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千万别惹文化人,骂人都不带脏字儿的
新闻中心
千万别惹文化人,骂人都不带脏字儿的
发布时间:2024-11-14        浏览次数:16        返回列表

千万别惹文化人,骂人都不带脏字儿的

千万别惹文化人,骂人都不带脏字儿的

满嘴跑生殖器的,那是匹夫之骂,泼妇之骂。骂得慷慨激昂骂得义正言辞,那是名士之骂。

上来就祖宗十八代的,那是无聊之骂无理之骂,人家祖宗又没惹你,你何苦的扩大打击范围?有种骂针砭时弊,引经据典,自然让人无地自容。

有种骂强词夺理脸红脖粗,恨不得让对方噤若寒蝉。有种骂温文尔雅,你来我往,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心底却暗藏杀机。

《三国演义》里,诸葛老二计谋无双,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水淹七军,以至后来造出木牛流马,不能不说诸葛用兵如神。

这还不算,三国里还记载了诸葛亮两次骂人。俺想,这诸葛亮果真厉害,不但脑袋瓜子好使,嘴皮子也挺利索。名人嘛,一旦成了名,啥玩意儿都能成流传千古,连骂人也被人传颂。

诸葛亮两次骂人,一次是火烧赤壁前的“舌战群儒”。另一次是攻打曹魏时候的“骂死王朗”

前面说了,骂人就是骂人,不管你是庸俗或是高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别人整服了,不让别人得瑟。火烧赤壁前,诸葛亮到江东孙权哪儿的目的就是要挑唆东吴跟曹操开战,东吴和曹操打起来,刘备才有可能顺水摸鱼。如果东吴投降了曹操,那么刘备和诸葛亮还得继续逃亡。

东吴的武将主战,文官主降。要想让孙权下决心和曹操开战,必须得把这帮文官整老实了,要不然这帮文官天天跟着孙权,成天的吹耳边风,即使孙权同意开战,说不定哪天会改主意。

为了让孙权痛下决心,诸葛亮必须跟东吴的谋士们来一场对骂,文雅一点儿说那叫“舌战群儒”。

江东第一谋士张昭,人家可不是浪得虚名。孙策临死的时候,说给孙权两句话:外事不足问周瑜。内事不足问张昭。有此可见张昭在东吴的地位有多高,他领着那些主降派的谋士跟诸葛亮舌战,你还别说,真给诸葛亮面子。要换我是张昭,诸葛亮算哪根葱?一边呆着去,东吴内政轮得到你诸葛老二指手画脚?

其实,舌战群儒注定张昭要失败,因为他把对手看得太重了,其实完全没有哪个必要,你不搭理他,诸葛再本事能在孙权跟前翻起多大浪头?一场舌战群儒下来,让所有东吴的人都知道了诸葛老二的本事,东吴的谋士惨败在诸葛嘴下,你说孙权能不高看诸葛亮?

这张昭,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打嘴仗输了也怨不得别人。下面咱就回忆一下他们打嘴仗的精彩片段。

第一回合张昭出场,这老哥真能得瑟,你让别人先出场就不行?摸摸行情再说,真要是整不过诸葛亮你就暂停会议,这样也不至于全军覆没,至少保留了自己的面子,保留了在孙权面前的话语权。看张昭的行为,咱只能说,这是文化人的本性,文化人好激动,文化人好面子,文化人很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本事。真是悲哀。

张昭出场,一开始就出言挑衅,他说:俺是江东微末之士,也就是文坛小混混儿,俺听说诸葛先生您高卧隆中,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可有这事儿?

诸葛亮说:有,有这事儿,这是我的小小一比。历史上没有比他俩再能耐的人了,要是有,我就不拿他俩比了。

张昭这第一个提问只是试探性的一问,管仲乐毅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纵横家。要换一般人回答,准是说:不敢当或者是那里那里,那是他们瞎说的。可诸葛老二没有客套,照单全收,还说:那只是小可之比。

看诸葛亮如此狂傲,正中张昭下怀。要想把人摔死,你必须先把人举起来,然后用力摔下去。张昭没想到诸葛亮自己顺着杆儿往上爬,真给自己省了不少力气。张昭心想:诸葛亮这小子到底是年轻,一下子就进套了中计了,接着老张提出第二问:听说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先生,到处跟别人说如鱼得水,而且要夺取荆襄九郡八十一州郡,可现在曹操把荆州得去了,不知道你有啥想法?

