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有关情况。以下为图文实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 刘明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户外运动是以自然环境为载体,以竞技、健身、休闲等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活动,是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11月,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出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开启了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型的新征程。此次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自然资源部、水利部、林草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更加聚焦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更加注重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是户外运动领域的又一份重要文件,为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政策保障。
人们对户外运动喜爱是深植于人类文化的。我国古代便将登高视为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爱好,昨天是重阳节,我国自古以来便有“重九登高”的习俗。近现代意义的户外运动兴盛于十九世纪的西方,登山活动在欧美迅速风靡,很多人通过登山来挑战极限和探索自然的壮丽。到二十世纪,露营、徒步等休闲类型的户外运动开始流行,人们可以远离城市,融入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目前,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人群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我国户外运动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经济的腾飞开始缓慢发展。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更加休闲、健康的生活方式,假日空闲时间的需求也不仅拘泥于领略大好河山,而是更倾向于各种活动的融合。特别是近年来,更多的人意识到“运动是良医”,更加关注身体健康,也更加重视户外运动对于强健身体、调节情绪的重要性。在这种前提下,户外运动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超过4亿人次,大众化、全龄化、轻量化的趋势已经显现,不同种类的户外运动项目层出不穷,活动场景逐渐延伸,其新鲜有趣、参与门槛不高且具备社交属性的特点也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
户外运动的热度大大带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户外运动产业链长,辐射面宽,发展户外运动,能够直接带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装备研发制造销售,间接带动旅游、康养、培训、保险,有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据统计,今年九月以来,消费点评平台“户外徒步”关键词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0%,线上购物平台钓鱼装备销量增长153%,自驾露营装备销量增长了167%。随着“户外+”的新模式、新业态大量涌现,消费产品也日趋多样化,户外运动对体育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回望过去,我国户外运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面向未来,我国户外运动的成长空间还十分广阔。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多部门将大力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建设更加齐全实用的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户外运动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实现行业的规模化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户外运动打造成为全民健身的优势产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以及来自相关部委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将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
记者
我们注意到,继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后,实施方案是近两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部门出台的又一份聚焦户外运动的政策文件。请问相比于规划而言,这份实施方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刘明
谢谢你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8部门就出台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开启了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型的新征程。相比于宏观的规划,今天发布的行动方案更加“接地气”,更加有可操作性,统筹推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服务提升与产业协同发展。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八个注重”。
一是注重绿色背景。行动方案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把绿色作为鲜明底色,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蕴藏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注重群众参与。行动方案旨在为更多人创造便捷条件,提升全年龄阶段人群的户外体验,鼓励户外运动走进校园、走入课堂、开展研学活动,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户外运动,如文旅、赛事、节庆活动等,普及文化和技能,鼓励部分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让参与户外运动成为大家普遍的生活方式。
三是注重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以改革创新为行动主线,支持科技赋能,增加新技术应用;创新自然资源利用和土地供应方式,进一步发挥户外运动产业轻资产、可持续的开发优势;推动政府规划建设、企业运营维护,兼顾要素保障与市场灵活,破解基础设施运营难题;推动赋能乡村振兴,探索建立村集体和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新路径。
四是注重建设布局。行动方案统筹考虑场地设施建设,基于各地区资源禀赋,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为解决群众日常“健身去哪儿”问题,我们既推动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露营设施建设,也积极布局满足更高需求的自驾营地、水上运动、户外山地、冰雪运动和航空飞行营地等设施建设。
五是注重产业协同。行动方案以促进户外运动发展为基础,鼓励各地探索立足自身优势的产业政策,推动户外运动与旅游、文化、科技、商务、装备等产业有机融合,引导产业链条延伸,实现多样化供给、协调产业和促进消费“三管齐下”。
六是注重安全保障。行动方案强调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推动安全宣讲和技能推广活动常态化,为群众安全参与户外运动打上“预防针”;形成安全救援机制、健全应急救援体系,为参与者系上“安全绳”;强化人文关怀,鼓励服务提供方和活动举办方购买保险,为参与者拉起“兜底网”。
七是注重要素支撑。行动方案把强化自然资源、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贯穿始终,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强化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公建民营等模式,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让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八是注重组织实施。行动方案提出要将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放在各级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各级发展改革、体育、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部门分工负责,共同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我们将做好项目的推动与监管,确保户外运动项目按时保质建好用实,做好项目的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对行动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谢谢!
