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
理解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相互理解才可以和谐相处。
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理解。
理解可以使朋友间的友谊更加牢固。
理解可以化解冲突和矛盾。
理解是胸怀博大的表现。
师生之间的理解是必要的。
只有沟通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
对于同一问题,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正确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学习知识。
从不理解到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名言
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别人的痛苦麻木不仁,这是人性的可悲的特色之一。 ——池田大作
理解别人,是求得和平的重要因素。——王尔德
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知人之明。——巴顿
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歌德
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伪装知道。——托尔斯泰
最卓越的东西也常是最难被理解的。——爱迪生
人与人之间,原存在许多隔膜与怀疑,惟有理解是化隔膜为知己、释怀疑为良友的桥梁。——赫尔利
典型论据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
——家长要用心倾听去理解孩子
深圳市一项对全市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高中学生平均每个月与父母聊天交谈沟通只有 6.4 次,小学生 11.8 次。处于激烈竞争的深圳人,亲子疏离现象严重。
深圳市民中这种亲子疏离现象严重的原因,并不是简单的一句“没时间”就能搪塞过去的。调查显示,虽然工作学习繁忙,但深圳人的闲暇时间还是充足的。深圳市成年人平均每日看电视时间为 2 小时 51 分。深圳市中小学生除了上学、睡眠等以外平均每天有 6 小时 20 分钟的课余时间,其中初中生有 6 小时 57 分钟,高中学生有 5 小时 12 分钟。这些闲暇时间里, 1 ~ 2 小时用于家庭作业,与父母相处时间只有 40 分钟。就在这珍贵的 40 分钟里,孩子们与父母一起做得最多的活动,还是看电视。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张博博士说:“父母是否称职,并不是在于能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而在于是否善于用心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的真实需要。目前,绝大多数家长不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因此,父母给予的,却是孩子不需要、不在乎的;孩子们关注的,父母却觉得无聊、幼稚。家长们只看重孩子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分数多少。”
卡耐基的童年
——父母的理解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卡耐基小时候是个非常淘气的坏男孩。
在他 9 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在卡耐基 14 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
继母对卡耐基的理解和支持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激发了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 28 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使他成为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郎平出任美国女排主教练
——要理解别人的选择
原中国女排主教练,与美国排协签署了为期 4 年的合同。郎平将作为美国女排的主教练,率队征战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以郎平的名气和能力,她给美国女排当掌门人,无疑会给这个世界第一体育大国的女排带来飞跃式的进步,对于中国女排在 2008 年奥运会上卫冕,肯定也会带来新的挑战。然而中国排球界的领导、中国女排的教练、媒体和公众都以非常平和的心态,理解和支持郎平的选择,祝愿她取得人生的更大成就。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强大了起来,大国的心态也逐渐在公众的行为中显露出来,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
在郎平准备执掌美国队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国内舆论的反应出奇的正面。人们评论说“你怎样选择国人都祝福”“中国人的骄傲”“依从自己的内心意愿去选择吧”。这样的大国心态,难道不比获得一两块赛事的金牌更能让国人兴奋和自豪吗?
