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曾国藩的5句话,最好能背下来
2024-12-25 15:44

01

曾国藩的5句话,最好能背下来

立志:宁拙诚走正道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正是大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

外有列强虎视眈眈蠢蠢欲动,内有太平军席卷江南冲击北方,整个统治集团中,更是乌烟瘴气一地鸡毛。

官吏卖官鬻爵,浑浑噩噩;士子不知廉耻,唯利是图;军队将帅无能,贪生怕死。

按曾国藩的说法,这些人已经丧失天良,连基本的人性都没有了。

在他看来,当时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道德沦丧。

就像一棵树的腐烂往往是从最低下的根部开始,一个组织和国家亦复如是,在当时的曾国藩面对的就是一个烂到骨子里的摊子,换一般人早就撂摊子不干了。

但曾国藩想的是,大清王朝如果想要度过这场空前危机,就不能着眼于眼前的军事问题,而是解决人心问题。

只有重建社会的价值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观念和志向。

由此,曾国藩便把与天平天国的斗争,由军事和政治层面,提升到价值和信仰层面。

在“舍身卫道”“忠义血性”的团队理念驱动下,曾国藩的湘军确实表现出异于其他军队的战斗力。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和斗大字不认识一个的农民,组合起来最后居然平定了声势浩荡的太平军。

这种屡败屡战、屡挫屡奋的斗战精神,和作为领导者曾国藩秉持“宁拙诚走正道”的志向,可谓一脉相承。

曾国藩曾在《湘乡昭忠祠记》中回顾湘军成功的原因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吾乡数君子所以鼓舞群伦,历九州而戡大乱,非拙且诚者之效与

这是曾国藩在老家县城为湘军阵亡将士建的祠堂写的记叙文,意思是说:

君子的道义没有比在天下倡导忠诚更大的了。我们湘乡几个君子,即曾国藩、刘蓉、罗泽南等人,所以能把群众号召起来,组织起来,足迹遍及全国,就是凭着这个“拙诚”。

其实不论在任何时代,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伟业,都需要智慧和勇气。

趋利避害投机取巧,都不过是谋及一身的小智,这种小聪明根本无法带领和建设整个团队。

只有少数人愿意且能做到“以国为家”“守拙取正”,从而担负起常人难以担负的责任,创下常人难以创立的功业。

在这一点上,平庸与卓越的距离就此被拉开。

02

用人:尚朴实戒圆滑

如果说曾国藩立志的理念,起手就是“舍身卫道”“杀身成仁”,那么在人才上的选拔,就绝对不能是华而不实夸夸其谈之辈。

虽然曾国藩的这个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却屡屡让其碰壁。

当时,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曾国藩作为在籍侍郎,被任命为团练大臣,虽然名义上是朝廷大员,实际上却是光杆司令一个,没有幕僚,没有兵,没有钱。

而当时的清王朝,官场腐败、互相倾轧,风气很坏,非常不利于做事。

但是曾国藩咬牙挺住,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千方百计组建团练。当时在长沙练团的时候,当地官员非常不待见他,还总是给他出难题,一个副将甚至还唆使绿营兵丁要打他。

打起仗来,绿营军也是一败涂地望风而逃,毫无战斗力可言。

放眼望去,人人都想投机取巧,争功诿过。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军队习气,曾国藩从编练湘军开始,就特意参与征兵环节,在征兵过程中强调: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士兵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士气之农夫”。

别看这小小一句话,其实从根本上对整个军人的人才来源做了基本筛选。

在他看来,军队就应该多用朴实而少心窍之人,这样风气才能更加纯朴正直。

曾国藩之所以喜欢用朴实之人,一个原因就是这样的人实实在在,没有投机取巧之心,只要把任务布置给他,他就会往死里打。

而那些圆滑投机的将领,一遇到危险,就爱推诿责任,看到好处又争先恐后。

所以,在湘军的团队建设里,曾国藩从来不用能说会道的将领。

对于普通士兵的选拔,同样也是如此。

湘军军饷在当时是比较高的,所以很多人应募当兵,在湘军早起招兵时,曾国藩每次都会亲自面试。

他坐在一张桌子后面,如果来的人白白净净,眼睛滴溜溜地转,一看就是“油滑之人”,他马上拒绝,表示不行;

如果来的人皮肤黝黑,手脚粗大,脚上恨不得还粘上泥巴,一看就是刚刚干完农活的乡野村夫,他就连连点头,表示可以。

想知道一个领导是什么风格,看看下面的员工基本上就大差不差。

曾国藩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务实之人,所以湘军选的都是朴实拙诚之人,由此也形成了湘军朴实的军队纪律。

就连他本人自己都感叹:“我楚师风气,大率尚朴实,耐劳苦。老湘营恪守成发,故声名历久不衰。”

这话是说,湘军的作风,大致说就是六个字:尚朴实,耐劳苦。老湘军恪守这样的原则,所以能够基业长青。

一个领导人在组建团队选人才的时候,其实就折射出这个领导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看似迂腐笨拙,实际上却能过滤掉不少务虚投机之人,对于团队而言,是最好不过的手段。

03

治事:不务虚只唯实

一个企业和团队中,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夸夸其谈。

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对此有这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东西。他说自己“恶闻高言深论,但好庸言庸行”,说白了,厌恶那些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

他在关于“实”的概念中说:

实就是不说大话,不求虚名,不做虚浮无根的事情,不谈不着边际的道理。

这个观点,从他一直秉持“五到”“三勤”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何为“五到”?