记者
我们注意到,体育总局高度重视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工作。请您简单介绍下目前我国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发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在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 杨雪鸫
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是发展户外运动产业的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为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我国户外运动场地设施迅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健身步道共计12.78万个,达31.42万公里,较2021年分别增长20.68%、19.29%。其中,由中国登山协会认定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截至2023年6月底有32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共计超过3000公里。此外,全国冰雪运动场地2452个,较上年度增长8.45%。其中,滑冰场地1576个,占64.27%;滑雪场地876个,占35.73%,分别较上一年度增长8.69%、8.01%。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坚持统筹资源、生态优先、创新驱动,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完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空间布局。我们将按照《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的“五区三带”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鼓励各地根据不同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建设滑雪场、登山步道、运动船艇码头等各类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广泛吸引社会力量。
二是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资金支持。我们将统筹利用多方资金渠道,配合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示范和撬动作用,鼓励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持续加强项目储备,推动建设更多的山地户外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运动船艇码头、滑雪场、健身步道等各类户外运动设施,夯实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三是打造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示范工程。我们将认定一批以户外运动赛事运营、消费场景为特色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示范项目。鼓励户外运动与旅游、文化等深度融合,将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经营效益。
再过两天,10月27日,我们将在云南大理举办首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将聚集行业资源,搭建对接平台,助力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谢谢!
记者
行动方案提出要将户外运动打造成为全民健身的优势产业,请问如何定义优势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彭福伟
谢谢你的提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也是行动方案最大的亮点。
户外运动产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具有资源消耗少、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等特点,具有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扩大消费的积极作用。户外运动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约60%,参与人数超过4亿,可以说,抓住了户外运动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地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能够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将有效带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彰显体育担当作为。
我们把户外运动打造成为全民健身的优势产业,主要体现在四个“有效”。
一是有效覆盖群众需求。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正处于爆发期,全民健身更加注重与国民休闲、自然生态相结合,户外运动融合体育、休闲、娱乐、生态、文化等多种元素,能够有效契合人民群众慢生活、体验式、个性化的各类需求。通过发展户外运动,有利于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结构,提高运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培育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更好实施全民健身战略。
二是有效提高生活品质。室内运动虽然能够满足群众的运动需求,但并不能够释放人们向往自然的天性。通过发展户外运动,既能够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推进城镇留白增绿,形成城市与自然的“柔性边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新形态,也有利于发挥自然保护地等自然和生态资源的优势,让人民群众在尽享体育运动无穷魅力的同时,又能尽览自然生态之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有效实现资源转化。户外运动产业是让“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户外运动产业有效对接扩大内需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带动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问题,让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搭建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
四是有效带动产业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是劳动和资本双密集产业,能够有效吸引资本和人才聚集。发展户外运动产业,能够直接围绕休闲健身、体育培训、运动装备等板块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间接带动医养、教育、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发展。另外,户外运动的发展具备很高的文旅附加价值,能够有效促进文体旅深度融合,为传统景区丰富内容、导入流量、提高消费粘性,改变“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路径依赖。
记者
促进户外运动产业创新发展,在用地保障上有哪些支持政策,下一步推动行动方案落实有哪些工作考虑?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二级巡视员 黄清
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对自然资源的关注。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创新土地供应方式”的要求,从源头上解决人民群众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户外运动用地和空间问题。为此,我们鼓励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土地,也就是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同时我们明确要求进一步优化户外运动产业涉及的建设用地审批等审批流程,完善长期租赁、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地新方式。明确了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用地可采用划拨方式供应,稳妥推进户外运动企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工作的具体支持政策。