看到郎平站在球网的另一侧时,心中也会有隐隐的不悦,但我们应该理解她的选择,也支持她的选择。不管郎平选择什么,她仍然代表中国女排,她将来的成功也是中国人的成功,她取得的荣誉也是中国人的荣誉。
钱三强的父亲
——理解就是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钱三强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的父亲钱玄同,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学家。钱玄同思想进步,很注意对儿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儿子树立远大志向。
钱三强要中学毕业了,将来向什么方向发展?钱玄同对儿子说:“你将来学什么,我不包办代替出主意,由你去选择,但是一个人应该有科学的头脑,对于一切事物,应当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研求其真相,判断其是非,然后确定改革的措施。”
钱三强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所长,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了自己的志愿——学工。当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父亲及时地鼓励他:“目标既然确定了,就应当用艰苦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是属牛的,克服困难应该也要有一股牛劲。”经过刻苦努力,钱三强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
不久,公费留学中有个研究镭学的名额。父亲鼓励他去应考,结果钱三强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钱三强最后带着杰出的成就学成归国,成为著名的原子能专家。他为祖国的原子能科学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管鲍之交
——理解需要宽容
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合伙做过生意,一起打过仗,后来在齐桓公手下当大官,他们俩之间有着真挚的友谊。他们年轻时曾经合伙做生意,盈利以后,管仲总是要分得多一些。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是财迷,而是知道管仲家比较穷。管仲曾为鲍叔牙出主意办事,结果办砸,但是鲍叔牙并不因此认为他没有本事,而是认为客观条件不利。他们又曾经一起参军打仗,进攻时管仲总是落在军队的最后;撤退时,他又跑在军队的最前面。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胆小,而觉得他因为有老母亲要奉养。管仲曾经几次为国君做事,又几次被国君赶走。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没有能力,而是觉得他没有遇到好时机。管仲曾为公子纠争当齐国国君出过力,对后来当了国君的公子小白有“一箭之仇”。管仲被“幽囚”而“受辱”,鲍叔牙不以他受过侮辱为耻,知道他“不羞小节”,只是耻于不能扬名天下。后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做齐国的相国,自己作管仲的下手。管仲深有感触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冼星海刻苦学习分母忧
——对母亲的理解成为奋斗的动力
冼星海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是靠他母亲当佣人抚养长大的。由于家境一直贫困不堪,母亲总是忧虑是否能把孩子培养成人。冼星海非常理解母亲的心情,决心做个有志气的人,以事业上的进取来抚慰母亲那忧郁的心。
他随母亲在新加坡度过了贫困的童年,回到广州上中学和大学,两次进艺术学校学习,但都中途辍学。 1930 年冼星海到法国巴黎勤工俭学。他在巴黎做过饭店的跑堂,当过佣人,做过理发店的帮工,干过种种被人视作下贱的“跑腿”工作,终于在 1934 年冬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随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学习作曲。在巴黎求学时,他干过各种杂活,经济拮据到受冻挨饿,晕倒街头,但他每次给母亲写信都说,等我学业成功了,一定要好好报答您,使母亲在精神上得到极大安慰。
冼星海学成回国后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开始谱写救亡歌曲,写了《热血》《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优秀的抗日歌曲。等到冼星海去了延安,在窑洞里谱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这些歌曲都经受了时间和群众的考验,成为我国音乐史上不朽的名作。冼星海在艺术上大放光彩,成为一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
虚构的事实
——理解可以让你感觉到人间的温暖
美国著名记者威廉·比尔, 10 岁时就成了孤儿。有一天,靠卖报为生的比尔在纽约某电车站卖报,一个胖男人在电车的踏板上拿走了两份报纸还戏弄比尔,比尔从电车踏板上摔到地上,那胖男人却哈哈大笑随车而去。
这时一辆马车停在比尔身边,一位眼里噙满泪花的小姐冲着远去的电车骂道:“这灭绝人性的东西,宰了他!”她俯下身子,对比尔说:“孩子,我全看见了,你在这等我,我一会就回来。” 10 分钟后,小姐坐着马车回来了,她一边让马车夫描述如何追上电车,如何左右开弓教训那个胖男人,一边将一个硬币塞到比尔手里,说这是追回来的报钱。比尔认出,这小姐就是当时的电影明星梅欧文小姐。梅欧文真诚地对比尔说:“孩子,你不要碰到这种坏人就把人都看坏,世上坏人是不少,但大多数是好人——像你,像我,我们都是好人,对不对 ? ”
许多年之后,比尔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梅欧文小姐是不可能追上电车的,但她的话,车夫的虚构是安慰弱小心灵的良药。“靠这些,我才没有沉沦,才没有一味将世界连同自己恨死。”
比邻长眠的音乐家
