游、康养等,重大公共事件突发时立即转换为隔离收治设施,能够有效推动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补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短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202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并指出统筹新建增量与盘活存量,积极盘活城市低效和闲置资源。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2年10月公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超大城市8个,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全国特大城市11个,分别为杭州、东莞、西安、郑州、南京、济南、合肥、沈阳、青岛、长沙、哈尔滨。
19个超大特大城市的“平急两用”设施建设,一是有望成为拉动房地产投资,乃至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的抓手;二是将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2024年“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成为业务亮点。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的勘察设计企业可抓住政策机遇,围绕“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研发设计产品,打造精品示范工程,未来以“平急两用”型设施为抓手扩大业务半径,突破周边市场。
2023年10月–12月“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部分项目
数据来源: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三大”工程是指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
在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2024年要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建设。随后,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为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2024年重点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实施好“三大工程”建设,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
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上文已详细阐述,这里仅介绍城中村改造。202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将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定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截止到2023年11月底,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2万个、882万户;加装电梯3.2万部,增设停车位74.8万个,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3万个。
对于大部分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城中村改造业务超出了以往的业务边界,项目相关干系人复杂,设计方案限制性条件多,耗时长,很多大型设计院往往不愿意承接城中村改造项目。但笔者仍建议勘察设计企业将“城中村改造”列入2024年工作重点。
一是政府本轮推进的城中村改造不同于2013年的棚改业务(主要依赖央行和国开行的棚改专项贷款),而是鼓励民间资金支持,这也就意味着融入更多的市场化运作和投资回报考虑,可以视为进入城市更新市场的“门票”。
二是本次《指导意见》强调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不仅局限于城市老旧住宅,还包括主设用地的住宅、工业厂房和商业配套,这为非建筑类的设计院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跨业突破、乃至推行全过程咨询业务提供了试验场景。
2023年10月–12月城中村部分项目
数据来源: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四好”建设是指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2023年9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住建部部长倪虹出席会议时指出,“我们要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会议再次强调了以“好房子”为基础,推动 “四好”建设。
建筑业20多年的高速发展,重建设、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城市经营、轻可持续发展,导致城市普遍存在住房质量问题多、居民投诉率高等问题;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不全、生活不便利;小区管理脏乱差;电梯房占比低和居家养老设施不足、不适应老龄化时代到来;职住不够平衡、通勤时间过长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社会的痛点都是企业的机会。2024年可围绕“四好”建设构建企业业务层次,城市规划业务可结合城市发展新模式更新规划理念;建筑设计业务可在传统住房开发模式上重构新的业务逻辑;市政、交通设计业务可切入小区、社区之间,以及小区、社区互联网络中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住建系统热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节选)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
城市体检是通过综合评价城市发展建设状况、有针对性制定对策措施,优化城市发展目标、补齐城市建设短板,解决“城市病”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023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了《关于开展城市体检试点工作的意见》,选取沈阳、南京、厦门、广州、成都等11个城市作为试点。同年12月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把城市体检作为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把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工作机制。
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可将嵌入城市体检体系、提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工作机制相匹配的产品体系纳入2024年工作重点。如:围绕生态宜居、城市特色、交通便捷、安全韧性等指标体系,发挥项目数据资源优势和规划、检测技术优势,发现城市建设和运用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
湖北省规划院:以城市体检工作为抓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千万工程”是总书记2003年在浙江工作时谋划部署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二十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和意义不断深化和升华,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千万工程”从浙江走向全国,已经从一项民生工程转化为推动中国乡村振兴的战略工程。
2023年6月,中央财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指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全国循序渐进建设和美乡村。
本次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工作重点之一为“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村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县、镇、村建设,以体检为基础,开展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持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
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2024年可关注乡村运营的市场逻辑和整治逻辑,结合自身资源、技术优势,围绕“规划–建设–运营-投资”的价值链,在补短板工程、美环境工程(如村容村貌提升、农田景观建设、乡村文旅养生建设等)、数字治理工程等不同领域占据生态位。
2023年12月和美乡村部分项目
数据来源: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要求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到2025年,多层级多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初步构建;到2035年,系统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建成。
2023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规范》(编号GB55035–2023),自2023年12月1日起实施。公告明确,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次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完善法规标准制度,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整体保护。
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2024年可围绕“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一是密切关注地方省、市新一轮保护规划编制报批和批复情况;二是吃透国家新标准、新要求,落实到设计理念、设计产品。三是补齐工程运营短板,以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村落修复项目为抓手,延展业务范围,为政府、投资方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之间平衡关系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2023年12月城乡历史文化保护部分项目
数据来源: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以“多规合一”为基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为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同年9月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根据改革要求,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印发实施后,省级及以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加速推进。2023年8月,《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我国首个国土空间规划获批省份。随后各省国土空间规划陆续获批,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复并挂网公示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共有17个。
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2024年一是积极申报城规资质。2023年6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压减资质等级,从甲乙丙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修订后的甲级资质标准与原规定基本一致,保持标准不降低;修订后的乙级资质标准要求低于原规定,保障中小企业进的来、能参与。二是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升级规划、勘测、设计业务产品。可预见未来传统规划业务会逐渐减少,将逐渐呈现出“空间规划+行业专项规划+新类型规划”。而其中针对某项新问题、新政策、新目标而衍生出的新类型规划,如面向解决旧城更新、园区升级、新区激活等伴随“存量时代”而出现的城市运营治理层面的咨询性、研究性、落地实施性项目有可能成为设计院拓展规划业务的突破口。
全国获批国土空间规划的省份(截至2023年12月31日)
数据来源:自然资源局官网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9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住房城乡建设部纪检监察组组长、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宋寒松主持召开建设标准“走出去”调研座谈会,听取建筑设计施工、建设科技等领域“走出去”企业、协会及相关纪检监察机构的意见建议,围绕推动中国建设标准“走出去”、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开展交流研讨。
会上,中国建筑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建筑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建设科技、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土木工程集团7家建筑企业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相关负责领导作了重点发言,交流中国建设标准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针对中国企业出海发展、海外投资遇到的中国建设标准“走不出去”而受制于人、话语权缺失等困难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此次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再次要求: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围绕建造好房子,发布住宅项目规范,从建筑层高、电梯、隔音、绿色、智能、无障碍等方面入手,提高住宅建设标准,结合“一带一路”国外工程项目需求,推动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
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卖标准,是实现能力级的跨越。2024年,具备产能输出能力且有输出诉求的企业,一是主持或参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标准建设,即为中国标准“走出去”贡献技术力量,又能抢占先机嵌入新标准体系;二是以带资、融资总承包项目为载体,以部分标准不够健全、有待健全的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区域,推动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三是尝试通过收购、并购、入股、控股等方式,加强和当地设计团队协作融合,提高中国标准在当地市场的可接受度和项目的落地实施性。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2024年设计企业工作重点,抓住10个“热词”】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7657.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