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研究认为,反问句或修辞性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即是“无疑而问”的假性问句。但从专家学者们对反问句的句法结构、语义特征、语用功能以及否定与疑问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来看,反问句不仅不能反映假性问句的本质属性,反倒是彻头彻尾的疑问句。
首先,从句法结构上来看,吕叔湘(1982)与邵敬敏(2013)等专家的观点是反问句没有特定的表达方式;虽然刘斐(2009)、刘松汉(1989)以及殷树林(2007)等认为反问句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但就反问句与疑问句在句法结构上并无异同这一点上则达成了共识。我们认为,既然反问句与疑问句在句法结构上完全相同,那么在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听话人往往会将反问句视为疑问句。例如:
(1)甲:不是告诉过你不能爬出窗外擦吗?
乙:a.好,知道了。
b.但不到外面怎么能擦干净呢?
(2)甲:难到你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去做吗?
乙:a.想不到。
b.难道你知道?
其次,在论证反问句的语义特征时,殷树林(2007)、刘钦荣(1995)、杨春秋(2014)、刘钦荣(2004)、李宇明(1990)、萧国政(1993)、焦艳(2009)、王笑湘(1985)以及张庆梅(2004)等认为,反问句必须包含反诘副词,最常见的反诘副词有“岂”“其”“宁”和“安”等。我们认为,仅仅通过寻找反诘副词的方式来确定反问句语义特征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对听话人来说,问句总是带有疑问语气的。例如:
(3)甲:为此而不择手段,岂不是“如猿捉影”么?
乙:我已被他逼得走投无路,不这么做怎么能行?
(4)甲:如果不能安抚百姓,体恤民生,天下岂不乱哉?
乙:管那么多闲事,你以为你是皇帝呀?
(5)甲:老于52岁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
乙:对孩子不严格能行吗?难道你不知道“棍棒之下出孝子”这个道理?
再者,在评价反问句的语用功能时,吕叔湘(1982)、郭继懋(1997)、胡德明(2008)、毛文星(2010)、冯赫(2010)以及齐沪扬(2010)等认为,反问句就是为了表示否定,其主要功能是质疑或反驳对方的观点或行为。我们认为,从具体的语言事实来看,只有疑问句才能承担“质疑”或“反驳”等以言行事任务。例如:
(6)经理:谁让你进来的?
员工:不是你让我进来的吗?没事谁会跑到你办公室里来?
(7)士兵:你怎么能这样抽打马呀?
将军:这是我的马,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关你什么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诸如“指责”“驳斥”以及“批评”等以言行事任务时,人们往往会选择陈述句或祈使句等直接言语行为,而不会使用问句等间接言语行为。比如,在痛骂一个卖国贼时,直接言语行为“你就是个汉奸、卖国贼”一定是最佳表达方式,因为疑问句“你是中国人吗”是无法承担此类以言行事任务的。
最后,在确认反问句中否定与疑问间的关系时,沈家煊(1999)的观点最为典型,即“疑问与否定是相通的”。我们认为,这一看法与客观语言事实并不相符。众所周知,疑问句属于语气范畴,而肯定与否定是不同的表达方式,肯定句(他是个好人)与否定句(他人不坏)则是相通的,因此,照此逻辑来推断的话,人类自然语言中就根本不存在疑问语气,因为疑问与肯定和否定都是相通的。这样的观点之所以盛行,乃是因为人们在研究反问句时将假性问句与疑问句混为一谈。真正的假性问句,诸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塘有万穴,塞其一,鱼何遽无由出”,以及“‘来’与‘现’一字之差,含义大相径庭,岂可混为一谈!”等,其疑问语气解读为否定在语义上勉强能行得通,但这样的解读并不真正适合所有的问句。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反问句的研究成果与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假性问句间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专家学者们在探究反问句之所以然的过程中相互内龁,得出的结论也常常龃龉,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在各种交际场合恰到好处地运用假性问句。本文写作的缘起就是力求揭开这一谜团,洞察假性问句的本质,从而确保今后对问句的研究能沿着更加科学、合理与高效的平坦大道前行。
相对于疑问句而言,假性问句的属性就是“无疑而问”,因此,要想看清假性问句的本质,就必须回答两个问题,即“为何问句没有疑问语气”以及“既然没有疑问语气,那么为何还要选择使用问句来完成以言行事的任务”。关于假性问句“无疑”的问题,我们认为,说话人通过选择一定的命题方式从而使问句不带疑问语气。要想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说话人必须确保使用问句的意图不是“提问”,因为陈述句、感叹句或是祈使句带上疑问语气后都可用于提问;另一方面,说话人选择使用问句的语境条件必须是:当且仅当问句的命题内容对交际双方来说为互明的(mutuallymanifest)知识信息时,假性问句才能成为恰当的命题方式。例如:
(1)因为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基本上相同,就狂叫“收起”共产主义,岂非荒谬绝伦之至?