姜还是老的辣,张昭的潜台词是:你不是牛逼吗?一出来就想拿下荆州地盘儿,现在荆州曹操占了,你还得瑟啥?

诸葛亮沉着应战,继续装:我取荆州,易如反掌。可我们家老大刘备面慈心软,不忍夺同宗产业。这才让刘琮听信谗言,投降了曹操。我们驻兵江夏,那是另有图谋,不是你们这帮目光短浅的人能知道的。这关乎军事机密,恕我无可奉告。

两问两答,张昭暗自得意,既然你已经承认曾经自比过管乐二人,那我就将管乐二人的在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绩和你目前的狼狈状况作一番比较,我看你接下来怎么答复,看你不出洋相才怪呢。

接着张昭提出第三问:就像你说的,那你的言行也太不靠谱儿了?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给桓公当丞相,称霸诸侯,一国天下;乐毅扶持弱小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座城:这俩人儿,那是济世之才。先生在草庐之中,笑傲风月,抱膝危坐。现在既然给刘备当参谋,应当为百姓除害,剿灭乱贼。但刘备没得先生之前,还能纵横寰宇,割据城池。如今得了先生,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为啥刘备得了先生之后,反不如当初呢?管仲乐毅,难道是这样的?不好意思,俺有啥说啥,请您别见怪。

张昭确实有两下子,言辞尖刻,观点如此咄咄逼人,羞辱和人身攻击并用,如疾风骤雨一般扑向诸葛老二。

诸葛亮当然不能示弱,开口答道:鹏飞万里,他的志向岂能是一群鸟儿能知道的?新野偏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不多,老大刘备只不过暂借容身,只是过渡一下。我用几千兵丁,在城墙不坚固。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还能火烧博望坡,白河用水,让夏侯敦,曹仁心惊胆裂。依我看,管仲乐毅用兵也就这两下子。至于刘琮降操,我家老大刘备确实不知道,又不忍乘乱夺同宗基业,这是大仁大义。况且胜负乃其常事。以前高祖刘邦数败于项羽,但垓下一战成功,你能说这不是韩信的功劳吗?国家大计,社稷安危,不能用小小的胜败论长短的。你们这些人,徒有虚名,坐在家里说长道短,没人比得上。真要是事到临头,最没用的就是你们。跟我讨论胜败得失,真是可笑。

东吴第一谋士张昭,让诸葛老二这顿窝囊,他还能说啥?总不能当众骂街或者动手挠脸吧,那有失东吴的脸面。三问三答,张昭惨败,下一个不知道又轮到谁了。

张昭败下阵来,别的谋士跃跃欲试。这倒不是他们团结心齐,要为张昭出气,更多的人抱着兴奋心里。这张昭一败了,自己要是能把诸葛亮整蔫吧了,那自己不就成了江东第一谋士了?我估计那帮谋士瞅张昭不顺眼已经很久了,只是没机会搬到张昭。现在可算有机会强过张昭了,他们能不积极?

这就是那帮谋士的心里,不是为张昭出气,也不是为东吴争脸,而是为了成就自己在东吴谋士第一的位子。在这种心里的驱使下,接下来的舌战更是精彩激烈。啥叫飞蛾扑火?啥叫孤注一掷?那帮谋士不傻,知道这样的机会不多,看准了尽量争取,万一要是能把诸葛亮说的哑口无言,自己也算是名震江东的名士了。

可能也有想为张昭出气,想为东吴挣脸面的,可我实在想不出在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在那个成王败寇的年代,他们有什么理由那么做。这帮人要是铁铮铮的汉子,我还不敢把他们的心里说的这么肯定。可他们是一群怕死主张投降的主儿,不得不让我有如上的想法儿。

理是这个理,可他们选错了对手,诸葛亮的嘴可不是一般的嘴,说什么现在的名嘴主播厉害,那也只是照着稿子念,人家诸葛老二那是实实在在的临场发挥,这没得可比。诸葛老二曾经忽悠过老师水镜先生帮自己推销。曾经忽悠过名士庞德公为自己传名。曾经忽悠老丈人黄承彦为自己吹牛。还曾经用隆中对忽悠的刘备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们这帮谋士们,诸葛老二还真没放在眼里。

人失败的原因总的来说有两条儿:

一是高估了自己。

二是选错了对手。

这两条儿江东的谋士都占了,你说他们能不失败吗?

斗败了张昭,接下来就是虞翻。他说:现在曹操屯兵百万,战将千员,虎视眈眈要发动世界大战,你有啥好办法吗?

