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八大基点: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定位与路径(千顺·万顺)
新闻中心
八大基点: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定位与路径(千顺·万顺)
发布时间:2024-12-17        浏览次数:18        返回列表

一、网上疯传

八大基点: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定位与路径(千顺·万顺)

高层对于金融行业的定位:

1、不对标美围金融模式;银行证券保险严格分业经营;严格金融业务的牌照许可。中央高层在省部级领导专题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

2、金融就是服条业,为实体经济服务,为高科技服务,不鼓励把金融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地方也同样。

3、强调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工作重点是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全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个方面,不会鼓励很多的金融创新。

4、中国不需要太多的金融中心城市,就是上海和香港。控制地方政府发展金融的积极性、金交所全部关闭就是案例。

5、强调金融是中央事权,强监管下的发展。

6、与真科技比较,金融业的专业知识不强,科学性不强。不能特殊化。

7、金融业发展不能高过于实体经济发展。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8%,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平均比重4.8%的水平,也高于欧盟成员国平均比重3.8%的水平。

8、银行业融资和服务(贷款、债券发行和持有、存款、理财支付等)仍然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和发展的主要方式。直接融资(主要是股权融资)长期看比例不会很高,如去年股票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仅2.3%,贷款63%。

9、国有金融机构是主体。

10、金融高薪酬不合理,金融专业知识与很多自然科学比较,不可能定价这么高,甚至不是专业技术。

11、金融学基础和教科书要改,不能仅仅西方金融学理论,要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金融理论结合

二、分析

经过对网上流传的高层对金融行业定位的描述进行细致梳理,笔者认为这些观点虽非直接源自某一官方文件,却切实反映了中国金融政策的核心方向与原则。这些原则与观点或许源于多个政策文件、领导讲话或官方会议的融合。在深入解读时,我们需要结合更广泛的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来全面理解。

以下是笔者对这些观点的分点表示和归纳,并结合相关数字和信息进行进一步阐释:

1.独立发展道路:中国金融行业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不盲目对标美国等西方模式。银行、证券、保险严格分业经营,旨在降低系统性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同时,严格金融业务的牌照许可制度,确保所有金融业务都在法律框架内有序开展。

2.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作为服务业的本质属性得到强调,旨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高科技产业。这一原则明确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防止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空转,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3.注重政治与人民性: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被突出强调,表明金融政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关注社会效益和公平性。这一原则体现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审慎金融创新:虽然鼓励金融创新,但强调在可控、有序的前提下进行。这反映了对金融创新风险的深刻认识和对市场稳定性的高度关注。

5.金融中心控制:上海和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肯定,这反映了中国金融战略的意图和对金融中心城市的优化布局。控制金融中心城市数量,有助于避免资源浪费和竞争无序。

6.中央集权与强监管:金融被视为中央事权,强调中央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统一领导和监管。这一原则确保了金融政策的统一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7.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8%,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一数据提示我们,金融业发展应适度,避免过度扩张对实体经济造成挤压。

8.银行业的主导地位:在中国金融市场中,银行业一直是融资和服务的主要渠道。这与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9.国有金融机构的引领:国有金融机构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体现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所有制结构特点。

10.薪酬与教育的改革:金融行业的薪酬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政策调整意愿明显。同时,金融学基础和教科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需要结合国内外先进的金融理论和中国的实际国情,推动金融学科的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深刻揭示了高层对金融行业的定位和意图,强调了金融发展的独立性、规范性、服务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指出了金融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改革方向,为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三、再整理----八大基点: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定位与路径

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引擎,其定位与发展方向备受关注。近年来,高层对金融行业的定位日益清晰,不仅深刻洞察了金融的本质与功能,更展现了对中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深思熟虑。

1.坚守金融独立性的核心地位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金融行业坚守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这一立场不仅基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和发展需求,更彰显了金融独立性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高层对金融独立性的强调,不仅体现在政策制定和监管层面,更在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和自主创新上给予了坚定支持。

2.强化金融业务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金融行业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是其稳健发展的基石。高层对金融业务的要求极为严格,从监管机构的设立、法规的完善到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都体现了对金融风险的严格把控。这种规范性不仅保护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也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坚持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

金融业的本质在于服务实体经济。高层多次强调,金融机构应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包括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降低融资成本等。同时,金融业还需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4.注重金融发展的适度性与协调性

金融发展要与实体经济相协调,避免过度扩张和泡沫化。高层对金融发展的适度性和协调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金融业的发展应遵循经济规律,与实体经济同步发展。这包括控制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速,优化金融结构,推动金融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等。同时,金融机构还需注重自身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确保金融业务的稳健运行。

5.强调金融的政治性与人民性

金融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同时,金融工作还需坚持人民性,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这包括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支持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等。高层对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强调,不仅体现了对金融工作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深切关怀。

6.优化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策略

金融中心城市是金融发展的重要载体。高层对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明确规划,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如上海、香港等。同时,鼓励各城市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格局。

7.巩固国有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

国有金融机构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高层对国有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其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强调国有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8.推动金融薪酬和教育的改革

金融薪酬和教育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层对金融薪酬和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避免过度激励和短期行为。同时,加强金融教育和培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笔者认为,高层对金融行业的定位涵盖了独立性、规范性、服务性、适度性、政治性、人民性等多个方面。这些定位不仅为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展望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