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心理学告诉你想要改变真的有那么难吗?
2024-11-25 18:29  浏览:85
你是否听过或是说过这样的话:“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为什么每次都这样?”
又或者你有这样的感慨:“我也知道晚睡不好,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想早点睡,可到了晚上时,就是舍不得睡?”
或者是:“我真的很想要瘦身,可我就是坚持不下去,该怎么办啊?”
想要改变真的有那么难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来看一下我们大脑的结构:

根据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我们的大脑分为三个层次:

心理学告诉你想要改变真的有那么难吗?

一、爬行脑、边缘系统与新皮层

如果把人类的大脑比做一家公司的话,那么,“爬行脑”就是最早出来创业的元老了,当我们的祖先还在海洋里面的时候它就存在了。它主要负责一个人最基本的本能和欲望(如,吃饭、睡觉、性等),它呆板、冲动、缺乏远见并渴望立刻得到满足。你可能会觉得它既原始又粗暴,但因为它出来“创业”最早,所以它是“老板”,掌管着一个人大部分的决策。!

“创业”到了一定的阶段,就需要找一个帮手了。所以,人类慢慢进化出了我们的“边缘系统”。它控制着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和长期记忆,它决定了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它是情绪化的,用来规避风险。它就像是“老板娘”!

而新皮层是最后才进化出来的,它就像是一家公司请的“职业经理人”,它负责控制思维、语言、想像力等所有“高级”的功能。

根据进化的顺序,先是由“老板”出来创业,然后找到了“老板娘”,最后才请了“职业经理人”。但在决策的权力方面,顺序是刚好相反的。

知道了大脑的这三个层次,我们就可以了解,为什么每次想要改变都没有成功了,那是因为虽然“职业经理人”懂的东西最多,但是它决策的权力是最小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有所改变的话,那就需要征得“老板娘”,特别是“老板”的同意。这里分享一些让“老板”、“老板娘”同意“职业经理人”建议的方法:

1. 创造适宜的环境

一个人的行为除了受到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影响之外,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我在广州的时候,我像是一个上紧发条,拼命工作的“工作狂”。而当我回到老家时,我就过上了像“猪”一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你懂的!)。

在广州时是想停停不下来,而在老家时是想动动不了。这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在90年代的米国,纽约市为了降低犯罪率,市长曾下令大力清除各种地铁、街头涂鸦,让人感觉“这个城市很规范”,从而有效降低了城市的犯罪率。

前几天看到新闻里说,在北京的某个姓尹的歌手(“妹妹你坐船头”那位),因为吸毒第二次被抓进去了。从戒毒所出来后,为何他会再次吸毒?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所处的环境没有改变。

这些例子都说明环境对一个人行为改变的重要性!

在微信里有一个朋友的签名是这样的:“如果不改变你所看的书,和你所交往的人,五年后你还是和现在一样。”我觉得这句话挺有道理的。改变所看的书和所交往的人,其实就是在改变我们内在和外在的环境。

所以,如果你想在某方面有所改变,那就为改变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吧!

2. 降低改变的门槛

我们的“老板”它是懒惰的,害怕困难的,所以,一下子如果改变的幅度太大,难度太大,那它就不干了。那“职业经理人”可以采取的策略就是“降低改变的门槛”。

例如,你原来每天都晚上一点多睡觉,现在想要在晚上十一点前睡觉,这个改变幅度太大,不太现实。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比平时提早15分钟睡觉。等到习惯了以后,再提前15分钟。慢慢地,就会越来越早睡了,而这个晚睡的习惯就改掉了。

3. 短期激励

在微信上,经常看到好友把头像换成身体超好的美女或帅哥做头像。不用问也知道ta为什么这么做,ta在实行健身计划呗!那成功的人多吗?呵呵,承认吧,成功的人不多。

为何?因为拥有一个倒三角或是前凸后翘的完美身材,那是比较长期的目标,至少也得一年吧!而我们的“老板”它是比较短视的,比较实际的。坚持了两三个月,如果没有什么效果的话,它就坚持不下去了。

所以,除了要有远期的激励(拥有完美身材),短期的激励要更重要。

设想一下:假设你是单身男青年,有两种激励,一种是“为了梦想而早起”,另外一种是“有个身材超棒的美女约你早上7点一起跑步”,哪一个更你激励你早起呢?

4. 改变驱动力

有一个女孩子,经常受到情绪困扰,经常对别人生气、发脾气,她问我该怎么办?我建议她可以去上一些情绪疗愈类的工作坊,或者找一个教练支持她改变。她听完后,并没有把这个建议当一回事。

过了一年多以后,我发现她非常精进地在改变自己,上很多的工作坊,看很多的书。为何她会有如此大的改变?原来,她快当妈妈了。

她原来改变的动力是:“我要做一个温和有教养的人”,这个动力只是为了自己,所以,当她要为此付出一个相对比较大代价时,她就没动力了。

而当她怀孕了以后,她的情绪问题就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了,更是关系到她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驱动力的改变造成了她前后行为的改变。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只老鼠面前放了一块奶酪,但是中间有一个电网隔着。当老鼠要过去吃奶酪时,它就会遭到电击。经过电击后,老鼠就不再尝试了。

而第二次的实验在老鼠面前放着的就不是一块奶酪了,而是它的幼仔,中间依然隔着一个电网。这次老鼠虽然还是会遭受到同样的电击,但老鼠还是克服了电击的疼痛,穿越了那个电网。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的话,那就挖掘一下内在那个更强的驱动力吧!

5. 改变对身份的认知

当一个人认同了某个身份时,他就会呈现出与此身份相对应的行为。

斯坦福大学的前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他在1971年的时候做了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实验还被拍成了电影叫《死亡实验》)。

实验由12个人扮演狱警,另外12个人扮演囚犯,他们都是身心健康,没有入狱前科的学生。而这12名扮演狱警的学生,在那样的环境下,当他们认同了狱警的身份后,就会呈现出极端的暴力行为。

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和身份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

例如,有个著名的自媒体人自称“罗胖”,我想,当他有了这样的身份认同时,他想要瘦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了。

又如上一条提到的例子,当那个女孩子的身份认知是:“我是一个女孩子”与“我是一位妈妈”时,她的行为就完全不一样。

所以,当你想要某种改变,就先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身份吧!

最后,总结一下让“老板”同意“职业经理人”建议的五个方法:

1)创造适宜的环境;

2)降低改变的门槛;

3)短期激励

4)改变驱动力

5)改变对身份的认知

(转载自壹心理    文:林宗凯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心理学告诉你想要改变真的有那么难吗?】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9659.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