(2)广东卖淫罪犯那么猖獗,为什么不严惩几个最恶劣的?老鸨,抓了几次不改,一律依法从重判处。
(3)怕字当头,不干工作,小病大养,无病呻吟,这样的领导干部,索性请他好好休息,不然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行?领导班子问题一定要抓紧解决,要找一些能够办事、敢于办事的同志来负责。
(4)最容易的工作是开大会,发个一般号召,敲锣打鼓,搞得热热闹闹,那个工作究竟见多少效?
(5)科研工作能不能搞起来,归根到底是领导班子问题,不把领导班子弄好,谁来执行政策?领导班子,特别要注意提拔有发展前途的人。对于那些一不懂行、二不热心、三有派性人,为什么还让他们留在领导班子里?科研人员中有水平有知识的为什么不可以当所长?现在的工作,主要是依靠四十多岁的人来搞。
以上五个例句都选自于讲话,问句的使用意图当然不是为了提问。在例(1)中,问句的命题内容“因为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基本上相同,就狂叫‘收起’共产主义,当然荒谬绝伦之至”对双方来说是共享信息,因此,假性问句“……,岂非荒谬绝伦之至?”才能成为恰当的表达方式。在例(2)中,问句的命题内容“广东卖淫罪犯那么猖獗,当然应该严惩几个最恶劣的。……”对双方来说是共享信息,因此,假性问句“广东卖淫罪犯那么猖獗,为什么不严惩几个最恶劣的?……”才能成为恰当的表达方式。在例(3)中,问句的命题内容“……,不然占着茅坑不拉屎当然不行……”对双方来说是共享信息,因此,假性问句“……,不然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行?……”才能成为恰当的表达方式。在例(4)中,问句的命题内容“……,那个工作当然不会见效”对双方来说是已知信息,因此,假性问句“……,那个工作究竟见多少效?”才能成为恰当的表达方式。在例(5)中,问句的命题内容“……,当然没有人来执行政策”对双方来说是共享信息,因此,假性问句“……,谁来执行政策?”才能成为恰当的表达方式。
既然陈述句、感叹句以及祈使句都不带疑问语气,那么说话人为何要选择假性问句这一命题方式呢?从信息主观性(subjectivity)与交互主观性(inter-subjectivity)的角度来看,陈述句、感叹句以及祈使句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而说话人使用问句不仅旨在获取信息,同时也能体现对听话人的尊重,因为听话人被视为信息的拥有者或知情者。因此,对于交际双方已知的知识信息经由假性问句包装后,其命题内容对听话人来说就会变得更具合理性与说服力。例如:
(6)投资不赚一点钱,那不可能,那谁愿意来?我们正在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状况,相信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7)美国目前有一股势力,继承“杜勒斯主义”,把台湾当作美国的“航空母舰”和势力范围。一旦通过和平共处办法解决了台湾问题,这个热点也就消失了,这些人不也就死心了吗?这对太平洋地区和全世界的和平稳定,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在例(6)中,与陈述句“......,当然没有人愿意来。……”相比,假性问句“……,那谁愿意来?……”则具有较强的交互主观性。在例(7)中,与陈述句“......,这些人也就死心了。……”相比,假性问句“……,这些人不也就死心了吗?……”则具有较强的交互主观性。
综上所述,假性问句的本质属性是否定问句(negative question),否定疑问词语(negative & interrogative expression)是其特有的命题方式。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使用否定问句不是为了传递新信息,而是使本来对交际双方来说就是已知的信息变得更加客观合理与不容反驳。