——有共同的理想和爱好就能够互相理解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乐风和个人气质,有很多地方与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相似,素有“小贝多芬”之称。贝多芬成名早,名气很大,舒伯特一生坎坷,连糊口的职业都找不到。两人的社会地位如此悬殊,所以同在维也纳,却一直没有能够见面。由于对贝多芬仰慕已久,舒伯特终于挟了自己的一册作品去拜访贝多芬。不巧得很,贝多芬正好外出了,舒伯特只好留下自己的作品,怅然而归。
贝多芬这次离家外出不小心染病了,回家后一直卧床不起,一天,病势稍减,友人顺手拿起桌上的一册乐谱让他消遣。贝多芬略一翻阅,就惊呼:“这里有神圣的闪光!是谁作的?”友人告诉他这是舒伯特的作品。后来,贝多芬对舒伯特的极高评价被转达给舒伯特本人,舒伯特立即奔到贝多芬的床前,两位音乐伟人终于见面了。贝多芬深情地拉着舒伯特的手喊道:“我的灵魂是属于你的!”不久,贝多芬就逝世了。舒伯特悲痛欲绝,亲举火炬为知音送葬。第二年,舒伯特也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向自己的亲友提出了最后一个愿望:“请把我葬在贝多芬的旁边!”在维灵公墓中的墓地里,两位伟大的音乐家结伴长眠。
达尔文的想像力
——理解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很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了一块怪异的石头,就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继续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类的看法。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孩子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孩子在说谎,而是在想像。
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的硬币。”姐姐拿过去一看,发现这是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他,让他改掉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像力真伟大。”对于孩子父亲的怂恿行为,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势必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会变成一个满口假话的人。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达尔文。
王野罢官母喜
——理解体现贤德
南宋两江转运判官王野受到别人诽谤诬陷,被罢了官。回到家中,因为自己的母亲年纪大了,怕她难过,就假称自己要调到别处去做官了——想以此来让母亲高兴高兴。母亲说:“你罢官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当初你的父亲就是因为敢于直言进谏,触犯了当权者,被贬谪流放。现在你又是这样,我正为你能继承父风而高兴,还有什么忧愁?”王野非常感谢母亲能够理解自己。
朱德为母亲分忧
——要从小就理解和分担父母的艰辛
朱德从小就非常理解自己的母亲,经常主动为母亲分忧。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每天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先把饭煮好,再下田劳动。在家还要养猪、养蚕、纺棉花,甚至做挑水挑粪的重力气活。朱德看母亲整日忙碌,从四五岁起就在母亲旁边帮忙,到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能背,还能种田了。每天放学以后,看到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他就悄悄地把书一放,挑水或者放牛去了。到了农忙的时候,他就整日在田里跟着母亲劳动。
他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挑满两桶水,是很累的。但是,朱德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总是尽力去帮忙。一个秋天的晚上,母亲做完了全家人的饭,收拾完厨房,又忙着风谷子,等到忙完已经是深夜了,看看,水缸也空了,打算第二天一早去挑水。第二天一早,母亲发现水缸是满满的,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后来母亲终于发现是朱德趁天不亮去挑的。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要挑满一缸水,多不容易啊。
高校贫困生勤工俭学
——理解才是真正的帮助
高校的贫困生们为了生存和学业,他们依靠汗水和智慧在解困之路上艰难地奋斗着。而学校和社会也纷纷出台各种助学措施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国家也出台了有关解困助学的优惠政策。
节假日是家境富裕的大学生们休闲的好时机,贫困生们却把假期看成打工赚钱的好机会。作为学校,不应只为大学生提供简单体力劳动性质的工作,应注重锻炼贫困生的创造、工作和组织能力。
多年来,社会的捐助一直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方面占很大比重。但是与“爱心助学”相反的是个别企业的道德问题。他们将勤工助学的孩子作为廉价劳动力,骗取利益。
各高校对贫困生的帮助大多是物质和资金上的,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却很少关心。一些贫困生向记者坦言,他们需要资助,更需要理解。
贫困生们坦言:很多人认为帮助贫困生只需要政策倾斜、物质资助就够了,其实我们更需要关心和理解。也许在经济上我们暂时不平等,但是在能力和精神上我们是一样的。
贫困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为社会服务的前提,在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社会更应该多给予他们一些精神上的理解和关心。
哲理材料
一尊雕像
一次,一个人在他的地里挖出了一个绝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于是他拿着它到一位喜欢各种艺术珍品的收藏家那里出售。收藏家用高价买下了这尊雕像,然后他们就分手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边走边想,自言自语地说:“这笔钱能使生活过得更加幸福!石雕是死的,埋藏在地下一段时间,怎么会有人出这么多钱买它?”
