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像了解你的朋友一样了解你的来访和自己
2024-11-27 23:17  浏览:88

“在根本上,心理动力学治疗是关于新成长和发展的。只有知道来访者发展停滞或者发生偏离的过程及原因,我们才能与他们合作,以新的方式看待他们自己、他人,并适应他们的世界。”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像了解你的朋友一样了解你的来访和自己

这本书出版于2015年,本书的作者Deborah L. Cabaniss,时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学院精神病学临床教授,表过大量有关精神分析和精神病学教学的文章,曾获得一系列杰出教学奖,包括由美国精神分析学会授予的“艾迪斯·萨博森奖”。她与还与人合著有经典的心理动力学教材《心理动力学疗法》(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A Clinical Manual)。

在这本书以描述、回顾、联系三大部分对心理动力学的个案概念化过程进行了解释,让我初步的对何为“个案概念化”、“个案概念化的作用”、“如何进行个案概念化”等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为后期咨询过程中系统的对来访进行心理动力学的个案概念化打下了基础。

这本书虽然涉及一些心理动力学的专业术语,但总体上语言还是十分通俗易懂的,并且配上了十分丰富的案例帮助读者理解。但它也不只是单纯的给你讲故事或教授十分具体的技术和方法,而是给你一种思路,建立对个案概念化深层次的理解,让你最终能够将“个案概念化”内化为一种思维方式。所以这本书无论是对于我这个“动力学新手”或者是“资深咨询师”,对于想学习个案概念化的咨询师,或只是想进行自我探索的个人都是十分合适的读物。

1、 “全面扫描”

个案概念化在书中的定义为:“一种帮助我们了解来访者思考、感受和行事方式的解释或者假设。”以能够解释B女士为什么成绩优秀却总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平平、而C先生为什么总是难以维持长期的亲密关系。通过个案概念化我们可能发现小B对自己能力的低评价可能源于她从小寄养于儿童中心,从未有人赞扬过她的才能;而小C的问题则在于他内化了童年时与母亲的关系模式,进而对所有的女性都缺乏信任。

在我看来,个案概念化相当于对一个人的内心和过往进行一个“CT扫描”,通过扫描的结果来建立起对个体全面、多维度的理解,以更好的解决问题,帮助来访成长。

当然,这只是可能的解释之一。心理动力学的个案概念化并不少给出一种确定的解释,而是提供一种假设,并且这种假设是随着咨询的深入也是在不断动态调整的。

也许一个人的问题和TA的早期创伤经历相关,也有可能与生理性的遗传因素相连。而个案概念化要做的就是从生理到心理、从自我到关系、从家庭到社会等各个方面去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然后根据这多重的变量选择一个组织思路来串联起这些变量与当前问题的成因,指导治疗的进行。

2、 “聚焦核心”

当我们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写下对来访的心理动力学个案假设后,并不代表一切就“万事大吉”了,反而治疗才刚刚开始。

前面提到要选择一个组织思路来指导治疗,即将来访者的问题和模式与他们独特的成长经历联系起来。聚集于核心问题来选择一种治疗的组织思路。比如如果要将问题与早期创伤联系起来,我们就需要帮助来访者了解他们的创伤经历,并且让这些受伤的成长经历得到修复。如果我们将问题与无意识冲突和防御联系起来,就需要帮助来访者形成更加灵活的应对方式。如果我们要将问题和他人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就需要帮助来访者形成新的关系模式。

就像我访谈过的一位来访,她十分害怕独处,做任何活动包括吃饭、睡觉等都需要有人陪伴身边。如果从创伤视角看,这可能源于童年时期母亲经常性把她一个人关在家中;若从关系模式上看,她可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内化了与母亲的关系模板,认为大家有机会都会随时“弃她而去”的,所以她需要时时刻刻抓住对方,甚至以低血压晕倒的方式强制对方留下来照顾自己。这也可能是一种无意识冲突和防御,一方面她渴望能做到社会要求中说的成熟和独立,一方面却又还想继续做一个被人照顾的孩子,所以只好用这种躯体化的方式达成冲突的妥协。

三、“小心求证”

但我有时候也在思考,一直以来我接受的训练和学习,都在强调弄清来访者问题成因的重要性,例如要在咨询前,去评估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有没有器质性因素、遗传的因素、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等等。我觉得这种评估有其必要,但有时候也会造成另一个问题,即给来访者贴上了病理化的标签。而这样语言的使用(如精神分析将来访者称为“病人”)有时候会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就像有调查研究表示,许多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其实是受社会文化和心理治疗影响的产物,因为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无意识的鼓励了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强化了患者的分离性表现(例如问这样的问题:“你还有没有另一个问题我没有和他说过”)

心理概念化中对问题的“预设”。使得人们固着在了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系统中,其中所有语言、意义和过程都是单一的——只与问题有关。

而为了避免这一单一取向的弊端,在我看来,进行个案概念化时咨询师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治疗师应该带着一种“无知”的态度,尽可能走近来访者的世界,并将来访者视为能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让来访者能够讲述自己的故事,并通过关注来访者的故事,通过治疗师-来访者的对话将逐渐发展为一个聚焦新意义的对话,为来访者找到新的叙述,而非自己单方面的解释,甚至为了要验证自己的个案概念化“假设”而乱下诊断。

四、“用心诠释”

所以进行个案概念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描述来访者的基本问题和模式,包括来访者的自我功能、人际关系、适应情况、认知模式、工作和娱乐情况;第二,回顾来访者的成长经历:从出生前的胎儿期发育开始,持续到儿童晚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直到当前,考虑遗传与环境的方方面面,简而言之,去获取一切能够获取到的重要信息;最后,小心谨慎地建立起问题与成长经历直接的联系,形成发展性叙事,进而形成来访者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发展出现在模式的假设,再根据相应的组织思路指导治疗,帮助来访对自己的生活建立起新的视角,形成内外部统一的生命叙事。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像了解你的朋友一样了解你的来访和自己】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9894.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