由第二节的论述可以看出,否定问句的运作机制也不同于疑问句。否定问句的运作机制是说话人首先要确认问句的命题内容对双方来说是共享信息,然后才能选择使用否定疑问词语来加以包装。否定问句看似与否定和疑问都发生关系,但实际上它既不表示否定,也不表示疑问,其功能只是使问句的命题内容变得更加显明。在交际过程中,当否定问句的命题内容为肯定断言时,说话人一般会选择“否定疑问词+否定词”或“否定疑问短语+肯定断言”这两种命题方式。例如:
(1)如果说帝亦有东帝西帝之分,他联的是东帝,我和他相反,联一批西帝,东向而击,又岂不革命矣哉?
(2)如果那样,新班子换上来,什么都不熟悉,不就会造成动乱吗?即使不造成动乱,也会造成混乱。
(3)科学不是划分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吗?生产部门也会有搞基础科学的,但要着重搞应用科学;科学院和大学可以多搞一些基础科学,但也要搞应用科学,特别是工科院校。
(4)有些企业和单位,群众自己选举出的干部,一些毛遂自荐、自告奋勇担任负责工作的干部,很快就作出了成绩,比单是从上面指定的干部合适得多。这样的事实,难道还不能使我们猛省吗?好的中青年干部到处都有。
(5)对于这些对主要负责同志的超越组织的批评,并没有引起我们的反对和制止,我们的嗅觉不敏锐,对于这些言论抵制不够。这难道与我们自己的思想情况和骄气一点关系都没有吗?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我以为我们是应该警惕的,应该引以为教训的。
在上述例句中,从例(1)到例(5)的命题方式分别是“又岂不……哉?”“不……吗?”“不是……吗?”“难道还不……吗?”以及“难道……一点……都没有吗?”在交际过程中,当否定问句的命题内容为否定断言时,说话人会选择用“否定疑问词来代替否定词”或“否定疑问短语+否定断言”这两种命题方式。例如:
(6)同志们,这个“嘱”不是普通的“嘱”,而是“至嘱”。“至嘱”者,非常之嘱也,岂容随随便便,置之不顾!
(7)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即以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之道,还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之身。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8)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9)世道变了,北京人的日子过得顺心顺气了。可又不能说人人顺心,个个顺气不是?
(10)瞧这妹妹!你难道不知道我坐不得车吗?
在上述例句中,从例(6)到例(10)的命题方式分别是“岂……”“岂……哉?”“哪……”“可又……不是?”以及“难道不……吗?”
从这些否定问句的命题方式可以看出,无论问句的命题内容是肯定断言还是否定断言,否定问句都必须包含否定疑问词或短语。
乍一看来,否定疑问词语既表疑问又表否定,因而常常误导人们得出“疑问与否定是相通的”这一悖论。从否定问句的运作机制不难看出,否定疑问词语既不表示疑问,也不表示否定,其用途只是对交际双方已知的知识信息进行重新包装,使之变得更加显明。否定问句的否定语义不是来自于否定疑问词语,而是本来就存在于双方互明的命题内容之中。例如:
(1)为什么不敢讲话?为什么不敢负责任?
(2)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搞封锁是害人又害己。
(3)写在纸上的话和事实岂不矛盾?
(4)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5)前几年,我们不是对那几个搞自由化并且触犯了刑律的人依法处理了吗?
从例(1)到例(5),问句的命题方式分别是“为什么不……”“怎么……”“岂不……”“岂……吗?”以及“不是……吗?”