而收藏家却在欣赏它的雕像。他思索着,也自言自语地说:“这雕像刻得栩栩如生!多么伟大的杰作——而它刚从千年酣睡中苏醒!为何竟有人不珍惜这伟大的艺术作品,而去追求那无生命又无诗意的金钱呢?”
对于金钱和伟大的艺术作品,两个处境不同的人,他们的理解各不相同。农民为了生活而辛勤劳作时挖到的雕像,对于他来说,这不过是石头雕的人,没有什么用处,而钱却是生活必需,当然是钱更重要;而衣食无忧的收藏家,已经不必再为生活奔波,金钱成为次要的东西,当然这个千年的雕像就是绝美的艺术品了。
小狗也需要理解
一个小男孩出现在宠物店的门口,“小狗卖多少钱?”他问道。“ 30 到 50 美元不等。”小男孩掏出一把零钞,“我有 2.37 美元,请允许我看看它们,好吗?”店主笑了笑,一声口哨招来了 5 只毛茸茸的小狗,其中有一只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小男孩觉得有点奇怪,便问店主:“那只小狗怎么了?”店主解释说:“那只小狗没有臀骨臼,所以它只能一拐一拐地走路。”
男孩表示要买,店主说:“你不用花钱,如果你真的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
小男孩非常气愤,他瞪着店主的眼睛,“我不需要你把它送给我,那只狗和其他的狗价值应该是一样的,我会付你全价。我现在就要付 2.37 美元,以后每月付 50 美分,直到付完为止。”小男孩弯下腰,卷起裤脚,露出他一只严重畸形的腿。他的左腿是跛的,靠一个大大的金属支架撑着,他看着店主轻声地说:“嗯,我自己也跑不好,那只小狗需要有一个能理解它的人。”
任何有缺陷的人或者事物都应该值得尊重。他们所需要的并不一定是同情和怜悯,而是大家把他们视为正常人的尊重和平等。
囫囵吞枣
有一个人听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但容易伤脾,吃枣能够补脾,但枣核却损害牙齿,想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人兴高采烈地对人说:“我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既能补脾又不会损害牙齿。”
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教我们学习知识要学会理解,不可以不经过消化。现在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你做什么,你都不可避免地会直接参与竞争,无论你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竞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力。实力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上的。精神上的东西很大一部分来自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智慧来源于你所学知识的结晶。结晶就是精华,他是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可是,这种精华从何而来,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思考,思考在于对所学的质疑和再接受的过程。质疑来自于对所学的知识的深刻理解,而这种深刻理解是不可能从对所学对象的一知半解中来的,而这种一知半解的结果,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你在学习时候的囫囵吞枣。
卜妻为裤
卜子让妻子给自己做一条新裤子。他的妻子问:“要做什么样子的?”卜子回答:“和旧的那条一样的。”他的妻子做好以后,拿过来给卜子看,卜子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原来卜子的妻子并没有理解卜子的意思,以致在新裤子的一边也挖了一个窟窿,打上了补丁。
卜子的妻子是个怎样的人?她只片面地理解了丈夫说的新旧裤子要一样的要求,将新裤子也挖窟窿打补丁变成了旧裤子,这还能叫新裤子吗?
