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如意的事,要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镇定。干大事的人,要耐得烦,要冷静下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遇事要先沉心静气,不焦灼,不急躁,更不能像热锅上的蚂蚁,要耐得住烦,沉得住气。只有保持清醒的思考,才能想到应对之策,解决眼前的麻烦。
曾国藩是一个稳中求进的人,这也与他的性格有关。曾国藩天资并不聪颖,能到达“重臣”的高度,完全靠他踏实的性格,和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
也正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性格,才能让他在危急关头还能保持冷静。
曾国藩在围剿捻军时,有一次被捻军包围。当时率领的湘军人数远远少于捻军。值此危急时刻,曾国藩没有慌乱采取措施,而是积极听取幕僚的建议。
面对包围,没有丝毫畏惧,按兵不动,以此让捻军心生疑惑,最终捻军退兵,自己绝处逢生。
在烦事面前静心,以达到修心的效果。人只有经历过事情之后,才能得到成长。耐得住烦,才能干得成大事。
与人交往,包容代表了一个人的肚量,也代表了一颗心的容量。能包容别人之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
世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大家想法不同,性格不同,有宽厚重情之人,就有薄情寡义之人;有能言善辩之人,就有噤若寒蝉之人。
在你烦恼忧愁的时候,真正的朋友会安慰你,陪你解闷,绝不给你增添新的烦恼。
那些无关紧要之人,又何必将他们放在心上呢?这样一想,自然而然就不会再生气烦恼了!
所谓耐烦,即是能容天下可容之事。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包容足够化解一切的不快。
早年间,曾国藩也是一个脾气很暴的“刺头”,后来他慢慢意识到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更重要,因此他决定要容人。
在为人处世中,能够容人之短,与人为善,才是正确的选择。尖酸刻薄只会令别人孤立自己,惹祸上身。只有“恕”才能化解祸端,回归和平。
曾国藩的三弟曾国荃性情暴躁,丝毫没有曾国藩身上的宽厚特征。这也导致他在朝堂之中得罪了一些权贵。其中彭玉麟就三次请求过曾国藩斩杀其弟曾国荃,可见曾国荃做人有多失败了。
曾国藩很清楚三弟的为人,也建议他改改自己的暴脾气。给曾国荃的家信中写道:“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
意思就是告诉曾国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耐烦,懂得包容,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立足于人!
人这一生,遇到的不如意之事,不如意之人太多太多了,用“耐烦”二字皆可化解。它蕴含着一个人的修养、气度,还有智慧!
❶ 王阳明: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才是最顶级的智慧!
❷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三次低头开始!
❸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与谁同行!
❹ 庄子:真正成熟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
❺人在低谷时,做好这三件事,往后都是走上坡路!
❻最好的活法: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❼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言缓、性柔、德厚!
❽ 鬼谷子:人生三大忌,越早知道越好!
❾ 人生如棋:知深浅、懂进退、有分寸!
品鉴传统文化精髓
细读哲学人生
用经典的国学力量
来感悟人生的智慧
微信名:崇道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