4.1 否定疑问词(negative & interrogative words)
特指问句必须包含疑问词,但在否定问句中,这些疑问词都转变为否定疑问词。否定疑问词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否定副词,因为它们总是能与其它否定副词搭配使用。例如:
(6)计划搞得那样死,怎能不强迫命令呢?
(7)毛主席、党中央的命令、号召,谁不听啊!谁不是自觉地听啊!
(8)为什么非把文件传过来传过去,尽画圈,这不是官僚主义?
4.2 否定疑问词“岂”
副词“岂”只能附着于否定疑问结构,因为它缺少构成特指问句的必要资质,因而不能成为独立的疑问副词,故“岂”类问句不可能转化为特指问句。在“岂”类问句中,“岂”可以同“不”“非”“其”“唯”“独”以及“专”等副词连用,表明副词“岂”也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否定词。例如:
(9)父母儿女都不能跟一辈子,功名利禄又岂是万年不坏的根本?
(10)岂止我知道,在公园里遛鸟的老北京们都知道。
(11)抗日的财源十分困难,动员了民众,则财政也不成问题,岂有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而患财穷之理?
4.3 否定疑问短语(negative & interrogative phrases)
从否定问句的命题方式与命题内容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短语“不是……吗”是否定疑问短语。此类否定问句有两种结构形式,即“否定疑问短语+肯定断言”与“否定疑问短语+否定断言”。结构“否定疑问短语+肯定断言”所要明示的命题内容是“肯定断言”;结构“否定疑问短语+否定断言”所要明示的命题内容是“否定断言”。因此,否定疑问短语只能是否定问句的语用标记,因为它不会改变问句命题内容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例如:
(12)现在全国绝大部分农村面貌一新,农民心情相当舒畅。这不是我们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在发生作用吗?
(13)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吗?
(14)你说,这可不是叫人没法儿的事吗?
(15)人们不是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吗?
4.4 否定疑问句
既然陈述句、感叹句以及祈使句用于提问时都可转化为疑问句,那么否定问句也可转化为疑问句。由于“岂”类问句以及由“否定疑问短语”构成的问句不可能转化为特指问句,我们认为,当这两类问句被用来提问时,就转变为否定疑问句。在对反问句进行考查时,学者们对否定疑问句的存在视而不见,都将其纳入是非问句来加以研究。实际上,无论是从句法结构、语义特征,还是从问句的使用条件等方面来看,两者间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是非疑问句在句法结构上与一般陈述句相同,只是多了疑问语调,或兼用句末语气词“吗”“啊”等。是非疑问句是说话人预先有了某种判断,将之提出来征询听话人的意见,要求对方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例如:
(16)你参加过方言调查吗?
(17)你就是洪老师今年刚招的博士后啊?
否定疑问句是由“否定疑问短语或否定疑问词‘岂’+肯定或否定的断言”等两部分组成。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对某一信息的真伪比自己更有发言权,提问的意图是希望听话人能对这一信息给予确认或认可:
(18)地球不是圆的吗?
(19)浪费时间不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20)这岂能是编出来的?
5.1 “否定疑问短语+肯定或否定断言”的否定疑问句就相当于附加问句。例如:
(1)你不是说过,不让我动吗?(否定疑问短语“不是……吗”+否定断言“你说过不让我动”=You told me not to touch it,did you?)
(2)你下周不是要去广州开会吗?(否定疑问短语“不是……吗”+肯定断言“你下周要去广州开会”=You are going to attend a meeting in Guangzhou next week,aren’t you?)
(3)难道你没听说她被公司炒鱿鱼了?(否定疑问短语“难道你没听说”+肯定断言“她被公司炒鱿鱼了”=It is said that she has been laid off by the company,isn’t it?)
(4)你不觉得这里有点拥挤吗?(否定疑问短语“你不觉得……吗”+肯定断言“这里有点拥挤”=It is a little crowded here,isn’t it?)