一是降低用地门槛。比如,利用城市空闲土地的,可依据临时建设的办法管理;在不妨碍防洪、供水安全等前提下,可依法依规在河道湖泊沿岸、滩地建设健身步道;鼓励复合利用土地,可与具有相容性用途土地产权人达成使用协议的方式用地。
二是减少用地成本。比如,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对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地的,达到约定条件和年限后,可采取协议方式办理土地出让手续,不必再以招拍挂方式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减少竞争导致增加成本;对依法必须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如果采用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取得土地,可以在租赁供应时实施招拍挂程序,稳定社会力量建设经营性健身设施的长久预期。
相信以上用地支持政策将会有效推动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用地保障问题,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不足的短板。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从以下方面做好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
一是指导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立足职责,认真贯彻好行动方案的有关要求,落实好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有效供给的相关支持政策。
二是在市级和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提出体育场地设施布局的总体要求和相关指标,并在详细规划中具体落地,做好与体育设施建设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
三是在符合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不突破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准入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政策制度,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优化户外运动产业涉及的建设用地审批等审批流程,提高效率。
记者
方案在“行动目标”中提出要实施“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行动计划。您能否简要详细介绍一下内容?谢谢。
杨雪鸫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协同推进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我们研制了“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行动计划,主要包括系列赛事、公益环保、产业推介、文化传播四大核心内容。
在“系列赛事”方面,我们将结合各地山水陆空和冰雪等项目特点,自主打造“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IP赛事;整合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及有关地方政府的已有赛事资源;进一步发挥赛事联动作用,打造分站赛、系列赛、城市赛、友谊赛等多级多类赛事体系,不断扩充户外运动系列赛事。
在“公益环保”方面,我们将扩大公益合作力量,加强与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等合作;组织发起“保留原真 山河无痕”倡议,充分利用户外运动营地等资源,建设“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创意回收站;开展公益环保行动,加大公益宣传力度,传播公益环保理念,推动全社会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在“产业推介”方面,我们将丰富户外运动产业推介与传播平台,推介、宣传户外运动优质资源、优秀项目、品牌工程,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关注、投资户外运动产业;常态化举办户外运动产业推介活动,搭建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与户外运动企业代表、专家学者、运动达人的沟通交流平台,激活户外运动市场活力。
在“文化传播”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弘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力量,赋能城市经济发展,彰显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大众广泛参与户外运动,践行环保理念;构建全媒体矩阵式传播阵地,深化与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合作,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城市历史与旅游、赛事热点等内容,打造精品户外运动传播节目。
刚才已经提到,10月27日,我们将在云南大理举办首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届时将联合多部门共同发起“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行动计划的启动仪式,我们将通过该计划的实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靓丽名片,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贡献出更大的力量。谢谢!
记者
近年来,河湖面貌不断改善,群众对亲水活动的需求不断增长,水利部在推动涉水户外运动健康有序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江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水利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百万河长湖长治河护河,会同有关部门整治河湖顽疾、强化河湖保护,河湖面貌显著改善,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美好景象在中华大地不断呈现。与此同时,水利部也关注到,随着河湖面貌的改善,人民群众对亲水活动的需求不断提升。对此,水利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导地方持续加大河湖空间开放共享力度,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乐水亲水、运动健身的需要。
首先,积极提供政策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明确支持利用河道、湖泊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发展水上运动。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的指导意见》,明确河道管理范围内特定活动许可和管理要求,推动涉水运动有序开展。
第二,积极推进涉水运动设施建设。水利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导各地加快幸福河湖建设。各地结合河道治理,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公共亲水设施建设,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治理成果。比如,北京市结合巡河道路建设滨水步道,让市民慢行河边,尽赏京城水韵;在八一湖、温榆河等公共水域推广开设皮划艇、滑冰等水上运动。深圳市沿茅洲河、大沙河、石岩湖等河湖建设的碧道已成为广大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同时,深圳市探索“碧道+水上运动”,在大沙河打造了特色水上赛艇运动。可以说,越来越多的河湖滨水空间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的重要场所。
下一步,水利部将按照行动方案要求,依托幸福河湖建设,为人民群众打造更多更好的亲水空间、户外运动空间,指导各地做好涉水运动审批服务,确保审批高效便捷。
最后,我想借这个机会提请各方关注涉水安全问题。
河道、湖泊首先是行蓄洪水的空间,涉水运动设施建设必须依法合规,不能妨碍河道行洪,不仅要确保设施自身安全,更要确保河湖防洪安全。市民朋友在进行徒步、游泳等涉水健身运动时,要增强防洪意识、安全意识,杜绝危险涉水行为,在汛期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雨情水情,服从有关部门安排并及时避险。同时,我们将指导地方不断加强涉水户外运动管理,推动涉水户外运动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推动体育休闲等服务消费。请问行动方案在恢复和扩大户外运动消费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杨雪鸫