诸葛亮说:曹兵是乌合之众,虽有百万不足惧。

虞翻接着说,你们累战累败,还说什么不惧,这不是吹牛,说大话吗?

诸葛亮说:我们老大刘备的几千人马,咋能敌得住曹操的百万之众?我们退守夏口,那时等待时机。江东倒是兵精粮足,还有长江之险可以屏障,但却人人怕得要死,个个都在唆使主子屈膝投降,你们这样胆小如鼠,还有什么脸面在世间为人?依我看,刘备才是真的不惧曹操,你们,都是怕死鬼。

第三个上来发难的是步骘,他直接讥讽诸葛老二是苏秦张仪之流,是一个只会空口说白话的谋士。诸葛亮没有辩驳,接住话茬儿说:就算我是苏秦张仪,还有治国安邦的谋略呢,也不像你们这些怕死鬼只知道投降,我就纳闷儿了,你们有什么资格嘲笑苏秦张仪?一句话把这个步骘说的无言以对,满面羞惭。

第四个上来发难的是薛综。其实这个薛综是想指出汉室的灭亡、曹操的兴盛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所以东吴不可逆历史潮流而行事。言下之意,那就是只有投降才是上策。

平心而论,薛综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诸葛老二是何等聪明之人,他怎会不知道这个王朝兴衰的道理?但这时候诸葛老二是不能认输的。于是他抛出了王朝正统观点论,这已经不仅仅是反唇相讥了,几乎是诅咒和辱骂:你薛综咋能说出这样的无父无子无君无臣的话呢?人生在天地之间,应当以忠孝为立身之本。你身为汉臣,见有不臣之人,应当奋起杀了他。你用天意所归解释曹操的事儿,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你不配和我说话,一边儿呆着去。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只有白白地挨骂了。

第五个上来发难的是陆绩。他的观点是“等级门第论”。说什么曹操是相国曹参之后,而刘备是织席卖草鞋的,怎能与曹操相比?

看来这个陆绩是想用等级观念来羞辱刘备诸葛亮。诸葛亮轻而易举就将它的观点驳倒他,并指出这是狗眼看人低的小孩儿看法,诸葛亮说:汉高祖是村长出身,终有天下;织席卖草鞋,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这有啥不好意思的?你的这些小孩过家家的话,别拿到大人堆儿里说。

第六个上来发难的是严畯,第七个不怕死的是程德枢。他们用着书立说来批驳诸葛亮。诸葛老二说他们只知道“寻章摘句,唯务雕虫,专工翰墨、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说的这两位无言以对。

上面的精彩片段就是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如果说以上的还算文雅的话,那骂死王朗那段就属于粗俗的骂了,甚至连祖宗十八代都翻出来了。

文化人骂人不带脏字儿,能把骂人的话慷慨激昂义正言辞的说出来,我想也只有诸葛亮能办到了。

骂死王朗那段,是在两军阵前,蜀军与魏军对垒,七十六岁的王朗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让诸葛亮的一场大骂,过不上七十七岁生日了。

事情是这样的,两军对垒,王朗对诸葛亮说:我早听说你诸葛老二的大名,今天有幸一会。你既然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起无名之兵?

孔明曰:我是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前来投降。

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我以为身为汉朝老臣的你有什么高论呢,没想到你就这两下子,我问你,你身为汉朝老臣,吃的是汉朝的,穿的是汉朝的,当着汉朝的官儿,却帮着反贼篡夺汉朝的江山,你这么做,如同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你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天下人吗?像你这样卖主荣之辈,找个犄角旮旯苟延残喘去得了,还敢出来在两军阵前得瑟?还说什么天意所归?你个老不死的,将来到九泉之下,你有啥脸面去见汉朝二十四帝?快滚一边呆着去吧,别在这儿丢人现眼了。

王朗此时,气满胸膛,头昏脑胀,又听诸葛亮说:你丫一大把年纪还学别人骑什么马?摔死你丫那叫活该。

王朗听了这一句,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摔死于马下。到底王朗是怎么死的这咱不清楚,可能是心脏病发作,也可能是脑血栓发病,还可能是血压突然升高,反正不管咋说,诸葛亮骂完之后王朗确实是死了,也不管犯了啥毛病,也确实是在诸葛亮骂完之后一命呜呼。

人要出名不大一噶事儿,诸葛亮也没想到能骂死王朗,可王朗却实实实在在的让他骂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