(5)不过来同我杀一盘吗?(否定疑问短语“不……吗”+肯定断言“过来同我杀一盘”=Come and play chess with me,will you?)
从上述例句可以看出,在否定疑问句中,否定疑问短语只是说话人用来调控问句施事力度大小的工具。短语中的否定副词,如“不”以及“没”等,在语义上已经完全虚化,因为否定疑问短语不会对命题内容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产生任何影响。
在命题方式为“否定疑问短语+肯定或否定断言”的否定问句中,否定疑问短语既不表示疑问,也不表示否定,也没有给问句的命题内容增加任何新信息,因此,否定疑问短语的有无并不会改变问句命题内容的真值意义。从结构形式上来看,否定疑问短语的有无并不影响问句的完整性,因为它已不再承担组织话语信息与构筑话语结构的重任,只负责问句能在篇章中更好地发挥其语用连贯的功能。例如:
(6)俄国的十月革命与我们中国的革命,不就是这样成功的吗?
(7)不是说慎重初战、务求必胜吗?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现在需要回顾一下。
5.2 在“岂”类否定疑问句中,否定疑问词“岂”的性质同否定疑问短语完全一样,都是说话人用来调控问句施事力度的语用标记。否定疑问词“岂”虽然可以解读为否定词,但在语义上已经完全虚化,因为它不会对命题内容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产生任何影响。
在否定问句中,否定疑问词“岂”既不表示疑问,也不表示“反诘”或“反驳”。虽然“岂”含有否定语义,且缺少“岂”也会影响句子结构的完整性,但是问句中的“岂”只是改变了话语的命题方式,它没有给问句的命题内容增加任何新信息,当然也不会改变命题内容的真值意义。
5.3 否定问句中的否定疑问词既不表示疑问,也不表示否定,其功能只是使问句的命题内容变得更加显明。例如:
(8)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我们这么开明的政策?从资本主义历史看,从西方国家看,有哪一个国家这么做过?
(9)如果天天发愁,日子怎么过?
(10)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进一步说,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有谁改得了?
从上一节的讨论可以看出,否定疑问词语只是说话人用以明示命题内容的一种手段,否定疑问词语本身并不会改变命题内容肯定或否定的性质。若只从句法结构与语义特征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否定疑问词语的存在的确看似冗余。但人们在利用篇章进行交际时,正因为否定问句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所以说话人才会舍简求繁地借助这样的命题方式来完成交际任务。在语篇中,否定问句主要是发挥其篇章语用连贯的功能,否定疑问词语不仅能满足说话人明示命题内容的需求,而且能向听话人显明话语的“命题内容”与话语的“施事意图”之间存在最佳关联。既然问句的命题内容一般情况下都是交际双方共享的知识信息,那么,经由否定疑问构式包装后的命题内容显然具有较强的交互主观性。例如:
(1)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过去认为不能碰,不敢碰的人,不是统统被拿下?我们看到猛药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体会到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
在例(1)中,只有当问句的命题内容“……,过去认为不能碰,不敢碰的人,统统被拿下”对交际双方都显明时,否定问句“……,过去认为不能碰,不敢碰的人,不是统统被拿下?”才能成为恰当的命题方式。在篇章交际中,说话人使用否定疑问词语来安排命题内容显然不是为了对问句的命题内容进行否定或反诘,也不是为了凸显命题内容的主观性,而是使问句的命题内容更具合理性和说服力,以便能较好地完成篇章交际的总任务,即希望读者也能赞同“我们党有能力、有决心、有勇气打赢这场反腐败的硬仗”这一观点。
(2)【语境说明】看见隔壁邻居在大年三十都倒贴红“福”字,丈夫却别出心裁在自家的墙上倒贴了个红“钱”字。
丈夫:老婆,你看!咱家今年是不是要发大财?
妻子(怒吼):你个丧门星!你见过谁家过年倒贴“钱”?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现代汉语否定疑问词语的意义与功能】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8345.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