所以说,做什么事情都是要正确理解那些要求,不要单从表面理解,而不去探究其中的真正含义。只有正确地理解了别人的话,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才不会因为理解方面的偏差做出不合要求的事情。
阳春白雪
战国的时候,一次楚王问宋玉:“你的行为是否有失检点,为什么大家都不满意你?”宋玉说:“的确有很多人对我表示不满,不过,请容我解释。都城里有一个人,很会唱歌,当他唱楚国民歌《下里》《巴人》的时候,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稍微深一点的《阳阿》的时候,跟着他唱的不过几百人;当他唱到高雅的《阳春》《白雪》时,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人,尤其是他唱到那变化奇妙的地方,跟他唱的就只有几个人了。可见,曲调越高雅,能应和的人也就越少。这也正是臣不为很多人满意的原因。”
所谓曲高和寡,如果是太高深或者太高雅的东西,能够欣赏和理解的人很少,所以像那些不够通俗的文学作品或者艺术作品,都不能变为流行的东西。一个人,如果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比其他人更要高的高度,就很难找到知音,成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例子。社会需要沟通和交流,不要太过于脱离集体。
老头子总是不会错
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惟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子牵着马去赶集了, 他先与人换得一条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头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 又由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烂苹果。在每一次交换中, 他倒真还是想给老伴一个惊喜。当他扛着大袋子来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场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得哈哈大笑, 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如果他回家竟未受老伴任何责罚,金币就算输给他了,三人于是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又是给他拧毛巾擦脸又是端水解渴,听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他毫不隐瞒,全过程一一道来。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她竟十分激动地予以肯定:“哦,我们有牛奶了”,“羊奶也同样好喝”,“哦,鹅毛多漂亮!”“哦,我们有鸡蛋吃了!”诸如此类。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吃到苹果馅饼了!”不由搂起老头子,深情地吻他的额头……其结果不用说,英国人就此输掉了一百多磅金币。
宽容是爱的精髓,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理解对方。
创新论证
得不到理解也没有关系
当初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时候,出过几次事故之后,弟死父残,助手也离开了他,没有人愿意把厂房租给他用,别人都不理解他,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样危险的事情。可是他没有放弃,只是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要发明出安全性的炸药。再经历若干次的失败,后来他终于成功了,还为后人留下了诺贝尔奖学金。
有很多成功的人物,在最开始的许多做法都是不为人所理解的,连林肯这么谦逊的人,也有固执己见不听取其他议员意见的时候,不过事后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
理解是相互的,我们在理解别人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得到别人的理解。比如说做一个题,老师给了一个常规解题的思路,大家都按照那个思路很顺利地做出来了,可是你发现其实有更简单而有效的解题方法,只是寻找思路的过程会困难许多,甚至中途会出现失败的情况,同学们不理解你,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老师也有可能会觉得你是多此一举,但是如果你认为是正确的,而且最后也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没有人理解也是可以坚持做下去。
坚持自己的正确的决定,即使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没有关系。
关于理解危机的反思
有这么一个事实,无论你的用心怎样善良,你的感情怎样纯真,你的牺牲是多么巨大,你的痛苦是多么的深,你想把整个身心乃至生命奉献给社会、他人,也难免被社会和他人误解。尽管我们不怕被人误解,但是,被自己所钟爱的社会和人误解,毕竟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情。
人人都渴望理解,人人都呼唤理解,理解之泉为什么就挖掘不出来呢?
从历史看,我们这个民族一向推崇“自扫门前雪”、“好自为之”一类的处世哲学,感觉缺乏、缺少热情、情感麻木,对一切都冷若冰霜,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而“十年浩劫”,又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说话办事都处处防着他人,以免予人口实,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尊重和信任,谈何理解?
从社会心理方面分析,人们总是免不了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评价别人,但人们对社会、对生活、对事业的看法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每个人都只能按照他所认识的、理解的方式去对待人生。如果推己及彼,就不能不是猜测和误解。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为人处世-理解】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9572.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