户外运动消费是体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民群众参与户外运动的热情十分高涨,户外运动消费强劲增长。据统计,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冲浪/潜水设备销量同比增长了87%,户外跑步服销量同比增长了153%,防晒衣销量同比增长了75%,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行动方案在促进户外运动消费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丰富消费空间。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体育公园建设,将体育公园打造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部分。构建国家步道体系,优化冰雪运动设施布局,完善山地户外运动设施,增加水上运动设施供给,培育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加强航空飞行营地建设。这些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户外运动场地设施规模,壮大户外运动消费空间。
二是加大户外运动高质量产品供给,满足消费需求。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为主的户外运动赛事和节庆活动体系,提出要丰富户外运动赛事活动供给,打造一批“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文体旅融合品牌活动。体育总局已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结合杭州亚运会、广西学青会等赛事开展了两站品牌活动,下一步将结合“十四冬”等重要赛事继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文体旅融合品牌活动。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在户外运动场景中的应用。打造户外运动智能化、个性化消费场景。这些举措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户外运动消费需求。
三是强化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优化消费环境。行动方案提出要建立户外运动安全救援机制,完善户外运动设施标识系统。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支持有条件的户外运动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建立自有救援团队。鼓励户外运动赛事活动主办方为赛事活动购买公众责任保险,为参赛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这对户外运动安全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行动方案提出的措施,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加快措施落地落细,进一步促进户外运动消费,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谢谢。
记者
当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已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请问如何发挥自然保护地在我国户外运动发展中的作用?
国家林草局保护地司二级巡视员 陈鑫峰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服务人民”是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要目标之一,也就是说,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全社会提供科研、教育、体验、游憩、运动、文化等公共服务也是自然保护地的重要职责。
长期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高度重视林草生态旅游工作,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样化户外游憩需求中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从“十三五”以来,随着公众户外运动需求的快速增长,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要求,我局大力引导以大山区、大林区为主要依托的国家森林步道建设,推出了一批以东北、西北为重点的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典型单位,陆续开展了林草生态旅游地户外体育运动和冰雪运动开展情况摸底调查,去年还与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
毫无疑问,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是户外运动产业绿色发展的最优质载体。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构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和行动方案要求,把支持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户外运动产业融入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体系,包括政策引导、标准制定、规划审批等各个环节;同时,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部门一道,指导、支持具备相应条件的自然保护地,在对重要生态系统、重要地质遗迹、重要自然景观等进行严格保护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开展户外运动项目,让当代人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天蓝地绿水净、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让各类自然保护地成为全民共享的绿意空间。
记者
未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采取什么政策手段来进一步促进户外运动发展,将户外运动打造成全民健身的优势产业?
彭福伟
感谢你的提问。国家发展改革委一直以来积极支持各地区依据资源禀赋发展户外运动,下一步,我们将与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一道,采取一揽子的政策支持相关项目和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积极发挥政策的统筹引领作用,把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并发挥产业政策监测评估机制,强化属地责任,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各地,立足地方特色自然资源和文化等优势编制产业政策,及时进行政策优化调整。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支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拓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开发性金融、商业贷款、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资金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解决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三是激发企业活力。户外运动行业辐射范围广、进入门槛低、市场需求变化快,适合创新活力强、运营效率高、反应速度快、适应性优和空白填补能力突出的民营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31条政策及近期28条举措,在户外运动领域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推动保障民营企业权益,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积极性。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运动宣传活动,传播户外运动理念,培育户外运动文化,倡导积极健康的户外运动及全民健身生活方式,让“运动是良医”理念深入人心,创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氛围。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将适时开展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典型案例评选,强化先进经验推广学习,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消息来源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
责任编辑丨白雅琦
A股,“没有理由继续悲观”
7点特供|“双11”开战,李佳琦这次……你还期待吗?
帮助老年人好好生活,电商能做多少事?
“4天工作制”能成趋势吗?
2900亿巨头跌停,回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