就是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所谓的“身到”,就是管理者一定要亲临现场。

湘军之中,各级将领,从大帅以下一直到营官,都是以亲看地势为行军作战的第一条原则。

像曾国藩进攻武昌,就是先乘小船亲往沌口观察地势;左宗棠攻杭州,也是亲往余杭看地形。他们都是观察地形之后,才制定进攻的方向。

而他的手下将领,刘典在嘉应作战时,在战前的几天,带领自己手下统领、营官们,将附近方圆数十里内的大小路近全部勘察一遍,达到了了如指掌的地步。

开战之后,冲、堵、抄、截,各尽其能,只一战就全灭对手。

除了“五到”之外,曾国藩还提出过“三勤”的说法,也就是“口勤、脚勤、心勤”,其实就是对“五到”的另一种表述。

曾国藩对于下属的要求,往往也是办事要从实处下手。

部下张运兰(字凯章),因为做事扎实,曾被曾国藩一再提拔。有一次,他安排张运兰和宋梦兰配合作战,专门写信给宋说:

凯章这个人办事,都是从浅处、实处下功夫,对士兵的情况体贴入微,希望你和他合作,也要从浅处实处入手。

不仅对人如此,在治事上曾国藩同样称得上是“务实”。

曾国藩曾亲手拟定过一本《湘军日夜常课之规》,其中基本内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点名、演操、站墙子”三项。

点名是为了防止士兵私自外出,为非作歹;

演操是为了使士兵锻炼身体,积极备战;

站墙子是为了使士兵提高警惕,有备无患。

这些营规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些呆笨蠢,但却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抓住了治军的关键。

也正因为这些营规浅显易懂,士兵才能令行禁止听从指挥,成为训练有素的强军。

从团队建设的根本出发,曾国藩显然在打基础的时候,就已经规划了一条一般领导者根本不会走的长远之道。

也正是这样的选择,让他最终在日后的剿匪中日渐凸显实力。

04

作战:扎硬寨打呆仗

很多人都知道,曾国藩其实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相反,他常常给很多人不怎么聪明的印象。

左宗棠说他“才略太欠”,是个“书憨”;梁启超说他“并时诸贤,称最钝拙”。

就连他自己也自称:“生平短于才”“自问仅一愚人”。

从他行军打仗的风格看,这句话并不是自谦,他自己也承认“行军本非余所长”。

确实,曾国藩用兵很少有出奇制胜的战例,然而他却有自知之明,不焦躁、不怠慢、不高估自己的能力,由此发展出一套“扎硬寨打呆仗”的笨功夫。

他曾经给胞弟曾国荃写过一副对联: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妥,次求变化;

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

这幅对联,充分反映曾国藩作战指挥的稳健风格,就是用兵必须充分准备,不求速成,不打无准备之仗。

就以安营扎寨为例,曾国藩规定,湘军每到一地先安营,无论风雨寒暑,队伍一到,立刻修挖墙濠,而且要求一个时辰完成。完成之前,绝不可休息,也不许向太平军挑战。

而光是挖壕沟这一项,就大费周章。

首先,壕沟要深挖一丈五尺(一丈=10尺=3.33米),越深越好,上宽下窄。挖完后开始垒墙,墙高八尺、厚一丈。

其次,在最外面的一道壕沟之外,树上五尺花篱笆,埋在土中二尺,作为障碍。

墙一道即可,沟两道或三道,而花篱笆则要五层或六层。

为什么要下如此笨功夫来修工事?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

“虽然是在这住一晚,但也要做出坚不可拔的态度出来。只要让营寨安如泰山,不能被敌所攻,也就算不上损失了。”

然而,湘军这套笨功夫最初就是和太平军学来的,最后太平军修建工事越来越懒,一天天潦草下去,而湘军则一天天扎实起来。

曾国藩后来发现这个现象非常高兴,只在这一个细节上就可以看出:太平军大势已去,而湘军的胜利指日可待。

也正是这种注重细节和准备工作的风格,让整个军队脱离圆滑务虚作风,真正达到能打胜仗敢打胜仗的结果。

05

文化:唯守诚不弄权

曾国藩的领导力,并非没有权谋的因素,身为一个官员,他也必须和现实妥协,但其待人接物之道,还是以坦诚为本。

早年,李鸿章曾在曾国藩帐下做幕僚,而李鸿章这个人智商很高,少年得志,二十来岁,听从父亲的安排,拜曾国藩为师。

那时李鸿章意气风发,加上家境又好,几代都是在朝当官,有些不好的习气。

曾国藩每天都起得很早,他也要求他的幕僚要起得很早,他的幕府人员要吃完饭天才会大亮。李鸿章才去的时候,有睡懒觉的习惯。好几次别人都吃完饭了,他还没起床。

曾国藩看在眼里,没有作声。

有一天早上要吃饭了,曾国藩不动筷子,下面的人也不敢动,曾国藩就叫人喊李鸿章来,李鸿章马上爬起来,衣冠不整跑过去,看到一屋的人都坐在那里,曾国藩不出声地看着他,李鸿章心里非常忐忑。曾国藩说:

“少荃,此间所尚者,惟一'诚’字耳。”意思是,这里所有的人看重的就是一个“诚”字。

说完这句话,曾国藩起身就走了。经过这件事,李鸿章从此以后就改了睡懒觉的毛病。

后来,李鸿章接了曾国藩的班,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心里没有把握。北洋大臣就是跟外国人打交道的,当时中国积贫积弱,跟外国人打交道是最不好打的。

李鸿章专门坐船到两江总督府向曾国藩请教,曾国藩就问他自己有什么想法。李鸿章说,跟外国人打交道我就跟他们打痞子腔。

曾国藩半天没作声,然后问他,这痞子腔是什么,你打一个给我看看。

李鸿章意识到失言,于是请教曾国藩。曾国藩说,少荃,我觉得跟外国人打交道,还是要本着一个“诚”字,诚恳地跟人家打交道,我们国家积贫积弱,如果被别人抓住什么把柄,只能自取其辱。

李鸿章被曾国藩一言惊醒。

曾有人对曾国藩这样评价:“推诚布公,不假权术,故人乐为之用。”

就是说,他这个人诚心诚意对待别人,渐渐地就能使他人为我所用。

在职场做领导,最忌讳的就是和下属玩弄权术,一旦领导对下属使用权术,下属便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也就不敢和你说实话,于是上上下下全都互相猜忌,互相提防,久而久之,互相内耗。

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和激励之下,湘军确实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团队文化。

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

而这种“湘军精神”的形成,恰恰离不开曾国藩“以诚待人”领导风格的影响,而这种精神,也是一个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06

写在最后

在如今这个人人渴望速成的时代,静下心来去了解一个卓越领导者的成长之路,恰恰是我们直面内心的真实过程。

曾国藩曾有言:“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投机取巧,只会得益于一时;拙诚才是大智慧,方可奠基于长远。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曾国藩的5句话,最好能背下来】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14697.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   
最新新闻
刘强东要求京东外卖利润不高于5%
IT之家4月15日消息,据新浪科技报道,近日京东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一段2024年(去年)内部讲话流出,其中显示刘强东声称“
特朗普又发疯了!前脚免了电子产品关税,后脚又说“没人能逃脱”
特朗普又发疯了!刚点完外卖,刷到这条消息,差点没把手里的奶茶喷出来。前脚刚宣布免关税,后脚立马转身来一句“没人能逃脱”,
关税战大反转,三大盟友集体“反水”,美国财长:这不是闹着玩的
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刷屏俄乌战争时,一场关乎全球经济格局的博弈正在悄然改写剧本。13天的关税战,让美国的“纸老虎”真面
"玻璃大王"换人!曹德旺竟被福建同乡击败,他的名字鲜有人知
每当提及到中国玻璃的时候,我们想到最多的应该就是曹德旺了。毕竟在他的头顶拥有着众多的光环。不论是“玻璃大王”还是“中国首
曹德旺:当我悟透这6件事,父亲已经不在人世
曹德旺,大名鼎鼎的福耀集团董事长。然而,他自小却十分贫寒。“德旺”这个名字,是他伯父给取的,寓意是:“聪明又有德,必然兴
国内首饰金价格逼近1克700元,分析称金价长期易涨难跌
钛媒体App 3月30日消息,本周,国际金价四连涨,连创历史新高,国内黄金零售市场价格也“水涨船高”。今天,国内多家品牌金店的
《浪姐6》最爽名场面曝光: 62岁叶童怼房琪! 无论是情商人品还是业务能力, 叶童都赢麻了!
事后,房琪被网友指“低情商”,掉粉无数。事件发酵后,叶童在微博发表了下面这个回应,足见她的胸襟和坦率:镜头前银发飞扬的她
闪电评论|高校课堂禁用电子产品?应寻求“禁入”与“进入”的平衡点
近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发布通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得以任何理由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一事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绝大多
高增长下,东鹏饮料难留股东“出走的决心”?
2022年11月以来,东鹏饮料包括董监高在内的重要股东合计减持公司约2780.35万股,减持金额超50亿元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董
原创张国荣夸她是天才,与初恋相知相爱41年,丈夫出轨8次却依然原谅
“叶童真的好奇怪,你怎样看她都不是一个非常非常漂亮的女人,但是你怎么样看她都是一个非常非常漂亮的女人。” 阅女无数的倪匡