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象娱乐
文丨栗子酒
刚刚过去的五一档,持续走高的票房被业内不少人视为市场加速回暖的重要信号。
从市场感知上来说,喜剧片变得越来越少的同时,其他类型片则越来越多。反映到档期布局上,各档期都试图最大程度地满足多元化的内容需求。以今年五一档为例,档期影片便覆盖到军事、动作、爱情、喜剧、革命、奇幻等多种题材,而在以往,单一的喜剧片甚至能撑起一个档期。
其二,新的具有票房爆发力的影片类型涌现出来。2017年暑期档,主旋律影片《战狼2》拿下近57亿票房;2018年暑期档,拿下28亿票房的《我不是药神》将同档期的《西虹市首富》甩在身后,带动现实题材作品进入爆发期;同年春节档,博纳布局《红海行动》在档期后票房一路上扬超36亿;
尤其是近两年,在舆论场上,已经有不少观众开始抱怨:“不想被教育、不想被催泪,只想看一场搞笑的电影。”看电影最基础的社交、放松需求开始被重新审视。
就今年五一档来说,《人生路不熟》最早显现出逆袭之势是在上座率上。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档期首日,《人生路不熟》的上座率达到18.1%,且影片单日上座率呈持续上升的态势,最终,《人生路不熟》成为五一档期间上座率最高的电影。
同样,在2022年春节档,喜剧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上座率也位列同档期真人电影首位。由此而言,喜剧片自带的合家欢属性,在重要档期的观影场景中是不可替代的,笑作为一种直接的解压方式,也是大多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基础需求。
甚至,面对庞大的受众基本盘和低频的内容供给,观众对喜剧片开始呈现出相对更大的包容度。除了《人生路不熟》《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之外,此前的《羞羞的铁拳》(22.13亿)、《西虹市首富》(25.47亿)、《唐人街探案3》(45.23亿)、《疯狂的外星人》(22.13亿)等喜剧片,豆瓣评分都在及格线上下,与同档期影片相比,也不是口碑最好的作品,但其票房表现都不俗。相比之下,后来突围的科幻、现实题材、主旋律等类型片,整体在口碑表现要更胜一筹,才能拿到同体量的票房。
不过,从更深层来讲,喜剧片越来越少还在于“搞笑”的难度越来越大。
一方面,喜剧的门槛被不断拉高。无论是周星驰的荒诞喜剧、宁浩的“黑色”喜剧,还是徐峥的生活喜剧,陈思诚的悬疑喜剧,以及后来的《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等”麻花喜剧“,喜剧的边界持续被拓宽。
观众看过的喜剧类型越来越多,被逗笑的门槛整体抬高,创作难度增大,即使是同系列的作品,大多都呈现出口碑下滑的态势,而像《煎饼侠》《大闹天竺》之类的闹剧,更是出现口碑崩盘。
但不好的一面在于,纯粹的喜剧越来越少,甚至部分创作者为了追求更深层的价值表达,而忽略了搞笑才是喜剧的基础,使得内容创作本末倒置。换句话说,观众觉得喜剧片越来越少,也是因为让人觉得好笑的电影越来越少,而《人生路不熟》《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影片票房高走,则反映出喜剧一直是市场的刚需,观众也在期待着喜剧片重回巅峰的时刻。
镜象娱乐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署名,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